第21课《女娲造人》课件(共38页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1课《女娲造人》课件(共38页ppt)

资源简介

(共38张PPT)
写出你知道的
神话故事
远古的时候,四根擎天柱倒了,九州大地裂开了,天不能满盖大地,地不能遍载万物,大火蔓延不熄灭,洪水泛滥不止息,猛兽吞食善良的人们,凶禽捕捉老人孩子。于是女娲炼成五色石修补苍天,斩下鳌足作擎天柱,斩杀黑龙来平息大地,积聚芦灰制止洪水。
女娲补天
21 女娲造人
七年级语文上册
从古到今,对于“人是从哪里来的?”这个有趣话题,人们展开了丰富想像与严密推测,猜想着人类诞生。同学们你们能不能先谈谈你们了解了几种人类诞生说法?
(伊甸园说、女娲造人、海猿说、外星人说……)
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它是人类早期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是以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什么叫神话?
神话的特点是什么?
1、神话是原始人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
2、神话富有想象、幻想的形式。
3、神话中的人物形象都是神人同形共性。
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它是人类早期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是以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什么叫神话?
神话的特点是什么?
1.神话是原始人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
2.神话富有想象、幻想的形式。
3.神话中的人物形象都是神人同形共性。
女娲造人的情节显然是想像的神话。神话是在科学水平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产生的,那时的人们无法对人的诞生做出科学的准确的解释。但是,人类又想要探求自身起源,所以,只好借助于想像来解决这个问题了,而这种大胆而奇特的想像恰恰就是神话故事中的亮点。这种想像体现了远古时代人们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今天的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但仍有广阔的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探寻,去研究,所以,这种想像力、创造意识,都是我们今天仍迫切需要的。
文意解读
作者介绍
袁珂(1916—2001)
神话学家。论著有《中国古代神话》 《古神话选释》《山海经校注》《神话论文集》《中国神话传说词典》。
相关资料
中国神话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通过口耳相传或书面文字记载等形式流传在寓言、小说、宗教、舞蹈、戏曲中。中国神话多数发生在很古老的三皇五帝时代。
(1)我国最早的神话主要有女娲补天、后羿(yì)射日、鲧(gǔn)禹治水、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刑天舞干戚、黄帝擒蚩(chī)尤、共工触山等。我国最早的神话多在《山海经》《楚辞》《淮南子》等书中记载。
(2)三皇五帝的名称:五帝一般有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依次为黄帝、颛顼(Zhuān xū)、帝喾(kù)、尧(yáo)、舜(shùn);第二种说法,依次为少昊(hào)、颛顼、帝喾、尧、舜;第三种说法,依次为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
三皇指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三个帝王,一般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依次为天皇、地皇、人皇;第二种说法,依次为伏羲(xī)、燧(suì)人、神农。现在大多数采用第二种说法。
女娲  澄澈
莽莽榛榛 幽光

chéng
mǎng
zhēn
yōu
róu( )团 mián( )延 复bì( )
开pì( ) 气gài( ) 灌gài( )





