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国家权力机关 说课稿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1 国家权力机关 说课稿

资源简介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第六课《国家权力机关》说课稿
我今天的说课内容是八年级第六课的第一框题-—国家权力机关。针对本框题,我将分为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习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几方面依次说明。
教材分析
通过第五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宪法规定的国家基本制度,他们会进一步追问,我国有哪些国家机关?他们各自有什么职权?所以,本课内容顺应了学生思维发展规律,有利于他们深化对依法治国和依宪治国的认识,培养他们的法治思维,增强法制意识。
学情分析
初二年级的学生善于互相交流,可以很好的完成小组合作。因此本节课自主互助学习不仅可以给学生更多的练习和提高的机会,也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认知心理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但部分学生存在不自信,羞于表现等思想顾虑。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和地位;2.了解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能力目标:
知道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国家机关是人民在行使权力,我们每一位公民都在当家做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和地位;了解地方人民大表大会的性质和地位;了解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教学难点:理解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在行使国家权利的机关;理解国家的权利属于人民,人民当家做主的真正含义。
教学方法
自主互助法、讨论法、归纳法、练习法等。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教师播放视频《人民代表大会及其职权》。
设计意图:运用微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初步整体上了解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职权。
2.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76--P80,自主完成学案。
设计意图:初步感知教材内容,了解教材内容,找出重要知识点,理清脉络。
3.活动一:观看视频《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选举全国国家机构领导人》。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了解十三届全国人大选举了哪些国家机构领导人,交流哪些国家领导人由全国人大选举产生。通过交流国家领导人的选举产生,进一步探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
4.活动二:阅读教材第77页的案例分析,你同意他们的说法吗 请各小组根据所学知识绘制一幅国家机构组成图。
设计意图:运用理论联系实际原则,通过阅读案例,分析说明,并根据案例内容和所学知识亲自绘制一幅国家机构图,从而全面了解我国的国家机构及其关系。加深理解,提高动手能力和分析运用能力。通过教师展示国家机构组成图,学生自主概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
5.活动三:阅读教材第78页的案例,思考:慈善法出台后,镇政府强制要求公职人员捐款的行为是否合法?慈善法出台后,反映出人民代表大会在行使哪一方面的职权?它还具有哪些职权?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促使学生深入思考,通过案例中的事件,从而直观形象地理解立法权及意义。
6.活动四:阅读教材79页的案例,同学们针对全国人大的任免权展开了讨论,你同意他们的看法吗?你怎么看?
设计意图:促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结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人事任免,分析说明,加深理解,正确认识人民代表大会的任免权。
7.活动五:思考:案例体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了什么职权?在督促落实水污染防治法过程中,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怎样行使国家职权的?
设计意图:充分运用案例分析法,帮助学生形象理解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权。
8.活动六:看视频,析道理
教师播放视频《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议程》。思考:在本次会议上,全国人大行使了哪些职权?
设计意图:运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议程的内容,让学生分析,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运用能力,在运用中识记理解。
课堂练习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习题训练中,理解运用知识分析生活中的问题与现象,在运用中加深理解,提升认识。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0.课堂小结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提高认识,升华情感。
11.布置作业
设计意图:通过课后巩固练习,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
七.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