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备考---居民与聚落1.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和迁移状况【知识点的认识】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1.不平衡性。人口分布的最大特征是不平衡性。就全世界而言,目前地球上只占陆地面积7%的地区,却居住着全球70%的人口;全球90%以上的人口集中在不到10%的陆地上;而大陆上有35%~40%的土地基本上无人居住。就区域而言,各大洲和各国之间的人口分布也是不平衡的。亚洲陆地面积占全球的29.4%,但人口占60%。2.随纬度、海拔和离海远近呈有规律的变化。人口分布在水平方向上,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北半球居住着地球上90%的人口,而南半球只有10%的人口,在北半球,人口又多集中在北纬20°~60°之间的温带和亚热带地区。人口分布还有集中于沿海地区的趋势。人口分布在垂直方向上,大量集中在比较低平的地方,海拔高的地方人口相对稀少。通常,中纬度、地势低平和沿海位置对人口有明显的吸引作用。现在世界人口的79.4%集中在北纬20°~60°地区;世界海拔200米以下地区人口占全球的56.2%,海拔200~1000米地区人口占全球的35.6%;世界距海岸200公里以内地区虽只占全球陆地面积不足30%,但拥有世界总人口的一半以上。3.时滞性(或惰性)。人口分布往往明显落后于生产力发展和经济中心的转移。其原因在于人口分布的变化依赖于自然增长率和净移民率的时间积累效应,速度比较迟缓。只有在人口基数很少的新开发地区,移民因素才能立即产生显著效果。全球、各国和各地区人口(现象)的分布特点及其形成条件的研究,几乎构成人口地理学的全部内容。人口迁移,一般指的是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空间移动,这种移动通常涉及人口居住地由迁出地到迁入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的改变。联合国《多种语言人口学辞典》给人口迁移下了一个为人们普遍接受的定义,即“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地理流动或者空间流动,这种流动通常会涉及到永久性居住地由迁出地到迁入地的变化。这种迁移被称为永久性迁移,它不同于其它形式的、不涉及永久性居住地变化的人口移动。”【命题的方向】考查了对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和迁移状况的认识,基础知识,一般以选择、解答填空形式出题。例:(2021 宁德)如图为“世界人口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1)根据纬度位置判断,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 北 (南、北)半球的 中 纬度地区和 低 纬度地区。(2)图中A、B、C、D四个地区中没有定居人口的是 D ,因气候炎热干燥导致人口稀少的是 C 。(3)图中①地区居民的通用语言是 汉语 ,②地区居民主要为 白色 人种,主要信仰的宗教是 基督教 。分析:人口的分布状况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的稠密地区。世界四大人口稀疏地带是:干旱的沙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地带是: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解答:(1)根据纬度位置判断,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中纬度地区和低纬度地区。(2)图中A是亚洲的北部,B是青藏高原地区,C是非洲的北部,D是南极洲,四个地区中没有定居人口的是南极洲,因气候炎热干燥导致人口稀少的是非洲北部。(3)图中①地区即亚洲的东部,该地区居民的通用语言是汉语,②地区是欧洲西部,该地区居民主要为白色人种,主要信仰的宗教是基督教。故答案为:(1)北;中;低;(2)D;C;(3)汉语;白色;基督教。点评:本题考查世界人口的分布、宗教的分布、语言的分布等,结合所学知识点读图后解答即可。【解题思路点拔】熟记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和迁移状况是解题关键。可结合世界人口分布图来理解记忆。2.世界人口的增长和人口问题【知识点的认识】由于工业化和粮食生产技术进步,促使全球多数地方的出生率上升,加上医学科技的发达导致死亡率大为下降,世界人口在20世纪的短短百年间,出现快速且大量的增长,科学家称此种人口自然增加率大幅增加的现象为人口爆炸.据估计,世界人口1800年达到10亿,1930年达到20亿,1960年达到30亿,1974年达到40亿,1987年达到50亿,1999年达到60亿.2025年时地球人口将达到80亿.联合国预测本世纪末地球人口即可达到90亿到100亿.根据联合国人口基金会(UNFPA)发布的报告显示,在2011年10月31日之前,地球总人口数将随时突破70亿大关.其中,中印的人口增长速度已经放缓.科学家早先的测算结果认为,地球最多能够养活100亿到150亿居民.如果不及时有效控制人口增长,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理想很可能难以实现.联合国2005年3月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称,过去50年间世界人口的持续增长和经济活动的不断扩展对地球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压力.