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4张PPT)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二节 区域发展阶段第二课时发展指标 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 发展阶段 工业化阶段 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人均国内 生产总值产业构成劳动力分布工业化状态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交通线路区域对外 开放程度发展状态发展指标 以传统农业 为主体的 发展阶段 工业化阶段 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人均国内 生产总值产业构成劳动力 分布很少农业为主工业少农业为主有所提高工业为主,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向第二、三产业转移达到较高的水平第三产业为主,高科技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第三产业为主发展指标 以传统农业 为主体的 发展阶段 工业化阶段 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工业化 状态区域内 部的经 济差异交通线路起步阶段,以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为主体比较小,缺乏中心城市数量少,分布稀疏工业化、城市化加速中心城市、工业基地兴起交通建设显著加快以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为主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逐渐缩小交通运输网络和信息商务网络逐步形成发展指标 以传统农业 为主体的 发展阶段 工业化阶段 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区域对外 开放程度发展状态讨论完成P9“活动”封闭低水平均衡状态开放程度较大不均衡状态区域的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大幅度增长高水平的均衡状态讨论完成P9“活动”在美国建国初期,匹兹堡只是一个普通的毛皮贸易场所。尽管附近有优质大煤田,但几乎无工业可言。19世纪中叶,随着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崛起,尤其是宾夕法尼亚运河的开通和铁路的修建,通过五大湖和运河运进苏必利尔湖附近出产的铁矿石,匹兹堡才逐渐发展成为美国的钢铁工业中心。1、在美国地图上找出匹兹堡,说出它的地理位置特点。苏必利尔湖匹兹堡1.描述匹兹堡的地理位置特点①美国东北部和五大湖的东南部, ②煤炭资源丰富,③交通便利(通过运河与五大湖相通)2、匹兹堡附近有优质大煤田,为什么直到19世纪才成为大型钢铁工业基地?19世纪以前,由于区域发展水平低,煤炭开发规模小,铁矿运输不便,而19世纪中叶,随着东北部工业区的崛起,交通的不断完善使其发展成钢铁基地。3.在匹兹堡由毛皮贸易场所发展成为钢铁工业中心的过程中,当地居民的生活生产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大多数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由乡村居民转变为城市居民。3、在匹兹堡由毛皮贸易场所发展成为钢铁中心的过程中,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生产方式——农业生产活动→工业生产活动生活方式——由乡村居民变为城市居民4、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某一优势因素,比如矿产、能源、农副产品、地理区位等,往往成为地区经济成长的突破口,并由此形成支柱产业。就此问题,阐述你的观点。①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②在区域发展初期,区域开放程度低,对外联系少,③某一方面的优势,往往成为经济成长的突破口,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并由此形成主导产业。思考、讨论P11页“活动”在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成长阶段,随着匹兹堡等早期中心城市的逐步扩展,涌现出了芝加哥、底特律、克利夫兰、布法罗等工业中心,工业化区域不断扩大。同时,产业结构也趋于复杂化,出现了机械、化学、纺织等工业部门。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工业生产需求,当局不仅在当地大规模开采铁矿和煤炭,而且还从外地输入大量资源。在工业生产的过程中,所排放的废弃物严重污染了本地环境,五大湖的生态也遭受到一定破坏,人地关系变得空前紧张。1、在美国地图上找出芝加哥、底特律、克利夫兰、布法罗,分析它们的地理区位特点。1、在美国地图上找出芝加哥、底特律、克利夫兰、布法罗,分析它们的地理区位特点。芝加哥等城市的地理区位特点:位于五大湖沿岸,地形平坦,灌溉便利,农业发达,劳动力充足,市场广大 ;水陆交通便利;煤、铁等矿产资源丰富;开发历史悠久。2、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成长阶段与初期阶段相比,在产业结构方面和空间结构方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美国东北部工业工的成长阶段,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加速发展,劳动力由农业向制造业和服务业大规模转移。区域内部出现较大的中心城市和工业中心,交通建设加快,对外开放程度提高。原因: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在成长阶段出现的问题: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加重、生态破坏严重、地价上涨等。