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9) 必修1 数据与计算 第1单元 初识数据与计算 练习(Word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科版(2019) 必修1 数据与计算 第1单元 初识数据与计算 练习(Word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教科版(2019) 必修1 数据与计算 第1单元 初识数据与计算 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信息社会的特征是( )
A.数字生活 B.知识经济 C.网络社会 D.在线政府
2.下列对数据概念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数据是对客观事物属性的描述 B.数据是记录下来的某种可以识别的符号
C.数据是信息的载体 D.数据就是数值
3.正常人口腔温度(又称口温)为36.2℃~37.2℃,腋窝温度较口腔温度低0.2℃~0.5℃。一天之中,清晨2~5时体温最低,下午5~7时最高,但一天之内温差应小于0.8℃。小明同学早上进入校园时,门口自动测温仪器屏幕显示“36.4”,下午离校时屏幕显示“36.7”。结合该实例,下列关于数据、信息、知识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测得的体温36.4是小明进入校园时的体温数据
B.小明两次测温时显示的数据不同,说明信息具有真伪性
C.“正常人口腔温度为36.2℃~37.2℃”这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得到的结果,也是知识的体现
D.屏幕显示的数字表示小明的体温信息,说明信息的表示必须依赖于一定的载体
4.关于数据、信息与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计算机及互联网技术使得数据的记录与传输变得更加便捷、高效
B.数字是最简单的一种数据,所以文字不是数据的表现形式
C.相同的数据在不同的场景都会提炼出相同的信息
D.同一个信息对于不同的人都具有相同的价值
5.在树的生长过程中,其树径逐渐加粗。这一事例说明有些数据是( )
A.随机出现的 B.会变化的 C.会消失的 D.固定不变的
6.信息社会的基本特征是( )
A.知识型经济、多元化社会、公开型政府、数字化城市
B.知识经济、网络化社会、服务型政府、数字化生活
C.市场型经济、数字化社会、服务型政府、网络化生活
D.市场型经济、数字化社,、公开型政府、网络化生活
二、填空题
7.matplotlib模块是一个________。matplotlib的绘图原理很简单,利用________画线函数就可以在直角平面内轻松地将________坐标点对连接成平滑曲线。
8.数据是现实世界客观事物的( ),是信息的载体。
9.(5)10=( )2
10.若要求你对本班同学喜欢看的书籍进行数据分析,并得出结论,请选择下面一个项目主题,应用所学知识,完成项目要求。
(1)对本班学生阅读书籍的类别进行数据分析,并得出结论。_________
(2)对本班学生阅读书籍的时长分配(小时)进行数据分析,并得出结论。_________
(3)对本班学生书籍阅读量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进行数据分析,并得出结论。_________
三、判断题
11.信息社会促使政府的治理模式科学化、透明化、高效化,促进了决策民主化。( )
12.人们对信息和知识进行处理后,就可以获得数据。( )
13.数据就是信息。 ( )
14.信息经济与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普及存在着密切关联,决定着信息社会发展水平的高低。( )
15.在线政府是信息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
四、操作题
16.以下是历次人口普查中关于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的数据,其中,人口的单位是(万人),城镇人口比重的单位是(%)。
普查年份 城镇人口 乡村人口 全国人口 城镇人口比重
1953 7726 50534 58260 13.26
1964 12710 56748 69458 18.3
1982 21082 79736 100818 20.91
1990 29971 83397 113368 26.44
2000 45844 80739 126583 36.22
2010 66557 67415 133972 49.68
2020 90199 50979 141178 63.89
以上数据对应的文件是“城镇人口.csv”,将其用Python程序读入,结果如下:
