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及复赛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6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及复赛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十六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题参考解答
一、参考解答
1 只要有液态水存在,平衡时汽缸中气体的总压强就等于空气压强与饱和水蒸气压强之和:
(1)
第一次膨胀后
(2)
由于第一次膨胀是等温过程,所以
(3)
解(1)、(2)、(3)三式,得
(4)
(5)
(6)
由于,可知汽缸中气体的温度
(7)
根据题意,经两次膨胀,气体温度未改变。
2 设水蒸气为.经第一次膨胀,水全部变成水蒸气,水蒸气的压强仍为,这时对于水蒸气和空气分别有
(8)
(9)
由此二式及(5)、(6)式可得
(10)
3. 在第二次膨胀过程中,混合气体可按理想气体处理,有
(11)
由题意知,,,再将(2)式代入,得
(12)
二、参考解答
l.在所示的光路图(图复解16-2-1)中,人射光经透镜折射后沿射向,经折射后沿出射.、、与透镜主轴的交点分别为、和,如果为物点,因由沿主轴射向的光线方向不变,由透镜性质可知,为经过所成的像,为经所成的像,因而图中所示的、、、之间有下列关系:
(1)
(2)
(3)
当入射光线与出射光线平行时,图中的,利用相似三角形关系可求得
,
从而求得 (4)
联立方程(1)、(2)、(3)、(4),消去、和,可得
(5)
由于、、均已给定,所以为一确定值,这表明:如果入射光线与出射光线平行,则此入射光线必须通过主轴上一确定的点,它在的左方与相距处,又由于与无关,凡是通过该点射向的入射光线都和对应的出射光线相互平行.
2.由所得结果(5)式可以看出,当时,,此情况下的光路图就是图复解16-2-1.
当时,,,此时入射光线和出射光线均平行于主轴,光路如图复解16-2-2.
当时,,这表明点在的右方,对来说,它是虚物.由(1)式可知,此时,由可知,,又由可知,,所以此时的光路图如图复解16-2-3.
三、参考解答
根据题中所给的条件,当圆环内通过电流时,圆环中心的磁感应强度
穿过圆环的磁通量可近似为
(1)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电流变化产生的感生电动势的大小
(2)
圆环的电阻 (3)
根据题设条件 ,,,
,代入(3)式得
(4)
由电阻与电阻率、导线截面积、长度的关系
及已知导线的直径,环半径,得电阻率
(5)
四、参考解答
1.双星均绕它们的连线的中点做圆周运动,设运动速率为,向心加速度满足下面的方程:
(1)
(2)
周期
(3)
2.根据观测结果,星体的运动周期
(4)
这说明双星系统中受到的向心力大于本身的引力,故它一定还受到其他指向中心的作用力,按题意这一作用来源于均匀分布的暗物质,均匀分布在球体内的暗物质对双星系统的作用与一质量等于球内暗物质的总质量位于中点处的质量点相同.考虑暗物质作用后双星的速度即为观察到的速度,则有
(5)
(6)
因为在轨道一定时,周期和速度成反比,由(4)式得
(7)
把(2)、(6)式代入(7)式得
(8)
设所求暗物质的密度为,则有

(9)
五、参考解答
解法一:
1.(1)电阻图变形.
此题连好的线路的平面图如图预解16-5-1所示.
现将电阻环改画成三角形,1、3、5三点为顶点,2、4、6三点为三边中点,如图预解1—5-2与图预解16-5-3所示.整个连好的线路相当于把的三个顶点分别接到的三个中点上,图预解16-5-1变为图预解16-5-4.这样第1问归结为求图预解16-5-4中最外层三角环任意两顶点间的等效电阻。
(2)递推公式.
为使图形简化,讨论如何将接好的两个电阻环化简成为一个单环。由六个阻值为的电阻构成一个三角环,将其顶点接在另一由六个阻值为的电阻构成的三角环的中点上(如图预解16-5-5所示)。
图预解16-5-6是由六个阻值为的电阻构成的三角环。若图预解16-5-5顶点1、3间的电阻与图预解16-5-6顶点l、3间的电阻阻值相等,我们称图预解16-5-6中的为等效单环电阻.
