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一、授课说明:《哲学与人生》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和方法及如何做人的教育。其任务是帮助学生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的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发展中的基本问题,树立和追求崇高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学目标 : 1.使学生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客观世界运动的规律性等基本观点,指导学生从主客观条件出发,正确进行人生选择,增强自信自强的意识,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2.指导学生学会用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自觉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正确对待人生发展中的顺境与逆境,培养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重点:力学部分和变速直线运动部分重点:使学生掌握与人生成长关系密切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知识;帮助学生把做人的基本道理内化为自己的信念;引导学生既提高哲学素养,又提高道德品质,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难点: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成长的实际,遵循职业学校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念,加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把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紧密结合,强化哲学基本观点在人生成长问题中的运用,讲究实际效果,防止空洞说教。教学内容:具体见授课计划表。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教学,采取合作探究、讨论、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客观的社会现象和学生的人生实际出发,通过知识学习与案例分析,融入学生所需要的哲学与人生知识。学生现状分析:大多学生学习习惯较好,对未来充满了憧憬,更是对这门课的学习满怀热情,相信会有一个好的过程。二、授课计划表周次 日/月 计划课时 授课内容(按章节) 了解内容 掌握内容第1周 9/3 2 1.1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如何结合实际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第2周 16/3 2 1.2物质运动与人生运动 物质在运动中存在 如何敢于行动,善于行动第3周 23/3 2 1.3能动自觉与自强不息 自觉能动性的观点及其对人生发展的指导意义。尊重客观实际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的统一。正确发挥自觉能动性才能调动每个人的巨大潜能 个人存在与人生意义。积极发掘自我潜力,自强不息,奋斗不止。肯定自己、关爱自己,增强自信自强意识,坚定走好人生每一步。第4周 30/3 2 2.4普遍联系与人际和谐 事物在普遍联系中存在,人在普遍联系中生存,学会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条件。在人际交往中尊重人、理解人、平等待人,学会交友,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快乐人生。第5周 6/4 2 2.5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 一切事物都处于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人生是一个不断在曲折中发展的过程。 顺境逆境是人生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两种境遇,顺境与逆境的联系与转化。顺境为人生发展提供机遇与条件,逆境可以磨炼人的意志。以积极的心态对待逆境和挫折。第6周 13/4 2 2.6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也是人生发展的动力。学会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积极面对和解决人生中的各种矛盾,促进人生发展。 会一分为二和全面地看问题,在人生发展中正确处理主观努力(内因)与外部条件(外因)的关系,立足于自身的主观努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使心智不断走向成熟。第7周 20/4 2 3.7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 辩证唯物论知行统一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人生发展的各种能力不是先天形成的,而是在实践和认识循环往复的过程中不断锻炼提高的。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不断提高认识水平和人生能力,在实践与认识相互作用和统一的过程中总结失败经验,体验成功快乐。第8周 27/4 2 3.8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 学习现象与本质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观点,掌握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方法。现象表现本质具有多样性与复杂性,人的认识能力的高低突出表现在能否透过现象把握本质上。 学会把现象作为认识入门的向导,识别假象,明辨是非,在揭示事物本质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第9周 4/5 2 五 一 放第10周 11/5 2 3.9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 科学思维方法及其在人的认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知识学习过程中加强思维训练。 创新思维的特点及作用。在人生发展中努力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第11周 18/5 2 4.10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 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个人目的、动机与社会发展规律之间关系的原理。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客观规律性,社会发展规律的实现需要人的创造性活动;人生目标的确立和实现要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 运用社会发展规律性的原理,正确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第12周 25/5 2 4.11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 社会理想的特点及其作用。个人理想的特点及其作用。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 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在社会发展中规划个人发展、树立人生理想,积极创造实现人生理想所必需的条件。第13周 1/6 2 4.12理想信念与意志责任 理想信念是人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对人生成长有重要作用。 实现理想信念必须有意志和责任作为保证。人必须有坚强的意志和社会责任感,青年学生要具有实现理想信念所必需的意志与责任。第14周 8/6 2 5.13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 人的本质具有社会历史性的观点和方法。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正确处理公与私、义与利、利己与利他的关系。 个人既要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又要积极助人、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第15周 15/6 2 5.14人生价值与劳动奉献 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相统一的观点。人的价值的实现与评价。人的价值贵在奉献。正确看待苦与乐、生与死的关系。 劳动既是创造社会财富的活动,也是体现人的本质力量、提升主体能力的活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在诚实劳动中奉献社会,实现人生价值。第16周 22/6 2 5.15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自由 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各方面发展条件在相互促进中实现和谐的整体的发展,是指克服了发展的片面性,全面而健康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个人的努力,也需要相应的社会条件。 个性自由是指个人的能力和潜能,按照个人的意愿得到自由而充分的发挥和发展。个性自由与全面发展、个性自由与社会约束的关系。充分利用现有的社会条件,推动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第17周 29/6 2 复习第18周 6/7 2 机动周第19周 13/7 2 期末考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