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名著复习备考:《红楼梦》练习精选(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届高考语文名著复习备考:《红楼梦》练习精选(含答案)

资源简介

高考语文名著复习备考:《红楼梦》练习精选(附:答案解析)
一、判断题
1.《红楼梦》中,在抄检大观园时,王夫人令凤姐和王善保家的一起抄检。在怡红院里,林黛玉愤怒地倒出了所有东西,但并无私弊之物。( )
2.在《红楼梦》中,除了主要人物外,作者还塑造了众多具有独特、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如:泼辣能干的探春,怯懦的迎春,孤高的妙玉,温顺世故的晴雯,忍辱吞声的尤三姐,敢于反抗的尤二姐和袭人等。( )
3.《红楼梦》展现了贾府这一富贵之家从繁盛到衰败的过程,描写了以贾宝玉和一群红楼女子为中心的人物的悲剧命运,反映了具有一定觉醒意识的青年男女在封建体制下的历史宿命。( )
4.《红楼梦》中宝玉挨打后,林黛玉“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的一席话,表达了对宝玉的无比爱怜与关心。( )
5.《林黛玉进贾府》一回中,王熙凤和贾宝玉的出场描写分别是:宝玉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凤姐是未闻其声,先写其人。( )
6.王熙风是《红楼梦》中塑造的非常成功的形象,她贪婪、凶狠、狡诈,“毒设相思局”中她设计害死试图调戏她的贾瑞;她还假意笼络尤二姐,最后借刀杀人。在这个人身上,寄予了作者对她的谴责之意。( )
7.《红楼梦》中写元春省亲,“处处灯光相映,时时细乐声喧,说不尽这太平气象,富贵风流。”写出了贾府上下的欢欣和忙碌,特别是元春一手搀着贾母,一手搀着王夫人,心中充满了喜悦。( )
8.曹雪芹伟大的现实主义小说《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日趋衰亡。( )
9.《红楼梦》以爱情故事为中心线索,在贾府这一世代富贵之家从繁盛到衰败的过程中,描写,以贾宝玉和一群红楼女子为中心的人物的悲剧命运,反映了具有一定觉醒意识的青年男女在封建体制和封建家族遏制下的历史宿命。( )
10.《红楼梦》中别号“蕉下客”的贾探春是个大气,具有男子性格的女性,她发起组织了大观园里的诗社活动,但是“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她想用“兴利除弊”的微小改革来挽回这个封建大家庭的颓势,却注定无济无事。( )