用符号“//”表示电阻的并联,如
由图预解16-5-5中的对称性可知l、3两顶点间的电阻等于图预解16-5-7中1、0间的电阻的2倍,即
(1)
同理,图预解16-5-6中1、3两顶点间的电阻为
(2)
由(1)、(2)式得等效单环电阻为
(3)
2. 第一问
现在考虑把、、、、按相反的次序,由内向外依次连接的情况.首先将接在外面,求双环的等效单环电阻〔即(3)式中的〕.这时.由(3)式得到为
其次,在双环外面接上,这时.三环的等效单环电阻为
由此可得一般公式,环的等效单环电阻可由求出
(4)
于是
由(2)式得出由一个环()、两个环()直至五个环()构成的线路1、3点间的电阻为
答:所求的五个环的1与3间的等效电阻确为.证毕。
3. 第二问
根据五个组成的圆柱形网络的对称性,的l、3两点等价于的2、4两点.等价线路如图预解16-5-8与图预解16-5-9所示.设二图等价,求图预解16-5-9中的即可.
所以
答:所求值为。
解法二:
第一问
图预解16-5-3可看做的接线图,其一半如图预解16-5-10所示,竖直粗线为一短路线.一个环()构成线路的1与0点间的阻值用表示,根据对称性,。
当接入后,由两个环(类似图预解16-5-5)构成线路图的一半如图预解16-5-11所示.三个带阴影的电阻与短路线围成的三角形()中的2与间的阻值就是图预解16-5-10中1与0间的阻值。其等效电路如图预解16-5-12所示.图预解16-5-11(或图预解16-5-12)中的l与0点间的阻值用表示.有
再将双环接入,其一半如图预解16-5-13所示,三个带阴影的电阻与短路线围成的三角形中含有六个电阻,其2与间的阻值就对应为,参看图预解16-5-12的等效电路,得
同理,得
由此得
第二问
五个电阻环构成线路后,最外层环()上2点与4点间的等效电阻可借用图预解16-5-12求得,将图中换成,五个环构成的线路中2与4间阻值可如下求得:


六、参考解答
设所加匀强电场的场强为,它在方向和方向的分量分别为, 。
由于物块带负电,电场作用于物块的电力的两个分量分别为
(1)
(2)
在平面内,方向沿轴正方向.垂直于平面,被绝缘平面的支持力所平衡,故物块对绝缘平面的正压力的大小和的大小相等,即
绝缘平面作用于物块的摩擦力
(3)
的方向决定于物块移动的方向.
根据题意,物块在平面内的运动可看做是一种在力平衡下的缓慢移动.作用于物块的三个力、和线的拉力都在平面内.物块在任一位置达到平衡时的受力情况如图预解16-6所示。为细线与轴的夹角。把沿和方向分解得
用和表示的两个分量,物块平衡时,有
(4)
(5)
由(4)、(5)式得
注意到(3)式,得
得 或 (6)
因要小物块缓慢移动,需要细线牵引,不符合题意,应舍去.因,,将代入(4)、(5)式,

摩擦力方向的斜率
(7)
是摩擦力方向与轴夹角的正切,即摩擦力方向的斜率,因摩擦力始终沿轨道的切线方向,故也就是轨道切线的斜率.下面,通过对(7)式的分析来寻找轨道方程.
当中一0,k-co即在起点A时,轨道的切线与x轴垂直
当,,即在起点时,轨道的切线与轴垂直。
当,,一种情况是小物块运动到轴上后,沿轴做直线运动到点,但这与题设轨迹移动是一条二次曲线不符,因而它一定表示轨道在点的切线与轴垂直.