人类活动已给地球上60%的草地、森林、农耕地、河流和湖泊带来了消极影响.近几十年来,地球上五分之一的珊瑚和三分之一的红树林遭到破坏,动物和植物多样性迅速降低,三分之一的物种濒临灭绝.人口增长和其他因素结合在一起,已经对整个人类社会构成严峻挑战.以水资源为例,目前全球至少有11亿人无法得到安全饮用水,26亿人口缺乏基本的卫生条件.在沉重的人口压力面前,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环境保护等人类共同的理想受到巨大威胁.人口问题涉及“地球村”每个成员,发达国家也不例外.美国人口的快速增长及其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的人均资源和能源消耗量,使人们对美国式发展道路产生了质疑.其他一些发达国家也出现人口负增长和社会老龄化等问题.这些意味着,不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需要高度重视人口问题,建立符合自己国情的科学的人口发展战略.【命题的方向】考查了对世界人口的增长和人口问题的认识,基础知识,一般以选择、解答填空形式出题.例:(2022 海宁市模拟)人口大量进入城市将会带来的问题有( )①环境污染加剧 ②交通堵塞、居住条件差 ③绿地面积扩大 ④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分析:人口大量进入城市带来的问题有:物资供应问题、城市就业问题、城市治安问题以及城市环境等问题,据此作答即可.解答:人口大量进入城市将会带来的问题有:①环境污染加剧 ②交通堵塞、居住条件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世界人口的增长和人口问题,解题的关键是弄清人口增长带来的问题,此题比较简单,易于掌握.【解题思路点拔】解题关键是认识世界人口的增长和人口问题所带来的影响.世界上的人口不能无节制地增长.人口的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3.计算人口密度和人口自然增长率【知识点的认识】一个区域及一定时点的人口数与土地面积之比.或称单位土地面积上的人口数.通常以每平方公里的常住人口数来表示.人口密度计算公式: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人口数(人)/面积(平方千米)人口密度是反映人口分布疏密程度的常用数量指标,用人/平方千米来表示.可以用于大至全世界,或一个洲、一个国家、一个省、市,直到小至乡镇的任何等级的区域.缺点是只表示一个平均数,未能反映区域内部的差异.例如,中国1982年中的人口密度是107.5人/平方公里,实际上省区之间疏密程度可以相差几倍、几十倍以至300多倍.所以,在人口制图上总是要求从小的统计单元做起,以便尽可能近似地反映真实情况.人口自然增长率指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长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口数之比,通常以年为单位计算,用千分比来表示,人口自然增长率计算公式为:人口自然增长率=(年内出生人数﹣年内死亡人数)/年平均人口数×100%=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命题的方向】考查了对计算人口密度和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认识,基础知识,一般以选择、解答形式出题.例1:(2021 巍山县模拟)据2000年统计,我国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 134人 ,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 39 人)的3倍多.分析:人口密度是单位面积土地上居住的人口数,它反映人口地理分布的疏密程度.解答:2000年,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所以据2000年统计,我国平均人口密度为:1295000000÷9600000≈134人/平方千米;2000年世界平均人口密度为39人/平方千米.故答案为:134人;39.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人口密度的计算方法.说出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公式.例2:(2022 德州一模)某地区在一年中平均每1000人当中,出生并成活20个婴儿,死亡10人,那么这个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A.10‰,B.20‰,C.5‰,D.30‰分析: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是有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解答: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年内一定地区的自然增长人口(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总人口之比.也就是: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某地区在一年中平均每1000人当中,出生并成活20个婴儿,死亡10人,那么这个地区的人口出生率是20‰,人口死亡率是10‰,所以该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20‰﹣10‰=10‰.