参考答案:
1.(错)[林黛玉改为晴雯]
2.(错)[应该是敢于反抗的尤三姐和晴雯,温顺世故的袭人,忍辱吞声的尤二姐]
3.(对)
4.(错)[是薛宝钗]
5.(错)[“宝玉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风姐是未闻其声,先写其人”错误]
6.(对)
7.(错)[书中写元春“一手搀贾母,一手搀王夫人,三人满心里皆有许多话,只是俱说不出,只管呜咽对泣。”]
8.(对)
9.(对)
10.(对)
二、填空题
1.香菱的本名是______。
2.元妃省亲时宝玉最后的那首《杏帘在望》是______帮他做的。
3.起诗社时,探春给自己取名________,宝钗给宝玉取的号是________、______。迎春在诗社中的别号是_______,但她生性懦弱,仆人给她起的绰号是______。史湘云的别号是_________。
4.“任是无情也动人”是指_______。宝钗在滴翠亭听到了_________与__________的对话。
5.“枉与他人作笑谈”出自________的判词。《红楼梦》中警幻仙姑所介绍的乳名“兼美”的是_________。
6.《红楼梦》以一部专书的形式形成了一门独特的学问,就是“______”。
7.秦钟之父秦业,现任营缮郎,年近七十,夫人早亡,因当年无儿女,便向________抱了一个儿子并一个女儿。
8.曹雪芹在小说中,借“假语村言”,将“____________”。
9.“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这四句判词概括了_________一生的遭遇和命运,其中“两地生孤木”是指_________。
10.《红楼梦》的通行本是一百二十回,一般认为后四十回是_________所作。
11.1981年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注本《红楼梦》是以________为底本的。
12.《红楼梦》中涉及到贾府五代人,即“____”字辈、“代”字辈、“____”字辈、“玉”______字辈、“草”字辈。
13.第三十九回,李纨道:“凤丫头就是楚霸王,也得这两只膀子好举千斤鼎.她不是这丫头,就得这么周到了 ”这丫头指的是_______。_宝玉给丫环______起名为“耶律雄奴”。
14.大观园中,宝玉住怡红院,宝钗住_______,______住紫菱洲,惜春住的是______
15.在“寿怡红群芳开夜宴”这一回中,______抽的花签为梅花,题辞是“霜晓寒姿”,附诗是“竹篱茅舍自甘心”。
16.宝玉的《芙蓉女儿诔》得到林黛玉的夸奖,并认为这篇诔文可与______相提并论。
17.《红楼梦》中的著名开场诗句“一夜北风紧”的作者是_______。判词“心比天高,身为下贱”指得是___________。
18.芦雪庵即景联句诗,是___________说的第一句诗。
19.“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中的“飞燕”指的是__________。
20.“幽淑女悲题五美吟,浪荡子情遣九龙杯”中的“浪荡子”指的是________。
21.“茅檐土壁,槿篱竹牖”描写的是大观园中何处建筑:_________。
22.第二十三回,林黛玉所听到的戏文“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出自《________》
23.《红楼梦》第十七回到第十八回元妃省亲,点了四出戏,其中“伏元妃之死”的是《_______》出自《_______》
24.(红楼梦》第二十二回出现的灯谜中,“身自端方,体自坚硬,虽不能言,有言必应----打一用物”,其作者是________。
25.《红楼梦》中第三回“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描写的是_______。
26.贾府中的丫环雪雁服侍的主子是________。
27.“拼着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一语出于《红楼梦》中________之口。“不是东风压了西风,就是西风压了东风”一语出于《红楼梦》中________之口。“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筵席”一语出于《红楼梦》中_________之口。“盛筵必散”一语出于《红楼梦》中_______之口。“蜂腰桥设言传心事”中的主要人物是________。
28.金陵十二钗中,最有才华的女子是_______;最有管理才能、大胆改革的女子是_______;最泼辣狠毒的女子是________;才思敏捷,活泼直爽,快人快语,但家道中落后寄人篱下,命运悲惨的是______;错嫁中山狼的是________;绘制大观园图的是______;符合封建礼教规范的淑女是________;贾府中无人可比的媳妇是_______;带发修行的是______;有一对母女,她们是_______、______。
29.最卑躬屈膝的丫头是_________;最有反叛性格的丫头是_______;性格最刚烈的丫头是________;最能干的丫头是_______;为追求自由婚姻而牺牲生命的丫头是_______;宝玉房中有个奴婢,原是贾母的丫鬟,名叫_________,送给宝玉后,将其改名为_______;有“小宝钗”、“小黛玉”之称的两个人分别是______、_______;“心比天高,命比纸薄”说的是_______;一心甘当奴婢,谄媚讨好主子的是________;一心钻营攀附的是_______。
30.贾府姐妹中,迎春的父亲是______,探春的父亲是________,惜春的父亲是_____。

参考答案:
1.甄英莲2.黛玉3.蕉下客无事忙富贵闲人菱洲居士二木头枕霞旧友
4.薛宝钗小红坠儿5.李纨、秦可卿6.“红学”7.养生堂8.“真事隐去”
9.香菱夏金桂10.高鹗11.庚辰本12.“水”“文”13.平儿芳官
14.蘅芜院迎春藕香榭15.李纨16.曹娥碑17.王熙凤晴雯18.王熙凤
19.林黛玉20.贾琏21.芦雪庵22.《西厢记》23.《乞巧》《长生殿》24.贾政
25.林黛玉26.黛玉27.凤姐林黛玉小红秦可卿小红
28.林黛玉贾探春王熙凤史湘云贾迎春贾惜春薜宝釵秦可卿妙玉王熙凤巧姐
29.袭人晴雯金钏鸳鸯司棋珍珠袭人袭人晴雯晴雯袭人小红
30.贾赦贾政贾敬

