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 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学案-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1 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学案-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8.1《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导学案
1.通过了解不同文化形式承载的不同文化内涵,理解文化具有民族性,民族文化对于一个民族的重要性。
2.能够举例说明,价值观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3.阐述民族文化各具特色的原因。
4.阐述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5.理解正确对待文化多样性的要求。
1.政治认同:认同中华民族文化,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2.科学精神:科学把握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因、意义和要求。
3.公共参与:能够正确对待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1.了解不同文化形式承载的不同文化内涵,理解文化具有民族性,民族文化对于一个民族的重要性。
2.理解文化多样性产生的原因以及正确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了解价值观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对文化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一、文化具有民族性
知识点1:民族文化的地位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            。
知识点2:民族文化的作用
在一个民族的历史与现实中,民族文化起着           、           、                的重要作用,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        。
知识点3: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民族文化体现在民族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思维方式,以及民族节日、民族服饰等方面。
二、文化具有多样性
知识点1:文化多样性的地位
文化多样性表征文化存在的        。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扎根于本国本民族的土壤之中,各国和各民族的政治、经济等社会条件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知识点2: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        ,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不论是中华文化,还是其他民族的文化,都是人类实践创造的成果,都有其独特魅力和价值。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      ,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
知识点3:文化多样性的要求
面对文化多样性,我们要在坚持         的基础上,        ,        ,既要认同          ,又要尊重             ,              ,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1.民族文化的重要性
(1)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同时也都或多或少借鉴融合了其他民族的文化。
(2)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在一个民族的历史与现实中,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激发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作用。
2.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
(1)面对文化多样性,我们要在坚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差异,理解个性。(美人之美)
(2)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美美与共)
(3)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天下大同)
(4)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各美其美)
(5)反对“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
1.世界文化多姿多彩就是民族节日的多姿多彩。( × )
提示:以及民族节日、民族服饰等方面。
2.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意味着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减少与弱化。( × )
提示: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利于促进文化多样性发展。
3.尊重文化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和认同其他民族文化。( × )
提示:尊重文化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4.各民族文化存在差异,有优劣之分。( × )
提示:不论是中华文化,还是其他民族的文化,都是人类实践创造的成果,都有其独特魅力和价值,没有优劣之分。
5.民族文化只能通过民族节日、文化遗产展现出来。( X )
提示:民族文化既体现在民族价值观、民族思维方式、民族性格等精神层面,也体现在民族节日、文化遗产、民族服饰、民族习俗以及民族生活方式等物质载体层面。
1.(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冰丝带”“雪飞天”“雪游龙”“雪如意”……一座座巧妙蕴含中华文化、中国创新力和创造力的冬奥场馆,不仅成就了北京冬奥会的辉煌,让世界领略了独具魅力的东方之美,也成为造福人民的宝贵财富。后奥运时代,传承利用好冬奥遗产应( )
①发挥载体作用,聚焦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
②坚持人民共享,丰富群众冰雪赛事和全民健身活动
③探索利用路径,实现冬奥遗产利用效益的最大化
④弘扬冬奥精神,在消除文化差异中“一起向未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022·辽宁·二模)随着第三个“南非中文日”(每年9月17日)的到来,中国文化在南非掀起一股新的热潮。与此同时,中国也在积极引进南非语言教学。南非卡拉遗产学院主席马托勒·莫采卡博士认为,所谓的“文明冲突论”根本站不住脚,恰恰相反,不同的文明更应该交流借鉴,相互取长补短。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有( )
①表明汉语教学受到世界各国的一致欢迎
②表明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③体现了不同民族文化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④有利于促进中非文明求同存异共同繁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22·江西·南昌市八一中学三模)习近平在联合国成立75周年纪念峰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后疫情时代,建议联合国首先应该主持公道,“大小国家相互尊重、一律平等是时代进步的要求,也是联合国宪章首要原则。任何国家都没有包揽国际事务、主宰他国命运、垄断发展优势的权力,更不能在世界上我行我素,搞霸权、霸凌、霸道”,从文化生活角度,我们得到的启示是( )
A.丰富民族情感,增强民族文化基因
B.通过大众传媒这一文化传播途径宣传各民族文化
C.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D.世界各民族文化应和睦相处