故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世界人口的增长和人口问题,主要考查了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决定因素,解题时牢记知识点是关键.【解题思路点拔】熟记计算人口密度和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和方法是解题关键.4.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知识点的认识】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社会经济条件、自然条件和开发时间的长短等.(1)在农业社会,人口主要分布在土地条件较好、水源充足的地方,耕地质量好,农业产出大,食物充足;(2)20世纪初人口的持续外流,是因为人口数量超过了土地承载力(由于战争等原因造成土地承载力较小);(3)在印度尼西亚的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区,人口集中分布在爪哇岛上,全国人口的58%居住在这块7%的国土上;(4)在工业化社会,人口明显地向城市聚集.【命题的方向】考查了对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的认识,基础知识,一般以选择、填空形式出题.例:(2020 烟台)世界上许多城市都分布在河流沿岸,这是因为河流沿岸能够为城市发展提供( )①便利的交通 ②充足的水源 ③丰富的矿产 ④丰富的物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分析:河流沿岸地区一般是较为平坦的平原,土壤肥沃,适合农作物生长,方便灌溉和饮用,而且靠近河流交通便利.解答:靠近河流,有充足的水源、物产丰富且交通便利,故而世界上许多城市都沿河流分布.故选:C.点评: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地理因素.【解题思路点拔】熟记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是解题关键.可结合世界人口分布图来理解记忆.5.世界主要语言及其分布地区【知识点的认识】世界主要的六种语言种类: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也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使用人数最多的是汉语,使用范围最广的是英语.【命题的方向】考查了对世界主要语言及其分布地区的认识,基础知识,一般以选择、解答填空形式出题.例:将世界上主要语言及分布地区一一对应,用线连起来.分析:世界上的使用比较多的语言有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解: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主要分布在中国和东南亚,东南亚是华人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俄语主要分布亚洲北部的俄罗斯等国家.英语是适用范围最广的语言,主要分布于欧洲、美洲、大洋洲等地区.西班牙语主要分布于西班牙及拉丁美洲地区.法语主要分布于欧洲西部的法国、比利时、瑞士等国.阿拉伯语主要分布于亚洲西部及非洲北部地区.故答案为:点评:考查了世界的语言的主要分布区,属于较简单的基础题.【解题思路点拔】世界六大语言的分布区域:语种 主要分布地区汉语 中国,新加坡、马拉西亚等东南亚国家英语 欧洲西部,北美洲、大洋洲亚洲南部俄语 俄罗斯及东欧部分地区法语 法国,非洲的中部和西部西班牙语 西班牙,拉丁美洲大部分国家阿拉伯语 西亚和北非的主要国家6.世界主要人种及其分布地区【知识点的认识】世界人种分类﹣﹣黑色人种,白色人种,黄色人种黄种人:泛指所有聚居在亚洲东部和东南部地区的当地人群及美洲印第安人.其中,分布在东北亚中国、蒙古、朝鲜、日本等地的人类称为典型蒙古人种,而居住在东南亚地区的人群称为南亚蒙古人种.也有学者将蒙古人种具体分为北亚、东北亚、北极、东亚、南亚等类型.白种人:白种人又称欧亚人种或高加索人种,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人种,占世界总人口的54%左右.其主要集中分布地方是欧洲,西亚、非洲北部以及北美洲、大洋洲、南美洲各国中白人比例最高的国家是阿根廷.世界上还有很多民族是欧罗巴的混血民族,占有一定的欧罗巴血统,比如亚洲的图兰人种(哈萨克、维吾尔、塔吉克等).黑种人:黑色人种,即黑种人,又称尼格罗人种,黑人的种族分类主要有苏丹尼格罗人、班图尼格罗人(两者占黑色非洲人口的绝大部份)、科伊桑尼格罗人、库希特尼格罗人(属于黑白混血种族)、澳大利亚原住民等.在中世纪时期和中世纪以前,他们主要分布在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后来因为欧洲国家的帝国主义和重商主义,大批量的黑人被迫作为奴隶送于南美洲和北美洲.【命题的方向】考查了对世界主要人种及其分布地区的认识,基础知识,一般为选择、解答题,常结合图片出题.例:(2022 长沙模拟)读图完成下列相关问题.(1)①所在地区的居民属于 黄色 人种,④所在地区的居民多信仰 基督 教.②所在国家通用语言是 英语 .(2)②和③两个地区比较,人口稀疏的地区是 ③ .试分析这些地区人口稀疏的原因: 原始的热带雨林气候过于湿热,不适合人类居住 .分析: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匀,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人口的分布状况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的稠密地区.