三、选择题
1.下列关于《红楼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塑造了贾宝玉和林黛玉两个叛逆者的形象,他们前世分别是青埂峰下的顽石和绛珠仙草。
B.“四春”中入宫为妃的是元春,被称为“二木头”,懦弱怕事,善良无能,又命运悲惨的女子是惜春,庶出,但精明能干,有心机,办事果断的女子是探春,性格孤僻,胆小怕事,最后出家的是迎春。
C.贾宝玉佩戴的玉叫通灵宝玉,薛宝钗的是金锁,史湘云佩戴的是玉麒麟。
D.最具有叛逆性格的丫鬟是晴雯,涉及到他的情节是“撕扇子作千金一笑”、“心比天高,身为下贱”是对他的判词。
2.下列各项在《红楼梦》中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林黛玉
B.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晴雯
C.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沁芳亭
D.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稻香村
3.下列各项对《红楼梦》中有关的情节内容,概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元宵佳节,甄士隐令家人霍启抱着英莲去看社火花灯。半夜中,英莲因要小解,他便在人家门槛上坐着等候,但是转眼间哪有英莲踪影。霍启自顾,逃亡他乡。
B.薛姨妈托周瑞家的给贾家三姊妹、林黛玉、凤姐送宫花。当黛玉得知各位姊妹都有了,最后两枝是自己的时,不由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
C.给秦可卿送殡时,组众人皆在铁寺下榻,杜凤杰带宝玉、秦钟去往水月庵。庵中老尼也借此求凤姐帮忙解决张家退婚一事,熙凤逞强贪财,索要银子替张家办事。
D.宝钗看见一双玉色蝴蝶,取出扇子意欲扑了来玩耍,蹑手蹑脚跟到翅中滴翠边,无意中听到坠儿和红玉在滴翠亭里谈论贾芸还手帕的事,宝钗遂装作寻找黛玉掩饰了过去。
4.下面文段取材于《红楼梦》第十五回中北静王与贾政的对话,对其中的解说和使用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水溶(北静王)见他(宝玉)语言清楚,谈吐有致,一面又向贾政笑道:“令郎真乃龙驹凤雏,非小王在家父前唐突,将来‘雏凤清于老凤声’,为可量也。”贾政忙陪笑道:“犬子岂敢谬承金奖……”水溶又道:“若令郎在家难以用功,不妨常到寒第。小王虽不才,却多蒙海上众名士凡至都者,未有不另垂青目……”贾政忙躬身答应。
A.令郎:是说话人对对方有成就的儿子的尊称,使用不正确。
B.家父:是晚辈对自己父亲的敬称,有时也可称家慈。
C.犬子:是父亲对别人介绍自己儿子时的谦称。
D.寒第:是说话人对贫寒人家的讳称。相当于“蓬荜生辉”中的“蓬荜”。
5.从下面两段文字中可以看出黛玉关于自己读书的事前后说法矛盾。下面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甲)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
(乙)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许认得几个字。”
A.听了贾母的话,黛玉自觉失言,因而小心更正。
B.反映了黛玉的机警、聪明和细心。
C.对贾母之言出自亲情,对宝玉之言出自谦虚。
D.反应了黛玉“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心理状态。
6.宝黛初见这一段,这“一惊一笑”表达的含义可用下面哪一句诗概括( )
A.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B.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C.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D.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7.“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采精华,见之忘俗”这段外貌描写的事谁:( )
A.黛玉 B.探春
C.熙凤 D.惜春
8.在贾母去世后,知道自己不是做妾就是被迫嫁人,倒不如死了干净,最后上吊自杀。( )
A.袭人 B.鸳鸯
C.熙凤 D.惜春
9.下列有关《红楼梦》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楼梦》中“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是王熙凤,该人最善弄权术,例如毒设相思局、弄权铁槛寺、逼死尤二姐、破坏宝黛婚姻,最后落了个“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的悲剧下场。
B.宝玉得名和抓周的故事:王夫人生了一个公子,一落胞胎,嘴里便衔着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上面还有许多字迹,便取名为宝玉;周岁时,贾政要试宝玉将来的志向,便将世上之物摆了无数,让宝玉抓取。谁知道宝玉却抓了些脂粉钗环。贾政为此大怒,认为宝玉长大之后必为酒色之徒。
C.“假做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是挂在大观园大门外的对联。荣国府上房的对联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D.脂砚斋评点“林黛玉进贾府”,有“总借黛玉一双俊眼中传来”之语,言其借黛玉之眼点评各色人物,对王熙凤赞美其干练、讽刺其虚伪,对贾宝玉寓褒于贬,欲扬先抑。
10.下面文段取材于《红楼梦》第十五回中北静王与贾政的对话,对其中加点字的解释和使用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水溶(北静王)见他(宝玉)言语清楚,谈吐有致,一面又向着贾政笑道:“令郎真乃龙驹凤雏,非小王在家父前唐突,将来‘雏凤清于老凤声’,未可量也。”贾政忙陪笑道:“犬子岂敢谬承金奖……”水溶又道:“若令郎在家难以用功,不妨常到寒第。小王虽不才,却多蒙海上众名士凡至都者,未有不另垂青目……”贾政忙躬身答应。
A.令郎:是说话人对对方有成就的儿子的尊称,使用不正确。
B.家父:是晚辈对对方父亲的敬称,使用正确。
C.犬子:是父亲对别人介绍自己儿子时的谦称,使用正确。
D.寒第:是说话人对贫寒人家的讳称,使用不正确。

