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一、月相(一)月相的概念月相指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月相是地球上的人看到的视觉形态,即被照亮的月面。(二)月相的形成(1)月球绕地球运动,使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动。(2)月球本身不发光,且不透明,月球可见发亮部分是反射太阳光的部分。只有月球直接被太阳照射的部分才能反射太阳光。我们从不同的角度上看到月球被太阳直接照射的部分,这就是月相的来源。【能力拓展】由于月球自转与公转的周期相同,且方向相同,因此在地球上只能看到月球的一半。二、月相变化的规律(1)在农历初一,月球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地球上的人们正好看到月球背向太阳的暗面,因而在地球上看不见月球,称为新月或朔。此时月球与太阳同升同落,即清晨月出,黄昏月落,只有在日食时才可察觉它的存在。(2)新月过后,月球向东绕地球公转,从而使月球离开地球和太阳之间而向旁边偏了一些。月球被太阳照亮的半个月面朝西,地球上可看到其中有一部分呈镰刀形,凸面对着西边的太阳,称为蛾眉月。此时日出后月出,日落后月落,与太阳同在天空,在明亮的天空中,看不到月相。只有当太阳落山后的一段时间才能在西方天空看到蛾眉月。(3)在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由于月球绕地球继续向东运行,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成为直角,即月地连线与日地连线成90°。地球上的观察者正好看到月球是西半边亮,亮面朝西,呈半圆形叫上弦月。此时正午月出,黄昏时,它出现在正南天空(假设观察者位于北半球中纬度,下同),子夜从西方落人地平线之下,上半夜可见。(4)在农历每月十一、十二,在地球上的观察者看到月球西边被太阳照亮部分大于一半,月相变成凸月。此时正午后月出,黄昏时在东南部天空,月面朝西,然后继续西行,黎明前从西方地平线落下,大半晚可见。(5)农历每月十五、十六,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外侧,即太阳、月球位于地球的两侧。由于白道面与黄道面有一夹角θ ( θ平均值为5°09' ),通常情况下,地球不能遮挡住日光,月球亮面全部对着地球,人们能看到一轮明月,称为满月或望。满月在傍晚太阳落山时的东方地平线上升起,子夜时位于正南天空,清晨时从西方地平线落下,整夜都可以看到。(6)农历每月十八、十九,月相又变成凸月,月面朝东。此时为黄昏后月出,正午前月落,大半晚可见。(7)农历每月二十二、二十三,太阳、地球和月球之间的相对位置再次变成直角。这时我们看到月球东半边亮呈半圆形,月面朝东,称为下弦月。它在子夜时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日出时高悬于南方天空,正午时从西方地平线落下,下半夜可见。(8)农历每月二十五、二十六,月相又变成蛾眉月,亮面朝东。此时子夜后月出,黄昏前月落,黎明前可见。月球随后继续向东运行,又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月相变为朔。可见,月相的变化依次为新月 → 蛾眉月 → 上弦月 → 凸月 → 满月 → 凸月 → 下弦月 → 蛾眉月→新月。月球绕地球公转一周,月相由朔到望再到下一次朔所经历的时间间隔,即月相变化的周期。【能力拓展】。当月球在太阳和地球的中间时,我们看到的月球是全黑的,我们把它叫做新月(朔),此时正好是农历初一;然后逆时针转过1/4圈,日、月、地三者垂直时,我们看到月球的右边是亮的,我们知道星空中的方位是左东右西,所以右边亮,即西边亮,我们把它叫做上弦月,此时是农历初七、初八;再转过1/4圈,日、月、地三者又回到了一条直线上,当我们看到月球全部都是亮的,我们把它叫做满月(望),此时正好是农历十五、十六。同样的道理,再继续转,转过1/4圈,日、地、月三者又垂直了,月球的左边亮了,我们叫做下弦月,此时是农历二十二、二十三;再转过1/4圈,月球又回到了地球和太阳之间,又变成了新月。熟记月相的技巧:有关月相的变化,有这样的两句口诀:“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前一句指上弦月出现在农历月上半月的上半夜的西侧天空,看到的是月亮的西半边亮。后一句指下弦月出现在农历月下半月的下半夜的东侧天空,看到的是月亮的东半边亮。例1、下列四幅图中,可以表示形成上弦月的三个天体位置关系的是( )A.B.C.D.例2、2018年1月31日(农历腊月十五),时隔152年的“超级蓝血月全食”,即超级月亮、蓝月亮(蓝月并不是说月亮变成蓝色的,而是指一个月中同时出现两次满月的情况)、红月亮三月合一的天文奇观再次横空出世,引众人举头望月。下图是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月亮“超级大”是由于当天月球离地球较近 B.