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7.8.2《敬畏生命》(核心素养目标)(课件+视频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课标】7.8.2《敬畏生命》(核心素养目标)(课件+视频素材)

资源简介

(共38张PPT)
统编版 七年级上
第二节 敬畏生命
新知导入
教学目标
道德修养:
懂得生命的意义,热爱生活。
法治观念:
珍爱自我生命,关怀和善待他人生命。
健全人格:
认识到生命价值高于一切,培养敬畏生命、珍爱生命的情感
责任意识:
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生命价值高于一切;珍爱他人生命;
教学难点 敬畏生命要做到与他人休戚与共。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P93-98内容,思考下列问题,并在课本上做标记。
时间:5分钟
1、对生命的敬畏是如何产生的?
2、如何理解“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3、我们为什么要珍爱他人的生命?
4、为什么生命至上(敬畏生命)?
5、如何敬畏生命?(如何与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
自学导航
新知讲解
一、生命至上
说说上面图片中的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①对祖先、先烈的追思,对遇难者的追念,是情感的表达,体现了人们对生命的尊重,每一个生命都是有价值的,我们要敬畏生命。
②缅怀逝去的生命、努力救援受灾群众都是敬畏生命的表现。生命是至高无上的,我们要以敬畏之心对待每一个生命。
清明祭祖
震后救援人员努力寻找生命迹象
运用经验
对待生命的态度
习近平对河南安阳火灾事故作出重要指示
视频探究
(1)习近平对河南安阳市凯信达商贸有限公司火灾事故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力救治受伤人员,依法严肃追究责任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2)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压紧压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统筹发展和安全,更严更细更实抓好消防、安全生产、交通安全和疫情防控等工作,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视频给我们什么启示?
河南安阳“11·21”火灾事故致36人遇难。对此你的感受是什么?
当人的生命遭遇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人为的灾难、不可预知的结束……我们会感受到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
当人们万众一心,为挽救生命而努力,为守护生命而拼搏,为悼念生命而默哀……我们又体会到生命是坚强的、有力量的、崇高的、神圣的。
给我们什么启示?
图片探究
危难时刻的生命救援
对生命的敬畏是如何产生的?
(1)当人的生命遭遇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人为的灾难、不可预知的结束……我们会感受到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
(2)当人们万众一心,为挽救生命而努力,为守护生命而拼搏,为悼念生命而默哀……我们又会体味到生命是坚强的、有力量的,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
(3)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
问题探究
视频探究
中国医师节:白衣执甲,为爱前行
(1)国家为什么要设立“中国医师节”?
①为了体现国家对卫生健康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广大医务人员优秀业绩的充分肯定。
②医师和医务人员是保障人民健康、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力量,国家设立“医师节”,有助于营造全社会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加快推进健康中国战略深入实施。
(2)这个节日对每一个中国人有什么意义?
①国家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有利于我们敬畏生命、珍视生命。
②有利于启发每个人对生命的思考,我们要对生命充满敬畏,对医护工作者表示敬意。
如何理解“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1)当我们对生命怀有敬畏之心时,我们就会珍视它。
(2)我们的生命都是宝贵的,每个人的生命都比金钱、权势等更重要。在这些外在的东西面前,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问题探究
致敬最美逆行者
(1)在此次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严峻斗争中,广大的医护人员因为职责,因为担当,义无反顾的成为“逆行者”。
(2)医护人员们从各个地方集结起来奔赴疫情一线。他们与时间赛跑、跟病毒搏击,在病毒面前筑起一道道健康防线,让人民群众真切体会到什么是白衣战士的无畏、坚韧、奉献。
视频给我们什么启示?
视频探究
①生命是宝贵的,在他们心中,人民群众的生命高于一切;
②他们具有“仁者爱人”“推己及人”的情怀,爱他人的生命如同爱自己的生命;
③他们敬畏生命,与疫情之中的人民休戚与共,不顾自身安危,体现了崇高的品德,创造了生命的价值,实现了人生的意义。
④将个体生命和他人的、集体的、民族的、国家的甚至人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为什么钟南山等人被称之为“最美逆行者”?
我们为什么要珍爱他人的生命?
(1)生命至上,并不意味着只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我们也必须承认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
(2)“仁者爱人”“推己及人”,具备这样的情怀,理解这样的道理,才会让我们自觉地珍爱他人的生命,如同珍爱自己的生命一样。
问题探究
仁者爱人:仁者是充满慈爱之心,满怀爱意的人;仁者是具有大智慧、人格魅力、善良的人。
推己及人:用自己的心意去推想别人的心意。指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推己及人”就是换位思考。自己想得利,也叫别人得利;自己不受害,也不叫别人受害。
名言探究
为什么生命至上(敬畏生命)?
(1)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生命是坚强的、有力量的、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我们对生命要有敬畏之情;
(2)生命是宝贵的,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3)生命至上,自己的生命和他人的生命同样重要我们要自觉珍爱他人的生命,如同珍爱自己的生命一样。
问题归纳
二、休戚与共
新知讲解
休戚与共 关爱生命
视频探究
(1)自疫情暴发以来,中国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同国际社会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率先提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凝聚国际社会抗疫合作共识,并以实际行动积极推动国际抗疫合作,为全球团结抗疫作出积极贡献。
(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既对本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负责,也对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尽责。这是大国领袖的人民情怀,这是生命至上的中国理念。
视频给我们什么启示?
我是一个生命
你有什么感悟?
