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一、磁体和磁极(一)磁性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叫做磁性。(二)磁体(1)概念:具有磁性的物体叫做磁体。(2)分类①按照形状分:条形磁体、针形磁体、蹄形磁体等。②按照来源分:天然磁体(铁矿石)和入造磁体。③按照保持磁性时间长短分:硬磁体(又叫永磁体)和软磁体。(三)磁极(1)概念:磁体各部分的磁性强弱不同,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位叫做磁极。每个磁体都有两个磁极,分别为南极(S极)和北极(N极)。条形磁体的两端就是它的两个磁极,故条形磁体两端磁性最强,中间磁性最弱。(2)位置:磁极一般位于磁体的两端。自然界中不存在只有单个磁极的磁体,磁极总是成对出现的,而且任何磁体都有两个磁极。(3)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4)判断物体是否具有磁性的方法①根据磁体的吸铁性判断:将被测物体靠近铁类物质(如铁屑),若能够吸引铁类物质,说明该物体具有磁性,否则便没有磁性。②根据磁体的指向性判断:将被测物体用细线吊起,使其能够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若静止时总是指南北方向,说明该物体具有磁性,否则便没有磁性。③根据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判断:将被测物体的一端分别靠近静止小磁针的两极,若发现有一端发生排斥现象,说明该物体具有磁性;若与小磁针的两极均表现为相互吸引,则说明该物体没有磁性。④根据磁极的磁性最强判断:若有A、B两个外形完全相同的钢棒,已知一个有磁性,另一个没有磁性,区分它们的方法:将A的一端从B的左端向右移动,若在移动过程中发现吸引力的大小不变,则说明A有磁性;若发现吸引力由大变小再变大,则说明B有磁性。【能力拓展】两物体相互排斥,能确定两物体都具有磁性, 且相互排斥的是两物体的同名磁极。两物体相互吸引,不能确定两物体都具有磁性,但能确定至少有一个物体具有磁性。二、 磁化(一)概念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得到磁性的过程叫做磁化。(二)磁性材料(1)能被磁化的物质叫做磁性材料。如铁、钢等。(2)不能被磁化的物质叫做非磁性材料。如铜、铝、玻璃等。(三)对磁化的说明(1)铁棒被磁化后,其磁性很容易消失,称为软磁体。钢棒被磁化后,其磁性能长期保持,称为硬磁体或永磁体。因为钢棒被磁化后有长期保持磁性的性质,所以永磁体常用钢来制作。(2)任何磁体靠近没有磁性的铁棒或钢棒总是相互吸引,说明物体被磁化后,靠近磁体某一磁极的那端被磁化为异名磁极,远离磁体磁极的那端被磁化为同名磁极。(3)并不是所有的物体都能被磁化。例如:磁体不能吸引铜、铝、玻璃等,说明这些物体不能被磁化,不是磁体。三、磁场和磁感线(一)磁场(1)定义:磁体周围存在着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殊物质,叫做磁场。磁体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通过磁体周围的磁场发生的。(2)性质: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我们常用小磁针是否受到磁力的作用来检验小磁针的周围是否存在磁场。(3)方向:科学上把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规定为其所处位置的磁场方向。(二)磁感线(1)概念:仿照铁屑的排列情况,在磁场中画些带箭头的曲线,使曲线上任何一点的切线方向和放在该点的小磁针的北极所指的方向一致,这样的曲线就称为磁感线。(2)方向:磁体周围的磁感线总是从磁体的北极出来,回到磁体的南极。(3)强弱:磁场的强弱可以用磁感线的密疏来表示,磁感线密的地方磁场强,磁感线疏的地方磁场弱。四、地磁场1.概念:地球是一个大磁体,地球产生的磁场叫地磁场。2.特点:地磁场与条形磁体的磁场相似,地磁场的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场的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3.