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绝密★启用2022-2023学年上期期中考试试卷(2024届)《哲学与人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卷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4. 本次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单项选择题(从选项中选出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1、下列成语中可以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的是:( )A、量力而行 B、听天由命 C、不自量力 D、妄自菲薄2、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 )A、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B、天体运动C、自然变化 D、人类活动3、哲学上所讲的规律是:( )A、事物发展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B、自然规律C、社会规律 D、思维规律4、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分别是:( )A、物质和意识 B、有神论和无神论C、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5、我国战国后期的成都平原,洪水泛滥吞没良田,十年九不收。郡守李冰为治理水患,倡导兴建了水利工程都江堰,改变了成都平原水害、旱灾交织的局面。这一事实说明:( )A、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B、人们能够自觉地认识事物的规律,从而指导自己的行动C、规律隐藏在事物内部,人类智慧很难企及D、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规律6、“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有条件的联系着B、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无条件的联系着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7、“实事求是”这句成语中的“是”是指:( )A、主观愿望 B、客观规律 C、正确观点 D、客观实际8、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必须:( )① 做到从客观实际出发 ② 认识人生发展的各种可能性 ③ 正确认识和把握自己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④ 与大多数人的选择保持一致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9、下列属于联系的特点的是:( )①条件性 ②客观性③多样性 ④普遍性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10、在对待人际关系上 ,积极的态度表现为:( )①合作 ②接纳 ③和睦 ④和谐 ⑤排斥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11、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应该遵循的原则是:( )A、平等、宽容、诚信、友善和关爱的原则 B、交互原则C、利人利己原则 D、损人利己原则12、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它体现了:( )A、人是无法真正认识事物的 B、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幻的C、人的主观认识是受到客观条件限制的 D、客观条件不能限制主观认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是( )A客观实在 B运动 C可知的 D事物的现象14、“拔苗助长” 的错误主要在于:( )A、夸大了客观条件对主观能动性的制约作用B、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C、强调了规律的客观性,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D、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了规律的客观性15、下列运动观错误的是:( )A.物质是运动的B.运动是绝对的C.运动是相对的 D.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16、地震是对人类生存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据统计,地球上每年仅7级以上的大地震就有十几次。打开一幅地震分布图,可以看到,历史上的地震发生地并不是均匀分布的,而是集中在某几个地带上。如果把这些地震带再与地质构造图做一比较,就不难发现它与地壳的断层带关系特别密切。这说明:( )①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②人能够认识客观规律③规律是主观的,确定不移的 ④客观规律依赖于意识的发现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7、下列对一切从实际出发说法正确的是( )A.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要做到主观符合客观B.想问题办事情不一定一定都要从实际出发C.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要做到客观符合主观D. 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就不考虑主观意志18、为防止对北京奥运闭幕式的影响,北京市气象部分从闭幕式当日的14时起,启用8架飞机分别进行催他消云作业,有效解除了北京境内的险情,这说明( )A人可以认识利用自然规律 B人可以任意改变和废除自然规律C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不受限制的 D人可以创造自然规律19、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点是( )。A. 能够改变环境 B. 有心理活动C. 具有自觉能动性 D. 能反映外部事物20、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以( )为基本的和核心的观点。A. 实践 B. 书本 C. 理论 D. 哲学21、客观规律和自觉能动性是( )的。A. 辩证统一 B. 矛盾同一 C. 永恒不变 D. 客观存在22、“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启示我们要用( )的眼光看问题。A、联系 B、发展 C、矛盾 D、实践23、下列选项中,主张积极的人生行动的有(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②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峰,没有比脚更长的路③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④学而不思则罔①②③④ B. ①② C. ③④ D. ①④24、世界的多样性统一为人生选择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A.主观条件 B.客观基础C.现实依据 D.发展道路25、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联系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那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A、具有主观性 B、是客观的和普遍的C、是孤立存在的 D、是多样的26、“天上掉馅饼”的哲学寓意是( )A.只要耐心等待,机遇总会来的 B.人生发展不能“等靠要”C.自觉能动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点 D.思想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27、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拔苗助长,苗枯田荒。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A. 现象是规律的的外在表现形式 B. 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C. 尊重规律是取得成功的基础 D. 解放思想是取得成功的条件28、人生行动要以把握客观( )为前提A. 规律 B. 实践 C. 意识 D. 实际29、哲学是( )A .关于自然界的一门科学 B.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关于社会发展的科学 D. 关于人生的思考30、人生最好的老师和最宝贵的财富是( )A、理论 B、金钱 C、信仰 D、实践二、判断题(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进行判断,每空2分,共20分,在正确的选项后填A,错误的选项后填B)31、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种说法说明了人际和谐的重要性。( )32、任何人生选择都要受到社会现实的制约。。( )33、世界的多样性为人生选择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 )34、一切物质都处在运动之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35、物质决定意识是唯心主义哲学。( )36、一切从实际出发,就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37、一个人不需要实践,不需要学习就可以把自我的潜能发掘出来。( )38、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自觉能动性是辩证的统一。( )39、人生发展只能通过行动来实现,人生价值和意义也只能通过行动来展现。( )40、人生是自觉能动的过程。( )三、问答题(共10分,每小题5分)41、我们应怎样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42、自觉能动性的表现有哪些 四、材料分析题(共10分)神舟十四号飞船于2022年6月5日上午10时44分07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经过变轨后,飞船顺利进入轨道。3名航天员进驻核心舱并在轨驻留6个月。 神舟十四乘组将配合地面完成空间站组装建设工作,要经历9种组合体构型、5次交会对接、3次分离撤离和2次转位任务;将首次进驻“问天”“梦天”实验舱,建立载人环境;配合地面开展两舱组合体、三舱组合体、大小机械臂测试,气闸舱出舱相关功能测试等工作;首次利用气闸舱实施出舱活动;完成两个实验舱14个机柜解锁、安装等工作。 请回答:43、有人认为变轨的成功说明人能够改变规律。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简要说明理由。(6分)44、对待规律应坚持什么样的正确态度?(4分)附:2022年《哲学与人生》期中试卷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A 2.A 3.A 4.D 5.B 6.A 7.B 8.C 9.C 10.C11.A 12.C 13.C 14.D 15.C 16.A 17.A 18.A 19.C 20.A21.A 22.B 23.B 24.A 25.B 26.B 27.C 28.A 29.B 30.D二、 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 2.√ 3.√ 4.√ 5.× 6.√ 7.× 8.√ 9.√ 10.√三、问答题(共10分,每小题5分)(1)要根据客观实际,在人生发展的多种可能性中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2)要从客观根据和条件出发,积极分析和创造条件,使人生发展中最好的可能性转化为人生发展的现实。(3)要从自身的客观实际出发,做出力所能及的选择。2、①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及人们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的活动。②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及人们在认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活动。③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即通常所说的决心、意志、干劲等。四、材料分析题(10分)1、不同意。因为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不能创造规律,不能消灭规律,不能改变规律。规律是不可抗拒的,违背规律要受到规律的惩罚。“神舟七号”的变轨成功不是改变规律,而是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 6分2、规律的普遍性与客观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在客观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4分3 / 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