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 《大象的耳朵》来源 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19课目标确立依据 课标分析 一、课标摘录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学习独立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 2.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3.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4.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二、课标解读 1.所谓“主动识字”和“独立识字”,是让学生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课文,随文识字,也可借助拼音、形声字、联系生活等多种方式进行识字。 2.对于写字,不仅要关注于字的书写,做到规范、端正和整洁,还要关注于学生的写字姿势,即写字时要做到:眼离书本一尺,胸离书桌一拳,握笔的手指离笔尖一寸。 3.“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指的是学生在阅读童话、寓言、故事时能够理清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并能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本课中大象最后说的话,便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发表自己的见解。 4.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书面语言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它可以帮助人们确切地表达思想感情和理解书面语言。每种标点符号都有它自己独特的作用,表达不同的语气。本课中小兔子、小羊问大象的耳朵怎么是耷拉着的,体现了它们心中的困惑。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教材分析 1.单元分析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改变”,语文要素是“借助提示讲故事”。本文是本单元的第一篇文章,虽然课后没有出现讲故事的要求,但是本课紧紧围绕“大象的耳朵怎么是耷拉着的”这一问句展开了对话,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根据问句的提示讲故事,为后面三篇文章借助示意图、关键词句讲故事做铺垫。 2.课时分析 本课是一篇童话故事,主要讲了大象耷拉着一对耳朵,小兔子、小羊等好多小动物都认为它的耳朵有问题,大象也不安起来,就想办法让耳朵竖起来,结果竖起来的耳朵给大象带来了很多烦恼,最后大象也明白了自己耳朵的作用,发出了“人家是人家,我是我”这样的感叹。 本课有3个课后练习:“朗读课文,注意读好问句。”旨在引导学生抓住问号,读好文中问句;“画出课文中大象的话,说说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变的。”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大象的话,梳理出大象的想法,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变的;“‘人家是人家,我是我。’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则是引导学生加深对本课主题的理解。学情分析 1.识字与写字 二年级下学期学生已有一定的识字和写字经验,他们已经掌握了加一加、形旁表义、熟字换偏旁等识字方法并能加以运用,能独立识字,书写时基本能做到规范、端正、整洁,但还需要进一步巩固与练习。 2.阅读 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阅读能力,能够独立阅读,能够区分文章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并能在阅读中大致了解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但还需要加强借助不同标点符号,读出人物语气的能力训练。 学生在二年级上学期已经进行过 “借助提示讲故事”的训练,如二年级上册《玲玲的话》引导学生用上“得意”“伤心”“满意”3个词语讲故事;《大禹治水》引导学生借助相关句子讲故事等等。学生已初步具备借助提示试着梳理部分故事内容的能力,但仍处于低学段,认知能力有限,需对其进行有效引导,搭建讲故事的支架。学习 目标 1.通过加一加、形声字识字、组词等方法,认识“耷、咦”等7个生字,读准“似、扇”两个多音字,通过观察占格,老师范写,规范书写“扇”。 2.通过找出对话、分角色朗读,读出句子中疑问的语气,能说出大象的想法是怎样改变的。 3.通过联系生活,理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这句话的意思,并能根据问句的提示讲故事。教学重难点 说说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变的,并结合实际理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的意思。评价 任务 评价任务1:观察生字,交流认识“耷、咦”等字的识字方法,多种方式随机认读。(对应目标1) 评价任务2:观察占格,老师范写,在田字格中规范书写“扇”。(对应目标1) 评价任务3:读课文,边读边画出小动物们对大象说的话。