世界四大人口稀疏地带是:干旱的沙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地带是: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因为这些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暖湿润,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对人口有极大的吸引力.解答:(1)①所在地区的居民属于黄色人种,④为欧洲西部地区,该区居民以白色人种为主,多信仰基督教;②所在国家是美国,通用的语言是英语;(2)结合图示得知:人口较稠密的是①处,原因是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的稠密地区;这些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暖湿润,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对人口有极大的吸引力;③处人口稀疏,主要原因是该区主要为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不适合人类居住;故答案为:(1)黄色;基督;英语;(2)③;原始的热带雨林气候过于湿热,不适合人类居住.点评:本题考查世界人口的分布,读图解答即可.【解题思路点拔】三大人种的特征:人种 体貌特征黄色人种 皮肤为黄色,毛发黑而直白色人种 肤色浅淡,头发柔软,呈波浪状,眼球碧绿或者灰褐,头发为金黄色或者棕色黑色人种 肤色为黑色或者深棕色,头发为黑色,短而卷曲,眼睛为黑色世界人种呈现出的主要特点:1.世界上所有人种都是平等的,没有优劣之分;2.除了3大人种之外,因为各人种之间的相互通婚,形成了混血人种;3.人口最多的是白色人种;4.黄种人不仅分布在亚洲东部,在北美洲和南美洲都有分布,印第安人属于黄色人种.7.聚落的概念和类型:城市和乡村【知识点的认识】聚落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聚落环境是人类有意识开发利用和改造自然而创造出来的生存环境.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聚落的形态有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两种形式,城市聚落一般由乡村聚落发展而来.①乡村聚落:按经济活动可分为农业聚落、林业聚落、牧村、渔村以及具有两种以上经济活动的村落等.②城市聚落:按形态可分为集中形态(单城)、群组形态(双子城、三联城、条带状群组、团块状群组).【命题的方向】考查了对聚落的概念和类型的认识,基础知识,一般以选择、解答填空形式出题.例:如图为某地区乡村聚落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有利于B、C、D三聚落发展的共同因素是:靠近 河流 ,利于 提供生活用水 和 交通 ;地形以 平原 为主.(2)四个聚落中,最有可能先发展为城市的是 C 地,主要是因为那里地形 平坦 ,水源 充足 , 交通 便利.分析:聚落的形成深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聚落的分布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公路分布.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地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乡村和城市.解答:(1)有利于B、C、D三聚落发展的共同因素是:靠近河流,利于提供生活用水和交通;地形以平原为主;(2)四个聚落中,最有可能先发展为城市的是C地,主要是因为那里地形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故答案为:(1)河流;提供生活用水;交通;平原;(2)C;平坦;充足;交通.点评:本题考查聚落的形成,熟记课本知识点理解解答即可.【解题思路点拔】聚落的形成深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聚落的分布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公路分布.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地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乡村和城市.乡村是人口规模不大,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8.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知识点的认识】聚落可分为乡村和城市,两者都受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乡村聚落更能体现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1、地形:对乡村聚落的影响十分明显。平原地区聚落较为集中(多为集村),规模较大,聚落住宅排列有序,形态多为团状;山区的居民多依山建筑居民点,高矮参差,成为一种山村或山区集镇。如苗族的吊脚楼。山区的许多住宅多用石料建筑,就地取材形成一种特有的聚落外观;山区的村落一般规模较小,且聚落住宅排列杂乱无章(多为散村)。2、降水:各个地区降水量的大小会直接影响到房屋建筑的形态,这在农村中反映最为明显。一般说来,降水丰富的地区,聚落住宅房屋多为斜顶,有利于雨水下流,降水越丰富,屋顶坡度越大,而且降水较多的地区,一般也较潮湿,聚落住宅还要防潮,所以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民居建筑多采用木竹架空式,即“干拦式”结构(也就是俗称的吊角楼)以利于通风、消暑、防潮。