答案:
1--5:BAACC
6--10:ABBCC

四、简答题(一)关于内容情节的。
1.“黛玉葬花”表现了黛玉当时什么样的处境和心情?
2.《红楼梦》中“检抄大观园”这一事件的具体策划者是谁?具体说说探春和惜春两人在这一事件中各有什么反应?
3.简要说明《红楼梦》中“大观园”的建造来历。
4.《红楼梦》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提到了贾宝玉的取名和抓周,为《红楼梦》的这个主要人物情节的推进定下了基调。请简要叙述这两件事。(100字以内)
5.下面文字是《红楼梦》里的一段人物判词:“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天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这段判词写的是哪一个人物 请简述这个人物的一个故事。

答案:
1.处境:寄人篱下。心情:自怜伤感;独标高格。
2.凤姐。①探春理智清醒,对检抄行为非常反感,先命丫环秉烛开门而待,继之流泪叹息:“这样大族人家 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最后给了带头检抄的王善保家的一记耳光,让凤姐很难收场;②惜春则胆小怕事,极力拥护,积极配合,请求凤姐严惩衣箱内有男人靴袜的丫环入画。
3.贾政之女贾元春被加封嫔妃,皇帝特许贾府建造省亲别院。贾府大兴土木,历时半年建成,后元春回家省亲,赐名“大观园”。
4.贾宝玉一出世,嘴里便衔着一块五彩晶莹的玉,大家都觉得这孩子来历不小,便取名叫“宝玉”。一年后抓周时,贾政摆上各种东西,叫宝玉抓,可是,他什么都不取,只是把脂粉钗环抓过来。贾政大怒,说:“将来一定是个酒色之徒。”
5.晴雯。示例一:撕扇子作千金一笑:睛雯换衣服时失手跌折了扇子,被宝玉呵责,晴雯不服,反唇相讥,气得宝玉威胁要打发她出去,闹出不快。晚上宝玉喝酒回来,婉言向晴雯赔不是,为搏一笑,宝玉拿扇子与她,晴雯一撕两半,主仆冰释前嫌。
示例二:俏丫鬟抱屈夭风流:因王善宝家的挑唆,晴雯被逐出大观园,卧床不起。宝玉前往探望,晴雯惊喜悲痛交杂,强起铰下指甲,并贴身旧绫袄一齐交与宝玉,以慰相思之苦。当夜晴雯抱屈而死。宝玉作《芙蓉女儿诔》凭吊,字字泣血。
示例三:“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 ”这几句判词实际已写尽了晴雯的一生。“心比天高”,如:十岁的时候被赖大买去做丫头,是奴才的奴才,后来象礼物一般孝敬了贾母,但却没有一点奴性。她的爽直莽撞针对的是每一个人:宝玉、黛玉、袭人,用客观的眼光来看,她实在不是一位好丫头,她从来没有摆正奴才的位置,即便要求宝玉爱自己,也是站在“人”这一个同样对等的高度上,不是奴颜卑膝,也没有温柔和顺,再用黛玉所说的便是“我为的是我的心”。为了自己的心而活着的人,在现在也没法不让人感动的,我们难道一定要对着这颗高贵的灵魂指责她:你只是个奴才?身为下贱是她无法改变的命运,但我们已经看到了弱小如晴雯是怎样为这不公平的命而抗挣,她不愿服侍宝玉洗澡,她也看不惯别人的鬼鬼遂遂,她如此珍爱自己清白的女儿身,果真使最明白女儿的宝玉另眼相看,由亲昵而升为心爱。看宝玉挨打支走袭人却让晴雯送手绢,我们已经明白晴雯与宝玉更贴心。