4.(2022·辽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高级中学模拟预测)今年春晚的舞剧《只此青绿》融合XR、全息扫描等前沿科技,舞者以独步、静待、垂思等舞蹈语言,将《千里江山图》这一经典传奇娓娓道来。节目大放异彩,观众喜欢。观众之所以喜欢这个节目是因为( )
①它彰显了中华文化底蕴和时代审美追求的融合
②它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文化价值
③它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和重要文化成果
④它承载着中华文化基因,彰显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2022·天津·一模)2021 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在广州举行。会议向世界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其“以人民为中心”“和平发展道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思想展现出的中国价值、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为世界各国应对全球性挑战提供了中国智慧。“读懂中国”会议的召开( )
①有利于提升了中华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②表明中华优秀文化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③体现了文化交流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④加深了国际社会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和认同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6.(2021·广东·高考真题)广州早茶文化历史悠久,至今保留着“一盅两件”“扣指谢茶”等饮茶习俗。早些年,老茶楼里服务员的吆喝声此起彼伏。现在,顾客只要扫描二维码就可轻松完成下单和结账;有的茶楼也推出了新式茶点,并引进了各式各样的西式糕点,吸引了更多顾客前来品尝。由此可见( )
①科技的进步推动了文化消费方式的变化
②善于推陈出新,文化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
③融汇各种文化特质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④文化决定着人们的交往方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科学精神)希腊比雷埃夫斯港是中希共
建“一带一路”合作的旗舰项目。中国企业收购比港后,信守“和谐共赢”的发展理念,带来了中国式的温情,注重本土化管理,关爱希腊员工的权益,积极履行环境与社会责任;通过革故鼎新,引进先进管理技术,投资先进设备,大幅增加集装箱业务,焕发了比雷埃夫斯港活力,一个濒临破产的老港变成了一个现代化的欣欣向荣的新港,有力地促进了希腊经济复苏和社会发展,得到了希腊人民的支持。经过几年的辛勤耕耘,比雷埃夫斯港成为希腊与中国携手共赢、民心相通、两大文明对话的最大见证者。
从尊重文化多样性的角度,简述中国企业在两大文明对话中的作为。
基础梳理
一、知识点1:独特标识
知识点2:维系社会生活 维持社会稳定 激发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 精神根基
知识点3:价值观
二、知识点1:丰富程度
知识点2:文化多样性 内在要求 多样性
知识点3:各民族平等 尊重差异 理解个性 本民族文化 其他民族文化 相互借鉴,求同存异
检测
1.【答案】C
【解析】
①:应该是聚焦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①说法错误。
④:文化具有区域性、民族性、多样性,不能消除文化差异,④说法错误。
②③:让冬奥场馆成为造福人民的宝贵财富,应坚持人民共享,丰富群众冰雪赛事和全民健身活动,也应该探索利用路径,实现冬奥遗产利用效益的最大化,②③说法正确。
故本题选C。
2.【答案】D
【解析】
①:汉语教学受到世界各国的一致欢迎说法过于绝对,①错误。
②:材料讲述不同民族文化有共性和普遍规律,求同存异,共同繁荣,而未涉及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②不符合题意。
③:不同文明间能求同存异,正是因为不同民族文化有共性和普遍规律,③符合题意。
④:“不同的文明更应该交流借鉴,相互取长补短”,就是不同文明间求同存异,共同繁荣,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3.【答案】D
【解析】
D:“大小国家相互尊重、一律平等是时代进步的要求,任何国家都没有包揽国际事务、主宰他国命运、垄断发展优势的权力,更不能在世界上我行我素,搞霸权、霸凌、霸道”,从文化生活角度,这启示我们世界各民族文化应和睦相处,D符合题意。
A:材料强调世界各民族文化应和睦相处,而不是强调丰富民族情感,增强民族文化基因,A与题意不符。
B: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手段,不是文化传播途径,B错误。
C: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中华文化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说法错误,C排除。
故本题选D。
4.【答案】B
【解析】
①④:《只此青绿》融合XR、全息扫描等前沿科技,舞者以独步、静待、垂思等舞蹈语言,将《千里江山图》这一经典传奇娓娓道来,体现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彰显了中华文化底蕴和时代审美追求的融合,它承载着中华文化基因,彰显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①④ 符合题意。
②:选项不是观众之所以喜欢这个节目的原因,②不符合题意。
③: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③错误。
故本题选B。
5.【答案】C
【解析】
①:通过“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向世界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利于提升中华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故①符合题意。
②:材料强调的是向世界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能表明中华优秀文化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故②不符合题意。
③:“以人民为中心”“和平发展道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思想展现出的中国价值、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为世界各国应对全球性挑战提供了中国智慧,体现了文化交流推动文化发展,故③符合题意。
④: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各民族文化,故④表述错误。
故本题选C。
6.【答案】A
【解析】
①②:现在顾客只要扫描准码就可轻松完成下单和结席。有的茶楼也推出了新式茶点,并引进了各式各样的西式糕点,吸引了更多顾客前来品尝,体现了科技的进步推动了文化消费方式的变化,创新使文化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故①②正确。
③: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故③不选。
④:文化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但不起决定作用,故④不选。
故本题选A。
解析:本题设问指向从尊重文化多样发挥 性的角度,简述中国企业在两大文明 该相 对话中的作为,实际是考查尊重文化 西方 多样性的要求。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 材料识,结合中国企业在两大文明对话中的作为进行分析,实现理论与材料的国家 有机结合。
答案:面对文化多样性,我们要在坚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差异,理解个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 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中国企业收购比港后,信守“和谐共赢”的发展理念,尊重希腊当地文化,注重本土化管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