影响:人口增多→就业困难 资源短缺、从外地输入→加重交通运输压力 人地关系紧张。3、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在成长阶段出现了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产生怎样的影响?4、有人说,如果一个区域的环境条件较差,即使这个区域拥有丰富的资源,还是难以实现良性发展。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不同意。理由:由于区域之间具有联系性,在环境较差地区的开发过程中,可以利用发达地区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等,结合当地的资源和劳动力,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一样可以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5、联系上述材料,说一说,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我们应当注意哪些问题?西部大开发应注意的问题:必须首先做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其次大力发展基础设施。思考、讨论P12页“活动”近半个世纪以来,美国东北部受到资源衰减、设备老化、污染严重等因素的影响,匹兹堡及其附近地区的钢铁产量明显减少,工业化地位显著下降。目前,匹兹堡的钢铁产量只相当于以往高峰时期的70%~80%。而美国西部的硅谷、南部的休斯敦等新兴工业中心迅速繁荣起来,对美国东北部老工业基地构成严峻挑战。美国工业区分布图1、分析导致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经济衰退的原因。1、分析导致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经济衰退的原因。美国东北部地区经济衰退的原因:①资源枯竭、地价上涨、劳动力价格提高,生产成本增加;②钢铁生产向发展中国家转移,钢铁的替代产品大量出现,出现世界性钢铁过剩;③石油和核能利用导致煤炭工业衰退;④环境污染,新建企业不愿在此建厂,原有企业大量外迁,导致失业人数增加;2、处于衰退阶段的区域,原先的发展优势还存在吗?其人地关系会怎样变化?2、处于衰退阶段的区域,原先的发展优势还存在吗?其人地关系会怎样变化?处于衰退阶段的区域,原有的发展优势将丧失,人地关系恶化。20世纪90年代,被称为“锈带”的美国中西部老工业区在经历了经济的长期衰败后迅速崛起。“锈带复兴”多年来一直是美国和其他西方发达国家经济界深入研究的重要经济现象,因为它对不少国家老工业区的改造有着明显的借鉴作用。分析:所谓“锈带”,实际上并没有具体的地理位置,通常是指美国中西部的几个州。底特律、匹兹堡、克利夫兰和芝加哥等大工业城市均在这一地区。这一地区有着制造业兴旺发达的辉煌历史,但到了七八十年代,随着经济发展格局的变化,该地区工厂大量倒闭,失业率迅速增加,遗弃的工厂设备锈迹斑斑,因此人们形象地称该地区为“锈带”。从80年代中后期开始,“锈带”地区经历了艰苦的产业转型过程,并于90年代中期基本完成。分析可以看出,美国“锈带复兴”主要依赖于经济结构调整和制造业的自身改造:一是汽车工业集中和重组。二是不断调整制造业结构和运用高新技术。三是大力开拓出口市场。四是大力发展服务性行业。同时,美国政府在经济结构转型中也发挥积极作用。政府的财政支持和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复兴的作用不可小视。目前我国东北地区面临的困境与当年美国“锈带”的情形十分类似,我们是不是可以从“锈带复兴”中得到一点启示呢?同类案例引申:德国鲁尔区的发展;我国东北老工业区的发展;英国奔宁山区的区域发展;中国山西能源基地的发展…..3、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工业中心,在全国长期保持领先地位。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以珠江三角洲为代表的华南地区的外向型经济迅速崛起,上海这个传统的老工业基地面临着空前的挑战。浦东新区的开发,为上海市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但是,在新时期,上海市仍面临着资源、土地、环境、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等突出问题。就上述议题开展讨论,上海市的持续发展,需要克服哪些限制性因素?如何增强城市发展的活力?上海市的发展要克服的限制性因素:能源等矿产资源不足、水资源浪费和污染严重、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严重。上海市增强城市发展活力的措施: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解决能源不足问题;科学、合理利用水资源,解决因水资源浪费和污染导致的水资源短缺;改善市内交通运输情况,缓解交通拥堵和交通污染;合理规划,建设卫星城,解决城市问题。1. 有关区域发展的初级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因素多B.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大C. 区域内人地关系基本协调D. 区域内已经出现了众多的城镇C2.资源型城市(依托矿产资源开采、加工发展起来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有( )A. 提高资源加工深度,延长产业链B. 扩大资源开采规模,大量输出C. 培育新兴优势产业,提高竞争力D. 发展传统产业,吸收剩余劳动力C3. 某区域利用某一优势因素,比如矿产、能源、农副产品、地理区位等,形成地区经济成长的突破口,并由此形成支柱产业,这表明区域处于发展的( )A. 工业化起步阶段B. 工业化阶段C. 综合发展阶段D. 成长阶段A4. 