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课件

资源简介

(共48张PPT)
请同学们准备好课本、学案和双色笔
精神饱满、坐姿端正
准备课前默写、提问
课前回顾
默写
第二次工业革命在生产力、社会生活方面分别有何影响?
提问
1、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的政治前提什么?
2、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的经济基础是什么?
3、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的时间?
4、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5、第二次工业革命领先国:
6、第二次工业革命新的能源:7、第二次工业革命新的机器:
8、第二次工业革命新的交通工具:
9、电力应用的影响: 10、新的交通工具的影响:
11、第二次工业革命最突出的特点?
1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生产力、生产关系、世界格局、社会发展、人们生活、社会问题)?
1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启示?
18世纪
19世纪
20世纪
17世纪
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成为主要动力来源
史蒂芬森设计的蒸汽机车
第一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
爱迪生
早期汽车
第二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电气时代”
工业革命带来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人们既感受从未有过的欢欣,也体验到很多新的痛苦。工业化国家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
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工业化是指工业产值或收入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以及工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
工业发展是工业化的显著特征之一,但工业化并不能狭隘地仅仅理解为工业发展,它与农业现代化和服务业发展相辅相成。
工业化首先从英国开始,逐渐向欧洲其他地区和美国拓展,进而发展到世界其他地区。
名词解释
模块一:兴高采烈
社会进步
今天的任务
整体感知
模块二:垂头丧气
社会问题
模块三:举目远眺
认识反思
学以致用
中考真题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模块一:兴高采烈
社会进步
Ⅰ人口增长
模块一:兴高采烈
社会进步
《工业化国家
的社会变化》
一、1、依据教材P23第1段,概括指出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进步表现之一。并指出出现此现象的根本原因。
表现1:人口增长
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Ⅰ人口增长
模块一:兴高采烈
社会进步
《工业化国家
的社会变化》
一、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归纳工业革命促进人口增长的原因有哪些?(6分)
1、工农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
2、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出生率上升和死亡率下降);
3、政局稳定;
材料:工业革命的发展使社会具备了提倡个人的自由发展和独立生存权利的经济基础,人口增长出现了明显变化。在工业革命时期后的50年人口更是加速增长,几乎增长了一倍。威廉姆斯用“人口爆炸”来形容19世纪英国人口的增长。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引起死亡的疾病、瘟疫、饥荒、地方性战争有所减少,人口增长至少是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作用的结果。
——摘编自舒小昀著《欧洲的历史与文明》
Ⅰ人口增长
模块一:兴高采烈
社会进步
《工业化国家
的社会变化》
一、3、依据所学,分析人口增长会带来哪些影响?
积极:带来大量劳动力,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消极:就业、医疗、教育、粮食等问题出现。
1、概括马尔萨斯人口论观点(2分)
2、你怎样看待马尔萨斯人口论(4分)
3、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抑制人口的增长?(2分)
Ⅰ人口增长
模块一:兴高采烈
社会进步
《工业化国家
的社会变化》
一、4、依据教材P23“人物扫描”,回答以下问题:
Ⅱ劳动力结构变化
模块一:兴高采烈
社会进步
《工业化国家
的社会变化》
表现二:劳动力结构变化。
二、1、依据教材P24第1段,概括指出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进步表现之二。并指出出现此现象的原因。
原因: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
Ⅱ劳动力结构变化
模块一:兴高采烈
社会进步
《工业化国家
的社会变化》
二、2、依据图表分析工业革命后英国劳动力结构发生变化的表现之一。
表现1:农业人口减少,从事工业和服务业的人数增加
——整理自[英]迪恩·科尔
《英国经济的增长》
——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上半期,英国离开农村和农业的人口统计情况表
Ⅱ劳动力结构变化
模块一:兴高采烈
社会进步
《工业化国家
的社会变化》
二、2、依据教材P24第1段,指出工业革命后英国劳动力结构发生变化的表现之二。其有何作用?
表现2 :妇女成为工业劳动者
意义:为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Ⅲ推广大众教育
模块一:兴高采烈
社会进步
《工业化国家
的社会变化》
三、1、依据教材P24第2段,概括指出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进步表现之三。
表现3:推广大众教育
Ⅲ推广大众教育
模块一:兴高采烈
社会进步
《工业化国家
的社会变化》
三、2、依据材料,概括发展大众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依据教材,指出推广大众教育的意义。
目的: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
材料:“做某些工作,几乎包括工业中的一切工作在内,都需要有相当的文化程度……都需要一定的技能和常规性,而且达到这一点就要求工人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为此,只有给工人提供受教育的机会……以满足大机器生产的需要。
意义:提高了欧美各国的大众文化水平,促进了社会发展。
Ⅲ推广大众教育
模块一:兴高采烈
社会进步
《工业化国家
的社会变化》
三、3、依据材料,谈谈”工业革命”与“教育”之间的关系。
1.工业革命为教育的发展和普及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2.教育为工业革命的开展提供了高素质的劳动者和良好的社会秩序。
材料:从1833年起,英国政府开始为初等教育拨款,之后,款项逐年增加。1880年,英国正式规定初等教育为免费教育。正是依靠工业革命积累的财富,英国的教育发展获得了强大的物质基础。
Ⅳ城市化
模块一:兴高采烈
社会进步
《工业化国家
的社会变化》
一、依据教材P24最后一段,概括指出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进步表现之四。
表现四:推动城市化进程,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城市化是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人口增加、城市的扩大是其主要特点。
什么是城市化?
