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一、摩擦力(一)实验探究:摩擦力的存在(1)将木块放在桌面上用手推一下, 让木块在桌面 上运动,木块最终会停下来,为什么 (2)将手掌紧压在桌面上,并慢慢拖动,使手在桌面上滑动,手掌有什么感觉 (3)纸杯中盛有米,米内插有筷子。将米压紧后,竖直向上提筷子,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运动的木块最终在桌面上静止,说明木块受到桌面阻碍它运动的力;手掌压在桌面上慢慢拖动,会有受到阻碍的感觉;筷子能将纸杯提起,是因为筷子与米之间也存在阻力,这个阻力使筷子和米保持相对静止。归纳总结:像这样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或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摩擦力。(二)摩擦力产生的三个条件(1)两物体接触面粗糙;(2)两物体之间正在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3)两物体相互挤压,发生形变,有弹力。这三个条件缺不可。(三)摩擦的种类(1)滑动摩擦:两个物体之间因相对滑动而产生的摩擦。(2)滚动摩擦:两个物体之间因相对滚动而产生的摩擦。(3)静摩擦:两个有相对运动趋势但相对静止的物体之间存在的摩擦。(四)摩擦力的方向由于摩擦力阻碍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所以摩擦力的方向必定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二、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提出问题: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根据生活经验作出合理的猜想,不同的同学可能猜想不同,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可能与接触面之间的压力有关,可能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可能与运动的快慢有关等。制订计划: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很多,因此在探究过程中要设法控制变量,进而确定出滑动摩擦力与某一个因素的关系。例如:在探究压力对滑动摩擦力的影响时,要保持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等因素不变;而在探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对滑动摩擦力的影响时,则应控制压力等因素不变。甲:把木块放在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乙:把木块放在木板上,再在木块上放一个砝码,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丙:在木板上铺上棉布,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收集证据:按照甲、乙、丙三种情况进行实验,并将实验的条件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记录在下表中。实验 实验条件 摩擦力(牛)压力大小 接触面粗糙程度甲 木块的重 较光滑 4.0乙 木块和砝码的总重 较光滑 5.0丙 木块的重 较粗糙 4.5分析与论证:比较甲、乙的实验可知,两种情况下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但压力的大小不同,因而可以探究压力对滑动摩擦力的影响;比较甲、丙的实验可知,两种情况下压力的大小相同,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同,因而可以探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对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归纳总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既跟压力的大小有关,又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注意:①做实验时应注意让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拉力大小等于摩擦力的大小。②实验中,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积和运动速度的关系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③实验中可以固定弹簧测力计不动,拉动木板。这样即使没有使木板匀速运动,对实验也没有影响,实验更容易操作,而且弹簧测力计相对操作者静止,可使读数更准确。【能力拓展】(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是否有关呢 探究方案:控制木块对水平面的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分别将木块平放、侧放、立放,水平匀速拉动木块,测出摩擦力的大小并进行比较。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无关。(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是否有关呢 探究方案:控制木块对水平面的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分别以不同速度水平拉动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测出摩擦力的大小并进行比较。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无关。三、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根据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增大有益摩擦或减小有害摩擦呢 a在弓弦上擦些松香是为了增大弓弦的粗糙程度,从而增大弓弦与琴弦的摩擦;b给摩擦的表面加润滑剂;c使气垫船跟水面脱离都是使相互接触的摩擦面彼此分离,以减小摩擦;d安装滚珠轴承,是用滚动代替滑动,减小摩擦;e自行车的刹车装置是利用增大刹车橡皮和轮圈的压力以及通过刹车橡皮来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两个方面来增大摩擦。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论:(1)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用滑动代替滚动。