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三语文主题阅读创新学案212(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届高三语文主题阅读创新学案212(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3届高三语文主题阅读创新学案
(第212期)
晨读素材篇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赏析
公元696年,这一年是武周天册万岁二年。
原本归附于唐朝的契丹部落遭受自然灾害,于是向营州都督赵文翙求助。赵文翙看不起契丹人,不仅没赈济契丹难民,反而对契丹首领李尽忠大加辱骂。
李尽忠和部下孙万荣叛乱率军攻陷营州,一时势强,唐军莫不能当。
此种情况下,武则天指派建安王武攸宜率军东征。
武攸宜,是武皇的亲侄子,借着这个身份,在京城养尊处优惯了,对行兵布阵并不精通,到了前线后,两眼一抹黑瞎指挥,致使唐军很快陷入困境,军心大受影响。
正在武将军一筹莫展之时,一个随军参谋站出来说道慷慨陈词,提出一系列作战建议,并表示愿意做前锋亲率一万士兵替大军杀出重围。
谁知,他的满腔热血换来的是武攸宜的忌恨,武攸宜不仅未采纳他的建议,还说着“一介书生懂什么打仗”、“出什么风头”,“你在教我做事”等不屑之语将这个参谋轰出大帐,并且还宣布将他贬为军曹。
这个失落的的参谋就是陈子昂。不对,现在应该叫军曹,这军曹情绪低落,内心悲愤不已,他落寞的身影在残阳如血、人沸马嘶的军营中显得格格不入。
他感觉这个世界很大,人也很多,但自己的内心却无人能懂。他独自登上不远处的幽州台这一古建筑,他站在台上极目远眺,百感交集,那种无边无际的强烈的孤独感如潮水般涌上心头,一首震烁古今、慷慨悲壮的千古绝唱脱口而出。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释】
⑴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是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
⑵前:过去。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⑶后:未来。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⑷念:想到。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⑸怆(chuàng)然:悲伤凄恻的样子。涕:古时指眼泪。
【译文】
向前看不见古之贤君,向后望不见当今明主。
一想到天地无穷无尽,我倍感凄凉独自落泪。
【试题呈现】
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
答: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象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政治抱负不能实现,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作者俯仰古今,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
2、“念天地之悠悠”写出了空间的什么特点?
答:作者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寥廓绵长,天长地久,写出了空间的广阔。
3、“独怆然而泣下”体现了什么?
答:作者面对悠悠天地,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本篇以慷慨悲凉的调子,抒发了怀才不遇的孤寂。这种悲哀常常为旧社会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获得广泛的共鸣。
【赏析】
《登幽州台歌》这首短诗,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奈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
诗歌开头两句苍劲有力,写的是一种生不逢时的抑郁愤慨之情。在我陈子昂之前,有多少明君贤相,演绎了出无数幕激动人心,宏伟壮丽的历史,可惜我陈子昂生得太晚了,没有赶上。
“后不见来者”,在这个大地上,未来又将有那些明君贤相,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在这片土地上叱咤风云,挥斥方遒,可惜我看不到了。
因为我陈子昂非常不幸,不早不晚的生在这个倒霉的时候。两个不见,包含了万千思绪,有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愤慨,有壮志难酬的孤独寂寞,有对宇宙人生的深沉思索之情。
诗的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第四句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借景抒情,抒发悲伤的情绪,孤独无望,怀才不遇的伤感之情。
这首诗描绘作者孤独凄绝的同时,也深刻地揭示了当时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无视的遭遇,在那个世道,和作者自身一样,都显得那么格格不入。
天大地大,竟无一人能理解自己,这种感情悲壮而又不失浑厚,更超越了时间的界限,有划时代的意义,能够穿透时空,让读者感同身受,泪流满面。
写作指导篇
作文素材|热点素材
1、港澳青年,背靠祖国天地宽。
2、利民之事,丝发必兴。
3、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
4、携手共“晋”!山西加油!