在二次曲线中,曲线上两点切线相互平行的只有椭圆或圆.又因为、两点的切线与它们的连线相垂直,这连线应为曲线的轴线,且在轴上,另一轴在它的垂直平分线上且与轴平行。曲线与此轴线的交点的切线的斜率为0.代入(7)式得,故该曲线为圆,其方程为
(8)
图复解 16-5-8
图复解 16-5-9
第1页第十六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试题
全卷共六题,总分为140分。
一、(20分)一汽缸的初始体积为,其中盛有的空气和少量的水(水的体积可以忽略)。平衡时气体的总压强是,经做等温膨胀后使其体积加倍,在膨胀结束时,其中的水刚好全部消失,此时的总压强为。若让其继续作等温膨胀,使体积再次加倍。试计算此时:
1.汽缸中气体的温度;
2.汽缸中水蒸气的摩尔数;
3.汽缸中气体的总压强。
假定空气和水蒸气均可以当作理想气体处理。
二、(25分)两个焦距分别是和的薄透镜和,相距为,被共轴地安置在光具座上。 1. 若要求入射光线和与之对应的出射光线相互平行,问该入射光线应满足什么条件? 2. 根据所得结果,分别画出各种可能条件下的光路示意图。
三、(25分)用直径为的超导材料制成的导线做成一个半径为的圆环。圆环处于超导状态,环内电流为。经过一年,经检测发现,圆环内电流的变化量小于。试估算该超导材料电阻率数量级的上限。
提示:半径为的圆环中通以电流后,圆环中心的磁感应强度为 ,式中、、各量均用国际单位,。
四、(20分)经过用天文望远镜长期观测,人们在宇宙中已经发现了许多双星系统,通过对它们的研究,使我们对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势和分布情况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双星系统由两个星体构成,其中每个星体的线度都远小于两星体之间的距离。一般双星系统距离其他星体很远,可以当作孤立系统处理。
现根据对某一双星系统的光度学测量确定,该双星系统中每个星体的质量都是,两者相距。他们正绕两者连线的中点作圆周运动。
1. 试计算该双星系统的运动周期。
2. 若实验上观测到的运动周期为,且。为了解释与的不同,目前有一种流行的理论认为,在宇宙中可能存在一种望远镜观测不到的暗物质。作为一种简化模型,我们假定在这两个星体连线为直径的球体内均匀分布着这种暗物质,而不考虑其它暗物质的影响。试根据这一模型和上述观测结果确定该星系间这种暗物质的密度。
五、(25分)六个相同的电阻(阻值均为)连成一个电阻环,六个接点依次为1、2、3、4、5和6,如图复16-5-1所示。现有五个完全相同的这样的电阻环,分别称为 、、┅。
现将的1、3、5三点分别与的2、4、6三点用导线连接,如图复16-5-2所示。然后将的1、3、5三点分别与的2、4、6三点用导线连接,┅ 依此类推。最后将的1、3、5三点分别连接到的2、4、6三点上。
1.证明全部接好后,在上的1、3两点间的等效电阻为。
2.求全部接好后,在上的1、3两点间的等效电阻。
六、(25分)如图复16-6所示,轴竖直向上,平面是一绝缘的、固定的、刚性平面。在处放一带电量为的小物块,该物块与一细线相连,细线的另一端穿过位于坐标原点的光滑小孔,可通过它牵引小物块。现对该系统加一匀强电场,场强方向垂直与轴,与轴夹角为(如图复16-6所示)。设小物块和绝缘平面间的摩擦系数为,且静摩擦系数和滑动摩擦系数相同。不计重力作用。现通过细线来牵引小物块,使之移动。在牵引过程中,我们约定:细线的端只准沿轴向下缓慢移动,不得沿轴向上移动;小物块的移动非常缓慢,在任何时刻,都可近似认为小物块处在力平衡状态。若已知小物块的移动轨迹是一条二次曲线,试求出此轨迹方程。
1999年
PAGE
第1页第十六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题参考解答
一、参考解答
1. 五,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朱棣文、崔琦
2. 反物质
3. 月球,月球、火星
二、参考解答
1. 物块放到小车上以后,由于摩擦力的作用,当以地面为参考系时,物块将从静止开始加速运动,而小车将做减速运动,若物块到达小车顶后缘时的速度恰好等于小车此时的速度,则物块就刚好不脱落。令表示此时的速度,在这个过程中,若以物块和小车为系统,因为水平方向未受外力,所以此方向上动量守恒,即
(1)
从能量来看,在上述过程中,物块动能的增量等于摩擦力对物块所做的功,即
(2)
其中为物块移动的距离。小车动能的增量等于摩擦力对小车所做的功,即
(3)
其中为小车移动的距离。用表示车顶的最小长度,则
(4)
由以上四式,可解得
(5)
即车顶的长度至少应为。
2.由功能关系可知,摩擦力所做的功等于系统动量的增量,即