(2)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用滚动代替滑动;使两个互相接触的摩擦面彼此分离(如形成气垫)。例1、在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实验中,每次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直线方向拉一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木块,木块的运动状态及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下表所示(每次木块与桌面的接触面相同),由表可知( )实验次数 木块运动状态 弹簧测力计示数(N)1 静止 0.32 静止 0.43 加速直线运动 0.74 匀速直线运动 0.55 减速直线运动 0..3A.第1、5两次实验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相等B.第2次实验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于第5次的C.第1、2两次实验中,拉力均小于木块受到的摩擦力D.第3、4、5三次实验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相同例2、如图所示,长方体木块M放在水平桌面上,木块m放在木块M上而(两物体表面绝对光滑),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一起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空气阻力不计。下列判断正确是( )A.水平拉力F大于木块M受到的摩擦力B.木块m受到方向向左的摩擦力C.木块M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木块M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D.若突然撤去水平拉力F,木块m将向左滑出M,落地后向左倾倒例3、如图所示,小明站在商场的电梯上,随电梯匀速直线向上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明只受到重力、支持力作用 B.小明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水平向右的摩擦力作用C.小明受到的支持力大于重力 D.小明受到的支持力和小明对电梯的压力互为平衡力例4、一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甲所示,已知物体所受水平拉力F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物体相应的速度v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丙所示。则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0~2s物体所受摩擦力大小为0 B.2~6s物体所受摩擦力为3NC.8~10s物体所受摩擦力为2N D.物体4s时所受摩擦力大于9s时所受摩擦力1.如图所示的四种情况,木块一定不受摩擦力的是( )A. 木块静止 B. 木块匀速运动C. 木块匀速下滑 D. 木块静止2.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小科利用牙刷做实验,当用力匀速拖动牙刷时,刷毛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弯曲,对这个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A.刷毛弯曲越厉害说明牙刷受到的力越小B.牙刷受到的摩擦力作用在刷毛上C.手对牙刷的拉力和牙刷受到的摩擦力不平衡D.从刷毛弯曲的方向可以判断牙刷受到摩擦力的方向向右3.自行车是我们熟悉的交通工具.从自行车的结构和使用来看,它涉及到不少有关摩擦的知识.以下分析中,正确的是( )A.脚踏凹凸不平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积来增大摩擦的B.轮胎上制有花纹是通过改变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的C.刹车时用力捏刹车把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的D.在转动的部分加润滑油是通过变滑动为滚动来减小摩擦的4.如图所示,放在M、N两水平桌面上的P、Q两物体,分别在FP=5N、FQ=3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确定( )A.桌面M一定比桌面N粗糙 B.P的速度一定大于Q的速度C.P的质量一定大于Q的质量 D.P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大于Q受到的摩擦力5.一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甲所示,已知物体所受水平拉力F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物体相应的速度v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丙所示。则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0~2s物体所受摩擦力大小为0 B.2~6s物体所受摩擦力为3NC.8~10s物体所受摩擦力为2N D.物体4s时所受摩擦力大于9s时所受摩擦力6.如图,ABCD是4块质量相同的砖,每块重50N,A、D两侧是两块竖直的木板,木板外侧分别用1000N的力压紧,砖处于静止状态。A砖与木板内侧之间的摩擦力为____N;A砖与B砖之间的摩擦力为____N;B砖与C砖之间的摩擦力为____N。7.在学习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后,小柯还是认为:重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于是张老师用如图装置与他一起实验。步骤一:将铁块挡在木板上,往砂桶中加入一定量细沙,使压力传感器的示数为5.00牛,水平向左拉动木板,读出拉力传感器的示数并记录。步骤二:换用质量不同、粗糙程度和底面积都相同的铁块,重复步骤一,记录结果如下表:实验次数 质量不同的铁块 压力传感器示数(牛) 拉力传感器示数(牛)1 小 5.00 2.102 中 5.00 2.113 大 5.00 2.11请回答下列问题:(1)第1次实验中铁块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_牛;(2)实验中能否用钩码代替细沙?并说明理由;________。(3)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1.