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七上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基本信息姓 名 学校(全称) 联系电话学段年级 七年级 语文 展示单元名称 七上第三单元七上第三单元教学设计单元主题 学习生活1.单元内容: 课标对本单元基本要求是要“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本单元是第一个训练默读的单元,重点在于引导学生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看,养成一气呵成地读完全文的习惯,避免停顿,保证阅读的完整性,以便整体地感知文本的内容。在默读技巧方面,注意培养学生连贯阅读的能力,还要学会在阅读中把握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标题、开头、结尾及文段中的关键语句,都是阅读时需要重点关注的。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本单元人文主题为“学习生活”。这个单元的课文主要是写学习生活的,内容丰富,题材多样,写法各异,从中我们可以了解不同时代少年儿童的学习状况和成长经历,感受永恒的童真、童趣、友谊和爱。这一切都值得即将告别童年的同学们好好体会、领悟。选择这些课文,试图使学生从中获得不同的关于学习的经验和体会。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以儿童的视角和心理,真实地记录了自己由童年时代的游戏、玩乐到长大读书的过程,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了“我”童年时代对大自然的热爰、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的心理。《再塑生命的人》是美国教育家、盲聋作家海伦凯勒的作品,叙述了莎莉文老师教海伦识字、认识事物的过程赞扬了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求知的热情及艰辛而愉快的生活经历,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激之情。《<论语>十二章》,通过师生对话或借题发挥,表达了至圣先贤孔子的思想。本文所选的十二章语录,有的谈学习方法和态度,有的谈道德修养和为人处世之道。语言简练,含义深远,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有很深的指导意义。2.单元学情: 本单元是初中学段的第一个训练默读的小学为基础,进一步开拓。教学时引导学生借助如下方法进行默读:(1)动眼不动嘴。在默读中做到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读。(2)边读边思考,边读边做笔记。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边思考边做笔记,在思考型的默读中发现和解决各种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3)有速度地默读。教学时,引导学生按照规定的速度进行,将本单元的“长文”尽量“读短”。除了多多练习,坚持熟能生巧的原则外,还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必要的技巧讲授。(4)整体性地默读课文,在不回读的基础上,能够通过默读从整体上感知、把握和理解全文。同时,引导学生尝试结合课文的标题、开头、结尾和关键语句,迅速了解文章大意。边读边做一些简单的标记。还可以根据文章的特点,给学生一些比较固定的格式,让他们学会概括。简单的文章可以是对全文的概括,长的、比较难的文章可以是对部分内容的概括。还要引导学生获得情感上的体验和精神上的启发,激发对学习生活的思考和热爱。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面地感受别人的学习生活,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其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形成有意义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比如热爱童年,尊敬老师,珍惜学习机会,对老师感恩,对学习有更深刻的认识等。3.单元目标: 阅读: (1)了解多姿多彩的学习生活,感受他人的学习智慧,获得人生启示。 (2)学习默读,在保证一定速度的前提下一气呵成地贯通全文。 (3)学会抓住标题、开头、结尾和关键语句,迅速了解文章大意。 (4)背诵本单元的文言文。 写作: (1)引导学生学会抓住特征刻画人物。 (2)体会细节描写对于塑造人物的作用。 (3)培养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善于积累的习惯,并鼓励学生将这些信息准确、形象地表达出来。4.评价任务: (1)通过把握抓住关键语句进行品读,理解作者从人物身上或者生活中获得的人生思考,汲取人生智慧,获得人生启示。 (2)继续学习默读。重点是一气呵成,贯通全文。 (3)通过把握课文标题、开头、结尾和关键语句等方式,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的大意。5.单元实施: 课型安排课时设置课时目标达标评价任务活动课堂练习课时作业阅读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3课时学习默读,养成一气呵成读完全文的习惯,整体感知文章的基本内容。 精读“百草园”段落品味,准确传神的语言描写,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精读“三味书屋”部分,理解“我”的成长变化。