(6)
由(1)、(6)式可得
(7)
三、参考解答
设容器的截面积为,封闭在容器中的气体为摩尔,阀门打开前,气体的压强为。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有
(1)
打开阀门后,气体通过细管进入右边容器,活塞缓慢向下移动,气体作用于活塞的压强仍为。活塞对气体的压强也是。设达到平衡时活塞的高度为,气体的温度为,则有
(2)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活塞对气体所做的功等于气体内能的增量,即
(3)
由(1)、(2)、(3)式解得
(4)
(5)
四、参考解答
设线框的边刚到达磁场区域上边界时的速度为,则有
(1)
边进入磁场后,按题意线框虽然受安培力阻力作用,但依然加速下落.设边下落到离的距离为时,速度达到最大值,以表示这个最大速度,这时线框中的感应电动势为
线框中的电流
作用于线框的安培力为
(2)
速度达到最大的条件是安培力
由此得
(3)
在边向下运动距离的过程中,重力做功,安培力做功,由动能定理得
将(1)、(3)式代入得安培力做的功
(4)
线框速度达到后,做匀速运动.当边匀速向下运动的距离为时,边到达磁场的边界,整个线框进入磁场.在线框边向下移动的过程中,重力做功,安培力做功,但线框速度未变化,由动能定理
(5)
整个线框进入磁场后,直至边到达磁场区的下边界,作用于整个线框的安培力为零,安培力做的功也为零,线框只在重力作用下做加速运动。
所以,整个过程中安培力做的总功
(6)
〔编注:此题命题有不严密之处。由微分方程
的解
可知,只有当时,才能趋向极限速度(即线框下落无穷长的距离,速度才能趋向)。原题说边未进入磁场即达到最大速度是不确切的。〕
五、参考解答
1. 用作图法求得物,的像及所用各条光线的光路如图预解16-5所示。
说明:平凸薄透镜平面上镀银后构成一个由会聚透镜和与它密接的平面镜的组合,如图预解16-5所示.图中为的光心,为主轴,和为的两个焦点,为物,作图时利用了下列三条特征光线:
(1)由射向的入射光线,它通过后方向不变,沿原方向射向平面镜,然后被反射,反射光线与主轴的夹角等于入射角,均为。反射线射入透镜时通过光心,故由透镜射出时方向与上述反射线相同,即图中的.
(2)由发出已通过左方焦点的入射光线,它经过折射后的出射线与主轴平行,垂直射向平面镜,然后被反射,反射光线平行于的主轴,并向左射入,经折射后的出射线通过焦点,即为图中的.
(3)由发出的平行于主轴的入射光线,它经过折射后的出射线将射向的焦点,即沿图中的方向射向平面镜,然后被反射,反射线指向与对称的点,即沿方向。此反射线经折射后的出射线可用下法画出:通过作平行于的辅助线,通过光心,其方向保持不变,与焦面相交于点,由于入射平行光线经透镜后相交于焦面上的同一点,故经折射后的出射线也通过点,图中的即为经折射后的出射光线。
上列三条出射光线的交点即为组合所成的点的像,对应的即的像点.由图可判明,像是倒立实像,只要采取此三条光线中任意两条即可得,即为正确的解答。
2. 按陆续成像计算物经组合所成像的伙置、大小。
物经透镜成的像为第一像,取,由成像公式可得像距,即像在平向镜后距离处,像的大小与原物相同,。
第一像作为物经反射镜成的像为第二像。第一像在反射镜后处,对来说是虚物,成实像于前处。像的大小也与原物相同,。
第二像作为物,而经透镜而成的像为第三像,这时因为光线由右方入射,且物(第二像)位于左方,故为虚物,取物,由透镜公式可得像距
上述结果表明,第三像,即本题所求的像的位置在透镜左方距离处,像的大小可由求得,即
像高为物高的。
六、参考解答
解法一:
设二极管两端的管压为,流过二极管的电流为。则有
(1)
代入数据解得与的关系为
(2)
这是一在图预解16-6中横轴上截距为1.5,纵轴上截距为 6、斜率为-4的直线方程(称为二极管的负载线)因管压与流过二极管电流还受二极管的~特性曲线的限制,因而二极管就工作在负载线与~特性曲线的相交点上(如图预解16-6).由此得二极管两端的管压和电流分别为
, (3)
电阻上的电压
其功率
(4)
解法二:
设两个二极管用一个等效二极管代替,当流过等效二极管的电流为时,等效二极管的管压为。
即有
(1)
代入数据解得与的关系为
(2)
这是一在横轴上截距为3、纵轴上截距为6、斜率为-2的负载线方程,二极管的特性曲线只要将图预解16-6的横坐标增大1倍即可.用作图法,求出负载线与管的特性曲线相交的点得
, (3)
电阻上的电压
其功率
(4)
七、参考解答
和的波形如图预解16-7-1所示。
其中10.5 s 时的波形,如果没有固定点应如所示,以固定点对称作出反射波,再和合成,形成了(图预解16-7-2)。12.5 s 的波形,如果没有固定点应如所示,以固定点对称作出反射波(图预解16-7-3).