(1)对以上数据中的部分数据进行可视化,根据下列代码绘制图形,得到的图形是( )
(2)使用城镇人口比重数据绘制柱状图,为得到如下图形(字体大小不做要求),请补全代码:
①_________②_________
(3)根据历次普查数据,若2030年进行第8次人口普查,你认为下列哪一项最有可能是第8次普查的结果( )
A.城镇人口113129,乡村人口82203 B.城镇人口104023,乡村人口40101
C.城镇人口82203,乡村人口30101 D.城镇人口50101,乡村人口104023
(4)请根据已有7次人口普查的数据,以82年(大约为计划生育政策实施的年份)为转折点,描述新中国成立以来总人口、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的变化,填写下表并给出解释。
总人口 城镇人口 乡村人口 城镇人口比重
82年以前 快速增加 ____④ 快速增加 缓慢增加
82年以后 ____③ 快速增加 ____⑤ 快速增加
根据上表所描述的变化趋势,选择上一题(3题)的2个错误选项进行解释。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5)以下是几位同学填写第8次人口普查的预测结果:
同学 普查年份 城镇人口 乡村人口 全国人口 城镇人口比重
同学1 2030 102019 40979 142998 0.713429558
同学2 2030 172938 40979 213917 0.808435047
同学3 2030 82019 40979 122998 0.666831981
同学4 2030 112938 35934 148872 0.758624859
同学4 2030 122938 35934 158872 0.773817916
将以上数据存在DataFrame类型的df中,如图所示:
以上数据可能存在着重复值、缺失值或异常值,对其进行处理,处理后的结果存在mydf中,你认为处理该数据最不需要下列哪段代码?( )
代码A
代码B
代码C
(6)根据历次普查的数据可以预测2030年城市化程度会比2020年的63.89%更高,若要取出以上预测数据中,城镇人口比重范围在0.70~0.75之间的预测结果,请参考上一题(5题)中C选项的代码,写出实现该功能的Python语句。
mydf = df[ ____________ ]
五、简答题
17.小红是我校学生会的宣传委员,学期初为了招募社团新成员,他需要组建一个小团队,策划制作一部宣传片,请帮助小红考虑下面的问题:
(1)制作团队需要哪些成员,分担什么角色;
(2)制作宣传片需要哪些素材,如何获取、分类和处理等。
请你运用XMind软件绘制一份思维导图,供小红参考。
18.测量大气压值的著名实验是由托里拆利设计完成的。他将一根长度为1米的玻璃管灌满水银,然后用手指顶住管口,将其倒插进装有水银的水银槽里,放开手指后,可见管内部顶上的水银已下落,留出空间来了,而下面的部分则仍充满水银。
任务:利用水银气压计测量不同海拔高度的大气压数值如下表所示,分析这些数据,通过数字化学习方式探究大气压与海拔高度的关系,形成可视化报告。
海拔/km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大气压/(p/kpa) 101 90 80 70 62 54 47 41 36 31 26 23 19
不同海拔高度的气压数值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D
3.B
4.A
5.B
6.B
7. 绘图库 plot (x,y)
8.符号记录
9.101
10. 需要采集的项目数据。例如:书名、图书类别、出版时间、来源(网购、书店购买、图书馆借阅、向他人借阅)、同学姓名、性别、选择图书的理由、阅读图书的时间分布、、、 文件共享、在线文档、网络调查问卷等方式采集。 能根据项目需求选择恰当的数据分析方法。通过关联分析,分析出个体阅读偏好、性格特征,提出关联图书建议或为职业规划给出建议;通过数据聚类或数据分类等方法分析同学喜欢数据的类别;通过关联分析,分析阅读量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判断其学业发展趋势等…
11.正确
12.错误
13.错
14.正确
15.正确
16. A plt.bar(df[‘普查年份’],df[‘城镇人口比重’]) plt.xticks([1953,1964,1982,1990,2000,2010,2020]) B
缓慢增长 慢速增长 先缓慢增加,再缓慢减少,最后快速减少 C的总人口不到13亿,总人口数应该增加//A的乡村人口应该减少,或总人口应该缓慢增加,总人口数太多了。D的解释同A C的总人口不到13亿,总人口数应该增加 B (df[‘城镇人口比重’] > 0.70) & (df[‘城镇人口比重’] <= 0.75)
17.答案不唯一。
18.
从图中可以清晰的看出,海拔与大气压成反比关系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