下列是生活中的一些摩擦现象:①走路时鞋底与地面之间的摩擦;②汽车行驶时,汽车与空气之间的摩擦;③骑自行车时,车轮与轴之间的摩擦;④皮带传动中,皮带与皮带轮之间的摩擦,其中属于有害摩擦的是(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①和④ D.②和④2.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木块,使木块在水平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弹簧测力计示数大于木块所受摩擦力B.木块的速度越快,木块所受摩擦力越大C.若在木块上放砝码,同样操作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D.若在木板上铺毛巾,同样操作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小3.如图所示,小明用弹簧测力计拉动同一木块在同一水平面上以不同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据图分析推测,实验乙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应为( )A.1.1牛 B.1.2牛 C.0.4牛 D.1.6牛4.如图是一叠试卷,小明发现抽出数学试卷比抽出科学试卷要困难一些。对这一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 )A.科学试卷的惯性较小,较易抽出 B.数学试卷的质量较大,较难抽出C.科学试卷的表面光滑,摩擦力小,较易抽出 D.数学试卷受到压力大,摩擦力大,较难抽出5.如图所示,质量为1kg的物体,在水平向右大小为2N的拉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其运动速度为0.1m/s。下说法正确的是( )A.撤去拉力后,物块会越来越慢,摩擦力变小B.若在物块上加一砝码,如果拉力仍为2N,物体运动情况不变C.不管物块运动速度如何变大,其摩擦力始终是2ND.若在运动过程中增大拉力,摩擦力将变大6.如图甲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物体运动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如图丙所示。(1)当t=1秒时,物体相对地面是________(填“静止”或“运动”)的。(2)当t=3秒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 ________ 牛。(3)图丙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可以表示________ .7.下图是小明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1)此实验是根据________原理测出摩擦力大小的;(2)小明刚开始拉木块时,他的水平拉力逐渐增大,但木块仍静止,木块所受的摩擦力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木块被拉动,且越来越快,小明读出某一时刻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N,他认为这时摩擦力的大小为3N,他操作中的错误是________;(3)改正错误后,小明完成了探究过程,比较乙、丙两次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答案及解析例1、D【解析】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和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比较摩擦力的大小。【解答】在第1次实验中,木块处于静止状态,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可知,木块受到的摩擦力f=F=0.3N。在第4次实验中,木块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可知,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等于此时的拉力0.5N。在第5次实验中,木块对桌面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因此滑动摩擦力不变,还是0.5N,故A错误;在第2次实验中,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它受到的摩擦力与拉力平衡,即f=0.4N,在第5次实验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是0.5N,故B错误;第1、2两次实验中,拉力均等于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故C错误;在第3、4、5实验中,木块对桌面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则摩擦力不变,都是0.5N,故D正确。例2、D【解析】当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它受到的摩擦力和拉力是平衡力;摩擦力产生的条件:相互接触;做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平衡力的四个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和同一物体上;A.因为M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水平拉力F与它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相等,故A错误;B.木块m和M保持相对静止状态,不具备产生摩擦力的条件,故B错误;C.地面对木块M的支持力等于两个木块的重力之和,即支持力大于M的重力,那么它们不是平衡力,故C错误;D.若突然撤去水平拉力F,木块M的速度会逐渐减小,而m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匀速状态,继续向前运动;当它落地后由于受到地面阻力,m的下面速度减小,而上面由于惯性继续向前运动,因此向左倾倒,故D正确。例3、A【解析】在竖直方向上,小明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受到竖直向上的支持力和竖直向下的重力;水平方向上,它和电梯保持相对静止状态,二者没有相对运动的趋势,则它不受摩擦力,故A正确,B错误;小明受到的支持力和自身重力为一对平衡力,二者大小相等,故C、D错误。例4、C【解析】根据丙图可知,在0~2s内,物体运动的距离为零,即处于静止状态,此时它受到的静摩擦力与拉力相互平衡。根据乙图可知,此时物体受到的拉力为1N,所以此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1N,故A错误;根据丙图可知,6~8s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与拉力相互平衡。