当天地球位置位于C,D之间C.当天奇观发生时,地月、地日连线基本相互垂直 D.当天的月相为满月例3、2020年4月8日(农历三月十六)出现了“超级月亮”天文现象,这一天的月相接近( )A. B. C. D.例4、读月球运行轨道图,完成下列要求:(1)写出A、D处所观测到的月相及相应的农历日期。A处的月相________,农历日期________;D处的月相________,农历日期________。(2)月球由C处出发,经过B、A、D,然后又回到C处所需的时间约为________天。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称为________月。(3)中秋节的晚上出现的月球位于图中的________位置。(4)小明说在春节那天看到了月食现象,小强说看到了日食现象,他们两人中谁的话可信?为什么?1.如图是大潮、小潮出现的原理图,下列有关月相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图中大潮出现当日的月相是新月 ②图中大潮出现当日的月相是满月③图中小潮出现当日的月相是上弦月 ④图中小潮出现当日的月相是下弦月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2.3月30日(农历二月初六),太阳系的“行星王者”木星与曼妙的“月亮姑娘”近距离接触,上演一幕动人的“星月童话”,我国多地可欣赏到木星合月的美景。此时地球上可以看到的景象最接近下列图示中的(图中白色圆代表木星,白色的半圆代表月亮)( )A. B.C.D.3.当地球在日月之间,且位于日月中心的连线位置附近时,地球上所见的月相是( )A.满月 B.新月 C.上弦月 D.下弦月4.下列古诗句所描绘的情境,与对应的月相最接近的是( )A.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上弦月)B.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下弦月)C.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新月)D.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望月)5.看图回答下列关于月相的问题:(1)A表示________月,发生在农历________;B表示________月,发生在农历________ 。(2)按每月时间排列,顺序为________一________— ________一________一________。(用字母表示)(3)月相为C时,可能发生________;月相为D时,可能发生________。(4)月相为A、B时,日地月三者________;为C、D时,日地月三者________。月相的变化周期平均为________天,称为________月。月相变化规律即从新月到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再到新月,周而复始。我国农历中月份是根据________确定的。6.我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将于6月26日至27日进行,恰逢端D午假期。(1)6月27日当晚(农历五月初七)的月相为________。(填月相名称)(2)粽子是端午节的必备食物,其表面包有竹叶。竹子常通过地下茎上长出的竹笋,形成新的个体,这种生殖方式属于无性生殖中的________生殖(3)整个端午假期,地球运行位置最接近如图位置中的________。(填字母)7.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之后,月球车“玉兔二号”开始在月面上巡视探测。图1为月球绕地球公转示意图,图2为“月兔二号”留下的第一道痕迹影像图。(1)图1中,嫦娥四号探测器经历高温考验的时段是________(选填“T1-T2时段”、“T2-T3时段”、“T3-T4时段”或“T4-T1时段”),当月球绕到如图位置时,地球上看到的月相是________。(2)图2中“月兔二号”留下的痕迹说明月球上存在着较厚的“月壤”,月球表面最初主要是由岩石组成,下列哪项因素可能会影响岩石变土壤 A.生物 B.风力 C.流水 D.温度1.右图是月球绕地运行的轨道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月球表面亮暗相间,暗区是高原或山脉,也称月陆B.7月2日即农历五月二十三,月球运行到d处附近C.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其绕地运动周期为24小时D.月球运行到c处,日、地、月成一条直线,当晚月相为新月2.第19届亚运会将于2022年9月10日(中秋节)在杭州开幕。图I是地球运行轨迹图,图II是四种月相图(阴影表示暗部)。当天地球大约处于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和月相是( )A.