区域发展过程中,整个区域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中心城市的发展速度要显著地高于区域的平均发展速度,这一阶段是( )A. 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B. 工业化阶段C. 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D. 起步阶段B东北地区是我国以机械等部门为主的老工业基地。表1为“东北产业结构变化表”,图1为“东北某城市以煤炭为主导产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模式图”。结合图表回答下列问题:(1)请简述东北地区发展机械工业的有利区位条件。原料丰富;能源充足;市场条件好;交通便利;技术基础好;国家政策支持。(2)产业结构调整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主要措施之一。与1978年相比,2005年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是 第一产业比重下降 , 第二产业比重下降,但依然保持优势 , 第三产业比重大幅上升 。(3)图中,字母A表示 钢铁 工业,B表示 森林 工业。(共48张PPT)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第三课时一、东、中、西差异1、产业结构差异-----经济发展差距的重要原因2、工业化、城市化差异3、对外开放差异-----影响区域经济增长小结:我国东、中、西部地带的差异表现在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速度、产业结构、工业化和城市化、对外开放等许多方面,这些差异是一系列自然、社会和经济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影响因素 中、西部地带 东部地带自然因素 地形 海拔较高,地形复杂,对工农业生产和交通建设极为不利 属于我国地势最低的第三级阶梯,低平的丘陵和平原有利于开发利用气候 多属于半干旱、干旱区和高寒区,对农业发展极为不利 基本上位于东部季风区内,气候湿润,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自然资源 能源和矿产资源具有明显优势 能源、原材料不足,北方各省市淡水资源短缺社会因素 城市化水平 低 高科技、教育和文化 低 高对外开放程度 低 高影响因素 中、西部地带 东部地带经济因素 发展 基础产业 结构交通运输状况发展基础薄弱交通设施齐全,网络稠密交通线路较少,运输条件较差产业结构相对较优,第二、三产业比重远大于第一产业,农村工业化程度较高,生产力水平较高第一产业比重相对较大,乡镇企业不发达,生产力水平较低,经济发展相对迟缓历史上形成的社会经济基础较好,近代工业首先出现在沿海影响因素 中、西部地带 东部地带其他因素 地理区位 面向大海,具有开放性,海运的便利为发展开放型经济提供了优越的区位条件民族心理 人们的思想观念比较保守,经济竞争的危机感和紧迫感较差国际化程度 内部联系和对外交流较少,社会经济比较封闭距海较远,长期处于较封闭的状态,缺少东部地带的区位优势人们的思想观念比较开放,在经济竞争面前有较强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国际化程度高,与外界保持着密切的社会、经济和技术联系我国的区域差异,除了东中西部地带的差异外,还集中表现在南方与北方的差异。东 部 地 区 北方地区秦岭——淮河南方地区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冬季0℃等温线大致通过该线800mm等年降水量线大致通过该线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大致分界线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大致分界线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秦岭—淮河线73°E53°N135°E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界线):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1.l月0℃等温线(也是亚热带与暖温带及高原气候区分界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主要的地形单元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辽东丘陵山东丘陵煤炭分布河北 开滦、峰峰山西 大同、阳泉、西山辽宁 阜新黑龙江 鸡西、鹤岗江苏 徐州安徽 淮北河南 平顶山石油分布河北 华北辽宁 辽河黑龙江 大庆山东 胜利山东和河南之间 中原铁矿分布:河北、辽宁、四川储量最多南方多有色金属全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北方地区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阅读课本P20—21完成P21“活动”项目 南方地区 北方地区位置面积人口地形气 候 1月均温无霜期积温温度带年降水量干湿地区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25﹪、55 ﹪20﹪、 40﹪丘陵低山为主平原、高原为主0℃以上0℃以下8——12个月3—8个月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4500 ℃—8000 ℃之间1600 ℃—4500 ℃之间800毫米以上800毫米以下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项目 南方地区 北方地区河 流 水量水位变化含沙量结冰期土壤植被大 小小 大小 大无 有红壤、砖红壤 黄土、黑土等常绿阔叶林及热带季雨林 温带落叶阔叶林1、北方优势:森林、煤、石油、铁 