根据乙图可知,此时物体受到的拉力为2N,所以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2N。在2~6s内,和8~10s内,物体分别做加速和减速运动,由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所以滑动摩擦力不变,即仍为2N,故B错误,C正确;物体4s时受到的摩擦力等于9s时受到的摩擦力,故D错误。1.A【解析】A、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物体与地面间既没有发生相对运动,也没有运动趋势,所以物体和地面之间不存在摩擦力,符合题意。B、物体受到拉力作用,进行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和地面之间发生相对运动,物体和地面之间存在摩擦力,不符合题意。C、物体沿着斜面匀速下滑,存在相对运动,物体和斜面之间存在摩擦力,不符合题意。D、物体静止在斜面上,物体有下滑的趋势,物体和斜面之间存在摩擦力,不符合题意。2.B【解析】A.刷毛弯曲越厉害说明牙刷受到的力越大,故A错误;B.牙刷受到的摩擦力作用在刷毛上,故B正确;C.因为牙刷做匀速运动,所以手对牙刷的拉力和牙刷受到的摩擦力相互平衡,故C错误;D.从刷毛弯曲的方向可以判断牙刷受到摩擦力的方向向左,故D错误。3.C【解析】脚踏板上的摩擦是有益的,因此要增大,它是通过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的.故A错误;轮胎与地面的摩擦是有益的,因此要增大,它是通过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的,不是减小摩擦.故B错误;车闸与车脚的摩擦是有益的,因此增大压力可以增大摩擦,故用力捏刹车把.故C正确;在转动的部分摩擦是有害的,加润滑油是为了减小摩擦但不是通过变滑动为滚动来减小摩擦的。4.D【解析】两个物体都在水平拉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它们肯定受到平衡力,即拉力和滑动摩擦力相等,那么P受到的摩擦力为5N,Q受到的摩擦力为3N,故D正确;由于不知道两个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大小关系,因此不能确定它们重力的大小关系,自然不知道它们质量的大小关系,故C错误;摩擦力的大小由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共同决定,由于两个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大小未知,因此桌面的粗糙程度也未知,故A错误;由于物体的运动速度与拉力的大小无关,因此P的速度不一定大于Q,故B错误。5.C【解析】(1)根据丙图确定0~2s内物体的状态,根据乙图确定它受到的拉力,然后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计算它受到的摩擦力;(2)(3)(4)根据丙图可知,6~8s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乙图确定它受到的拉力,根据二力平衡计算出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最后根据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判断摩擦力是否发生变化即可;【解答】根据丙图可知,在0~2s内,物体运动的距离为零,即处于静止状态,此时它受到的静摩擦力与拉力相互平衡。根据乙图可知,此时物体受到的拉力为1N,所以此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1N,故A错误;根据丙图可知,6~8s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与拉力相互平衡。根据乙图可知,此时物体受到的拉力为2N,所以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2N。在2~6s内,和8~10s内,物体分别做加速和减速运动,由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所以滑动摩擦力不变,即仍为2N,故B错误,C正确;物体4s时受到的摩擦力等于9s时受到的摩擦力,故D错误。6.100 50 0【解析】先把4块砖看作一个整体:4块砖的总重力是200N,两边的压力F相同,两边受到的摩擦力也相同,根据平衡力知识,向下的重力200N与两边的摩擦力之和相等,故两边的砖块A和D各受到木板100N的摩擦力作用,且方向竖直向上;对于第一块砖A:受到左边木板向上的摩擦力作用,大小为100N;自身向下的重力作用,大小为50N;根据平衡力知识,A砖还受到B砖对它向下的摩擦力作用,大小为50N;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A砖对B砖的摩擦力大小为50N,方向向上。对于第二块砖B:已经受到了两个力的作用,分别是:自身向下的重力50N、A砖对它的向上的摩擦力50N,这两个力恰好是一对平衡力,故B砖不再受其他力。B砖和C砖之间没有力的作用,即B砖与C砖之间的摩擦力为0。7.(1)2.10(2)实验不能用钩码代替细沙,钩码的质量是固定的不能连续变化,细沙的质量可以连续变化,方便控制铁块对水平木板的压力;(3)当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摩擦力相同【解析】(1)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计算铁块受到的摩擦力;(2)钩码的质量比细沙的质量大的多,因此在添加钩码时,质量不是连续的,而是跳跃的,且相邻两次之间的改变量太大,不利于准确的得到测量数据;(3)分析表格数据,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得到结论。【解答】(1)在第1次实验中,铁块处于静止状态,它受到的拉力传感器的拉力和摩擦力相互平衡,那么摩擦力f=F=2.1N;(2)实验中,不能用钩码代替细沙,理由是:实验不能用钩码代替细沙,钩码的质量是固定的不能连续变化,细沙的质量可以连续变化,方便控制铁块对水平木板的压力;(3)根据表格可知,当铁块的质量不断改变时,拉力传感器的示数几乎保持不变,那么说明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力无关;当压力传感器的示数不变时,拉力传感器的示数保持不比,那么说明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有关。最终得到结论:当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摩擦力相同。1.B【解析】①人走路时,使人前进的动力是地面对鞋底的摩擦力,为了防止人走路时摔倒,也要用到鞋底与地面的摩擦,因此鞋底与地面的摩擦是有益的摩擦。