(二)关于人物性格的。
1.《红楼梦》中“宝黛初会”时宝玉有一个摔玉的举动,他摔玉的原因是什么?表明了他怎样的性格特征?
2.“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这几句诗出自哪部名著的哪首诗?吟诗是谁?这几句诗表现了她怎样的思想性格?
3.《红楼梦》中向传统的男尊女卑的思想挑战的人物是谁?请简述能表现该人物这一特点的一个故事。
4.在《红楼梦》里,刘姥姥三进荣国府,见证了贾府的兴盛衰亡。根据你对刘姥姥的了解,说说她的性格特点,以及她在全书中的作用。
5.简述《红楼梦》尤三姐的凛然正气。

答案:
1.答案:原因: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来了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见这不是一个好东西。性格特征:平等思想,率真任性。
2.《红楼梦》的《葬花吟》,吟诗是林黛玉。《葬花吟》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体现了那种不屈不挠、冰清玉洁,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性格:"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以落花为喻,体现了她对前途命运的忧虑与绝望。
3.贾宝玉。贾宝玉热爱女性、尊重女性、体贴关爱女性到忘我的程度。贾宝玉在园子里看见龄官蹲在地上不断地写着一个“蔷”字,想象她一定有什么心事;又见她“模样儿这样单薄,心里还那里搁得住熬煎”,恨自已不能替她分担。这时忽然落雨了,他自已淋得浑身冰凉,却没有感觉,只看着龄官头上滴下水来,反而提醒龄官身上湿了,不要写了。
4.刘姥姥藏精于拙,装傻扮愚,见风使舵,插科打诨,博得贾府上下的欢心,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不过她还有中国普通老百姓所与生俱来的处世美德。最令人感动的王熙凤托孤,刘姥姥救助巧姐儿,就是她善良诚信的表现。大风大浪,难掩其忠厚本色。
5.正当宝玉生日欢宴时,贾敬吞丹丧命。尤氏因丧事繁忙。请母亲和妹妹尤二姐、尤三姐来帮忙。贾琏见二姐貌美,要作二房,偷居府外。二姐和贾珍原有不清白,贾珍还想搅浑水,贾琏又想把三姐给贾珍玩弄。龙三姐却正气凛然,将珍、琏大骂,她已有意中人,即毒打薛蟠的柳湘莲。

(三)感受评价。
1.宝玉挨打有哪些直接的原因?真正的根源是什么?
2.《红楼梦》中,有许多通过梦境来表现人物心理、塑造人物形象、暗示情节主题的场景描写,请复述其中一个梦境,并简要说
4.“林黛玉与薛宝钗”这两个文学形象,你更喜欢哪一位,请陈述理由。
7.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善于将美丽的景物与人物的精神相互融合,创造出许多优美的意境,如黛玉葬花时的飞燕飘絮,衬着落花流水;宝黛在沁芳闸同读《西厢》时的落红阵阵,衬着白瀑银练;还有湘云醉卧石凳的红香散乱,衬着蜂蝶飞舞;宝琴折梅时的红梅衬白雪等等。试举其中一例加以分析,并说明作者这样写的作用。
11.《红楼梦》简述小说前五回在小说中的作用。

