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8张PPT)2023年高考一轮复习(夯实基础)第六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历史唯物主义-价值观)体系构建备考导航问题清单易错易混精析突破提笔小练目录哲学第2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辩证唯物论)第1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基本理论)第4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3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唯物辩证法)第5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社会历史观)第6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人生价值观)历史唯物主义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辩证唯物主义第二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马克思主义哲学第7课 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忘本来)第8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有益成果(吸收外来)第9课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面向未来)文化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教材体系一、体系构建二、备考导航课标要求 考点概览 考向预测1.理解价值观对人们行为的导向作用 2.探寻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 3.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人的价值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关系、特点和衡量标准 5.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1.高频考点: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2.题型预判: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会考查,试题的综合性较强。选择题多以体现类为主,围绕革命人物、英雄人物、时代楷模等先进人物事迹等方面的社会热点话题考查考生对人生价值、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的理解和运用。非选择题多以启示类、措施类、原因类为主,结合建党100周年、习近平“七一讲话”、乡村振兴战略、英模人物等考查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及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三、复习问题清单(P69-77)~10min1.价值的相关内容:(1)什么是哲学意义上的价值 (2)人的价值是什么 它包括哪两个方面,如何评价人的价值 2.价值观的相关内容:(1)价值观的含义 (2)如何理解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内容:(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是什么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地位是什么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点是什么 (4)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相关内容:(1)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含义是什么 (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关系是什么 (3)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有什么特征 (4)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最高标准是什么 (5)怎样才能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5.创造与实现人的价值的相关内容: (1)为什么要弘扬劳动精神 (2)如何理解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创造和实现价值 (3)如何在砥砺自我中创造和实现价值 (4)怎样创造与实现人的价值 四、精析突破(一)价值1、哲学上的价值(物的价值和人的价值是一回事吗 )客体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积极功能和属性。把握价值的概念必须注意:(1)价值是一种关系,物的属性和人的需要是构成价值的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判断:事物价值的实现取决于事物固有的属性。从哲学角度来看,事物的价值取决于客体的属性和主体的需要。(2)哲学意义上的价值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普遍性,与具体领域事物的价值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的关系。思考:(1)物的价值与人的价值的区别?物的价值事物的属性满足人的需要(单向)物的价值是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而事物本身是没有需求的。人的价值人的属性满足满足他人、社会的需要(双向)思考:你认为在满足社会他人的需要与满足自己的需要之间,哪一个应该是主要的方面?人以自己的创造来满足社会和他人的需要的同时,自身也有需要。2、人的价值(1)含义:人的价值在于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社会、他人和自己的需要,但主要在于对社会的贡献。思考:(2)人的价值包括哪些内容,具有什么特点?我们应该如何评价一个人的价值?人的价值社会价值自我价值满足社会、他人的需要对社会的贡献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得到社会对自己价值的承认实现自我满足人是价值的创造者人是价值的享受者结论:对人的价值的评价标准主要看他的贡献总结:2、人的价值(1)含义: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2)内容:①社会价值: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社会他人和自己的需要。②自我价值:在满足社会和他人需要的同时,自己也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得到社会对自己价值的承认,实现对自我的满足。(3)特点: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4)评价: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的贡献,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人的价值原理(人生价值原理)【原理内容】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归根到底是看他的贡献,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要把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统一起来,在对社会的贡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二) 价值观1、价值观的含义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会形成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这就是价值观。2、价值观的实质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正确的价值观错误的价值观价值观不同结论: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思考:它们有什么作用?3、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决定作用(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导向作用:对个人 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重要导向作用。一方面,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另一方面,价值观影响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②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人生道路和生活方式的选择,都是在一定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指导下进行的。对国家和民族 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标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和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精神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方法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克服错误的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社会主义集体价值观。注意:对于一个民族和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沉的精神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思考:在我国,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是什么(基本内容)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建设什么样的社会————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2)为什么①重要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②特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3)怎么做(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②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③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三)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1、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内涵价值判断:人们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作出判断。价值选择: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进一步作出的选择。判断下列哪些是事实判断、哪些是价值判断、哪些是价值选择?A. 田野上的花儿开了 B. 这些花儿很漂亮C. 摘了一朵花回家 D. 山上的果树挂满了果实E. 这些水果真香甜 F. 