②汽车行驶时,汽车与空气之间的摩擦阻碍汽车的前进,因此这个摩擦属于有害摩擦;对前轮来说,与地面的摩擦阻碍了车子的前进,因此属于有害摩擦。③骑自行车时,车轮与轴之间的摩擦,阻碍车轮转动属于有害摩擦。④皮带转动时,主动轮与皮带之间的摩擦带动了皮带的转动;同时皮带与被动轮之间的摩擦带动了被动轮的转动。若这种摩擦力过小,将会出现皮带打滑的现象。因此说这两者之间的摩擦是有益的摩擦。故②③符合题意。2.C【解析】木块在水平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处于平衡状态,即测力计的拉力和摩擦力相互平衡,二者大小相等,故A错误;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只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速度无关,故B错误;若在木块上放砝码,则木块对木板的压力增大,滑动摩擦力增大,则测力计的示数增大,故C正确;若在木板上铺毛巾,则接触面粗糙程度变化,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增大,因此测力计的示数增大,故D错误。3.C【解析】根据甲图读出弹簧测力计的拉力,然后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摩擦力和拉力的大小关系,接下来根据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分析两种情况下摩擦力的大小关系,从而确定乙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解答】①根据甲图可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那么示数为0.4N。在甲和乙两种情形下,木块都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它受到的摩擦力都等于拉力。②由于木块对水平面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因此速度不同,但是木块受到的摩擦力相等,即两个测力计的示数相等,那么乙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0.4N。4.D【解析】增大摩擦力的方法:①增大压力;②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据此分析判断。根据图片可知,科学试卷在上,而数学试卷在下,则数学试卷受到的压力较大,则数学试卷受到的滑动摩擦力较大,自然不易抽出,故D正确,而A、B错误;科学试卷和数学试卷材料相同,则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故C错误。5.C【解析】(1)根据影响滑动摩擦力的两个因素分析;(2)首先根据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判断摩擦力的大小变化,然后根据力和运动的关系确定它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3)(4)根据(1)中的分析判断。【解答】物体在2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它受到的摩擦力与拉力相互平衡,即摩擦力为2N。如果撤去拉力,物体会越来越慢,但是由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因此摩擦力的大小保持不变,故A错误;如果在物块上加一砝码,那么压力增大,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会增大。由于拉力小于摩擦力,所以物体会做减速运动,故B错误;不管物块运动速度和拉力如何变大,但是影响摩擦力的因素不变,所以摩擦力始终保持2N不变,故C正确,D错误。6.(1)静止 (2)2 (3)路程【解析】(1)根据丙图确定物体在t=1s时的运动状态即可。(2)根据丙图可知,在4~6s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二力平衡计算出滑动摩擦力,然后分析t=3s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是否改变即可;(3)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和s=vt分析解答。【解答】(1)根据丙图可知,t=1s时物体的运动速度为零,即物体相对地面是静止的;(2)根据丙图可知,在4~6s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即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和拉力相互平衡,也就是二者大小相等。根据乙图可知,此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f=F=2N。当t=3s时,物体做加速运动,但是它对地面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因此摩擦力不变,还是2N。(3)图中阴影部分为长方形,那么它的面积S=vt。根据s=vt可知,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路程。7.(1)二力平衡(2)变大;没有让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3)当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解析】(1)当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它受到的摩擦力和拉力相互平衡,根据二力平衡的原理可知,此时的滑动摩擦力等于拉力;(2)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判断摩擦力的变化。当测力计的示数为3N时,木块做加速运动,此时它受到的不是平衡力,即拉力F>f;(3)分析乙、丙两个实验中,哪个因素相同,哪个因素不同,然后根据控制变量法得到结论。【解答】(1)此实验是根据二力平衡原理测出摩擦力大小的;(2)小明刚开始拉木块时,他的水平拉力逐渐增大,但木块仍静止,那么它受到的静摩擦力与拉力相互平衡,即木块所受的摩擦力变大;木块被拉动,且越来越快,小明读出某一时刻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N,他认为这时摩擦力的大小为3N,他操作中的错误:没有让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3)乙和丙实验中,木块对接触面的压力相同,毛巾的接触面更粗糙,因此测力计的示数更大,那么得到结论:当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浙教版寒假“快人一步”七(下)科学讲义(十八)摩擦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