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课件(共38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课件(共38张PPT)

资源简介

(共38张PPT)
辛亥革命
第23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与人民解放战争
学习目标:
1.认识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史实及中国军民的抗战;
2.掌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过程;
3.了解日军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
学习重难点:
1.重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日军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
2.难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聚焦学习目标
本课时空坐标
一、日本侵华,步步紧逼
1.侵华之因
材料一:
1927年6月......被人称之为“东方会议”会议的另一产物就是《田中奏折》。《田中奏折》包括21项内容,确定了“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的战略。
材料二 :
“帝国内部现正痛切体验:生产力之不足,生产设备之不足,原料之不足及蓄积资本之不足。凡此均需开始新的战争,俾有所补充;而国内不稳势力之高涨,罢工之狂澜,亦需发动内外举国之战争,以期平靖”。
材料三 :
“攘外必先安内,去腐乃能防蠢。”
——1931年7月13日蒋介石《告全国同胞一致安内攘外书》
材料四 :
1929年欧洲各国忙于应付国内危机,无暇东顾,“九一八”事变前,日本与英美达成秘密谅解,英国支持日本的行动,美国表示“不闻满洲事变”。
①历史原因:侵略中国是日本帝国主义的既定国策
②直接原因:受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
③有利时机:中国国民政府全力围剿红军,给日本以可乘之机。
④国际:英、美等国推行纵容日本侵略的“绥靖政策”。
蓄谋已久,既定国策
转嫁危机,摆脱困境
国共内战,有利时机
侵华的必然性
侵华的非正义性
日占
上海
卢沟桥
沈阳
1931年,九一八事变
1932年,一·二八事变
1932年,成立伪满洲国
1935年,华北事变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
局部侵华
全面侵华
南京
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
广州
武汉
1938年10月,占领广州、武汉
日军不断扩大侵华战争,战火遍及近半个中国。给中国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
(华北事变标志着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华民族主要矛盾)
◎九一八事变形势图
2.侵华进程和各方态度
侵华进程 各方态度和局部抗战
1931年9月18日,日本制造了九一八事变,局部抗战开始。 1932年1月,日军制造一·二八事变,日军侵略上海 1932年3月,日本扶植傀儡溥仪,建立伪满洲国 1933年,日军向长城进犯 1935年,策动华北事变,意欲分裂华北。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①民众:东北人民革命军坚持抗战。
②国民党爱国官兵:1932年一·二八事变,国民党十九路军奋起抵抗。
1933年, 日军由东北向长城沿线进犯,遭到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
1936年12月,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兵谏”,以武力逼蒋抗日,“西安事变”。
③国民政府
A.对内: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方针,以主要力量“围剿”红军和革命根据地
B.对外:对日本侵略实行不抵抗政策,寄希望于英美,幻想依赖国际联盟迫使日本撤兵。
④国际联盟:国际共管
⑤中国共产党:1935年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1935年底,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1936年,东北抗日联军发展到三万余人,杨靖宇、赵尚志等领导东北抗日联军浴血奋战。
⑥爱国学生:华北事变激起学生一二·九运动——意义。
一、局部抗战
1.日本蓄意发动侵华战争
表现
①制造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沈阳)这一事变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沙俄修建,后被日本所占),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是为"九一八事变"。次日,日军侵占沈阳,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
▲ 日军轰炸东北军兵营
1.日本局部侵华
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为了转移国际视线,并迫使南京国民政府屈服,于1932年1月28日晚进攻上海中国守军。
第十九路军在总指挥蒋光鼐、军长蔡廷锴指挥下奋起抵抗,给日军以迎头痛击。日军先后四次更换主帅,死伤近万人。淞沪抗战得到全国民众的积极支援。
②制造一二八事变(淞沪抗战)(1932年1月28日,上海)
表现
1.日本蓄意发动侵华战争
1.日本局部侵华
③建立伪满洲国
1932年,日本企图把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扶植早已退位的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在长春建立伪满州国。
1932年3月9日,溥仪就任伪满洲国执政
1.日本蓄意发动侵华战争
表现
1.日本蓄意发动侵华战争
表现
④制造华北事变(1935年,华北)日本逼迫国民政府签署了一系列协定,实际上控制了热河、河北、察哈尔三省,进而又加紧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
日本占领东北三省后,又将侵略矛头指向华北,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蓄意制造这一连串事件,总称“华北事变”。实质是把华北变成第二个伪满洲国(日本殖民地),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华民族的主要矛盾。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1)国民政府:“攘外必先安内”方针
对日本侵略实行不抵抗政策,寄希望于英美等国出面调停,幻想依赖国际联盟迫使日本撤兵。
对外
对内
集中主要力量“围剿”红军和革命根据地。
▲ 日军轰炸东北军兵营
2.国共两党对于日本侵略的态度
①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是实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开始。
②1935年12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统一了党内思想。
2.国共两党对于日本侵略的态度
(2)中国共产党:
3.中华民族的局部抗战(1931—1937)
九一八事变
伪满洲国
华北事变
一二八事变
(1)共产党和红军的抗战
②1935年,“华北事变”后,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①“九一八事变”后,领导东北人民革命军(东北抗日联军)抗战
③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召开瓦窑堡会议,确立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上海
沈阳
长春
热河、河北
察哈尔
▲ 赵一曼
(1905—1936)
赵一曼,四川宜宾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二团政委,在与日寇的斗争中被捕,后英勇就义。陈毅评价她:“生为人民干部,死为革命英雄。临敌大节不辱,永记人民心中。”
▲ 东北人民革命军同日军作战
二、中国抗战,局部到全面
(2)学生发起一二·九运动
1935年,日本策划“华北自治运动”
起因
表现
1935年12月9日的北平学生大规模游行示威,即一二·九运动。
意义
“一二·九运动”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抗日救国主张,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抗日救亡运动掀起高潮。
▲ “一二·九运动”及其口号:
“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反对华北自治运动”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全国武装起来,保卫华北!”