5、一个物种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一个基因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盛。
6、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
7、主旋律电影要传得开、叫得响,不只要有好题材,更要有好讲法。
8、“正能量”完全能获得“大流量”。
9、几种生物的消失有时并不引起人们的重视,就像飞机上掉几颗螺丝钉并不影响飞机的正常飞行一样,但随着更多螺丝钉的消失,地球将会面临艰难的困境。
10、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
11、流量不应该是利益的代名词,更应该是正能量的扩音器。
12、我喜欢和老人们聊天,他们一辈子的经历,一辈子的快乐、心酸,都讲给你听,仿佛你在他们的故事中经历了一生。
13、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
14、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只是手段,为民服务才是目的,别让屏幕变成了屏障。
15、任何一个不诚实的行为,都在蚕食着种草的运行基座,迫使人们回到“两眼一抹黑”的盲选状态。
16、我们处在一个充满挑战,也充满希望的时代。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17、节日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纪念,更在于在这一天做具有相同意义的事,从而形成强大的共识生长力和行为影响力。
18、我们该有“不唯上不唯书”的实事求是态度,也该破除“学历鄙视链”、超越“唯学历论”,更要永葆一颗不卑不亢向前看的心。
19、初心如炬,使命如磐。
20、知所从来,思所将往,方明所去。
21、“无穷之路”,寓意“没有贫穷的道路”(徐徐语文坊精编),但也可以做另外一层解读,即深入了解我们的国家、思考我们的未来,是没有穷尽、永远在路上的。
22、梦想无垠,步履不停,中国航天将拥抱更广的星辰大海。
23、一部手机的进化史见证着技术对生活的改变。大哥大、小灵通,翻盖手机、彩壳手机,全屏手机、折叠屏手机……
24、品牌不能“注水”,品质不能“缩水”,别让滤镜滤掉了口碑和信誉。
25、国临危难时,竭我一滴力。
26、生命是用来燃烧的东西,死亡是验证生命的东西,宇宙是让死亡渺小的东西。
27、2019看“祖国”,2020看“家乡”,2021看“父辈”,有人说,“我和我的……”系列正构建起“中国主流电影宇宙”。故事的叙述半径从极大值——国家,聚焦到极小值——家庭,与之相伴的,是一脉相承又不断深化的内核表达——代际的接力、精神的赓续、文明的传承、民族的复兴。
28、“收快递”变成“取快递”,包裹的“最后一百米”谁来走?
29、一人独占一江秋,放下手机拿起钓竿,对着树影水声,进入一种心无旁骛的“心流”状态。
30、从斩获国内外多项大奖的北大助理教授韦东奕,到研究成果登上《自然》杂志封面的浙大博导冯建东,到25岁应届博士成985高校博导的重庆大学计算机学院的老师冯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才在专业领域崭露头角,甚至挑起大梁。
31、我们在《功勋》中看到,有大国重器的时代所需,就有于敏、孙家栋、黄旭华一心报国的奋斗;有黎民苍生的生计所系,就有袁隆平、屠呦呦呕心沥血的钻研;有父老乡亲的家国所依,就有申纪兰、李延年、张富清满腔热血的赤诚。
32、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33、愁与哀皆忘,追一个信仰。
34、正是这群“貌似傻傻的人”做着“看似天真的事”,成就了国家民族的“一飞冲天”,成为你我每个人的骄傲谈资。
35、宁可备而无用,决不用而无备。
36、爱一朵花,最好的方式是陪它盛开。
37、很长时间里,出国留学被赋予了格外的意义。于个人来说,这是去见识更大世界、寻找更多可能的人生抉择,意味着更宽阔的视野、更多元的文化、更适应的能力;(徐徐语文坊精编)于国家而言,这是从落后农业国通往现代化工业国的必由之路,人才走得出去、引得进来才能实现互通有无。
38、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39、千难万难,畏难才真难,干了就不难。
40、我们离非凡只差了一个“孤独”。
41、那些伟大的孤独者们,往往是在坚持中获得力量、在执着中坚定前行,在孤独中创造了一个热烈的灵魂。
42、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
43、不管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买卖,还是千里快递、万里传信的交易,每一笔成交的背后不只是口碑的发酵,更是健全的法律法规、有力的行业监管在发挥作用。
44、抓住数字经济发展的时代先机,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中国就能从跟跑走向领跑、从追赶时代走向引领时代。
45、我走过最长的路,竟然是套路。
46、不能通过层层诱导、霸王条款、暗设机关的方式,叠床架屋地制造种种“氪金点”。
47、我死过很多回,但只要不是最后一次死亡,我就还努力!