近代城市人口的变迁(单位:万人)
1800年 1850年 1880年 1900年
纽约 6.4 69.1 191.2 343.7
伦敦 95.9 268.1 476.7 658.1
东京 80 105 160
悉尼 0.8 2 22.5 48.2
Ⅳ城市化
模块一:兴高采烈
社会进步
《工业化国家
的社会变化》
二、依据材料,概括指出从1800年到1900年,近代城市人口变迁的总体趋势是什么?出现这一趋势的原因是什么?这种趋势的发展会带来哪些负面影响(至少三条)?
趋势:城市人口数量快速增长。
原因:工业化的作用,工业化需要大量的雇佣劳动力,促使农业人口流向工业,乡村人口流向城市
负面影响:环境污染、住房困难、交通拥堵等。
Ⅳ城市化
模块一:兴高采烈
社会进步
《工业化国家
的社会变化》
三、面对城市化进程出现的负面影响,怎样解决?有何结果?有何积极意义?
政府加强管理
到19世纪中期以后,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立,城市环境改善。
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
工业化
城市化
工业化需要大量的雇佣劳动力,劳动力高度集中逐步形成了城市;而城市的发展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吸引更多的雇佣劳动力,满足工业化的需要。
推动
促进
思考:工业革命与城市化的关系?
课堂延伸
阶段小结
模块一:兴高采烈
社会进步
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进步表现:
模块二:垂头丧气
社会问题
社会问题
模块二:垂头丧气
社会问题
《工业化国家
的社会变化》
一、依据教材P26,指出随着工业化的展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带来了哪些社会问题?
社会问题:环境污染、贫富分化加剧
空气污染
废弃物污染
水污染
  工厂排放大量的废气和废水,严重污染了大气和河流,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世界上最著名的“雾都”——伦敦
伦敦之雾,曾是英国工业革命以来空气污染的缩影。 1813年12月,伦敦出现浓重的烟雾。这场烟雾持续了几天,当时人们说站在街边看不到街对面。1873年12月伦敦也有一场大雾,这场大雾使伦敦的死亡率比平时上升了40%。
在这里,文明创造了自己的奇迹而文明人则几乎又变成野蛮人……从这条污浊的排水管中,排出人类工业的最大一股潮流去滋润全世界;从这条肮脏的下水道中,流淌出纯金。在这里人类的发展成就既是最完备的,又是最野蛮的。
——[英]阿萨·勃里格斯《英国社会史》
想一想:为什么作者认为“在这里,文明创造了自己的奇迹,而文明人则几乎又变成野蛮人”
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但人们在追求财富时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环境污染,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材料研读
环境污染
模块二:垂头丧气
社会问题
《工业化国家
的社会变化》
二、近年来,我国北京及华北地区雾霾严重,根据以下材料,我国治理雾霾等环境问题,可以借鉴英国的哪些做法?
做法:①出台一系列有效的空气污染防控法案;②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网络、抑制私车发展,③以及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整治交通拥堵;④利用清洁能源技术,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等。
材料:英国开始反思空气污染造成的苦果,并催生了世界上第一部空气污染防治法案——《清洁空气法》的出台。以后,英国又出台了一系列的空气污染防控法案。80年代,交通污染取代工业污染,成为伦敦空气质量的首要威胁。为此,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来抑制交通污染,包括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网络,抑制私车发展以及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整治交通拥堵等。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的能源未来——创建低碳经济》,正式提出利用清洁能源技术,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经60多年治理,今天的伦敦已经成为一座“绿色花园式城市”。
贫富分化
模块二:垂头丧气
社会问题
《工业化国家
的社会变化》
三、观察下面两幅图片,说明其反映工业化过程中出现什么问题?你认为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这一现象加剧会带来什么后果?为此政府采取什么措施来缓和它?