而在降水较少的地区,聚落住宅的屋顶坡度较小。在气候资源特干旱的地区甚至屋顶都是平的。3、气温:气温高的地区,聚落地区墙壁较薄,房间较大,窗户较小,从而达到防暑的效果;气温低的地区,聚落地区墙壁较厚,房间较小。再就合院式民居而言,中国北方多为分散式,南方多为聚合式,因为东北、华北气候寒冷,冬天日照角度小,为了争取较多的阳光,故分散房屋,加大院子,以增加阳光接触面,延长日照时间,并且很注重房屋的朝向(多为座北朝南),而到了长江流域与华南地区,光热充裕,为减少日照,故合院采用聚合式,中庭狭小,以便遮阴,南方地区的房屋朝向也较乱。4、水源:聚落一般尽量靠近水源,特别是有方便清洁的生活用水,故多沿河流两岸、湖泊四周分布,形成“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观。在沙漠地区,聚落则分布在绿洲地区或取地下水方便的地区。影响村庄聚落的因素除自然地理环境外,还受社会经济文化因素的制约。如农业生产方式,经济发展,传统风俗习惯,文化背景等。总之,影响乡村聚落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任何乡村聚落的形式、发展、衰亡都是某种主导因素与其他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杰作。【命题的方向】主要考查了对聚落与自然环境关系的认识,难度不大,一般以选择、解答填空形式出题。例:如图为聚落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A、B、C 三处属于 乡村 聚落,选址有一共同特点,都是 沿河 而建。都有可能发展成为 城市 聚落,而最有可能优先发展起来的是 B ,理由是 位于河流交汇处,交通便利 。分析:依据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因素来解答此题。解答: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从图中看出A、B、C三处聚落,规模比较小,都属于乡村聚落;从图中看出三处聚落的选址有一个共同点,都是沿河分布,原因是古代交通方式以河运为主,聚落沿河分布交通便利。三处聚落都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聚落,但B地地形平坦,距水源近,位于两条河流的交汇处,交通便利,便于人和物的集散,可优先发展成城市。故答案为:乡村;沿河;城市;B;位于河流交汇处,交通便利。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培养了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解题思路点拔】熟记自然环境对聚落形成的影响即是解题关键。9.世界文化遗产及其保护【知识点的认识】世界文化遗产,全称“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属于世界遗产范畴.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文化遗产总部巴黎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成立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其宗旨在于促进各国和各国人民之间的合作,为合理保护和恢复全人类共同的遗产作出积极的贡献.【命题的方向】考查了对世界文化遗产及其保护的认识,基础知识,一般以选择、填空形式出题.例:(2020 株洲)在许多国家,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已经得到空前的重视,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减轻旅游活动对文化遗产的破坏 B.控制工业污染对历史性建筑物、雕塑和壁画的侵蚀C.在著名文化遗产周围禁止修建高大的现代建筑物 D.在故宫里面建大型商场以吸引游客分析:解题关键是,认识文化遗产对于人类文明的重要性,保护文化遗产,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连接民族情感纽带、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文化基础,也是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前提.解答:文化遗产,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连接民族情感纽带,切实保护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促进遗产保护立法严格遵守遗产保护法相关规定;不乱丢垃圾、破坏文物,积极保护文化遗产,制止他人破坏遗产的行为;提高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加强宣传,提高身边人保护遗产的意识,故D项做法不正确,不利于遗产的保护.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文化遗产保护相关知识,保护文化遗产应从身边做起,学生应牢记文化遗产的现实意义,从我做起,保护和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解题思路点拔】熟记主要的世界文化遗产及其所在国家,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特别注意我国所拥有的世界文化遗产,以及所面临的问题第1页(共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