答案:1.直接原因:宝玉会见贾雨村时无精打采,令贾政不满意;宝玉与戏子琪官(即蒋玉菡)的交往中得罪了忠顺府,给贾政招来政治纠纷;贾环诬告宝玉强奸金钏未遂,逼死了金钏。根本原因:宝玉不走仕途,不好四书五经,与封建“学而优则仕”的正统思想不符,这与贾政望子成龙、重振家业的期望背道而驰。同时宝玉不计身份地位,与大观园里的女孩厮混,结交优伶,更是违背了封建社会里“男女授受不亲”“长幼尊卑有序”的礼法。父子价值观念的不同。
2.暗示情节主题的梦境有:第五回,贾宝玉在侄媳妇秦可卿华丽的卧室中所作的那场太虚幻境的绮梦。通过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总写了全文,暗示了人物命运。还有第13回,秦氏将死,临终的时候,向凤姐托梦,所说的那段政治意味忒浓的预言,一样揭示了全书的主旨。人物心理、塑造人物形象的梦境有:贾宝玉梦遇甄宝玉,表现了宝玉乖张、痴迷的个性;林黛玉梦见被父亲接回家中、许配他人,表现了她对自己前途命运的担忧,和对自己命运无可奈何的悲哀。
3.【答案一】我更喜欢林黛玉。虽然薛宝钗恬淡、宽厚,具有大家闺秀的卓越气质,但林黛玉清秀灵幻的外在美、善良坦诚的内涵美、天才才女化身的艺术美的形象更深深地征服了我,赢得了我的由衷地喜爱。
【答案二】我更喜欢薛宝钗。虽然林黛玉清秀美丽,善良坦诚,很有才华,但薛宝钗的恬淡、宽厚,温柔豁达的性格,美丽端庄的面容,更有一种“天然去雕饰”的大家闺秀的卓越气质,深深地赢得了我的喜爱。(可以有不同看法,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4.(示例)“湘云醉卧”描绘了一幅有声有色,有花香,有动有静,有梦境和诗意的少女春睡图。山石僻处,青板石凳上,蜂蝶闹攘,芍药花飞,湘云醉卧其间,梦中“唧唧嘟嘟”地说酒令。如此优美的意境衬出湘云的浪漫不羁,憨态可掬。美丽的景物使人物更添神采,而人物的精神使景物更具气韵。
5.前五回是小说的序幕,也是小说的纲。第一回先用“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为塑造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接着通过冷子兴演说(第二回)、林黛玉耳闻目睹(第三回)、葫芦僧判案(第四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第五回)等情节,从不同方面介绍了贾府的主要人物,描写了贾府的环境,含蓄地暗示了主要人物命运发展和结局。
五、阅读题
阅读下面《红楼梦》节选文字,根据要求答题。
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说完,却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观,一声不语。众人先还发怔,后来一想,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甲)撑不住,一口茶都喷出来。(乙)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宝玉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叫“心肝”。王夫人笑得用手指着凤姐儿,却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丙)的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丁)离了座位,拉着她奶母,叫“揉揉肠子”。地下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替他姐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回)
1.甲、乙、丙、丁四处的人物分别是( )
A.湘云 黛玉 探春 惜春   
B.黛玉 湘云 探春 惜春
C.探春 黛玉 惜春 湘云
D.惜春 探春 黛玉 湘云
2.刘姥姥“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众人先还发怔,后来一想,为什么“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


3.“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为什么“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
A.凤姐、鸳鸯同情刘姥姥,不忍心与大家一起笑刘姥姥。
B.她俩是宴席的主持人,要沉着大方,才不会使宴席大乱。
C.此事是她俩一手策划的,但要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
D.在贾母面前不敢放肆大笑,以免失礼。
4.对这段文字有四种分析,恰当的是( )
A.采用语言、动作描写,栩栩如生地描绘了众人各不相同的笑态,显示了大观园中欢乐的日常生活情景。
B.采用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在笑态各异中显示了个性的差异展示了大观园中欢乐的日常生活片断。
C.采用了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揭露贵族阶级对劳动人民的讥笑和蔑视,同情劳动人民的遭遇。
D.采用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揭露贵族阶级生活的糜烂,反衬劳动人民生活的贫困。
5.文段中,薛宝钗在现场,但作者没有描写她的反应,请推想薛宝钗会有怎样的反应,并根据人物性格和原着相关内容简要说说理由。

