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我与社会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 我与社会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上道德与法治 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
第一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
第1课时《我与社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能关注社会、国家的变化和发展,增进热爱社会的情感,懂得自觉承担社会责任。
2.能力目标
初步形成交往与沟通的能力,提高融入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3.知识目标
感受社会生活的绚丽多彩;知道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会有不同的身份;理解个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个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人际交往、合作及融入社会的能力。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游戏导入:环节一,学生两人为一组,其中一人蒙眼,另外一人搀扶前行;环节二,学生蒙眼单独前行。教师点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我们如同游戏中蒙眼的同学一样,也会面对无数的未知摸索前行,我们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他人和社会的帮助,那么我们与社会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呢?让我们一同走进今天这一课,来感受社会生活,聊聊我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前后对比中感受失助之后的无助、恐惧与无奈,让学生在亲自参与中增强情感的体验,感受和体验个人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他人的帮助;同时,活跃课堂气氛,启动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
【感受社会生活】
活动一:播放视频。
问:请用一个词或成语来形容视频中所呈现的社会生活。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丰富对于社会生活的视听感受和体验,意在让学生在直接或间接的生活经验中体味生活、认识社会。
活动二:七嘴八舌话生活
问1:分享你经历的或了解到的社会生活中让你印象深刻的一些事情,谈谈你的感受。
问2:总结参与社会生活的方式?
问3:参与社会活动的意义有哪些?
活动三:小组合作
问:参与临海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我们中学生能做些什么?
师:著名学者崔卫平教授说过:“你所站立的那个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你”是谁,就是我们每一个公民……。”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回顾自己亲历的社会生活,认识到每个人长大的过程就是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对社会的认识和感受越来越深刻,更加关注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同时,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懂得自觉承担社会责任。
【感悟社会关系】
活动一:亚历山大·塞尔柯克故事介绍
问:猜一猜,脱离人类社会的他命运会如何?
名人名言:……个人之所以成其为个人,……由于他是伟大人类社会的一个成员。从生到死,社会都在支配他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爱因斯坦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引发思考和感悟,懂得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
活动二:展示交流
师:展示学生课前绘制的社会关系网。让学生指图介绍和分析: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问1:在这个社会关系网中,我们的同学具有哪些社会身份?这些社会身份是怎么来的?
问2:社会关系的分类(几种主要的社会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对学生自身社会关系网的分析解读。使学生懂得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个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帮助学生更好地定位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位置,认识自己的社会身份和社会角色,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的社会属性,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
活动三:角色扮演
师:让学生分角色扮演作自我介绍,如向爸爸的同事、同学的父母、新同学、学校老师作自我介绍。
设计意图:学生在交往实践中提高沟通和交往的能力。
总结并寄语:教师结合板书和学生一起总结,通过学习,我们感受到了社会生活是绚丽多彩的,参与社会生活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参与社会活动无论对个人、社区乃至于我们的国家都意义重大,了解到了我们与社会的关系。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希望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大家能主动认识社会,积极融入社会,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在生动鲜活的社会课堂中学习、成长,在异彩纷呈的社会实践中锻炼、发展,努力成长为社会大家庭中优秀的一员!
课堂延伸:动手规划
师:让学生来规划一下即将到来的假期生活,让自己的假期更加有意义。
设计意图:为学生从道德的学习走向道德的实践搭桥铺路,反思自身的行为,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融入社会、承担社会责任。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教学中,本人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采用视频、故事叙述、角色扮演、动手实践等形式创设情境,密切了知识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放手发动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情境中融入、感悟。使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绚丽多彩、参与社会活动的意义、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等有了较清晰的认识。初步形成交往与沟通的能力,提高学生融入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增进热爱社会的情感,自觉承担社会责任。
【课后演练】
1.我们青少年了解社会的途径和方式有( )。
①媒体 ②社会实践 ③参观 ④实地调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2.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在社会中我们( )
①不再关心国家发展 ②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③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 ④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
A.①②③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3.在社会大家庭中,我们每个人都是其中的一员,有着多重身份。 例如,在家里,我们是子女;在超市里,我们是顾客;在学校里,我们是学生。这说明( )
①人的身份是单一的②我们要关注社会发展③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④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4.下列社会关系中属于业缘关系的有( )
①明明和他的同学 ②小红和邻居李奶奶
③悦悦和他的叔叔 ④云扬和他的同事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5.父母为我提供衣食,老师帮助我学习,过马路时,警察为我提供安全保障,邮递员为我送信。这表明( )
A.中学生年龄还小,离不开社会。
B.个人的学习、生活都离不开社会
C.只有人人为我,我不用为人人
D.中学生不需要自立
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