磁偏角:地磁的南北极与地理的南北极并不重合,它们之间的夹角叫磁偏角。我国宋代学者沈括最早发现了这一现象。例1、如图为磁体和磁极间磁场的分布情况,其中正确的是( )A. B.C. D.例2、如图所示是一个自制的小指南针。用硬纸板和大头针制作指南针的底座,使缝衣针磁化后,穿过按扣的两孔,放在底座的针尖上,当小指南针静止后,针尖指向北方。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针尖能指北,是受到磁感线的作用 B.针尖指的是地磁场的南极C.针尾是指南针的N极 D.针尾所指方向,是该点地磁场的磁场方向例3、指南针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如图所示是我国早期的指南针——司南。公元1世纪初,东汉学者王充在《论衡》中记载,“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柢指南”。这句话中“柢”和“南”分别指的是( )A.指南针的南极,地磁的南极 B.指南针的北极,地磁的北极C.指南针的北极,地理的北极 D.指南针的南极,地理的南极例4、小滨想探究一根钢棒是否有磁性,设计了如图三个实验,其中不能说明钢棒具有磁性的是( )A.甲和乙 B.甲和丙 C.只有乙 D.乙和丙例5、小娴不小心将甲、乙两磁铁棒各摔成两半,破裂情况如图所示。若将两磁铁棒按原状自然接合,则甲棒两半将互相 ,乙棒两半将互相 。例6、磁铁具有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小蕊和小昌同学想探究磁体对铁钉的吸引力大小与放入它们之间物体的哪些因素有关,请你参与探究并解决一些问题。(1)如图,保持磁体和纸片间的距离一定,在纸片上放入不同的物体时,通过比较 ________,显示磁体对铁钉吸引力的大小。铁钉的放置有图中的甲、乙两种方法,应选择图中甲、乙两种方法中的哪种方法并说出理由________(2)选择正确的方法后,他们在纸片上分别放入形状、面积和厚度相同、材料不同的铁板、铝板等,观察能吸引的铁钉个数,多次实验后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磁体与纸片之间放入的物体 不放物体 铁板 镍板 铝板 陶瓷板 玻璃板 塑料板吸引铁钉数量/个 4 1 1 3 3 3 3①分析数据可以得出,在其它条件相同时,放入铁板或镍板,吸引铁钉的数量较少,说明铁板和镍板对吸引力的影响________,即对磁性屏蔽效果明显。②铁、镍、铝都是导体,而铝对磁性屏蔽效果不明显,原因可能是________(3)日常生活中,磁卡常受外界磁场影响出现消磁现象。请你根据含有铁、镍的物体对磁性屏蔽效果明显的性质,再写出一种保护磁卡磁性的方法________1.如图所示,条形磁铁放在水平地面上,在它上方用弹簧测力计挂着小磁体。小辉提着弹簧测力计向右缓慢移动时,小磁体的下端沿图示水平路线从A缓慢移动到B。则图中能反映弹簧测力计示数F随位置变化的是( )A. B.C. D.2.关于磁场和磁感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有力的作用B.磁感线是磁体周围空间实际存在的曲线C.磁体周围的磁感线是从磁体的北极出来,回到南极D.磁场看不见、摸不到,但可以借助小磁针感知它的存在3.如图为一种自动开合式笔记本电脑。按关机键时,电磁体和永磁体之间产生的吸引力扣合笔记本;按开机键时,电磁体和永磁体之间产生的排斥力打开笔记本。永磁体是固定在笔记本里面的,磁场方向基本不变。下列分析不符合逻辑的是( )A.按开机和关机按钮时,电磁体的磁场方向相同 B.通过改变电流方向可以改变电磁体磁场的方向C.增大电流的强度可以增大排斥力或吸引力 D.增大永磁体的强度可以增大排斥力或吸引力4.为研究条形磁体周围磁场的分布规律,在条形磁体周围摆放若干个小磁针(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小磁针静止后左端的磁极分别是( )A.甲:N 乙:N B.甲:N 乙:S C.甲:S 乙:S D.甲:S 乙:N5.如图是条形磁体的磁场分布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磁感应线是为了研究方便引入的假想曲线 B.a处的磁场强度比处的磁场强C.该条形磁体的左端为N极,右端为S极 D.置于a点的小磁针静止时南极指向左端6.