买了十斤回家为什么说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并不是凭空产生的?2、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关系3、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产生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社会存在在人的头脑中的反映,(对同一件事,为什么不同人会有不同的看法和选择?这说明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什么特点?)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思考:对唐山打人事件,为什么不同人会有不同的看法和选择?这说明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什么特点?主体差异性思考:有一位目击者事后接受采访说到,如果能够重来,会去帮助受害女子。这说明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什么特点?社会历史性有助于我们正确评价历史和现实中的各种价值观念,有助于我们的价值观念与时俱进,从而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4、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特点(1)主体差异性——因人而异(主观因素)①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就不同。在阶级社会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有阶级性。②人们站在不同的立场,就会有不同的价值观,就会作出不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2)社会历史性——因时、因地、因条件而异(客观因素)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②意义:有助于我们正确评价历史和现实中的各种价值观念,防止简单化和片面化倾向;有助于我们的价值观念与时俱进,从而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5、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衡量标准(1)最高标准: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①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②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他人、集体、社会利益的关系(2)客观标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3)阶级社会中还具有阶级性。(要求:自觉站在正确的立场上作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知识归纳:衡量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根本尺度、最高价值标准与追求总结: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阶级性、主体差异性,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价值选择是价值判断的体现。【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又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他人、集体、社会利益的关系。 真理标准 价值标准区别 “真理标准”是说“真不真”或“真与假”的问题,判断标准是通过实践看其是否符合客观实际 “价值标准”是说“好不好”或“好与坏”的问题,判断标准是看其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和人类的根本利益联系 两者是内在的统一。对一个具体事物的判断就是既要其“真”,符合客观实际,又要其“好”,符合人类根本利益。如核裂变能产生巨大的热能,是真,但原子能是用于和平事业还是用于制造杀人武器,还有个“好与坏”的价值判断问题 正确认识“真理标准”和“价值标准”的关系(四)价值创造和实现1、弘扬劳动精神,实现人生价值(根本途径)(1)在劳动中创造人生价值 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也是人的存在方式(2)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2、在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客观条件)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人的生存条件和发展条件、享受条件和工作条件都是由社会提供的。人在实践活动中创造和实现自己价值的时候,必须利用社会和他人提供的各种物质条件和知识成果。只有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在奉献社会中创造和实现自己的价值。注意:完全脱离社会的“个人奋斗”和“自我实现”,实际上是不可能的。(2)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中实现思考:实现人生价值,除了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之外,我们自己在主观上是否要做些什么?3、在砥砺自我中创造和实现价值(主观条件)(1)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2)需要努力增长自己的才干,全面提高个人素质(3)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4)需要锤炼品德修为,不断打牢道德根基。总结:把握实现人生价值的措施内 因 价值 选择 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社会 奉献 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主观 努力 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价值观的指引锤炼品德修为,不断打牢道德根基外因 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创造价值,积极利用社会和他人提供的各种有利的物质条件和知识成果;要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奉献社会中实现价值。归纳:【答题模板】运用“价值观””人生价值”“人生价值观”的知识对材料进行分析答题要素:人的价值的内容+价值观导向作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结合材料① 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总述)②人的价值的内容(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对一个人价值的评价归根到底是看他的贡献,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材料)。③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重要导向作用,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要树立正确价值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材料)。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两个标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材料)⑤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根本途径、客观条件、主观条件+材料)。答题模板:如何运用唯物史观分析问题答题要素: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人民群众+价值观+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可以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发展状况。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动力。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这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④价值观具有重要导向作用。这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五、易错易混(以下全错,请改正)1.事物价值的转换取决于认识的发展性。( )事物价值的转换取决于事物的属性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2.人生价值是自我满足。( )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3.一切工作都应该从正确的价值观出发。( )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一切工作都应该从客观实际出发,而不能从主观出发。4.价值判断是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的。( )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5.人们的价值判断与选择是一成不变的。(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随着时空的推移和条件的改变,一定事物的价值以及人们关于它的价值观念也会发生变化。6.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然具有阶级性。( )在阶级社会中,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7. 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在于主体差异性( )除了主体差异性,还有社会历史性、阶级性六、提笔小练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历史上首个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事异时移,法随时变。这是一部充分体现时代特点的民法典——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强化互联网时代个人信息保护……民法典与时俱进,为解决21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贡献中国智慧。民为邦本,法系根基。这是一部有效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破解高空抛物坠物难题,维护小区业主合法权益……民法典聚焦百姓关切,强化保护人民权利,为百姓安居乐业提供法治保障。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谈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答案】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民法典的出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为解决时代面临的新问题提供重要法治保障。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民法典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③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民法典把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