答案:
1.A解析:湘云,性格外向;黛玉,性格内向含蓄,且无人依靠,探春、迎春、惜春宴席上按礼节规矩,常站在一起,惜春年龄尚小,撒娇属正常。
2.因为刘姥姥当时的神态就像一头老母猪,所以引得大家哈哈大笑,当然这笑是善意的。
3.C
4.B解析:A.通过笑态显个性。C.文中无“讥笑,蔑视”之义。D.作者目的不在此
5.①薛宝钗反应:侧脸抿嘴,欲笑而抑住笑,脸憋得通红。②因为薛宝钗是位稳重端庄、举止娴雅、处事淡然甚至有点隐忍的女子,虽然刘姥姥所言令人笑煞,但在贾母、王夫人、宝玉和众姐妹在场的情况之下,薛宝钗即使想笑,也会有所顾及自己在众人心中的形象而有所克制。

六、延伸阅读
一生梦不醒,红楼解味人
2012年5月31日凌晨,95岁高龄的红学家周汝昌先生逝世。或许一生的喧嚣太多了,他选择安静地离开。“不开追悼会,不设灵堂,安安静静地走。”他留下这样的遗愿。
进入“红学”研究多少是个偶然。1947年,在燕京大学读书的周汝昌收到兄长周祜昌寄至燕园的信函,说他看到胡适新近一篇谈《红楼梦》的文章,嘱咐周汝昌帮忙查证。周汝昌遍查燕京大学图书馆,果然在敦敏诗集《懋斋诗钞》中发现了一首《咏芹诗》。周汝昌将这一发现撰写成文,发表在《天津国民日报》上。没想到几天后,胡适就托人转交了一封给周汝昌的信,肯定鼓励这位在校大学生的研究。胡适此时已是学界大拿,又是“新红学”的开创者,他的来信让周汝昌“欣幸无已”。1948年,正埋头撰写《红楼梦新证》的周汝昌特意跑到胡适家中拜访。令周汝昌激动的是,胡适竟将珍藏多年的孤本《甲戍本石头记》慷慨地借给他翻阅。正因为这一段渊源,周汝昌常常被看做是胡适“红学”研究的关门弟子。
1953年,《红楼梦新证》出版。这部40多万字的“红学”研究著作引起满城风雨,因为在当时很少有人敢将《红楼梦》拔到那么高的地位——周汝昌将《红楼梦》与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但丁的《神曲》等世界名著相提并论,并大加赞赏。周汝昌把胡适、顾颉刚、俞平伯的“曹、贾互证”方法最大限度地、最完整地发挥出来。由于崇尚实证,他的每一个论点的提出都以充分丰富的文献资料为基础。又因为崇奉实录,他把全部实证工作都作为论证实录的手段。周汝昌的《红楼梦新证》乃至后来的“曹学”,其基本的方法论就是以历史上的曹家与小说中的贾府双向互证,在以历史材料推证小说本事的同时,又以小说情节反推历史,史学与文学合而为一。正是从《红楼梦新证》开始,“红学”实证研究开始体系化、专门化,后来它被称作“红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此年周汝昌35岁,因为这部书,他得以调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成了学界“红人”。也由于这部书,他在后来的政治运动中变成了“资产阶级胡适派唯心主义”的“烦琐考证”的典型代表,被关进“牛棚”下放。
周汝昌将“红学”构建为四大范畴,即曹学、版本学、脂学、探佚学。其晚年在探佚学发力颇多,在他数十部“红学”著作中,曾先后提出一系列探佚成果,观点令人耳目一新,但也招致不少异议。如他提出林黛玉系“沉湖而死”;“金玉奇缘”说的不是贾宝玉和薛宝钗,而是贾宝玉与史湘云等等。
1982年,周汝昌发表了《什么是红学》一文,在把人们呼吁的文学批评方法描述为“十六字真言”之后,干脆把文学性研究剔出“红学”的范围,他说:“红学显然是关于《红楼梦》的学问,然而我说研究《红楼梦》的学问却不一定都是红学……不能用一般研究小说的方式、方法、眼光、态度来研究《红楼梦》。如果研究《红楼梦》同研究《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以及《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等小说全然一样,那就无需红学这门学问了。”在把文学性研究剔出“红学”之外的同时,他也把自己剔出了主流“红学”的研究队伍。此后,他被喻为红学界的独行侠。他关于“红学”之界定、对红学史的回顾、对曹雪芹画像的考证等等,一次次地掀起了“红学”研究的争议。
从30岁开始,周汝昌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红学”,是红学界当然的望者。一般说来,在某一学界成为望者又著作等身的人,同辈或后学者常常只有仰视和尊敬的份儿,很少会有人出言不逊,但周汝昌是个例外。在红学界,他被誉为“红学泰斗”,也被批作“闭门造车”,他的一生,可谓名副其实。周汝昌曾有诗云:“小童何以知途向,瞎马盲人旅亦难。”他六十余年间所走过的治红学之路,因偶然而生,又历经政治对学术氛围和学术方向的多次影响,终至晚年,既得到肯定、赞誉,身上罩着光环,亦受到讥嘲与攻击。
说不尽的《红楼梦》,道不尽的人与事。周汝昌梦在其中近七十年。梦未醒,人已去,花落水流红,谁解其中味 还是让老人家安安静静地走吧。