下列关于磁场的叙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A.在磁体周围放入小磁针,磁体产生磁场,取走小磁针,磁体周围的磁场就消失了B.某一点的磁场方向就是放在该点的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C.磁感线是有方向的,在磁体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北极出来,回到南极D.磁场虽看不见,但是真实存在7.如图是用来描绘某一磁体周围磁场的部分磁感线,由磁感线的分布特点可知,b点的磁场比a点的磁场 (填“强”或“弱”);若在 b点放置一个可自由转动的小磁针,则小磁针静止时,其S极指向 (填“P”或“Q”)处。8.小明学习了“电与磁”后进行了如下两图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图实验中,悬挂的钢棒某一次转动后,静止时一端指南,一端指北,由此判断钢棒________(选填“一定有”或“可能有”)磁性。(2)乙图实验中,弹簧测力计下挂一条形磁铁,沿着另一条形磁铁自左向右水平方向移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 。(选填字母)A.不变B.逐渐增大C.先增大后减小D.先减小后增大9.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指南针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司南是春秋战国时期发明的一种指南针,如图甲所示,它由青铜盘和磁勺组成,磁勺放置在光滑青铜盘的中心,可以自由转动。古文《论衡·是应篇》中记载:“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柢指南”。司南的作用,放在地上,它的勺柄静止时指向南方。磁勺能够指示方向,是利用了地磁场对磁勺的作用。(1)若假想地磁场是由地球内部一块大磁铁产生的,图乙和丙所示的两个示意图中,能合理描述这块大磁铁的是 。(2)司南的勺柄应为该磁体的 (填“N”或“S")极。(3)某物理研究所尝试利用一块天然磁石制作“司南”,图丁所示为天然磁石的磁感线分布情况,则应将磁石的 (填“A”“B”“C”或“D")处打磨成勺柄。(4)把天然磁石按照正确方法打磨成磁勺后,放在粗糙的木盘上,使磁勺水平自由转动直至最终静止,但磁勺勺柄总不能正确指南。将粗糙木盘换成较光滑的青铜盘才略有改善。这是因为磁勺和盘子之间的 影响了实验效果。10.1852年,法拉第经过深入的思考和大量的尝试,建立了“力线”的概念。他认为在磁极周围充满了力线,依靠力线将磁极间的作用联系起来。他还利用细铁屑把这种所谓的“力线”形象地呈现出来。小科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在玻璃板上均匀地撒上一层薄薄的细铁屑。②把玻璃板放在条形磁铁上,观察细铁屑的分布情况。③轻敲玻璃板,再观察细铁屑的分布情况。请回答:(1)如图所示为实验步骤③得到的细铁屑分布情况。请你在答题卷对应的位置上画出经过A点的磁感线。 (2)实验步骤②中未敲玻璃板“力线”未能通过细铁屑呈现出来,而步骤③中轻敲玻璃板“力线”能通过细铁屑呈现出来。上述原因分别是什么?1.小科在课外兴趣活动课中将数枚一元硬币按如图所示放在两根平行的条形磁铁上,搭成了一座漂亮的“硬币桥”,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硬币桥”上左右两端的硬币没有磁性 B.“硬币桥”中间磁性最强C.“硬币桥”的搭建利用了磁化的原理 D.两枚硬币相邻的部分是同名磁极2.如图所示,甲、乙是没有磁性且靠得较近的铁块,它们之间没有力的作用。若在它们下面放一个磁体,发现甲、乙还是静止不动,则甲和乙之间( )。A.有力的作用,相互排斥 B.有力的作用,相互吸引C.仍然没有力的作用 D.把甲、乙换成铜块可能实验现象会不一样3.两个外形完全相同的条形铁条a、b.如图甲,用手拿住b,a掉不下来;如图乙,用手拿住a,b会掉下来,这个现象说明( )A.a、b均是磁铁 B.b是磁铁,a不是 C.a是磁铁,b不是 D.a、b均不是磁铁4.小刚同学学习了电和磁的知识后,打算用磁铁、缝衣针、泡沫小球、水盆、水等材料制作一个指南针。