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南方地区 练习-2021-2022学年浙江省人教版人文地理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2 南方地区 练习-2021-2022学年浙江省人教版人文地理下册

资源简介

5.2 南方地区 练习-2021-2022学年浙江省人教版人文地理下册
一、单项选择题
1.如下图所示,我国东南沿海厦门、汕头一带及台湾的骑楼,往往从二楼起向街心方向延伸到人行道上。从环境角度考虑这样建造的主要目的是( )
A.便于行人遮阳、避雨 B.节省材料,降低建造成本
C.体现当地的民族特色 D.使房屋建筑有层次感,体现建筑美观
2.9月份以来福建和黑龙江新增多例新冠肺炎本土病例,下列关于两地描述正确的是( )
A.都是温带季风气候 B.都位于第三阶梯
C.都属于南部地区 D.都属于北方地区
3.“竹林溪水影成趣,碧绿茶园连成片;层层梯田环山绕, 金秋时节板栗香”,这是小丽对外婆家自然环境的描述,据此可推断外婆家地形是( )
A.平原 B.丘陵 C.盆地 D.高原
4.四川省是我国茶叶生产大省之一,可以看春晚喝新茶,而同纬度的浙江省一般要到清明节前后才有新茶,导致两省茶叶上市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气温 B.降水 C.土壤 D.水源
5.造成南北方耕作制度和种植农作物差别的主要因素是
A.土壤 B.地形 C.气候 D.习惯
6.四川盆地是我国最大的水稻和油菜籽产区。这得益于优越的自然条件,主要包括
①热量充裕 ②日照充足 ③降水丰沛 ④都江堰工程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7.传统乡村聚落中的房屋建筑,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下图民居体现出当地的气候特点是( )
A.炎热潮湿 B.河流湖泊众多
C.寒冷干燥 D.白天炎热、昼夜温差大
我国首条穿越秦岭高速铁路——连接西安和成都的西成高铁于2017年12月6号正式开通运营。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西成高铁的施工过程中需要克服的最大的困难是( )
A.冻土广布,施工难度大 B.河网密布,湖泊较多
C.地形复杂,地势起伏大 D.穿越云贵高原,溶洞多
9.下列关于西安和成都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西安耕地以水田为主 B.成都居民以面食为主
C.成都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下 D.西安一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
10.近些年来,上海不少企业向长江三角洲区域周边城市转移,企业管理者也随之迁入周边城市。这说明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区域的经济发展( )
A.具有辐射带动作用 B.提供大量自然资源
C.带来污染,具有制约作用 D.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
11.随着治水工作的持续深入, 目前嘉兴国控断面水质 由十年前的劣五类提升到现在的三类水平。嘉兴实施的千岛湖引水工程,已将千岛湖的优质水源输送至嘉兴。材料表明(  )
①嘉兴气候干旱导致水资源短缺②嘉兴市的水环境治理成效显著
③区域调配有利于解决资源问题④节约是缓解资源短缺的治本之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珠江三角洲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有利条件( )
①风光独特,旅游资源丰富 ②很多地方是侨乡
③紧邻港澳和东南亚,便于引进资金和技术④矿产资源丰富
A.②③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2021年7月,某地举行了“红色印记·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创意剪纸大赛。乌镇的小明同学以反映家乡特色的剪纸作品参加了本次比赛。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小明同学的剪纸作品应是
A.甲 B.乙 C.丙 D.丁
14.形成小明家乡这种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是
A.沟壑纵横、降水集中 B.地势低平、降水丰沛
C.地形封闭、排水不畅 D.山河相间、降水均匀
15.读中国某区域地图,其中信息判断正确的是
A.河流③处江阔水深,终年不冻
B.图中①②③处年降水量均大于800mm
C.山脉②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D.山脉①以东是华北平原,以西是内蒙古高原
16.下列关于浙江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地处中国东南,东临东海;②主要地形类型有丘陵和平原:
③简称浙,省会杭州; ④气候特点是冬暖夏凉四季如春。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7.四川盆地是众多野生动物的家园,下列珍稀野生动物中,生活在四川盆地的有(  )
①大熊猫 ②华南虎 ③金丝猴 ④雪豹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祁连山区的A省(见下图)利用夏季的温凉气候大量种植“高原夏菜”,每年5—10月份大量运到杭州、上海等。根据材料 ,完成下面小题。
18.图中①地属于( )
A.青藏高原 B.东部季风区 C.南方地区 D.内蒙古自治区
19.上海、杭州等地在5—10月依赖“高原夏菜”的自然原因是( )
A.水源条件差 B.市场需求大 C.高温天气多 D.种植土地少
二、非选择题
20.读珠江三角洲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区交通便利,河流A为____,铁路线B为____线,濒临的海洋G为__海。
(2)该地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区,1980年我国在这建立的两个经济特区分别是E____市、F____市。
(3)珠江三角洲地区毗邻C____和D____,有利于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
(4)珠江三角洲也是我国商品粮基地之一,该区域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____,最主要的糖料作物是____。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特色模式是________。
(5)试分析E市建立经济特区优越的地理条件。
21.【研而有学知行合一】研学旅行是学习的一种方式。暑假即将来临,小明准备从南京出发去研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西溪湿地的“百年兴衰史”
二十世纪初 二十世纪末 二十一世纪初
千百年来,杭州西溪形成了以大水面和多鱼塘为主体的人工湿地。时至近代,人类在西溪湿地内的活动频繁,其自然生态、人文生态受到较大程度破坏。 为解决人口增加、城市扩容、工农业用地和发展经济的需要,西溪湿地面积从历史上的60多平方公里,逐渐缩小到现在规划保护的10平方公里。保护区内交通设施落后,村民外出十分不便,一些想到湿地进行投资建设的企业受到限制,经济难以发展。 杭州市政府开始大力保护并改造西溪湿地,使之成为中国第一个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级湿地公园。西溪湿地周边村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
(1)小明选择自驾去上海,根据材料一指出其行程的大致方向。
(2)小明结束上海行程之后又前往2022年亚运会承办地杭州,沿途生机勃勃的“鱼米之乡”景象让人印象深刻。根据材料一,分析此处“鱼米之乡”景观形成的自然原因。
(3)小明对西溪湿地公园的建设深有感触。结合材料二,从PRED关系的角度说说杭州市 政府建设西溪湿地公园的必要性。(要求:事理结合、逻辑严密)
参考答案:
1.A
2.B
3.B
4.A
5.C
6.C
7.A
8.C 9.D
10.A
11.C
12.A
13.D 14.B
15.A
16.A
17.B
18.B 19.C
20.(1)珠江; 京九; 南
(2)深圳; 珠海
(3)澳门; 香港
(4)水稻; 甘蔗; 基塘农业
(5)靠近香港,便于引进外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
21.(1)自西北向东南。
(2)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或雨热同期,有利于水稻等农作物的生长;地处平原,河湖众多,有利于发展渔业和水产养殖。所以形成了“鱼米之乡”的景观。
(3)人口的快速增长、自然资源的短缺、生态环境的恶化等问题与人类社会的发展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20世纪末西溪湿地区域人口快速增长,耕地需求增加,湿地大面积缩小、破坏,人民生活贫困。后来,开始采取措施保护,改善了生态环境;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促进进社会和谐。
综上所述,只有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才能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