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2.3河流地貌的发育课件(共28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2.3河流地貌的发育课件(共28张ppt)

资源简介

(共28张PPT)
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
结合实例解释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并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1.通过实地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资料理解河谷地貌的演变过程。
2.结合实例,认识不同河段冲积平原的形成原因和特点。
3.以河流地貌为例,理解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
知识框架
形成
类型
河流地貌的分类
河谷的演变
(侵蚀地貌)
形成
类型
冲击平原的形成
(堆积地貌)
河流地貌对聚落的影响
形成
规模
分布
河流地貌的发育
一、河 谷 的 演 变
2.河流侵蚀作用的类型:
①溯源侵蚀:向源头方向侵蚀,河谷延长
②下蚀:垂直于地面向下的侵蚀,河谷加深
③侧蚀:垂直两侧向两侧河岸侵蚀,谷底展宽
活动探讨1:长江金沙江段——虎跳峡
虎跳峡河谷是中国最深的峡谷之一,峡谷垂直落差超过3000米,江面落差超过200米,最窄处金30仅米。
1.结合视频和图片,描述虎跳峡河谷
地貌特征。
2.试绘制虎跳峡河谷的横剖面形态。
3.哪种河流侵蚀作用发挥主要作用?
河谷陡峭,深而窄。
V型
下蚀。位于第一二阶梯交界处,地势落差大,在重力作用下,流速快,能量集中,向下侵蚀,使河谷不断加深。
图2.27 河谷的演变 a
成因:
侵蚀类型:
对河流的影响:
地貌形态特征:
河流落差大,流速快,能量集中
下蚀、溯源侵蚀为主
使河谷加深、延长
河谷深而窄、呈现“V”形
3、河谷的发育过程及特点
(1)河流发育:初期
位置:
上游
结合课本完成下面知识整理
(1)图示区域冲积扇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2)哪些因素影响冲积扇的大小?
分布在河流冲出山口的位置。
主要与沉积物供给量、气候因素、物质来源区与堆积区的地形条件有关。一般来说,降水多且多暴雨的气候条件,河水流速增大,冲蚀力强,上游地区松散物质供应充足,河水泥沙含量高且堆积区地形平坦开阔,形成的冲积扇较大。
活动探讨2: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① 在山区,由于地势陡峭,洪水期水流速度快,挟带搬运了大量砾石和泥沙。
② 进入平原,地势平缓,河道开阔,速度减慢,搬运的物质在山前沉积,形成冲积扇。
③ 几条河流的冲积扇不断扩大而彼此联合,就形成广阔的山前冲积平原。
1、上游出山口——山前冲积平原
形成原理
荆江是长江自湖北省枝江至湖南省岳阳县城陵矶段的别称。荆江原长400多千米,今长约360千米,宽度一般在2000米左右;河道蜿蜒曲折,有“九曲回肠”之称。
活动探讨3:长江荆江段
1.与虎跳峡段相比,描述荆江河段地貌。
2.此河段以哪种河流侵蚀为主?为什么?
3.说出河流发育弯曲显著的原因。
4.荆江长度为何变短了?
1.与虎跳峡段相比,描述荆江河段地貌。
2.此河段以哪种河流侵蚀为主?为什么?
3.说出河流发育弯曲显著的原因。
4.荆江长度为何变短了?
平坦开阔;河道弯曲,河谷拓宽
侧蚀,地势落差较小,地形较平坦,由下蚀和溯源侵蚀转为侧蚀
河流流经中游地势平坦的地区,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形成曲流 。出现长期的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最后形成九曲回肠的河道。
自然和人工截弯取直
成因:
侵蚀类型:
对河流的影响:
河流落差变小,水流减慢
下蚀减弱,侧蚀作用加强
河道开始变得弯曲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谷底加宽,横向发展
位置:
中游
(2)、河流发育:中期
图2.27 河谷的演变 b
结合课本完成下面知识整理
3、河谷的发育过程及特点
河床
凸岸
凹岸
洪水位
枯水位
河流流经地势平坦的地区常形成曲流(中下游)
河流在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
堆积体不断升高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
洪水季节,河漫滩被洪水淹没,继续接受堆积
河流改道或者继续向下侵蚀,河漫滩被废弃,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形成了宽广的河漫滩平原。这是冲积平原主体,河漫滩平原常沿河呈带状分布。
2、中游——河漫滩平原(冲积平原的主体)
形成原理
问题研究1:凹岸与凸岸
流速 外力作用 河岸陡缓 人类活动
凸岸
凹岸