(1)我很重要。我们要理解、珍爱自己的生命。
(2)我渴望关怀与快乐。我们要明白自己生命的一些心理需求以及怎样实现。
(3)他人和我。社会上的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共同生活,自己与他人的生命休戚与共,我们要从珍爱自己的生命走向对别人生命的关怀。
探究分享
敬畏生命,让我们从对自己生命的珍惜走向对他人生命的关怀,使我们意识到每个人者需要与他人共同生活。
如何敬畏生命?(如何与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1)
问题探究
“让座”体现了对他人的关爱,给我们带来的是感动;
“我是你的拐杖”体现的是同学间的互相关爱和帮助,给我们带来的是和谐与互助;
“蹲下去”体现的是对他人的尊重,给我们带来的是自尊;
“陪伴和分享”体现的是对长辈的孝敬,给我们带来的是亲情和温暖。
(1)上述四个情境分别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2)你能从上述不同的情境中发现哪些共同的态度?
他们都做到了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探究分享
善的力量
“善是保存和促进生命,恶是阻碍和毁灭生命。”
——生命哲学家史怀泽
(1)善良是可以保存和促进生命发展的。恶毒,恶劣是必定会阻碍和毁灭生命。
(2)指一个人的善良,既保护了自己,又促进了生命的发展。
给我们什么启示?
我们在生活中不漠视自己与他人的生命,学会正确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尊重、关关注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含义
名言探究
我们只有不漠视自己的生命,也不漠视他人的生命,谨慎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才能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如何敬畏生命?(如何与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2)
问题探究
(1)同情心,是仁的萌芽;羞耻心,是义的起点;辞让之心,是礼的开端;是非之心,是智的初始。
(2)一个人,如果没有同情怜悯之心、羞耻憎恶之心、谦逊辞让之心、明辨是非之心,就不能算是个人。这是孟子对“人”之为人的界定。
怎样正确认识孟子的“四端” ?
相关链接
孟子认为,每个人生来都有四种道德的潜能。他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意思是说,人有同情心,这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开端;人有羞耻心,这是选择正确行为方式的开端;人有谦让心,这是社会礼仪和人们遵守社会行为规范的开端;人有是非辨别之心,这是智慧的开端。
(1)我们对生命的敬畏并不是谁的命令,而是内心的自愿选择。
(2)我们对待他人生命的态度,表达着我们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
(3)当我们能够与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时,我们就走向了道德的生活。
如何敬畏生命?(如何与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3)
问题探究
如何敬畏生命?(如何做到休戚与共? )
(1)从对自己生命的珍惜走向对他人生命的关怀,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共同生活。
(2)不漠视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谨慎地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3)我们对生命的敬畏并不是谁的命令,而是内心的自愿选择。我们对待他人生命的态度,表达着我们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当我们能够与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时,我们就走向了道德的生活。
问题归纳
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1、2021年11月,教育部印发《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进中小学课程教学指南》,提出力求做到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为学生健康发展、终身发展和全民健康素养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该《指南》的印发和有效实施( )
①有利于中小学生树立关爱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观念
②有利于中小学生学会科学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和社会危机事件
③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政府保护、学校保护和司法保护
④能避免让学生受到任何伤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A
课堂练习
2、大街上遇到老人突然晕倒,到底扶不扶?这个问题仿佛成了两难的选择题。而在太原市尖草坪区汇丰街道路边,11名初中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答了这个问题,勇敢地作出了自己的选择:扶!对这11名初中生的行为认识正确的是( )
①是敬畏生命、珍视生命的表现
②具有“仁者爱人”“推己及人”的情怀
③他没有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
④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B
课堂练习
3、生活中,因为“坐过站”要求中途下车、“坐错站”等原因,乘客与公交司机之间时常会发生一些冲突,抢夺方向盘,殴打辱骂司机等现象不断出现,导致悲剧一次次地发生。这警示我们( )
①善待他人,在彼此的关切中感受温暖
②以我为主,其他人处处都要为我着想
③生命至上,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④换位思考,从他人角度想问题办事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C
课堂练习
4、英雄机长刘传健说:“我觉得人活着就有一切。生命活着的意义,就是让别人感觉你的存在,当别人都感觉你不存在的时候,你的生命的意义和高度就会大打折扣。当你为大家做出一点成绩后,所有人都会看到的,都会关心你,这时候你的心是狂热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敬畏生命,要仁者爱人,推己及人
②敬畏生命,要谨慎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
③敬畏生命,要意识到每个人都是需要与他人共同生活的
④敬畏生命要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D
课堂练习
休戚与共
生命至上
敬畏生命
生命是脆弱的,也是坚强的
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珍爱他人的生命
敬畏生命就要从珍惜自己的生命走向关爱他人生命
谨慎地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
对生命的敬畏是内心的自愿选择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浙江29路公交车司机毕怀彬驾驶着浙L09633号公交车,驶到新城东荡田站点向东约300米处,前方一辆正在行驶的蓝色中型货车左前轮毂突然脱落而出,半人高的轮胎在路面上弹了几下后,被对面驶来的一辆车撞飞起来,砸向浙L09633号公交车前挡风玻璃,直接砸中毕怀彬。毕怀彬在生命最后一刻,用尽力气踩下刹车,牢牢控制住了方向盘,维护了全车乘客的安全,而他却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1)材料中毕怀彬的行为是不尊重生命的表现吗 为什么
(2)在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仍不忘乘客安危,一心只为维护乘客安全,这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高尚情怀
(3)敬重英雄,敬畏生命,我们应怎样向毕怀彬学习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