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四年级上册9古诗三首《雪梅》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语文四年级上册9古诗三首《雪梅》 教案

资源简介

《雪梅》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雪梅》是宋代著名诗人卢钺的千古佳作,是统编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古诗三首》当中的第三首,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的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本篇是一首咏物说理的七言绝句。咏物贴切自然,合乎情理,说理精辟深刻,很有启示性。尤其评梅之语,入木三分,非梅之知音不可然也。诗人从视觉雪比梅白,嗅觉梅比雪香入手,一色一香,一长一短,观察入微,评判独到。这种写法,实在是新颖别致,出人意料,巧妙地道出了雪、梅各执一端的根据,揭示了骚人阁笔费评章”的真正原因。在作品中,我们似乎可以看出作者是意在言外的,诗人借雪和梅的争春,告诫人们世上万物都各有千秋,无论何人都各有所长。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万不可以己之长而轻人之短。这首诗文字生动精炼,既有情趣,也有理趣,值得咏思。
《新课程标准》对第二段古诗词的学习提出以下要求“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些基本阅读能力:能够借助文本思考一些问题,并表达自己的观点;能在自学的基础上,学习和别人交流自己的看法;初步用读来表达感受。所以,本节课以读为主,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在读中理解词语,品味句子,感悟诗情。
教学目标:
1.语言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诗,背诵本诗。
2.文化意识目标:体悟意境,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3.思维品质目标:了解有关雪梅的古诗词,学习梅花的精神。
4.学习能力目标:理解诗的大意,领悟诗歌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2.领悟诗歌所隐含的道理。
教学媒体与资源选择课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了解雪梅
1.课件出示图片,学生欣赏并猜花名。
2.讨论梅花的生长环境、花开的时间,雪中的梅花,初步感知花的独特。
3.提问设疑:人们把雪和梅作为报春的使者。可是,雪和梅却争执起来了,怎么回事呢 引出课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由图片导入,引导同学们进入课文,激发学生的情感,提出问题,巧设疑问,为下文的学习鉴定基础。
二、初读古诗、感知雪梅
1.学生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
2.再读古诗,读通诗句。
相机指导书写。
预设:“逊”字,请仔细观察,怎样才能把它写规范美观?
师范写(半包围结构。子要写在田字格的中间,第三笔是提。逊的最后一笔捺要舒展,拖住上方。)给孙加上走字底就是逊,加偏旁识字也是很好的识字方法。
3.划分节奏读古诗,师生共读。
4.让学生想象在朗读这首古诗的时候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描述出看到的,听到的。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形式的读,以读代讲,熟练掌握文意,激发学生的学趣。这首诗蕴含着丰富的哲理,读起来也朗朗上口。多读,能让学生正确把握节奏,有助于熟读成诵,为理解诗意打好了基础。
三、再读古诗、谈论雪梅
1.师:孩子们,古诗语言简练,但含义深远,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先要了解诗的大概内容,平时遇到一首新的古诗你是怎么学的?(借助注释、结合插图、借助工具书……)是的,这些都是学习古诗的好方法。下面,四人以小组,再读读这首诗。看看你们读懂了什么?
2.刚才大家都讨论的很热烈,相信你们在思维的碰撞过程中一定有不少收获,谁来谈谈你的读书心得?
3.孩子们,刚才大家已经把诗中事物、特点都读明白了,我们知道梅花虽然没有雪花那样晶莹洁白,但是雪花却少了梅花的一股幽香。雪和梅却各有各的特点是:雪白梅香。
4.借助注释和想象,了解了诗的大致内容。现在带着对诗句的理解,再来读读这首诗,边读边想象画面。(齐读)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阐述诗的意境,让读者明白,雪和梅是冬天常见的事物,也是冬天最具代表性的景物,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优点。
四、精读感悟、品味雪梅
(一)对比感知
1.提问:梅花和雪到底谁更美呢?(出示雪梅争春图对比)诗人是怎么说的?