“为祖国自由而奋斗!”
(3)国民党爱国官兵抗战
③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
① 1932年,日本发动“一·二八事变”,上海十九路军奋起抗战。
②1933年,日军进攻长城。长城沿线国民党爱国官兵奋起抗战。
▲《西北文化日报》报道
西安事变
▲ 长城抗战
长城抗战的主要事迹
安德馨在山海关率全营300名官兵力战殉国;宋哲元率二十九军在喜峰口与日军大刀战;冯玉祥联合吉鸿昌在察哈尔收复多伦
西安事变
(1)背景:
①华北危急,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最主要矛盾;
②中共提出了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③张学良和杨虎城接受了中共主张要求蒋介石
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④蒋介石顽固坚持内战政策,亲赴西安威逼张、
杨继续进攻红军。
(2)经过: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兵谏,以武力逼蒋抗日。
(3)结果: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4)意义:
①是扭转时局的枢纽,促进了中共联蒋抗日方针的实现;
③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抗日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这次发动是为了要抗日救国而产生的,根据国内外形势,事变可能有两种前途:一种前途是爆发大规模内战;另一种前途是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对蒋介石的处置,中共中央认为:只要蒋介石同意一致抗日,就应当释放他。
——中共中央《关于西安事变及我们任务的指示》
探究:为什么西安事变能够和平解决?
张学良:“当是时也,共产党之停止内战,共同抗日,高唱入云,实攻我心,不只对良个人,并已动摇大部分东北将士,至少深入少壮者之心。”
——杨奎松《中国近代通史:内战与危机》
1.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是民心所向和历史大势,这不仅是救国的需要,也是民族生存和振兴的需要;
2.是中共正确运用了统一战线政策和灵活的策略,努力联合国民政府共同抗日;
3.是当事各方以民族大义为重的强烈爱国情怀;
4.是国际上与中国关系密切的大国,担心日本强占中国将使自己丧失在中国的有利位置,极力谋求和平解决。
二、全面抗战的开始
1937年7月7日晚,日军在北平西南的宛平城外和卢沟桥举行“军事演习”,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日军遭到拒绝后,竟然向宛平城射击,炮轰卢沟桥,中国守军奋起还击。这就是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中国全面抗战由此开始。
1.中国全面抗战开始——卢沟桥事变
▲ 日军炮轰宛平城
▲国民党第29军卢沟桥奋起抗战
第29军副军长佟麟阁(1892-1937)
第132师师长赵登禹
(1898-1937)
“战死者光荣,偷生者耻辱,荣辱系于一身者轻,而系于国家民族者重。国家多难,军人应当以死报国。”
“抗日救国乃军人天职,养兵千日,报国一时,只有不怕牺牲,才能为国争光!”
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
——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命令
叫他们(日军)知道我中华民族,还有坚决不(怕)死的勇敢队伍。
——赵登禹将军战前动员(1933年3月12日)
七七事变——日本全面侵华和中国全面抗战由此开始。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1)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是实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开始。
(2)1935年12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统一了党内思想。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3)1936年,西安事变,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初步形成。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4)通电全国:1937年7月8日,中国共产党发表抗日通电,“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号召全国人民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把日本侵略者驱逐出中国。
(5)1937年,“七七”事变后,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表示准备抗战。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6)1937年7月,周恩来向蒋介石递交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7)洛川会议:1937年8月下旬,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洛川召开扩大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的形成。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8)军队改编:1937年8月,国共两党经过协议,将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
(9)实现合作: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公布了中国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9月23日,蒋介石承认中共合法地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作出了巨大努力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什么能够形成?