48、如果你能够活着回国把咱们战斗的惨烈情景写下来传给后人,那比咱们的牺牲更重要。
49、身处低谷,怎么走都是向上。没有谁生来自带铠甲,但你可以让自己无坚不摧。
50、对他们来说,“北京明白”是一种精神。只要在岗,就保持120%的精神,不能有任何差错。
开卷有益篇
微哲理:不妨“不求完美”
到某个地方做客,当地朋友少不了领着你参观这风景那名胜。末了,你要告辞,朋友却热情挽留,直说还有许多好地方没看完呢。你只好说:“留点遗憾,下次再来。”
确实,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要留点遗憾的。我们经常听到一种说法:XX是“遗憾的艺术”。这个主语,可以替换很多词,比如摄影,比如影视,比如建筑等等,甚至可以说人生。“人生不如意事常十之八九”,事情总是难以十全十美,遗憾总是在所难免。
既然如此,我倒觉得,很多事情,在过程中尽管应当高标准去追求、去努力,但对于最终结果,不妨给一点“不求完美”的宽容。
写过文章的人都知道,一篇文章可以反复修改无数次。但无论怎么改,都没有真正完美的文章。文从句顺,逻辑说得通,观点站得住脚,让人读得下去,就不错了,至于“篇篇锦绣,字字珠玑”是很难的。做文反复推敲,做事反复思量,只要超过了“度”,都未必是好事,结果反而贻误时机,影响效果。世事瞬息万变,哪里能把什么都想遍了?
还有的人,看到什么都想学,希望自己什么都懂、什么都会,做个“通才”,成为完美的全能者。于是,每天满怀激情,看到什么就学什么,整日忙得不亦乐乎。最后,多半是成了“万金油”。古往今来,从来就没有哪个人什么都懂,能够一个人包打天下。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仅不可能什么都懂,也没必要什么都懂。“一招鲜,吃遍天”,与其致力于做个全能者,不如把时间和精力集中起来,在某几个方面甚至一个方面钻研得更深。
完美主义者,其实更容易导致更大的不完美。任何事情都不能绝对化,现实当中,没有百分之百的完美。《淮南子》里有一句话:“夫待騕袅、飞兔而驾之,则世莫乘车;待西施、毛嫱而为配,则终身不家矣。”意思说的是,如果非要等到騕袅、飞兔这样的良马才来驾车,那世上的人就没车可坐了;如果非要等到西施、毛嫱这样的美女才来结婚,那就一辈子别想成家了。事实就是如此,脱离实际,把要求定得太高,最后多半是一事无成,失去了很多。
多一点对“不求完美”的宽容,反而能在同等的时间内多思考几个问题,多干几件实事。所以,追求“百分百”是好的,但也不妨把目标设定得更具体可行。这样的人生,或许会有更高的效率、更大的收获、更理想的结果。
拓展训练篇
留余
侯发山
康家的生意越做越大,可是,康百万发现,康家的摊子大了,利润倒没怎么上升。难道是里面有人捣鬼?他通过调查,发现大相公以及各个行当的相公、账房先生及小相公,都是按照他的旨意在循规蹈矩地做事,并没有投机取巧,更没有吃里爬外。原因出在哪里呢?他愁肠百结,百思不得其解。
这天后晌,康百万信步来到了神都山下,想散散心,排解一下心中的郁闷。黄河黄,河面宽阔,像一幅闪光的黄绸;洛水清,水流平静,河面如清绒的地毯。如果说黄河有男子汉的粗犷,则洛河有女子的婉约。两条河交汇后,一黄一清界限分明,绵延数里后形成一个巨大的旋涡,经过一番激烈“搏斗”,最终洛河融进了黄河里。据说,伏羲创造的八卦图就是根据这一景象画出来的。黄河里走着不少大大小小的船只,船工的号子抑扬顿挫,此起彼伏……一个头戴草帽的老汉,站在河边的树下,拿着一个大舀子——漏水的勺子,一动不动地盯着水面。
康百万来到老汉身边,顺势坐在河岸上,观看老汉捞鱼。
老汉看了康百万一眼,没有说话,转眼盯着水面。
康百万瞅了瞅老汉身边的鱼篓,发现鱼篓里只有两条二斤左右的黄河鲤鱼,皱着眉头问道,大叔,您啥时候来的?
老汉说,大清早就来了。
康百万不禁惊讶地问,大叔,大半天您就弄到这两条啊?黄河里的鲤鱼不是也不少吗?