八、参考解答
首先求出一定质量的引力源成为黑洞应满足的条件.按照黑洞的定义,包括以光速运动的光子也不能脱离黑洞的吸引,即不能逃离黑洞的表面.而拉普拉斯经典黑洞模型则把光看做是以光速运动的某种粒子.我们知道,物体在引力作用下的势能是负的,物体恰能逃离引力作用,表示物体运动到无限远的过程中,其动能恰好全部用于克服引力做功.物体在无限远处时,动能和势能都等于零.这意味着该物体处在引力源表面处时,其动能与势能之和亦等于零.物体不能逃离引力作用,表示该物体尚未到达无限远处,其动能已全部用于克服引力做功,但引力势能仍是负的.这意味着它在引力源表面处时,其动能与势能之和小于零.若某引力源的质量为,半径为,质量为的粒子在引力源表面的速度等于光速,但它仍不能逃离引力作用,则按牛顿力学的观点应有下列关系:
(1)

(2)
这就是说,对于质量为的引力源,只有其半径(叫做黑洞的引力半径)小于时才会在其表面产生足够强的引力,使得包括光在内的所有物质都不能脱离其引力作用.对光而言,人们将无法通过光学测量看到它,这就是把它叫做黑洞的原因.
现在再来根据观测数据确定存在于银河系中心的大黑洞的半径.设位于银河系中心的引力源的质量为,绕银河系中心旋转的星体的质量为,该星体做圆周运动时,有下列关系:
即 (3)
为轨道半径.若该引力源为黑洞,则其质量分布球的半径应满足(2)式,即
(4)
根据观测数据,,,而,把这些数据代入(4)式,得
(5)
这说明,对质量由(3)式决定的引力源来说,半径小于时才是黑洞,大于这个数值则不是黑洞.所以如果银河系中心存在黑洞的话,该黑洞的半径小于.
九、参考解答
1.用表示木棍的横截面积,从静止开始到其下端到达两液体交界面为止,在这过程中,木棍受向下的重力和向上的浮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其下落的加速度
(1)
用表示所需的时间,则
(2)
由此解得
(3)
2.木棍下端开始进入下面液体后,用表示木棍在上面液体中的长度,这时木棍所受重力不变,仍为,但浮力变为.当时,浮力小于重力;当时,浮力大于重力,可见有一个合力为零的平衡位置.用表示在此平衡位置时,木棍在上面液体中的长度,则此时有
(4)
由此可得
(5)
即木棍的中点处于两液体交界处时,木棍处于平衡状态,取一坐标系,其原点位于交界面上,竖直方向为轴,向上为正,则当木棍中点的坐标时,木棍所受合力为零.当中点坐标为时,所受合力为
式中 (6)
这时木棍的运动方程为
为沿方向加速度
(7)
由此可知为简谐振动,其周期
(8)
为了求同时在两种液体中运动的时间,先求振动的振幅.木棍下端刚进入下面液体时,其速度
(9)
由机械能守恒可知
(10)
式中为此时木棍中心距坐标原点的距离,由(1)、(3)、(9)式可求得,再将和(6)式中的代人(10)式得
(11)
由此可知,从木棍下端开始进入下面液体到棍中心到达坐标原点所走的距离是振幅的一半,从参考圆(如图预解16-9)上可知,对应的为30,对应的时间为。因此木棍从下端开始进入下面液体到上端进入下面液体所用的时间,即棍中心从到所用的时间为
(12)
3.从木棍全部浸入下面液体开始,受力情况的分析和1中类似,只是浮力大于重力,所以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的数值与一样,其过程和1中情况相反地对称,所用时间
(13)
4.总时间为
(14)
第1页第十六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试卷
全卷共九题,总分为140分。
一、(10分)
1.到1998年底为止,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华人共有_______人,他们的姓名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998年6月3日,美国发射的航天飞机“发现者”号搭载了一台磁谱仪,其中一个关键部件是由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设计制造的直径1200mm、高800mm、中心磁感强度为0.1340T的永久磁体。用这个α磁谱仪期望探测到宇宙中可能存在的 _____________。
3.到1998年底为止,人类到达过的地球以外的星球有_______________,由地球上发射的探测器到达过的地球以外的星球有__________________。
二、(15分)一质量为的平顶小车,以速度沿水平的光滑轨道作匀速直线运动。现将一质量为的小物块无初速地放置在车顶前缘。已知物块和车顶之间的动摩擦系数为。
1. 若要求物块不会从车顶后缘掉下,则该车顶最少要多长?