现象:贫富分化
成因:资本家通过对资源的控制和市场垄断,攫取了大部分社会财富。
后果:社会矛盾激化。
措施: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阶段小结
模块二:垂头丧气
社会问题
工业化进程带来的社会问题:
模块三:举目远眺
认识反思
评价
模块三:举目远眺
认识反思
《工业化国家
的社会变化》
一、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的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哪些是有益的?哪些是有害的
有益的变化:人口增加,越来越多的人专门从事工业和商业;教育大众化;城市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变化;
有害的变化:环境污染;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启示
模块三:举目远眺
认识反思
《工业化国家
的社会变化》
二、工业化进程给我们哪些启示: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大力发展科技。
2.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意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3.加强城市管理,合理规划城市建设;
4.注意均衡发展,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阶段小结
模块三:举目远眺
认识反思
启示:
社会问题
带来
大众教育普及
促进
提高了欧美各国的大众文化水平
人口变化
促进
工业革命
城市化
改变人类生活方式
推动
促进
带来
课堂小结
(2022年江苏连云港)19 世纪中后期,英国孩子们在城市的垃圾堆上玩耍,有钱人在污浊不堪的泰晤士河上乘坐汽船游览。以上材料可用于研究
A. 殖民扩张的进程 B. 光荣革命的发生
C. 工业革命的影响 D. 经济危机的爆发
中考真题
C
【科技改变世界】
材料三 中世纪或近代早期,人们出行的主要代步工具是马车、木船;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们出行时可以坐火车。中世纪或近代早期,人们主要生活在农村;19世纪末20世纪初,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城市,伦教、巴黎、纽约等城市的规模越来越大。1600年,在法国和苏格兰,每6个成年人中仅有一个略微识字;到了1800年,苏格兰90%以上的成年人识字,法国有2/3的成年人识字(在诺曼底则达90%)。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中考真题
城市化进程加快;推动了交通的不断发展;大众文化水平提高(推广了大众教育)。
(3)依据材料三,概括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变化。(不得照抄材料原文,2分)
(2021·四川)下图为英国1750—1870年农村人口与城市人口比例变化示意图。从图中可知英国
A.农村人口呈上升趋势
B.城市人口居世界首位
C.城市数量不断增加
D.城市化不断推进
中考真题
D
(2021·贵州中考真题)1800年,大约五分之一的英国人口居住在农村,而接下来的一个世纪中,庞大的乡村社会被城市化了,全国大约有三分之二的农村人口来城里工作和生活。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三角贸易的巨大影响
B.英国殖民扩张及其掠夺
C.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
D.工业革命的产生与发展
中考真题
D
(2021·湖北中考真题)英国作家狄更斯这样描述十九世纪中期英国的一座工业城镇:“这是个到处都是机器 和高耸的的烟囱的市镇……镇上有一条黑色的水渠,还有一条河,这里的水被气味难 闻的染料冲成深紫色。”据此可知当时英国
A.使用手工劳动
B.环境污染严重
C.形成了责任内阁制
D.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中考真题
B
(2021·新疆中考真题)1850年,英国生产了全世界金属制品、棉织品和铁产量的一半,煤产量的2/3。1860年,生产了世界工业产品的40%~50%,欧洲工业品的55%~60%。这些数据表明英国
A.成为殖民霸主
B.成为工业国家
C.进人电气时代
D.建成福利国家
中考真题
B
(2021·广西中考真题)1914年欧洲大陆的人口是1750年的3倍以上。当时新医药科学的应用,如接种疫苗和对传染病人的隔离,使西欧的死亡率从1800年的至少30%降低到1914年的15%o左右。这说明推动欧洲人口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是
A.经济的发展
B.营养的改善
C.医学的进步
D.教育的普及
中考真题
C
中考真题

2021·湖南中考真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
摘自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和《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中英国和中国的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比例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各自发生变化的原因。
趋势: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城市人口大幅增长;英国原因:工业革命;中国原因:改革开放;
中考真题
(2021·广西中考真题)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性问题并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工业革命开始的1750年前后到1950年的两个世纪里,人类通过化石燃料燃烧释放的二氧化碳总量中,发达国家占了95%。从1950年到2000年,一些发展中国家开始实现工业化的半个世纪里,发达国家的排放量仍占到总排放量的77%,而且目前其人均碳排放水平也普遍高于发展中国家。
——李俊峰、沈海滨《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再认识》
材料一反映了哪一方面的环境问题?从材料中可以提取哪些关于这一问题的有效信息?
大气污染;发达国家排放二氧化碳总量高。
材料二
国际社会治理环境问题情况简表
时间 内容
20世纪50年代 英国颁布的《清洁空气法案》,不仅对工业废气排放进行管控,更对家庭排放的废气进行严格的限制
2000年以来 法国巴黎一个高科技的垃圾焚烧站,焚烧已经过分检的垃圾,并发电输往国家电网
2009年 在哥本哈根会议上,来自193个国家的代表更新了《京都议定书》,规定了更严格的温室气体排放限制
根据材料二归纳国际社会治理环境问题的手段。(4分)
国家立法
利用高科技对垃圾回收和利用
通过国际谈判和立法
中考真题
河北期末真题
D
河北期末真题
B
(2021·广西中考真题)1914年欧洲大陆的人口是1750年的3倍以上。当时新医药科学的应用,如接种疫苗和对传染病人的隔离,使西欧的死亡率从1800年的至少30%降低到1914年的15%o左右。这说明推动欧洲人口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是
A.经济的发展
B.营养的改善
C.医学的进步
D.教育的普及
河北期末真题
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