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和学习生活的乐趣1.学会勾画关键语句,能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人物、整体感受。2.通过精读“百草园”部分,感受“乐园之乐”的具体表现;对比“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生活的异同,思考发生变化的原因。 3.品味作者写百草园的语言,融情于境,品味描写先生的语言。默读课文,圈点勾画,用不同符号做标示关键语句。 2.精读研析,完成表格。 3.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单。文中说,百草园“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乐园”之“乐”表现在哪些方面?仿照课文第二段描写百草园的文字,描写一处景物,用上“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个句式,并注意合理安排描写的顺序,运用多种描写方法,200字左右。自学《再塑生命的人》2课时继续学习默读,逐步提高默读速度 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感悟沙利文老师这一形象,理解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敬爱和感激的情谊, 品味揣摩关键语句,体会作为忙聋哑人的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1.速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理清课文思路。 2.合作探究莎莉文老师的教育方法的独特性。 3.品味描写海伦凯勒心路历程的话,体会她作为盲聋哑人的独特感受概述海伦“再塑生命”的过程; 品读海伦区分“杯”和“水”的语段,感受莎莉文老师的教育艺术和海伦成功的原因。 品读优美句子,说出自己的感受。1、在人类历史长河中象作者这样的意志坚强与命运抗争的杰出人士你知道哪些? 2、他们的经历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写一写生活中你感受到的“爱”,谈谈你的认识和看法,300字左右。阅读《<论语>十二章》2课时1进一步熟悉文言文,体会其与现代文的不同,掌握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式。 2.结合对孔子生平与思想的介绍,正确理解论语12章的内容,体会其中倡导的修身和为学之道 1.熟记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 2.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3.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通过朗读,小组合作翻译语录,理解语录内容。 分别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和珍惜时间四个方面对语录内容进行梳理。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你怎样看待“箪食瓢饮”?1.搜集整理《论语》其他篇章中出现的成语、格言、警句2—3个,要求注明出处、含义,并制作资料卡在班上交流展览。写作《写人要抓住特点》2课时引导学生学会抓住特征刻画人物, 体会细节描写对于塑造人物的作用。 培养学生善养成善于观察,善于积累的习惯,并鼓励学生将这些信息准确形象地表达出来学会抓住人物的特点,运用五种人物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凸显人物个性。 体现典型事件,抓住典型动作来凸显人物个性。1.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试着分析作者是如何刻画寿镜吾先生的形象的。 2.借鉴其他同学的写作经验,进一步完善文字片段,在事中写人,详略要得当。1.选择一个你熟悉的同学,先仔细观察,然后抓住对方的特点,用 200字左右给他“画”一幅肖像。描写过程中不能出现对方姓名,看看他们能否猜出你写的是谁。 1.以课堂小练笔为基础,自拟题目,将其扩展成一篇以人物为主的记叙文。不少于500字。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1.通过寻找共鸣、知人论世、探究疑问,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2.学习分析人物的方法,引领学生提高读整本书的能力。 3.在阅读过程中丰富人生感受和体验、思考人生问题、增强文化积累。 熟知《朝花夕拾》的十篇内容,能说出主题思想。 能说出其中主要且典型的人物形象,并说出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结合鲁迅生平,概括本书主题思想。根据提示回答《朝花夕拾》基础知识。 小组合作分享感兴趣的人物。 讲解主题。细读《五猖会》,完成学习任务。结合《朝花夕拾》,理解“温馨的回忆,理性的批判”,在书中进行批注。《再塑生命的人》教学设计基本信息姓 名 马丽维 学校(全称) 米河镇第二初级中学 联系电话 13523017030学段年级 七年级 课时名称 《再塑生命》课时教学设计课题 《再塑生命》课型 新授课R 复习课□ 试卷讲评课□ 其它课o教学内容分析 《再塑生命的人》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三单元第二课,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体悟到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孩子们的学习生活,给学生以学习和生活的启迪。 