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思想政治人教版哲学与人生(第3版)第五单元 在社会中发展自我 创造人生价值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中职思想政治人教版哲学与人生(第3版)第五单元 在社会中发展自我 创造人生价值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第13课 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
备课教师: 课时安排:
课题 第13课 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 课型 新授
目的要求 思育 正确处理人生中遇到的矛盾和挫折,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知识 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利己和利他的关系。
能力 能运用所学知识在生活中正确处理好个人、集体与社会的关系,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正确进行人生选择
重点 正确处理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
难点 明白“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道理
关键 正确认识现实
教学资料 教参 各种媒介
教学教法 情境讨论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 教学方法 时间分配
一二三四 组织教学哲理故事复习第十三课 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一、人的本质具有社会历史性1.自然属性是人生存发展的生理基础2.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例:寓言故事:两个人的世界有多好3.人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例:鲁滨逊4.把握人的本质,积极融入社会二、个人与社会密不可分例: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联名写给赵薇的一封公开信1.要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2.要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3.正确处理个人、集体与社会的关系 希腊神话故事导入新课讨论故事分析道理教师提供事例,师生共同分析,总结结论 1′4′4′15′20′
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 教学方法 时间分配
五 (1)要正确处理个人和他人的关系。(2)要顾全大局,反对小团体主义。例:寓言故事:捕鸟(3)要坚持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三、正确处理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一)正确处理公与私的关系例:《扬州晚报》报道1.什么是“公”?什么是“私”?“公”与“私”之间是什么关系?2.正确对待公与私的关系(1)正确对待公与私的关系要走出拜金主义的误区。(2)正确对待公与私的关系还要走出享乐主义的误区。(二)正确处理义与利的关系四、正确处理利己与利他的关系1.利己和利他的关系2.在现实生活中如何正确处理利己和利他的关系?——互利双赢例:赢得回头客作业布置:课后练习与思考 师生举例说明教师提供案例引导学生分析 师生举例说明 19′15′1′1′
板 书 设 计 第13课 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一、人的本质具有社会历史性二、个人与社会密不可分三、正确处理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四、正确处理利己与利他的关系 课 后 小 结 用所学知识在生活中正确处理好个人、集体与社会的关系,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正确进行人生选择。
教学反思:
第14课 人生价值与劳动奉献
备课教师: 课时安排:
课题 第14课 人生价值与劳动奉献 课型 新授
目的要求 思育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帮助学生正确看待苦与乐、生与死,树立正确的苦乐观和生死观,以提升人生价值
知识 使学生了解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认识到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了解苦与乐、生与死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能力 理解并学会在诚实劳动中奉献社会,实现人生价值。
重点 1.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2.在劳动创造中实现人生价值。
难点 树立正确的苦乐观和生死观。
关键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资料 教参 各种媒介
教学教法 讲授、讨论、案例分析
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 教学方法 时间分配
一二三四 组织教学哲理故事复习新授第14课 人生价值与劳动奉献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1.人的价值包括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两个方面,两者辩证统一 学生组织讲述,师生评议结合丛飞的事例,师生共同分析,总结 1′4′4′15′
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 教学方法 时间分配
五 2.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例:2009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中武文斌和李桂林、陆建芬夫妇的感人事迹请同学们想一想,下列说法能不能作为人生价值评价的标准。(1)享受的多少(2)占有金钱的多少(3)拥有职位的高低和权力的大小(4)占有知识的多少二、人生价值的实现例:企业对大学生应聘提出三大必备条件三、在劳动创造中实现人生价值例:毕业于黑龙江某职业技术学校畜牧专业小王例: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四、树立正确的苦乐观和生死观作业布置:课后练习与思考 学生讨论师生总结学生讨论问题,教师总结学生讨论谈体会和感受 20′20′14′1′1′
板 书 设 计 第14课 人生价值与劳动奉献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二、人生价值的实现三、在劳动创造中实现人生价值四、树立正确的苦乐观和生死观 课 后 小 结 了解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认识到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了解苦与乐、生与死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反思:
第15课 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自由
备课教师: 课时安排:
课题 第15课 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自由 课型 新授
目的要求 思育 尊重个性,全面发展
知识 正确理解人的全面发展正确把握人的个性自由
能力 掌握科学思维方法,正确处理个性自由与全面发展的关系
重点 1.正确理解人的全面发展。 2.正确把握人的个性自由。
难点 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实现美好人生
关键 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事例解释
教学资料 教参 各种媒介
教学教法 情境讨论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 教学方法 时间分配
一二三四 组织教学哲理故事复习新授导入:在日常生活中,你认为有自由吗?在你看来自由是什么?第十五课 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自由一、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目标1.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发展的关系2.社会进步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辩证关系例: 坚持真理被烧死的科学家——布鲁诺3.在现有社会条件下积极推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例:永远鼓舞自己二、人的全面发展1.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例:神童退学的启示2.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的条件 学生组织讲述,师生评议创设情景 启发思考结合事例师生共同分析 1′4′4′3′10′15′
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 教学方法 时间分配
五六 三、人的个性自由导入:感悟自由和约束1.个性自由的内涵例:自由与约束——在平衡中攀升2.个性自由和社会约束的关系例:让我试一试例:马悦凌:从初级护士到“民间奇医”四、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实现美好人生1.美好人生把握在自己手中例:邰丽华的故事2.实现人生全面而自由发展的条件例:把自己推到前台3.正确对待人生问题,创造自己的美好人生例:谁都不会“一无是处”活动:认识你自己各人说出赞美自己的话不少于五句,缺点一句作业布置:课后练习与思考 结合事例讨论分析教师点拨学生讨论分析讨论:你对美好人生的理解学生自我认识,同学可以补充 20′15′6′1′1′
板 书 设 计 第15课 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自由一、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目标二、人的全面发展三、人的个性自由四、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实现美好人生 课 后 小 结 正确理解人的全面发展。正确把握人的个性自由。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实现美好人生。
教学反思:
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社会价值(贡献)
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自我价值(索取)
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社会价值(贡献)
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自我价值(索取)
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社会价值(贡献)
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自我价值(索取)
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社会价值(贡献)
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自我价值(索取)
人生价值
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社会价值
自我价值
互为前提,不可分割
根本 基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