他利用磁铁沿针孔向针尖方向摩擦几次,将缝衣针磁化制成了指南针,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若用磁铁的N极去摩擦缝衣针,则针尖为N极,针尖指向南方B.若用磁铁的N极去摩擦缝衣针,则针尖为S极,针尖指向北方C.若用磁铁的S极去摩擦缝衣针,则针尖为N极,针尖指向北方D.若用磁铁的S极去摩擦缝衣针,则针尖为S极,针尖指向南方5.中国宋代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最早记载了地磁偏角:“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进一步研究表明,地球周围地磁场的磁感线分布示意如图所示。关于地磁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理南、北极与地磁场的南、北极完全重合 B.只有地球外部存在磁场,内部不存在磁场C.地磁场的N极在地球的南极附近 D.北京地区的地磁场方向由北向南6.如图所示,条形磁铁甲的N极吸住铁钉,将另一根完全相同的条形磁铁乙的A端平移接触磁铁甲的N极,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若A是N极,则铁钉会掉下 B.若A是S极,则铁钉会掉下C.不论A是N极或S极,铁钉都会掉下 D.不论A是N极或S极,铁钉都不会掉下7.A,B,C三根金属棒中,有两根是具有磁性的磁棒,另一根是铁棒,它们互相靠近时的情形如图所示,则铁棒是 8.为辨别钢棒是否有磁性,小明设计了以下方案进行探究。(1)根据甲图实验现象, (填“能”或“不能”)判断钢棒一定具有磁性。(2)乙图实验中,悬挂的钢棒某一次转动后,静止时一端指南一端指北,由此判断钢棒 (填“一定”或“不一定”)具有磁性。(3)根据丙图实验现象, (填“能”或“不能”)判断钢棒一定具有磁性。(4)丁图实验中,水平向右移动钢棒,弹簧测力计示数有变化, (填“能”或“不能”)判断钢棒一定具有磁性,理由是 。答案及解析例1、A【解析】在磁体的外部,磁感线总是从磁体的N极出来,然后回到磁体的S极,故A正确,B、C、D错误。例2、B【解析】(1)根据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判断;(2)(3)当小磁针静止下来时,指南的一端为南极,指北的一端为北极。(4)在磁场中,当小磁针静止下来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解答】地球就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它的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磁化后的缝衣针也是一个磁体,由于受到地磁场的作用,因此针尖会指向北方,故A错误;针尖指的是地理的北方,其实是地磁场的南极,故B正确;针尾指向地理的南方,是指南针的南极(S极),故C错误;针尖是指南针的北极,因此针尖所指的方向,是该点地磁场的磁场方向,故D错误。例3、D【解析】所有的磁体都有指南北的性质,指南的一端为南极,指北的一端为北极,据此分析判断。【解答】根据“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柢指南”可知,“南”为地理南极,因为“柢”指南,所以“柢”为指南针的南极,故D正确,而A、B、C错误。例4、C【解析】甲:钢棒吸引小铁钉,能说明钢棒有磁性;乙:对于磁体而言,两极的磁性是最强的,钢棒靠近磁体时,没有磁性的钢棒能被吸引,不能说明钢棒具有磁性;丙:钢棒靠近小磁针时相互排斥,根据“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可知,钢棒肯定有磁性。则不能说明钢棒有磁性的是乙。例5、吸引;排斥【解析】如甲图摔断后,上面磁铁的下端产生一个S极,下面磁铁的上端产生一个N极。将二者靠近后,根据“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可知,二者相互吸引;如乙图中摔断后,左右两部分的上端都为N极,下端都为S极,根据“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可知,两半相互排斥。例6、(1)纸片下吸引的铁钉的数量多少;因为铁钉受到的吸引力和它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2)较大;铝不能被磁化或铝不能被磁铁吸引(3)磁卡放入铁盒中【解析】(1)每个小铁钉的重力是相同的,因此磁体吸引的铁钉的数量越大,说明磁体的磁力越强。