预设:梅雪争春未肯降。(梅花和雪花各自占尽春色,谁也不肯服输。)
2.是呀,谁也不肯服输。导致诗人,只能放下笔。来读读第二句。(骚人阁笔费评章。)理解:“骚人”。
预设:骚人:诗人。你们知道评判的诗人是谁吗?(动画介绍诗人。)
3.诗人放下笔,难以评论她们的高下。想一想:雪和梅争春,为什么比不出高低?(情景表演,正反方辩论)
理解: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梅花比不上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预设:假如没有梅花,就不能映衬出雪的洁白无瑕;没有雪的寒冷,也就不能显出梅花不畏风霜,吐露芬芳的好贵品格。
4.从他们的比较中,你明白了什么?
预设: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我们要取长补短,才能相得益彰。
师小结:这首诗借雪梅的争春,告诉我们人各有所长(板书)也各有所短,我们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正如《千字文》中所读到的;“罔谈彼短,靡恃己长。”
【设计意图】给予学生充分自主阅读的时间,画出梅雪争春图,让学生与文本对话,既理解巩固了诗,有提高了学生的绘画能力。巧妙引入动画,帮助学生了解诗人。情景表演,正反方辩论,“以论代讲,论中感悟”,深切感受梅与雪的独特,借雪梅的争春,告诉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我们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五、熟读成诵、拓展延伸
1.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相让。这可难坏了诗人,但是却让我们知道,梅和雪各具特色,各有千秋。来带着理解再读本诗。
2.短短的28个字,却让我们看到了独具特色的雪和梅,领悟了深刻的道理。让我们一起把它记在心间。齐背古诗。
3.借助想象的翅膀,把凝练的诗编写成精美的文章。
4.表演再现诗意境,分角色表演。
5.课外拓展:梅花因在雪中开放更显示出不畏严寒的高尚品格。如我们所学过的《梅花》;伟大领袖毛主席也十分喜欢雪中的梅花,他曾写下这一首词《ト算子 咏梅》,我们一起来欣赏。
【设计意图】把诗歌编写成精美的文章。分角色表演,再现诗意境,加深对课文主旨的理解,启发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拓展延伸让学生感悟梅的精神,雪的气质。从而学做像梅一样的人。)
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通过思维导图总结全诗。
2.说说你对诗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的理解及明白的道理。
教学评价与反思
雪之精灵,梅之精神。《雪梅》阐述了雪与梅的特点。雪白梅香各有各的特点,如人一样各有所长,各有所短。《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活动,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重陶,获得思想启迪。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教学本文时,给予学生充分自主阅读的时间,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以读代讲,读中感悟”,深切感受梅与雪的独特,再由课文内容想开去,使学生在情感上有所触动。明白做人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一、回顾课堂教学,我做到了:
1.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基于此,我采用的教法是情景教学法、讲授法。情景教学法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讲授法可以系统地传授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此外,我还借助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学法上,鼓励学生细致观察、自主探究,从字里行间、甚至一个角落去获取有用的信息,帮助自己学好古诗。无论是一读、读准字音;二读、读出节奏;三读古诗,借用诗句讲究平仄而形成的长短音现象,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除了节奏美,更有音韵美,体会古诗独特的语言魅力。还是解诗题、知诗人、抓注释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我都是把一些提示性的信息用红色标注出来,让学生主动发现、交流后再引导,把“观察”贯穿于整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从细节处观察、发现的能力,并借此体现单元要素“处处留心皆学问”。
3.指导朗读有层次,形式多样。
4.情景教学,让学生穿越时空,来到梅雪争春的场景中,扮演梅和雪,然后让学生评价二者高下,充分参与到古诗所描述的画面当中,更容易让学生理解诗意和蕴含的道理,增强学习的趣味性,爱上古诗学习。
5.板书设计简单明了,概括总结性强。
二、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足:
1.在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道理后,作为教师的我没有及时总结,还忘记了布置作业,实在是太不应该了。
2.个别设计环节的顺序在课堂上显得不太合理,如三读古诗这个环节就应该提到前面课堂发现环节去,这样学生的读会更充分,为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古诗内容做好铺垫。
3.诗句的出示,应该让学生试着按平长仄短再去读一读,在熟练掌握这种新的朗读方法的同时,更深入地理解古诗。
三、改进措施:
1.多读一些古诗课堂实录,集百家之长,聚自身提升。
2.平时多与同组老师进行教学研讨,多向大家学习。
3.在做教学设计时,要多多去想,设计要多一些合理性。
4.课堂教学要以“实”为基本准则,不要被外部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