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1张PPT)涉江采芙蓉教学目标:1.了解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2.把握诗歌中的基本意象,能够正确理解诗歌的主题意义。3.能够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和探究诗歌的表现手法。4.体会诗歌含蓄不尽,余味悠长的游子思乡、爱人离居的愁情别绪,积淀人文素养。《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大约产生在东汉末年。这一时期,宦官外戚勾结擅权,官僚集团垄断仕路,上层士流结党吹捧,文人士子备受压抑。在这样的形势和风气下,中下层文人士子或为避祸,或为寻求出路,只得奔走交游。他们“离乡背井,辞别父母,亲戚隔绝、闺门分离”,这些宦途失意的游学的士子在宦途无望、朋友道绝的孤单失意中,自然会苦苦地怀念故乡和亲人。因而也就有了思妇的闺怨和游子的羁旅乡愁。《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文选》,为南朝梁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编者把这些作者已经无法考证的五言诗汇集起来,冠以此名,列在“杂诗”类之首,后世遂作为组诗看待。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词,一时之作,大率逐臣弃妇,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内容上:1.失志伤时、人生无常的感慨。2.世态的炎凉与人情的冷暖。3.游子思妇们离别相思之苦。艺术上: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统,吸收了汉乐府的营养,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最高成就。刘勰《文心雕龙》称为:“五言之冠冕。 ”陆时庸:“谓之风余,谓之诗母。”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古诗十九首》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古诗十九首》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古诗十九首》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古诗十九首》推荐阅读“古诗” 后来发展为泛指具有“古诗”艺术特点的一种诗体。又称为“古风”“古体诗”。特点:不入乐,只可诵;可换韵,不需对偶;句式长短不限。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涉江采芙蓉渡河去采摘芙蓉,沼泽里有许多芳香的花草。采来芙蓉想送给谁?送给在远方的思念的人。回头看向故乡,道路漫长没有边际。感情深厚却异地分居,(只好)忧伤地度过晚年。荷花,又称莲花,古人也名之为藕花、芙蓉、菡萏hàn dàn 、净友等。1、君子之花2、佳人之花3、爱情之花意境 高洁清幽 关于“芙蓉”的意象:1、“莲”:《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是纯洁的代表。2、“莲”与“怜”谐音,“莲子”的谐音是“怜子”,换成今天的话,就是 “(我)爱你” 。——象征男女爱慕之情3、“芙蓉”的谐音是 “夫容”——表现的是妻子对丈夫的思念。1、《涉江采芙蓉》里写“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感情?芙蓉常被用作高尚纯洁品德的象征,采摘花草送给远方的亲人表达了主人公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2、找出本诗的“诗眼”。你认为这首诗歌主要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相思离别之情忧伤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3、这两句诗有哪些意象? 描述了怎样的情景? 表达了抒情主人公怎样的感情?意象:“芙蓉”“兰泽”“芳草”情景:描述了抒情主人公涉江采摘芙蓉的情景,营造的是轻松欢快的氛围。感情:表达出诗人情怀的高雅,感情的纯洁、美好。设问——自问自答,语气缓和。“远道”为下面的情绪转折做铺垫。把人物放在美好、欢乐的采莲背景上,抒写独自怀念远方的爱人的忧伤,具有以“乐景”衬“哀情”的效果。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轻松欢快黯然失落4、这两句用了什么手法?你从“远道”一词品出什么?“旧乡”在“漫漫”长路的那头,看不到也望不着,“旧乡”的爱人此时也正凝眸相望吗?相爱却不得相见,浓浓的相思之情溢于言表。5、“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6、你能体会出什么样的情感?两个彼此相爱的人的真挚情感,想爱却不能相守的忧伤,黯然伤神。合作探究关于《涉江采芙蓉》这首诗,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涉江”者和“环顾”者都是男子,也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涉江”者是女子,“还顾”者则是“所思”的男子。你怎么看? 这首诗怎样诵读更有情味?试着读一读。●女读:◆男读:◎合读: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涉江采芙蓉》表面上写的是故乡妻子思念丈夫的深切忧伤之情。但的真实意图是表现外出游子的思乡之情。为表现游子思乡的苦闷,诗歌虚拟了“思妇”之词,这样的艺术手法我们称之为“对写”,通过对这首诗的阅读我们对文人创作的含蓄蕴藉的诗风,婉转曲折的诗意,会有更深的理解。《苏幕遮》 周邦彦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新诗推荐读一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