口诀法:灌溉要用水。气概可撼大树。

词语解释
1.澄澈:清澈透明。
2.灵敏:反应快;能对极其微弱的刺激迅速反应。
灵敏、灵活辨析:
灵敏”侧重于敏捷、迅速,如:这台测试仪反应灵敏,能很好地检测患者的病情。“灵活”侧重于随机应变,如:我们要懂得灵活处理问题
3.绵延:延续不断。
4.莽莽榛榛:草木丛生的样子。
5.眉开眼笑:形容高兴愉快的样子。 
例句:班主任眉开眼笑地捧着成绩单,宣布我们班获得年级第一。
6. 兴高采烈:形容兴致高,情绪热烈。
7. 神通广大:泛指本领极大。神通,原是佛教用语,指无所不能的力量,今指特别高明的本领。
例句:孙悟空神通广大,能够呼风唤雨,还具有七十二般变化。
8. 疲倦不堪:非常疲乏,不能坚持下去。 
例句:第一支赶到灾区的部队已经连续奋战了三个昼夜,战士们早已是疲倦不堪了。
整体感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1.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复述课文。
2.给课文划分层次,概括层意。
以这样的句式开头:天地开辟以后,有一个女神叫女娲,她……
1. 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复述课文。
整体感知
2.给课文划分层次,概括层意。
第一部分(1—4):女娲决定在天地间创造一种像自己的生物。
第二部分(5—16):写女娲造人的过程。
第三部分(17、18):女娲想出一个可以让人类长久绵延的好办法,那就是男女配合,繁衍生息。
整体感知
(1)女娲为什么要造人?
(2)女娲是怎么样造人的?
(3)女娲怎么样让人类繁衍生息?
3. 女娲怎样让人自己生生不息繁衍下去?
孤独寂寞;她想创造一种像自己的生物加入到世间,让世间显得生机勃勃。
(1)揉泥造人;(2)挥藤造人。
让男人和女人配合创造后代。
精读细研
1.女娲为什么造人?
2.她是怎么造人的?
精读细研
这么生动感人的神话,除了精彩的故事情节外,还离不开鲜明的人物形象。接下来让我们来认识一下故事的主角:
女 娲
本文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女娲?找出相关语句。
精读细研
1.与其说女娲是一个神,不如说女娲是一个人。
以“与其说女娲是一个神,不如说女娲是一个 ”的格式,并结合文本具体内容,分析女娲形象。
因为在课文中,有对于女娲多处的人物描写,处处显示出女娲身上人的特性。如第2段“感到非常孤独”;第3段“假装生气”。
第9段“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等,使读者觉得女娲不再是一个无喜无悲、高高在上的神,而是一个有着喜怒哀乐,和我们一样可以去亲近的普通人。
精读细研
2.与其说女娲是一个神,不如说女娲是一个少女。
课文第3、4段对于女娲的心理、动作、神态描写十分的生动传神,她有喜怒之情,会笑,会假装生气,会像世上所有爱美的小姑娘一样会对“镜”欣赏自己,会“忽然灵机一动”,极其活泼可爱,聪明机灵。
精读细研
3.与其说女娲是一个神,不如说女娲是一个母亲。
在课文中,女娲不仅创造了人类,给予了人类生命,而且“给她心爱的孩子取了一个名字”。同时第13段表明她和人类母亲一样勤劳忙碌,为了子女,披星戴月地工作,女娲难道不也是一个母亲吗?
1.第②段的景物描写和人物的心情有什么关系
【答案】原野广阔,草木丛生,眼前空旷的景象增加了女娲的孤独感。
2.第④段对女娲主要采用了什么描写 突出了女娲什么特点 有什么作用
【答案】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这些描写突出了女娲是一个活泼可爱、富有思想、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女神。
作用:为后文写女娲以自己为模型用黄泥捏泥娃娃作铺垫。
4.人类落地后,第一句话是喊“妈妈”,有什么丰富意蕴
【答案】人类落地后,开口就喊“妈妈”,这种喜悦感,体现出人类自身对获得生命的欢呼,说明妈妈孕育生命的重要性,表达了对母亲的爱。“妈妈”的呼唤, 使死寂的天地瞬间获得了生机,更使世间充满了温情。
5.“她工作了许久,还没有达到她的志愿,而她本人已
经疲倦不堪了”一句中“疲倦不堪”有什么表达
效果
【答案】“疲倦不堪”形象地写出了女娲造人的劳
累,也为下文写女娲想出一个“绝妙的创造人类的
方法”作铺垫。
6.“她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创造人类的方法”一句中
“绝妙”换成“奇妙”好不好 为什么
【答案】不好。“绝妙”表示方法巧妙到了极点,
而“奇妙”表示方法新奇,给人新颖的感觉,在文
中,“绝妙”更妥帖.
7.第15段中“拉”“伸”“搅”“挥洒”等动词有什么
表达效果
【答案】这一系列的动词生动、准确地写出了女娲造人的又一方法的具体过程,体现了女娲作为“神”的聪明智慧和非凡能力。
8.“后来她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中的“终于”有什么
表达作用
【答案】 “终于”一词体现了女娲的思索之苦和思索时间之长,充分体现了女娲的智慧和对人类绵延生息的巨大贡献。
【答案】本题运用人物形象五分析法。女娲是文章的核心人物,她是神通广大的“神”,具有非凡的能力,她造人的手段、方法体现了“神”的威力,但是她也有人的情感、人的情怀。广阔的天地,莽莽榛榛的原野,死寂的气氛,使神通广大的女神感到了寂寞孤独;“人”的产生,使女娲体会到做母亲的自豪和欣慰;晚霞里,星光下,女娲的忙碌疲倦,正表现出一位母亲勤劳、智慧、伟大的特征。在女娲的身上,既体现了神的威力,也体现了人的品格。
1.【难点探究】分析文中的女娲的形象。
【答案】一是大胆想象。作者以大胆新奇的想象,在神话传说的基础上进行富有人性化的演绎与扩充。作者就女娲为什么要造人,怎样造人,怎样造更多的人,怎样让人类自己繁衍生息,作了丰富的想象。
2.【手法探究】本文在塑造女娲的形象时采用了哪些写法
二是运用多种描写方法。为了丰富女娲这一女神的形象,作者对女娲的心理、神态等进行了细致的描绘。如 “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儿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表现了女娲 内心的孤独以及她要创造有活力的世界的愿望;听着“人”喊妈妈的声音,她则“满心欢喜,眉开眼笑”表现了女娲的喜悦之情。
合作探究
1.在造人的前后,女娲的情感有什么变化?怎样理解这种变化?
感到非常孤独。
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
精神上有说不出的高兴和安慰。从此,她再也不感觉到孤独、寂寞了。
造人前:
造人后:
通过女娲的心理和神态描写,可以看出她对人类诞生的喜悦之情。这种喜悦的感受,来自对生命的创造和生命所呈现出的勃勃生机。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务剧,力不暇供,乃引絙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絙人也。
女娲祷神祠,祈而为女媒,因置婚姻。
合作探究
2.对照下面《风俗通》里的记载,看看课文主要增添了哪些内容,哪里最能体现作者的想象力;又做了怎样的删减,为何要这样处理。
主题概括
课文详细叙述了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表现了原始初民对人类自身来源的好奇、追索,以及在当时社会生活条件下所做出的极富想象力的解释。
女娲造人
造人过程:女娲用捏泥成团、挥藤洒泥的方法造人;分出男女,自我繁衍
缘由:世间荒凉—有了造人的想法
创造生命
的快乐
课后练习
请同学们拿起笔来记下几个词:
太阳、月亮、嫦娥、李白、后弈、
玉兔、孙悟空、神州十四号、陈冬
展开大胆奇特而又合理的想象,从这些词语中最少选取三个来创作一个童话的片断。
课后练习
比较阅读,整体感知故事情节,初步感受想象的作用。
■ 将课文与课后的《风俗通》中的短文比较阅读。你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
■ 比较后筛选,课文中哪些情节更能体现作者的想象力?有感情的读一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