1.文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两项是( )
A.满城风雨 B.相提并论
C.著作等身 D.闭门造车
E.名副其实
2.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周汝昌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他研究红学,常常提出一些与众不同的观点,这些观点虽然令人耳目一新,却也招致很多异议。
B.从早年的《红楼梦新证》到晚年的探佚学,周汝昌的“红学”之路并不顺利,他的“红学”研究的方法和结论一直饱受争议。
C.周汝昌看来,“红学”中的文学性研究应与《三国演义》等小说的研究区别开来,不能用一般研究的方式、方法、眼光、态度。
D.周汝昌研究“红学”深受“大拿”的影响,如他晚年提出的林黛玉系“沉湖而死”的观点,就是在胡适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
3.结合全文,概括周汝昌先生为《红楼梦》的研究做出了哪些贡献。

4.简析“还是让老人家安安静静地走吧”这句话的作用。

5.周汝昌在“红学”研究上的成功,给了我们哪些借鉴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
1.DE
2.A
3. ①把《红楼梦》与世界名著相提并论,大大提高了《红楼梦》的地位。
②将“曹、贾互证”的方法最大限度地、最完整地发挥出来,使“红学”实证研究开始体系化、专门化。
③将“红学”构建为四大范畴,即曹学、版本学、脂学、探佚学,曾先后提出一系列探佚成果。
  ④把人们呼吁的文学批评方法描述为“十六字真言”,将文学性研究剔出“红学”的范围。
  (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得满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4.结构上:照应文章开头,首尾呼应,使全文结构完整。
  内容上:①表达默默地为老人送行的心愿,体现作者对周汝昌先生的尊重。
  ②遵从并满足周汝昌先生的遗愿,希望老人家“临走”时,不再受到打扰。
  ③暗示了周汝昌先生生前过的是毁誉参半的不安静的生活,如今一切已归于平静。
  5.①执着的精神。从30岁开始,周汝昌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红学”;当招致异议甚至遭到批评时,他依然坚持自己的学术研究。
  ②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作查证工作时,一丝不苟,查遍大学图书馆。
  ③既善于继承又努力创新。善于借助于名家,周汝昌主动拜访红学大拿,借鉴专家们的研究方法;善于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创作《红楼梦新证》借助了胡、顾、俞的“曹、贾互证”方法,他曾先后提出一系列探佚成果,观点令人耳目一新。
  ④依据充足,奠定丰厚的基础。《红楼梦新证》每一个论点的提出都以充分丰富的文献资料为基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