甲图中,很多铁钉的重力和磁力不在同一直线上,这会对吸引铁钉的数量产生影响,而乙图中,铁钉的重力和吸引力在同一直线上,可以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准确判断吸引铁钉的数量,进而判断磁力的大小。(2)①其它条件相同,说明磁铁的磁力原来是相同的,应该能够吸引相同数量的铁钉;放入隔板后,吸引铁钉的数量少,说明现在磁力减少的多,即屏蔽作用明显;②铁、钴、镍都是铁磁性物质,都能被磁化。(3)根据上面的结论确定保护磁卡的方法。【解答】(1)保持磁体和纸片间的距离一定,在纸片上放入不同的物体时,通过比较纸片下吸引的铁钉的数量多少,显示磁体对铁钉吸引力的大小。铁钉的放置有图中的甲、乙两种方法,应选择图中乙方法,理由是:铁钉受到的吸引力和它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2)①分析数据可以得出,在其它条件相同时,放入铁板或镍板,吸引铁钉的数量较少,说明铁板和镍板对吸引力的影响较大,即对磁性屏蔽效果明显。②铁、镍、铝都是导体,而铝对磁性屏蔽效果不明显,原因可能是: 铝不能被磁化或铝不能被磁铁吸引 。(3)铁磁性物质对磁场后很好的屏蔽作用,可以防止外界磁场对磁卡产生影响,因此保护磁卡磁性的方法:磁卡放入铁盒中。1.C【解析】首先根据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确定悬挂的磁体受到的磁力的方向,再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结合磁力的大小变化,对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进行分析判断。【解答】(1)小磁铁从A到达中间时,根据“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可知,小磁铁受到竖直向下的吸引力,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G+F吸引。随着吸引力的逐渐减小,那么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逐渐减小;(2)小磁铁从中间到达B端时,根据“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可知,小磁铁受到竖直向上的排斥力,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G-F排斥。随着排斥力的逐渐增大,那么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逐渐减小。故C正确,而A、B、D不合题意。2.B【解析】A.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有力的作用,故A正确不合题意;B. 磁感线是人为引入的曲线,用于描述磁场的分布规律,本身并不存在,故B错误符合题意;C. 磁体周围的磁感线是从磁体的北极出来,回到南极,故C正确不合题意;D. 磁场看不见、摸不到,但可以借助小磁针感知它的存在,故D正确不合题意。3.A【解析】(1)根据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电磁铁的磁场方向的影响因素判断;(2)电磁铁的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3)影响电磁铁磁场强弱的因素:线圈匝数和电流大小;(4)根据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解答】笔记本里的永磁体的磁场方向不变,按开机键时,电磁体与永磁体相互排斥,二者为同极;按关机键时,电磁体与永磁体相互吸引,二者为异极,则电磁体的磁场方向不断改变,故A错误符合题意;通过改变电流方向可以改变电磁体磁场的方向,故B正确不合题意;增大电流的强度可以增大电磁体的磁场强度,从而增大排斥力或吸引力,故C正确不合题意;增大永磁体的强度可以增大排斥力或吸引力,故D正确不合题意。4.B【解析】根据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分析判断。