用指名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读出对话中疑问的语气。小组内讨论交流大象说的话,说说大象的想法是怎样改变的。(对应目标2) 评价任务4: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是怎样理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这句话的,并能根据问句的提示讲故事。(对应目标3)教具 学具 大象图片 课件 学习任务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及标准环节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谜语,打一动物。 脸上长鼻子,头上挂扇子,四根粗柱子,一条小辫子。(谜底 大象 贴大象图片) 2.由谜底引入课题《大象的耳朵》,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谜语导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引出了本课的主人公“大象”,轻松引入课题。 学生能够通过倾听知晓谜底,有学习兴趣。环节二:初读课文,识写生字 (对应评价任务1和评价任务2) 1.根据要求,初读课文。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2)标上自然段序号。 2.出示本课生字词,带拼音认读。 3.引导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补充强调: “耷”可以用加一加或者形声字识记;“咦”形声字或者是换偏旁的方式识记;“舞”可以通过字形演变识记等。 重点强调多音字“似、扇”。 4.出示 ,引导学生观察,交流书写要点,教师范写,学生在任务单中练写,依据评价标准相互评价。 5.去掉拼音,认读生字。 开火车读、指名读、小老师领读。 【设计意图】学生初读课文后,出示本课生字,引导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培养他们自主识字的能力,并指导书写“扇”,达到识写结合的目的。 能通过加一加、形声字等多种方法正确认读“耷、咦、舞”等字。 书写正确☆ 占格规范☆ 姿势端正☆环节三:精读课文,指导朗读 (对应评价任务3) 1.读好问句。 (1)自读课文,思考:有哪些小动物问大象了?圈出小动物的名字,并用横线标出它们问的问题。 (2)班级交流,出示句子: 小兔子说:“咦,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耷拉下来了?” 小羊也说:“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是耷拉着的呢?” (相机板书:耷拉) (3)通过“读好语气词—咦、重音、语调”进行朗读指导,读出小动物疑问的语气。 (4)指名读、齐读、同桌互读,多种形式读好问句。 (5)引导学生思考:小鹿、小马、小老鼠会怎么说? 2.读好大象的话。 (1)听到大家的问题,大象有什么表现?再读课文1-8自然段,用波浪线标出大象说的话。 (2)班级交流,出示句子: 大象说:“我生来就是这样啊。” 大象也不安起来,他自言自语地说:“他们都这么说,是不是我的耳朵真的有毛病啦?我得让我的耳朵竖起来。” 指导朗读大象的话,读出大象“不安”“自言自语”和疑问的语气。(相机板书:不安) (3)从大象的第一句和第二句话中,感受到大象怎样的态度变化? 预设:对自己的耳朵产生了疑问。 3.分角色朗读对话内容,依据评价标准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本环节紧紧抓住小动物们与大象的对话,通过指名读、分角色读等多种方式朗读,读出小动物们的疑问,体会大象不安的心情。 能通过读好语气词、重音、语调等读好问句,读出疑问的语气。 能读出大象的不安和困惑。 1.朗读正确,不添字、不漏字。☆ 2.朗读正确,且流利通顺。☆☆ 3.朗读正确、通顺,读出疑问的语气。☆☆☆环节四:感悟道理,练讲故事 (对应评价任务4) 1.大象的耳朵竖起来好,还是耷拉着好?自读课文9-13自然段,完成任务单中的表格。 大象的耳朵 结 果撑起来(竖着)放下来(耷拉着)2.学生交流表格内容,指导读好小虫子飞进大象耳朵眼儿里,大象的心烦。(相机板书:竖着 心烦) 3.出示大象的话: 大象说:“我还是让耳朵耷拉着吧。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理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的意思。 4.再读大象的话,引导学生说一说大象的想法是如何改变的。 5.借助提示讲故事。 再次出示小动物们的问话,引导学生借助问句的提示自由讲故事。指名讲故事,依据评价标准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本环节借助表格这个支架,引导学生理清大象的耳朵在竖着和耷拉着两种不同状态下,带来的不同结果,从而体会大象的想法是如何改变的。通过联系生活,明白故事的道理,并借助问句的提示讲故事。 能说清楚大象的耳朵在竖着和耷拉着两种状态下,带来的不同结果。 能联系生活说出自己对“人家是人家,我是我”的理解。 1.声音洪亮,吐字清楚。☆ 2.借助问句的提示把故事讲清楚。☆☆环节五:交流收获,课堂总结 1.引导学生交流本节课的学习收获,重点强调明白的道理——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2.把《大象的耳朵》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设计意图】此环节既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了回顾,又进一步锻炼了他们讲故事的能力。板书设计 19 大象的耳朵 不安 耷拉 竖着 心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