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2张PPT)跟着节气去探究小学劳动实践活动教学目标:1、掌握四季中的24个节气,理解季节变化的意义。2、熟记二十四个节气;收集有关二十四节气的知识在小组内交流。 了解24节气的来历及命名。3、探秘“芒种”,跟着节气去探究,成立探秘小组,确定主题,分工协作进行交流探究,增强小组的团队协作精神,提升自信表达的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熟记二十四个节气,了解二十四节气的有关知识。 难点:以“芒种”为例,跟着节气去探究,学会分工协作的进行问题的探究,掌握收集整理资料的基本方法。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日期定, 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古人根据太阳一年内的位置变化以及所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把一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的天数分成二十四段,分列在十二个月中,以反映四季、气温、物候等情况,这就是二十四节气。每月分为两段,月首叫“节”,月中叫“气”。节气的来历24节气表示寒来暑往变化的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这八个节气;象征温度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反映降水量的则是: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七个节气。其他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则是反映物候现象和农事活动的。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春秋时代就定出了仲春、仲夏、仲秋、仲冬四节气,以后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到秦汉年间、节气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24节气定为历法,明确了24节气的天文位置。24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二十四节气的命名表示寒来暑往变化的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象征温度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反映降水量的则是: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反映物候现象和农事活动的是惊蛰、清明、小满、芒种。说一说你知道的节气小知识吧!讨论与交流进一步探秘节气我们先成立探究小组吧!节气来历芒种的习俗农事活动节气养生谚语诗词探秘芒种再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