资源丰富限制性因素:水资源不足,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调整产业结构加大改革开放改善生态环境迫切任务2、南方优势:限制:热量、水分充足 有色金属、生物、水力资源丰富洪涝灾害、环境污染、 山地丘陵地形破碎后果对策人地关系日趋紧张注重生态保护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黄土、黑土等我国主要重工业地区和能源基地重工业发达,辽中南和京津唐工业实力较强,门类齐全,形成三大工业带,两大工业基地(沪宁杭、珠三角)以水田为主,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和四川盆地是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南部沿海地区,海南、云南省盛产热带经济作物第一产业比重较大,第三产业比重有待提高,调整产业结构任务紧迫第一产业比重较小,第三产业比重较高,进一步提高第三产业比重,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主要以公路、铁路运输为主,水路、公路、铁路交通便利,尤其是水运很发达开放程度较低,需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对外开放相对较早,开放程度较高,外向型经济成就突出产业结构交通运输对外开放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问题与思考】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建筑物呈现出诸多不同,不仅传统民居如此,现代城市的住宅楼也如此。(1)我国南、北方传统民居,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从北到南,民居的屋顶坡度逐渐增大,房檐逐渐加宽。【问题与思考】(2)我国南、北方城市住宅楼,如果不考虑地价、建筑材料等因素,建同等面积的住房,北方的建筑成本比南方高;建同样高度的多栋楼房,北方楼房的南北间距比南方大。你知道上述现象的原因吗?不同地理区域不同的地理环境差异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也不同,你能谈谈你对区域的认识是怎样的吗?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造成南北建筑物特点的不同,北方冬季寒冷而漫长,南方的夏季湿热而漫长。为了在冬季充分利用太阳光和热量,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利于在冬季保温;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利于在夏季通风透气。从北到南,年降水量逐渐增大,民居的屋顶坡度逐渐增大,随着对保温要求的降低和对通风、纳凉要求的提高,房檐逐渐加宽。北方的城市住宅楼建设要考虑冬季室内取暖和墙体保温,所以建筑成本高;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自北向南逐渐增大,为保证楼房底层正午有阳光照射到,北方楼房的南北间距比南方大。高考回眸:分析全国与上海市产业结构有关图文资料,回答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在不同时期提出了一系列产业调整战略,目前正在为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而努力。高考回眸:分析全国与上海市产业结构有关图文资料,回答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在不同时期提出了一系列产业调整战略,目前正在为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而努力。上海市不同时期重点发展的产业部门47、按三大产业划分,“九五”期间上海市重点发展的产业部门,以第____产业为主,“十五”期间新增加的产业部门主要属于第_____产业。2005年上海市第三产业的比重比全国同年的统计数据高出约____%,其原因是上海市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优势。(至少答两点)47、按三大产业划分,“九五”期间上海市重点发展的产业部门,以第____产业为主,“十五”期间新增加的产业部门主要属于第_____产业。2005年上海市第三产业的比重比全国同年的统计数据高出约____%,其原因是上海市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优势。(至少答两点)二47、按三大产业划分,“九五”期间上海市重点发展的产业部门,以第____产业为主,“十五”期间新增加的产业部门主要属于第_____产业。2005年上海市第三产业的比重比全国同年的统计数据高出约____%,其原因是上海市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优势。(至少答两点)二三47、按三大产业划分,“九五”期间上海市重点发展的产业部门,以第____产业为主,“十五”期间新增加的产业部门主要属于第_____产业。2005年上海市第三产业的比重比全国同年的统计数据高出约____%,其原因是上海市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优势。(至少答两点)二三1047、按三大产业划分,“九五”期间上海市重点发展的产业部门,以第____产业为主,“十五”期间新增加的产业部门主要属于第_____产业。2005年上海市第三产业的比重比全国同年的统计数据高出约____%,其原因是上海市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优势。(至少答两点)商贸繁荣;市场需求大;交通便捷;人才众多;科学与教育发达等(任答两点得1分)二三1048、上海市“十一五”期间重点发展的产业部门,主要属于_______。(单项选择)A、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等B、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信息产业等C、传统制造业、食品加工业等D、轻纺工业、冶金工业、化学工业等48、上海市“十一五”期间重点发展的产业部门,主要属于_______。