你是说我捞鱼的水平很臭吗?老汉似乎不高兴了。
康百万忙说,大叔,没有,我没有那个意思。
忽然,老汉猛地一甩胳膊,舀子划了一个优美的弧线,似乎瞬间完成了下水和出水的过程。一条鱼被舀子捞着了,这条鱼不小,有三斤多重。老汉把鱼丢进了鱼篓。
康百万发现了秘密所在,忽然笑了,快嘴快舌地说,大叔,您的舀子的洞太大了,只能捞到大鱼,一斤以下的小鱼都捞不到啊。
老汉气呼呼地说,如果舀子底部没有窟窿,想“一网打尽”,大鱼小鱼都不放过,怕是一条鱼也捞不到。
为什么?康百万顺嘴问道。
老汉说,有句古话叫做“漏水的勺子才能舀到大鱼”。这是为啥?因为漏水的那些孔,不但没有影响俺们捕鱼,反倒如渔网一般,减轻了水的冲击力,捕大鱼如探囊取物。
大叔,您说的好像有一些道理。可是,像您这种捞法啥时候才能把鱼篓捞满呀?康百万感到不可思议。
老汉瞪了康百万一眼,恶狠狠地说,我不稀罕小鱼!
康百万闹了个大红脸,不明白老汉为何会发这么大的火。
话不投机,好半天两人都没有说话。康百万觉得无趣,准备起身离去。
老汉瞄了康百万一眼,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对康百万说,如果连小鱼也不放过,天长日久,河里还会有鱼吗?不留鱼,俺们渔民日后咋生活?后世子孙咋生存?赶尽杀绝那是自掘坟墓!
“……”康百万张嘴说不出话来。仔细琢磨老汉的话,不禁对老汉肃然起敬,他的话太有哲理了。
当天晚上,康百万失眠了。留鱼?留鱼?留余?康百万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心里一下子亮堂了,兴奋得差点叫起来。
不久后,康百万召集家族会议,大刀阔斧地改变经商策略,其中最主要一条就是,做生意只赚取利润的百分之六十,要实现一定程度上的利益均衡,保持人与社会、自然各种关系的和谐,相伴相生,正常谋利,谋正当利,适可而止。他说,留余忌尽,忌盈忌满,福不可享尽,势不可使尽,心机不可用尽,留余不但是昌家之道,也是做人之则。随后,他让当朝文状元牛瑄雕刻“留余匾”挂在客厅,作为家训让后世子孙铭记。
此后,康家世世代代秉承留余思想,一直富裕了四百多年。
(原载《天池小小说》,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故事情节虽然谈不上紧张激烈,但布局谋篇的技巧纯熟,例如开头写康百万找不出生意利润无法提高的原因,巧设悬念,吸引了读者。
B.作者善用动作、神态等细节塑造人物形象,例如写康百万“忽然笑了,快嘴快舌地说”表现了他对老汉的不屑与嘲弄,为老汉生气做铺垫。
C.小说的语言应该与文章的内容相贴合,为内容服务,例如本文人物对话语言十分契合人物身份和性格,具有明显的生活化、个性化的特点。
D.作者擅长借故事说道理,虽然只叙述了一件平常无奇的小事,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哲思,在当代社会也颇有现实意义,让人读来深受启发。
2.文中第二自然段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本文标题“留余”有哪些深刻内涵?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
答案与解析篇
1.B(康百万的笑并不是对老汉的不屑于嘲弄。)
2.①从人物形象上看,以黄河、洛水的瑰奇景象为捕鱼老汉的出场做铺垫,并衬托了老汉看似普通平凡,实则有大智慧的形象。②从思想主旨上看,以黄河浑浊、洛水清澈交汇融合,暗示凡事皆应有所调和,有助于下文谋利亦须留余的主旨的传达。③从表达效果上看,此段描写生动形象而富有文化气息,营造了历史文化的背景,调节了叙事节奏,丰富了文章内容。
3.①“留余”是做事之法。无论捕鱼还是做生意,都不可过于贪婪,只图眼前利益,而要适可而止,从长计议。②“留余”是发展之道。家族的昌盛,社会长远发展,都要考虑人与自然等各方面的和谐关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③“留余”是做人之则。为人处世要修身养德,留有余地,福不可享尽,势不可使尽,心机不可用尽,这是中华民族应该世代传承的美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