本文节选自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选段透过“我”的眼睛,通过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叙述了一个盲聋哑儿童在家庭教师安妮.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重新认识周围的事物,走进大自然,体验人间真情,从黑暗、迷茫走入爱的光明之中,重拾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的故事。 本文人文内涵丰富,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对人生、生命有所感悟,在情感、价值观上引导学生理性地思考爱、理解爱。学情分析 本文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学习基础和生活经验:《再塑生命的人》是一篇记叙文,在小学五六年级学生已经接触过不少这样的文章,有了一定学习基础,而且七年级学生已经接触了许多教过他们的老师,和老师有着深厚的情谊;老师们的教学方式,也各有千秋,学生能够感知出来。学习目标 1.继续学习默读,逐步提高阅读速度。 2.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感悟莎莉文老师这一形象,理解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敬爱和感激的情意。 3.品味、揣摩关键语句,体会作为盲聋哑人的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评价任务 通过默读、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完成学习目标。5.教学评活动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环节一:温故知新回顾展示本册学过的读书方法——朗读、精读2. 重温本单元学习目标 思考、回答、总结设计意图:温故知新,使学生明确朗读和默读都是常用的读书方法,并能用大单元的理念指导教与学环节二:引入课题,明确目标目标一:关注标题、整体感知 目标二:揣摩体会、理解形象 目标三:由文及己、感悟成长 读目标,明确学习任务设计意图 明确学习目标,任务更清晰环节三:关注标题,整体感知针对标题提出问题: 1、为什么生命要再塑呢? 2、谁来再塑生命? 3、她是如何做到的? 二、带着问题快速默读课文,结合文中作者的经历,和你读文章的理解,将标题扩写。 扩写格式:(人物特点)的莎莉文老师历经了 、 、 的过程再塑了(人物原本境况)的海伦·凯勒的生命,使她(人物的变化)。 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自主填空后师友交流班级展示。设计意图 1、对标题提出疑问,养成主动质疑的习惯。2、默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文章大意。环节四:揣摩体会 理解形象莎莉文老师是如何“再塑”海伦·凯勒生命的呢?在此过程中,海伦·凯勒的心理又产生了什么变化呢?请再次默读课文,圈点勾画出关键词句。 【走近莎莉文】 面对盲聋哑人海伦·凯勒,莎莉文老师是如何实施教育的?请概括莎莉文老师的教育场景,描述莎莉文老师的言行,并根据你自己的理解评价莎莉文老师。 格式:从 ,可见莎莉文老师是一个 的人。 【走近海伦·凯勒】 1、揣摩体会你划出的关键句。想一想:莎莉文老师来之前“我”的心理状态是怎样的?莎莉文老师来之后“我”的心理感受是怎样的?你能据此说一说海伦·凯勒的心路历程吗? 2、“再塑生命的人”仅仅是指莎莉文老师吗?海伦·凯勒在此过程中又是怎样的呢?请默读全文,仿照示例进行填空,完成表格。 小组合作探究。 回答,学生互评,总结。设计意图 通过层层推进的几个问题设计,引领学生熟悉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主旨环节五:由文及己 感悟成长小结 结合课文和你自己的经历,写一篇小短文,谈谈对“再塑生命”的体会。 课下写设计意图 走出文本,旨在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产生心灵的震撼,激发对生命价值的思考。6、板书设计7、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课外自主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拓展学生阅读视野,锻炼学生阅读能力。8、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在课件中制作动画。9、教学反思与改进 为了让学生了解作者,我提前布置了课前预习,叫学生课前查作者资料,这样学生对作者就有了认识。学生在找文中海伦凯勒这些心理描写的句子时,就更容易走进海伦凯勒的心理。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走进影响海伦一生的老师——莎莉文老师,让学生结合文中关键句段感受莎莉文老师的爱心,这一环节我采用了小组合作交流的方法,学生完成得较好。 虽然这节课按时完成了,但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在对学生的点评上略显不足,学生只能对文章的内容加以评价,而不能深入到写作方法、语言表达等方面,作品分析不够透彻,在这方面的引导上要再加强。总之,多总结,多反思,我相信以后的教学会越来越顺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