【解答】①条形磁铁左端为N极,根据“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可知,甲的右端为S极,左端为N极。②条形磁铁左端为N极,根据“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可知,乙的左端为S极,故B正确,而A、C、D错误。5.A【解析】A.磁感线是为了研究方便而引入的假想曲线,不是真实存在的,故A正确;B.磁体周围,越靠近两极的位置其磁感线越密集,磁场越强,b处的磁场和a处无法比较,故B错误;C.由于在磁体的外部,磁感线都是从N极出发,回到S极,所以该条形磁体的右端为N极,左端为S极,故C错误;D.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的方向为磁场的方向,所以将一小磁针置于a点,其静止时南极指向右侧,故D错误。6.A【解析】A.虽然磁场看不见摸不到,但是它是客观存在的,即使取走小磁针,磁场也不会消失,故A错误符合题意;B.某一点的磁场方向就是放在该点的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故B正确不合题意;C.磁感线是有方向的,在磁体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北极出来,回到南极,故C正确不合题意;D.磁场虽看不见,但是真实存在的,故D正确不合题意。7.强;P【解析】(1)磁感线的疏密表示磁场的强弱,即磁感线越稠密,磁场越强;磁感线越稀疏,磁场越弱;(2)在磁场中,当小磁针静止下来时,N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据此分析解答。【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b点的磁感线比a点的磁感线稠密,则b点的磁场比a点的磁场强;(2)根据磁场方向的定义可知,b点的小磁针静止下来时,N极指向Q点,而S极指向p点。8.(1)可能有 (2)B【解析】(1)所有的磁体都有指南北的性质;(2)磁体的两端磁性最强,中间磁性最弱。首先根据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判断悬挂的条形磁铁受到的磁力方向,然后根据二力平衡分析测力计的示数变化。【解答】(1)甲图实验中,悬挂的钢棒某一次转动后,静止时一端指南,一端指北。由于没有经过多次确认它是否一直指南北,由此判断钢棒可能有磁性。(2)悬挂的磁铁从左端到中间的过程中,它受到向上的排斥力,且排斥力越来越小,根据F拉=G-F排斥可知,测力计的示数逐渐增大。悬挂的磁铁从中间到右端的过程中,它受到向下的吸引力,且吸引力越来越大,根据F拉=G+F吸引可知,测力计的示数增大。则在悬挂的测力计移动的过程中,测力计的示数将逐渐增大。故选B。9.(1)丙 (2)S (3)C (4)摩擦【解析】(1)根据地磁场的分布规律判断;(2)当小磁针静止下来时,指南的一端为S极,指北的一端为N极;(3)在磁体周围,磁感线总是从磁体的N极出来,然后回到磁体的S极;(4)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即压力越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越小,受到的摩擦力越小,据此分析解答。【解答】(1)地磁场的方向和地理方向交错分布,即地磁N极在地理南极附近,而地磁S极在地理北极附近。根据图片可知,地轴的上端为地理的N极,则地磁的上端应该为S极,故选丙。(2)司南的勺柄指向南方,因此为磁体的 S极;(3)根据丁图可知,磁感线从A端出来,回到C端,则C端为南极,则应该将磁石的C处打磨成勺柄。(4)将粗糙木盘换成较光滑的青铜盘才略有改善,这是因为磁勺和盘子之间的摩擦影响了实验效果。10.(1)(2)把撤有细铁屑的玻璃板放在条形磁铁上后,每一颗细铁屑都会被磁化,磁体会对细铁屑产生磁力的作用。由千细铁屑与玻璃表面之间存在摩擦,离磁极较近的细铁屑会被吸引到磁极附近,而离磁极较远的细铁屑受到的磁力较小,不足以克服摩擦而改变位置或排列方向,所以细铁屑排布尚无规律。轻轻敲动玻璃板,玻璃板受力而振动,细铁屑由于惯性保持静止状态,使细铁屑与玻璃板间弹力减小,甚至短暂分离,此,被磁化的每一颗细铁屑在磁力的作用下,会围绕磁铁呈辐射状有规律地排列起来,把磁体周围的磁场在一个平面上的分布情况形象地模拟出来。