①民族危机严重,“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已成为全国人民的普遍要求。
②中国共产党作出了巨大让步。
③西安事变激化了英美与日本的矛盾,迫使蒋介石的政策发生转变。
④国内国际的支持,中间力量的推动。
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南京大屠杀 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作为战时陪都。屠杀30多万中国同胞、
“三光”政策 对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
重庆大轰炸 1938年2月至1943年8月,日军对重庆进行了长达5年半的战略轰炸和无差别轰炸
实施细菌战 公然违反国际公法,在中国20个省实施细菌战和毒气战,日军731 部队曾以活人试验和活人解剖等灭绝人性的手段杀害中国军民3000 多人。
强征慰安妇 约20万中国女性遭受蹂躏。这是日本侵略者违反人道主义、违反战争常规的政府犯罪行为。
实行殖民统治 政治上 “以华制华 ” 在占领区扶植傀儡政权。1932年扶植溥仪建立伪满洲国,1940年扶植汪精卫 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并签订大量卖国协定。
文化上 “奴化教育” 摧残民族意识,消灭抗日民主力量
经济上 “以战养战” 对占领区大肆进行野蛮的经济掠夺垄断沦陷区工矿、金融、交通业。实行“粮食统制”,强行“争购”和“配给”,还强迫青壮年到日本和中国东北做苦力。
三、日军的侵华暴行
三、日军的侵华暴行
①、1937年12月13日,日军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军民30万人以上。
南京大屠杀
南京大屠杀
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蒋介石《对于卢沟桥事件之严正表示》(1937年7月17日)
一寸山河一寸血,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日军的所作所为永远会被记住,被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刻在记忆深处,会被世界一代又一代的人认知并唾弃!
②重庆大轰炸
1938年2月至1943年8月,日军对重庆进行了长达五年半的战略轰炸和无差别轰炸,死者超过1万人。
材料 1938年10月4日,日本正式轰炸重庆市区,从1939年1月开始,日机空袭迅速升级,对重庆的轰炸愈来愈猛烈。重庆大轰炸被认为是与南京大屠杀同等性质的事件。据不完全统计,日机空袭重庆共达218次,出动飞机9513架次,投弹21593枚,炸死市民11889人、炸伤14100人,炸毁房屋3万多幢,30所大中学校曾被轰炸。
◎油画《重庆大轰炸》
③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
实施野蛮的烧光、杀光、抢光“三光”政策。1941至1942年,日军在华北连续五次推行“治安强化运动”,对抗日根据地疯狂“扫荡”
治安强化运动
“准治安区”
(即敌我争夺的游击区)
“非治安区”
(即敌后抗日根据地)
“治安区”
(即敌占区)
实行保甲制度,调查户口,推行连坐法,扩大伪军,加强特务活动;着重对人民的欺骗怀柔,宣扬“王道乐土”
实行“大检举”,恐怖政策与怀柔政策兼施,普遍修筑封锁沟墙和碉堡,并实行所谓“绝缘政策”,制造无人区
加紧“扫荡”,实行极其野蛮残忍的“三光政策”(杀光、烧光、抢光),企图扼杀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的生存条件
◎“治安强化运动”示意图
①政治上:实行“以华制华”方针,在占领区扶植傀儡政权。1940年3月,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并签订大量卖国协定。
◎1940年3月30日,伪“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汪精卫出任伪政府主席,宣誓为其主子“效忠”
◎1940年4月,日本人为了让汪精卫更好地为其“效忠”,将其母接到南京
◎1941年底汪伪政府、伪满洲国和日本政府代表在南京举行所谓的庆祝“三国共同宣言”纪念大会
(2)殖民统治
②经济上:“以战养战”
对占领区大肆进行野蛮的经济掠夺,垄断沦陷区工矿、金融、交通业。实行“粮食统制”,强行“征购”和“配给”。强迫青壮年到日本和中国东北做苦力
日军占领我国后抢夺的战略资源
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欲灭其族,必先灭其文化。
材料:
1931年我在西丰县四区阜丰村小学读二年级。“九一八事变”好几天后,见到报纸才知道发生事变。校长向全体师生宣布了发生“九一八事变”消息的同时,给我们讲授了早年普法战争后,一位法国教师向学生讲“最后一课”的故事,最后他说我们这也是“最后一课”,从现在起,我们也是亡国奴了。
我上小学五年级时,开始学日语,地理只讲东北三省的,历史只讲靺鞨、高句丽还有辽、金、清东北少数民族系统的,使东北人从小就忘记中国的地域和五千年中华历史。
③文化上:推行奴化教育
(3) 其他罪行
在中国强征随军性奴隶,推行“慰安妇”制度,约20万中国女性遭受蹂躏
2、细菌战、毒气战
致我们不该逝去的记忆
曾经的硝烟已散,但脚下这片土地,是先烈浴血守卫的山河!
缅怀先辈,铭记历史,吾辈自强!
课堂总结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局部
抗战
全面抗战
的开始
日军的侵
华暴行
局部
侵华
背景
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一·二八事变(淞沪抗战)
建立伪满洲国:奴化教育
华北事变——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抗日救亡
运动的兴起
兴起
高潮:一二·九运动
西安事变:背景、经过、影响
七七事变——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
第二次国共合作:通电全国→庐山谈话→洛川会议→改编军队→实现合作
南京大屠杀
殖民统治:政治、经济、军事
重庆大轰炸、实施细菌战、推行“慰安妇”制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