(单项选择)A、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等B、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信息产业等C、传统制造业、食品加工业等D、轻纺工业、冶金工业、化学工业等B49、上海市“十一五”规划提出,要优化产业部门的空间布局。在图3中的_____(填字母)地区建成精品钢材基地,____(填字母)地区建成国际汽车城,____(填字母)地区建成船舶工业基地。在C处布局化学工业区的合理性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两点)。49、上海市“十一五”规划提出,要优化产业部门的空间布局。在图3中的_____(填字母)地区建成精品钢材基地,____(填字母)地区建成国际汽车城,____(填字母)地区建成船舶工业基地。在C处布局化学工业区的合理性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两点)。B49、上海市“十一五”规划提出,要优化产业部门的空间布局。在图3中的_____(填字母)地区建成精品钢材基地,____(填字母)地区建成国际汽车城,____(填字母)地区建成船舶工业基地。在C处布局化学工业区的合理性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两点)。BA49、上海市“十一五”规划提出,要优化产业部门的空间布局。在图3中的_____(填字母)地区建成精品钢材基地,____(填字母)地区建成国际汽车城,____(填字母)地区建成船舶工业基地。在C处布局化学工业区的合理性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两点)。BAD49、上海市“十一五”规划提出,要优化产业部门的空间布局。在图3中的_____(填字母)地区建成精品钢材基地,____(填字母)地区建成国际汽车城,____(填字母)地区建成船舶工业基地。在C处布局化学工业区的合理性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两点)。接近消费地;不易污染市区;交通便利BAD50、举例说明2010年“世博会”的举办,对上海市“十一五”期间三大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50、举例说明2010年“世博会”的举办,对上海市“十一五”期间三大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第一产业:世博会场地的布置将带动花卉、园艺业;第二产业:世博会场馆及配套的市政工程建设,将促进钢铁及有关建材工业;第三产业:大量国内外游客的到来,将促进会展旅游、商贸、物流业的发展。【思考】1、为什么要实施西部大开发?2、西部大开发的范围?3、西部地区的优势和劣势分别是什么?4、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意义?(共16张PPT)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区域发展阶段,了解了区域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区域产业结构、空间结构、发展状态等方面的特征,明确了不同的发展阶段,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区域在产业结构、空间结构、发展状态等方面存在差异。那么,从相同时期,不同空间的区域,它们是否也存在差异呢?第一课时73°E53°N135°E东中西的差异南方与北方阅读书本,思考讨论:问题1: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划分的依据?问题2:包括的省级行政区?一.东、中、西差异(一)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带西部经济地带中部经济地带东部经济地带10个9个12个黑内蒙古吉晋豫鄂湘赣皖新藏甘青陕川云贵渝宁辽冀鲁苏浙闽桂粤琼京津沪10个9个12个(一)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包括省区 人口 比重 面积比重东部经济 地带中部经济 地带西部经济 地带项目名称大小小大辽冀京津鲁和闽两海两江和两广(12)黑吉内蒙和晋豫两湖皖赣9省区青新甘宁陕藏渝云贵川(10)例1.判断:我国东部经济地带的省级行政单位都临海。例2.判断:我国临海的省级行政单位都属于东部经济地带。例3.下列省区中与所属经济地带对应正确的是A.吉林、辽宁、浙江——东部经济地带B.内蒙古、陕西、西藏——西部经济地带C.江西、福建、上海——东部经济地带D.安徽、湖南、山西——中部经济地带产业结构差异工业与城市化差异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二)东中西部发展差异1、总体差异及形成原因看教材14页的图1-13,思考:1、三个地带经济发展的共同趋势是什么?2、哪个地带的经济发展最快?为什么?1、总体差异及形成原因2.产业结构差异产业结构的差异是导致三大地带经济发展差距的重要原因。西部经 济地带 中部经 济地带 东部经济地带产业 结构工业 结构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还占有较大的比重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以重型产业为主以轻型或轻重混合型产业为主表现出一定的过渡性特征“南轻北重,东轻西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2.pptx 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1.pptx 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3.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