地球在丙处,月相如图① B.地球在乙处,月相如图④C.地球在丙处,月相如图② D.地球在丁处,月相如图②3.如图表示月球公转过程中与地球的相对位置,其中能在地球上看到新月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4.轩轩同学在家观看了宫崎骏大师的一部治愈系电影《龙猫》,对其中的一幕场景印象特别深刻,如图甲,小月小梅和大小龙猫在枝头一起吹奏乐器,远处的月亮是那么的明亮。结合自己《月相》这一节课所学知识,她画出了一幅关于日-地-月运动和位置的草图(如图乙)并进行了分析:(1)根据图甲分析可知,此时的月相和时间应该是( )A.上弦月上半夜 B.上弦月下半夜 C.下弦月上半夜 D.下弦月下半夜(2)当天月球应该处于图分的 ________位置(选填“a”、“b”、“c”、“d”)(3)天体撞击月球留下来的坑,将在月球上保留上千年,其主要原因是( )A.月球的引力没有地球大B.月球的自转没有地球快C.月球上没有风力、流水等外力侵蚀现象D.月球内力作用微弱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月球位于轨道的A点时,日、地、月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是三者共线,月球在中间,有可能产生的天文现象为________。(2)月球位于轨道的C点时,日、地、月三者之间的位置时,当天的月相是________,有可能产生的天文现象为________。6.2020年4月8日(农历三月十六),年度超级大月亮点亮夜空。(1)这一天的月相最接近下图中________。A.新月 B.上弦月 C.满月 D.下弦月(2)当天地球处在如图甲中的________位置附近。(填写字母)(3)超级月亮看起来比平时大又亮,是因为它到达了近地点,如图乙是月球绕地球运动的示意图,已知M是近地点、N是远地点。则月球在图乙中________点(选填“M”或“N”)时速度大。答案及解析例1、C【解析】此图为月相图。对照月相图可知, 可以表示形成上弦月的三个天体位置关系的是C,C符合题意。例2、C【解析】 每逢农历初一,月亮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月亮被照亮的半球背着地球,我们看不到月亮,叫做“新月”,也叫“朔”;到了农历十五、十六,月亮上亮的一面全部向着地球,于是我们看到了圆圆的月亮,称为“满月”,也叫“望”。A、 超级月亮是指月亮距离地球近距离的状态,由于近,视觉效果变大,但月球体积没变,A不符合题意。 B、C点是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是冬至日,冬至日大约在12月22日前后 ,所以1月23日在C、D之间,B不符合题意。C、超级月亮那天是满月由于月球距离地球比平时更近(即经过近地点),此时太阳、地球、月球又在同一直线上,当月球离地球最近,而又最圆时,月亮看上去会比平时大很多,就称为“超级月亮”,所以这天 地月、地日连线不会基本相互垂直, C符合题意。D、超级月亮这天为满月,D不符合题意。例3、C【解析】月相的变化依次为 新月(也称“朔”)(初一)→蛾眉月→上弦月(初七、初八)→凸月(渐盈凸月)→满月(也称“望”)(十五,十六)→凸月(渐亏凸月)→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廿二、廿三))→残月→新月(初一),结合图片解题即可。农历十五、十六,月亮上亮的一面全部向着地球,我们可以看到了圆圆的月亮,称为“满月”,也叫“望”,2020年4月8日(农历三月十六)出现了“超级月亮”,农历十六此时的月相为满月,C符合题意。例4、(1)满月;十五、十六;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2)27.3;朔望(3)A(4)小强的话可信,因为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此时日、月、地三者的位置为月球在太阳和地球之间,且三者排成一条直线,此时只可能发生日食现象。【解析】月相的变化依次为 新月(初一)→娥眉月→上弦月(初七、初八)→凸月→满月(十五,十六)→凸月→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残月→新月。 【解答】(1)写出A、D处所观测到的月相及相应的农历日期。A处的月相满月,农历日期十五、十六;D处的月相下弦月,农历日期二十二、二十三。(2)月球由C处出发,经过B、A、D,然后又回到C处所需的时间约为27.3天。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称为朔望月,因为月球绕地球公转相对于太阳的平均周期。为月相盈亏的平均周期。以从朔到下一次朔或从望到下一次望的时间间隔为长度,平均为29.53059天,因此把月亮圆缺的一个周期称为一个“朔望月” 。(3)中秋节的晚上出现的月球位于图中的A位置,因为月亮,地球,太阳在同一条直线上。