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诗词五首 雁门太守行(教学课件)(共18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6 诗词五首 雁门太守行(教学课件)(共18张PPT)

资源简介

(共18张PPT)
雁门
太守

学习目标
目标



能正确朗读、背诵、默写诗歌。
能写出“炼字”“炼句”、表现手法的鉴赏文字。
能结合诗人生平背景和诗歌,理解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
自主学习
背景
本诗选自《李贺诗歌集注》卷一(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李贺生活的中唐时代,藩镇割据,叛乱此起彼伏,发生过多次战争,国家的安定和统一受到严重威胁。从有关《雁门太守行》这首诗的一些传说和材料记载分析,诗作可能是在平定藩镇叛乱战争这一背景下写的。
作者
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唐代诗人。世称李长吉、李昌谷等,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代表作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有《昌谷集》传世。
朗读诗歌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疏通诗意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敌军如黑云压境
坍塌
形容战场血迹
疏通诗意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敌军似乌云压近,城墙似乎将要坍塌。铠甲迎着(云缝中射下来的)太阳光,如金色鳞片般闪闪发光。号角的声音在这秋色里响彻天空,边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
疏通诗意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形容鼓声沉郁低缓
寒风卷动着红旗,部队悄悄临近易水;浓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扬不起来。
疏通诗意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宝剑
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持宝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
合作探究
1.“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一句中“黑云压城”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前句:运用比喻和夸张,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黑云”形容敌军的来势汹汹。
后句:运用了外貌描写和环境烘托,“甲光”一词与“黑云”相对,写守城将士严阵以待,显示不可侵犯的气概。
2.请赏析颔联。
叙事写景,从听觉和视觉描写,极力渲染战场的惨烈气氛,从侧面表现出战争的激烈残酷。
“角声满天”写出战斗的激烈,“满”勾画出战争的规模之大,“秋色”渲染凄凉悲壮的气氛,“夜”点明交战时间之长。
叙事写景,从视觉和听觉角度描写,“半卷红旗”写乘夜奔袭之状,“临易水”交代交战地点,正是燕、赵英雄慷慨悲歌之地(用典)。“鼓寒”的声音细节,使悲壮的气氛更浓了。
3.请赏析颈联。
4.请赏析尾联。
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贤士。
借用典故,表达了将士忘身报国的豪情壮志,点明主旨。
课堂检测
1.运用比喻和夸张,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描写守城将士严阵以待的句子是: , 。
黑云押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2.从视觉听觉的角度写战斗场面之大、时间之久、战况激烈、气氛悲壮的句子: , 。
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3.借用典故,写将士们夜袭敌人,视死如归的豪壮气概的句子是: , 。
半卷红旗临易水
霜重鼓寒声不起
3.借用典故,表达了将士忘身报国的豪情壮志的句子是:
, 。
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