【解析】(1)在磁体外部,磁感线总是从N极出来,然后回到磁体的S极,据此完成作图。(2)①所有的铁屑都会被磁化,从而变成无数个小磁铁;②铁屑受到磁力,但是小于摩擦力,因此不能规律排列;③铁屑跳起时,摩擦力短暂消失,在磁力作用下规律排列,据此分析解答。【解答】(1)从条形磁铁的N极按照铁屑排列形状画出一条曲线通过A点,然后回到磁体的S极,如下图所示:1.C【解析】根据对磁体、磁场和磁化、以及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分析解答。每个硬币都是独立的,之所以能够连接在一起形成“硬币桥”,是因为它们全部被磁化为小磁铁,即每个硬币都有磁性,故A错误,C正确;根据图片可知,硬币的上下两个表面为磁极,磁场不是水平分布的,则中间的磁性与两边的磁性一样,故B错误;两枚硬币相邻的部分是异名磁极,故D错误。2.B【解析】本题考查磁极间的作用,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解答】甲的左端靠近条形磁铁的S极,所以磁化后,甲的左端被磁化成N极,则甲的右端为S极;同理可以确定乙的左端为N极。异名磁极相互吸引,所以甲和乙之间有力的作用,并且相互吸引。3.B【解析】条形磁铁的两极磁性最强,而中间磁性最弱,据此分析判断。【解答】甲:用手拿住b,a不掉下来,说明b的一端和a的中间之间有吸引力。如果b为磁铁a不是磁铁,满足要求;如果b没有磁性,而a是磁铁,那么a的中间没有磁性,a肯定会掉下来;乙:如果b为磁铁,a没有磁性,由于b的中间没有磁性,所以b会倒下来。则b是磁铁,而a不是磁铁。4.C【解析】磁体都有指南北的性质,当磁体自由转动后静止下来时,指南的一端为南极,指北的一端为北极,根据磁化和磁极的知识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若用磁铁的N极去摩擦缝衣针,则针尖为S极,针尖指向南方,故A、B错误;若用磁铁的S极去摩擦缝衣针,则针尖为N极,针尖指向北方,故C正确,D错误。5.C【解析】A.地理两极和地磁两极交错分布,且成一定角度,二者并不重合,故A错误;B.地球内部和外部同时存在磁场,故B错误;C.地磁场的N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地磁场的S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故C正确;D.北京地区的北方是地磁的南极,南方是地磁的北极,因此地磁场方向从南向北,故D错误。6.B【解析】若A是N极,则甲和乙相互排斥,对甲的磁场没有影响,因此铁钉不会下落,故A错误;若A是S极,此时甲和乙相互吸引,二者可以看作一个变长的条形磁体。而条形磁体中间的磁场最弱,那么铁钉会落下来,故B正确,C、D错误。7.C【解析】(1)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2)磁铁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磁铁的这种性质叫做磁性,具有磁性的物体叫做磁体。【解答】由图可知,A与B相互排斥,同名磁极相互排斥,那么A、B两根金属棒一定具有磁性,并且磁体可以吸引没有磁性的磁性材料,因此C为铁棒。8.(1)不能 (2)不一定 (3)不能 (4)能;磁体两端磁性最强,中间最弱【解析】(1)根据甲图可知,钢棒将大头针吸引起来。如果钢棒没有磁性,而大头针有磁性,那么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则甲图实验不能判断钢棒有磁性。(2)悬挂的钢棒只进行了一次转动,那么它静止下来的指向具有一定的偶然性,由此判断钢棒不一定具有磁性。(3)根据丙图可知,钢棒吸引小磁针。小磁针本身有磁性,如果钢棒没有磁性,那么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则无法判断钢棒有磁性。(4)根据丁图可知,当悬挂的铁块水平向右移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发生改变,说明下面的钢棒肯定对铁块产生了力的作用,且大小不断变化,可以判断钢棒有磁性,理由是:磁体两端磁性最强,中间最弱。浙教版寒假“快人一步”八(下)科学讲义(一)指南针为什么能指方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