堆积作用
侵蚀作用
较缓
较陡
淘金、耕地、聚落
建港口、加固堤坝
蛇曲的形成条件:
①地形:
②河流:
③物质:
相对平坦的平原地形
落差小,流速缓,侧蚀作用显著
河道两侧为堆积物,较松散
问题研究2:蛇曲
B 凹岸侵蚀
A 凸岸堆积
问题研究3:牛轭湖的形成过程
侵蚀类型:
对河流的影响:
地貌形态特征:
位置:
侧蚀作用、堆积作用显著
使河谷进一步展宽
宽而浅的槽形河谷
河流下游
(3)河流发育:成熟期
图2.27 河谷的演变 c
成因:
地形平坦,水流减慢
结合课本完成下面知识整理
3、河谷的发育过程及特点
①河流挟带大量泥沙进入海洋。
②河流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河水流速减慢,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
③河流所挟带的泥沙便会沉积在河口前方,形成近似三角形的堆积。
④待时间推移,三角洲不断向海洋扩展,就形成了面积广阔的三角洲平原。
水下坡缓
泥沙
顶托


出海口

+
3、河口附近——三角洲平原
形成原理
地形条件:水下坡度平缓,利于沉积
物质条件:泥沙多——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或输沙量大;海流、波浪等带来大量泥沙。
动力条件:水流速度慢,搬运能力弱;河口受到海水、湖水的顶托作用;河口区堆积作用强于侵蚀作用。
合作与探究:三角洲形成条件
河流入海口处是否一定会形成三角洲?
思考
【 小 结 】




冲积平原的形成
河谷的演变
洪积—冲积平原
河漫滩平原
三角洲平原
山前
河口
中下游
沟谷
“V”形河谷
河谷拓宽
槽型河谷
初期
成熟期
中期
沟头防护工程是指为防止径流冲刷引起沟头前进和坡面蚕蚀而采取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右图为“我国某地沟头防护工程平面布置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沟头防护工程可以有效防止沟头的( )
A.侧蚀 B.下蚀
C.沟头崩塌 D.溯源侵蚀
D
2.种植树木可以更有效配合防护埂,缓解该处的生态环境问题,图中四点中最适合种树的为( )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B
【强化练习】
1、关于河流侵蚀地貌说法正确的是 ( )
A.河流侵蚀可以分为上蚀、下蚀和侧蚀
B.沟谷是由河谷发育而来的
C.发育初期的河谷,横剖面呈V字型,成熟期的河谷比较宽,横剖面呈槽形
D.河流在凸岸侵蚀,在凹岸堆积
2、下列河岸易受侵蚀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长江的北岸 (北半球,自西向东流)
B.尼罗河的西岸(北半球,自南向北流,东非高原流向地中海)
C.伏尔加河的西岸(北半球,自北向南流,东欧平原流向里海)
D.密西西比河东岸(北半球,自北向南流,北美洲中央平原流向墨西哥湾)
C
C
长江三角洲
3、河漫滩是 ( )
A.枯水季节沉积下来的堆积地带
B.在洪水季节被侵蚀而减小
C.在河谷的凹岸堆积形成的地带
D.在凸岸堆积形成的水下堆积体,到枯水季节露出水面
4、右图所示的地貌是( )
A.三角洲
B.冲积平原
C.冲积扇
D.沙丘
D
A
作业布置:
1.完成导学案——归纳总结
2.预习《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