2. 若车顶长度符合1问中的要求,整个过程中摩擦力共做了多少功?
三、(15分)如图预16-3所示,两个截面相同的圆柱形容器,右边容器高为,上端封闭,左边容器上端是一个可以在容器内无摩擦滑动的活塞。两容器由装有阀门的极细管道相连通,容器、活塞和细管都是绝热的。开始时,阀门关闭,左边容器中装有热力学温度为的单原子理想气体,平衡时活塞到容器底的距离为,右边容器内为真空。现将阀门缓慢打开,活塞便缓慢下降,直至系统达到平衡。求此时左边容器中活塞的高度和缸内气体的温度。
提示:一摩尔单原子理想气体的内能为,其中为摩尔气体常量,为气体的热力学温度。
四、(20分)位于竖直平面内的矩形平面导线框。长为,是水平的,长为,线框的质量为,电阻为.。其下方有一匀强磁场区域,该区域的上、下边界和均与平行,两边界间的距离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方向与线框平面垂直,如图预16-4所示。令线框的边从离磁场区域上边界的距离为处自由下落,已知在线框的边进入磁场后,边到达边界之前的某一时刻线框的速度已达到这一阶段的最大值。问从线框开始下落到边刚刚到达磁场区域下边界的过程中,磁场作用于线框的安培力做的总功为多少?
五、(15分)一平凸透镜焦距为,其平面上镀了银,现在其凸面一侧距它处,垂直于主轴放置一高为的物,其下端在透镜的主轴上(如图预16-5)。
1. 用作图法画出物经镀银透镜所成的像,并标明该像是虚、是实。
2. 用计算法求出此像的位置和大小。
六、(15分)如图预16-4-1所示,电阻,电动势,两个相同的二极管串联在电路中,二极管的特性曲线如图预16-6-2所示。试求:
1. 通过二极管的电流。
2. 电阻消耗的功率。
七、(15分)将一根长为100多厘米的均匀弦线,沿水平的轴放置,拉紧并使两端固定。现对离固定的右端25cm处(取该处为原点,如图预16-7-1所示)的弦上一点施加一个沿垂直于弦线方向(即轴方向)的扰动,其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如图预16-7-2所示。该扰动将沿弦线传播而形成波(孤立的脉冲波)。已知该波在弦线中的传播速度为,且波在传播和反射过程中都没有能量损失。
1. 试在图预16-7-1中准确地画出自点沿弦向右传播的波在时的波形图。
2. 该波向右传播到固定点时将发生反射,反射波向左传播,反射点总是固定不动的。这
可看成是向右传播的波和向左传播的波相叠加,使反射点的位移始终为零。由此观点出发,试在图预16-7-1中准确地画出时的波形图。
3. 在图预16-7-1中准确地画出时的波形图。
八、(15分)1997年8月26日在日本举行的国际天文学会上,德国Max Planck学会的一个研究组宣了他们的研究成果:银河系的中心可能存在一个在黑洞。他们的根据是用口径为3.5m的天文望远镜对猎户座中位于银河系中心附近的星体进行近六年的观测所得到的数据,他们发现,距离银河系中心约60亿公里的星体正以的速度围绕银河系中心旋转。根据上面的数据,试在经典力学的范围内(见提示2),通过计算确认,如果银河系中心确实存在黑洞的话,其最大半径是多少。(引力常数)
提示:1. 黑洞是一种密度极大的天体,其表面的引力是如此之强,以至于包括光在内的所有物质都不了其引力作用。
2.计算中可以采用拉普拉斯经典黑洞模型,在这种模型中,在黑洞表面上的所有物质,即使初速度等于光速也逃脱不了其引力的作用。
九、(20分)一个大容器中装有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它们的密度分别为和()。现让一长为、密度为的均匀木棍,竖直地放在上面的液体内,其下端离两液体分界面的距离为,由静止开始下落。试计算木棍到达最低处所需的时间。假定由于木棍运动而产生的液体阻力可以忽略不计,且两液体都足够深,保证木棍始终都在液体内部运动,未露出液面,也未与容器相碰。
1999年
PAGE
第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