(4)小明说在春节那天看到了月食现象,小强说看到了日食现象,他们两人中谁的话可信?为什么?小强的话可信,因为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此时日、月、地三者的位置为月球在太阳和地球之间,且三者排成一条直线,此时只可能发生日食现象。1.A【解析】月亮、地球、太阳三者的位置发生改变时,能够形成不同的月相,根据不同时期的月相结合图片解题即可。当日、地、月三者呈一直线,这时太阳和月球对地球的引潮力叠加,形成大潮,那么结合图片发现月亮在中间时的月相为新月,当日、地、月呈一直角,这时太阳和月球对地球的引潮力有所抵消,形成小潮,结合图片即在初七、八的上弦月,A符合题意。2.D【解析】地球上在晴朗的夜晚可看到星体,其中最亮最大的是月亮,水金火木等行星也能看到,但距离地球远所以看到的没有月球大。上弦月一般出现在农历的初七、八。据此可确定选项。根据在地球上可看到的月球体积比木星要大,所以A、B错误。由于农历初六是上弦月所以D选项正确,C是下弦月错误。3.A【解析】满月,指月亮运行到与新月相对位置时的相位,和太阳正对,月亮朝向地球的整个圆面都被照亮。满月是指农历十五、十六时,月亮在天球上运行到太阳的正对面,日、月相距180°,即地球位于太阳和月亮之间 ,从地球上看去,月亮的整个光亮面对着地球,这时的月相叫“望月”或“满月”。当地球在日月之间,且位于日月中心的连线位置附近时,地球上所见的月相是满月,A符合题意。4.A【解析】月相的变化依次为 新月(初一)→娥眉月→上弦月(初七、初八)→凸月→满月(十五,十六)→凸月→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残月→新月,结合诗句意境,思考解题。A、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上弦月), 因为上弦月是指月亮上半夜出来,在偏西面出来,月面朝西的状态,A符合题意;B、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满月),B不符合题意;C、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峨眉月),C不符合题意;D、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新月),D不符合题意。5.(1)下弦;二十二、二十三;上弦;初七、初八(2)C;B;D;A;C(3)日食;月食(4)互相垂直;成一直线;29.53;朔望;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朔望月(月相变化周期)【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月相变化知识的理解,根据月相的形状判断月相的名称、月相变化的顺序和相应的时间,并结合日食和月食产生的原理分析出与月相之间的联系。月相的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1)由月相变化图结合题干信息可知:A表示下弦月,发生在农历二十二、二十三;B表示上弦月,发生在农历初七、初八 。(2)由月相变化图结合题干信息可知:按每月时间排列,顺序为C 一B —D一A一C 。(用字母表示)(3)月相C为新月,此时月球在地球和太阳的中间,当三者恰好又处于同一直线上时,可能发生日食;月相D为满月,此时地球在太阳和月球的中间,当三者恰好又处于同一直线上时,可能发生月食。(4)月相为A为下弦月、月相B为上弦月,结合月相变化图可看出此时日地月三者的位置关系是互相垂直 ;月相C为新月、月相D为满月,结合月相变化图可看出此时日地月三者的位置关系是成一条直线。从新月到满月再到新月,就是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这一周期平均为29.53天,称为朔望月。我国农历中的月份就是根据朔望月(月相变化周期)确定的。每个月的朔为农历月的初一,望为十五或十六。现在我们过的春节、端午、重阳和中秋等节日都是根据农历确定的节日。6.(1)上弦月 (2)营养 (3)D【解析】(1)每月初七为上弦月。(2)植物用根、茎、叶等营养器官进行繁殖的方式叫做营养繁殖。(3)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夏至日,太阳直射赤道为春分或秋分。【解答】(1)每月农历初七初八为上弦月。(2)植物用根、茎、叶等营养器官进行繁殖的方式叫做营养繁殖(3)6月26日至27日进行与夏至日6月22日的日子比较相近,而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夏至日,即D位置。故整个端午假期,地球运行位置最接近如图位置中的D。7.(1)T1-T2;满月 (2)D【解析】月球上没有大气,对太阳福射的削弱作用弱。月球处于图中近日点时(图中T1 T2时段),太阳福射强,温度高。图中,媒娥四号探测器经历高温考验的时段是T1 ~T2时段,正确,其余时段距离太阳较远,温度较低。 当月球绕到如图位置时,地球上看到的月相是满月。 (2)由于月球表面不存在大气、生物及水源,因此月球岩石被风化的外力作用主要来自温度。由于长期极大的昼夜温差 ,使岩石被风化成颖粒较小的物质覆盖在月球表面。1.B【解析】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为月相。月球绕地球运动,使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动。因为月球本身不发光,且不透明,月球可见发亮部分是反射太阳光的部分。A、月球表面有阴暗的部分和明亮的区域,亮区是高地,暗区是平原或盆地等低陷地带,分别被称为月陆和月海,A不符合题意;B、在农历每月二十二、二十三日是下弦月,因此7月2日月球运行到d下弦月处附近,B符合题意;C、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周期大约是一个月,C不符合题意;D、月球运行到c处,当晚月相为满月,D不符合题意。2.C【解析】(1)夏至为6月22日,秋分为 09月22日 。(2)月相的变化依次为 新月(初一)→娥眉月→上弦月(初七、初八)→凸月→满月(十五,十六)→凸月→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残月→新月 。9月10日(中秋节)的日期在夏至和秋分之间,故地球在丙处,中秋节的月相为满月,即图②,C符合题意。3.D【解析】月相的变化依次为 新月(初一)→娥眉月→上弦月(初七、初八)→凸月→满月(十五,十六)→凸月→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残月→新月。如图表示月球公转过程中与地球的相对位置,其中能在地球上看到新月的是④,因为农历的每月初一,当月亮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时,月亮以黑暗的一面对着地球,并且与太阳同升同落,在地球上看不见月球的情况就称为新月,与④相符,D符合题意。4.(1)A (2)d (3)C【解析】月相是天文学中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东向西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1)由图中月相 可知,月球亮的部分是朝向西的,因此是上弦月,上弦月出现在上半夜;故A符合题意;(2)上弦月时,月球与地球和太阳不在同一直线上,即d点符合题意;(3)地形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外力作用和内力作用,而月球上不存在风力、流水冲刷等外力作用,所以月球上的月坑得以保留上千年;故C符合题意;5.(1)日食 (2)满月;月食【解析】(1)日食是月球挡住了我们观察太阳的视线而产生的一种现象,与光的直线传播有关,发生日食时,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并且三个星球正好或接近排成一条直线时。(2)月食是月面部分或全部变暗的现象,月食时三球处于同一条直线,地球在中间,发生在农历十五前后。月食有月全食和月偏食两种类型。地球绕着太阳运转,由于光是直线传播的,在背对太阳的方向会产生一条地球的影子,当月球进入地球影子的不同位置时,地球上的观测者将看到月全食或月偏食现象。月全食是指月球全部进入地球影子而变暗的现象,月偏食是指月球部分进入地球影子而变暗的现象。(3)月相示意图如下:【解答】(1)有分析可知当日、地、月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是三者共线,月球在中间时,有可能产生的天文现象为日食。(2)月球位于轨道的C点时, 日、地、月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是三者共线,地球在中间,此时月相是满月, 有可能产生的天文现象为月食。6.(1)C (2)A (3)M【解析】1、农历中的日期是根据月球绕地球公转制定的,农历与月相是有关系的。初一新月,初七八上弦月,十五、六满月,廿二、三下弦月;2、阳历是根据地球绕太阳公转制定的历法,阳历对应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是固定的。图甲中冬至(12月22日前后),春分(3月21日前后),夏至(6月22日前后),秋分(9月23日前后);3、月球绕地球公转时,月球的机械能是守恒的。在近地点时势能小动能大,在远地点时势能大动能小;【解答】(1)农历每月的十五、六是满月,所以农历三月十六时应该是满月,C选项正确,A、B、D错误;故选C(2)公历4月8日在春分3月21日和夏至6月22日之间,此时的地球应该运行在A位置附近;(3)月球绕地球公转时,月球的机械能是守恒的。在近地点时势能小动能大,在远地点时势能大动能小。图中M点是近地点,势能小动能大,所以时速大。浙教版寒假“快人一步”七(下)科学讲义(二十三)月 相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