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节气去探究》(课件)-(36ppt+视频)四年级上册劳动苏教版 (2)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跟着节气去探究》(课件)-(36ppt+视频)四年级上册劳动苏教版 (2)

资源简介

跟着节气去探究
同学们,这段录音讲的是什么节气呢?
围绕“节气” ,你最想研究关于节气的哪方面知识?
二十四节气的由来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中下游区域,由于我国是农业发展的文明古国,对于农业社会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是一件大事,因此对气候与季节的变化,须有一套准则或方法来遵循,以指导农业生产,二十四节气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制定出来的。
在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十四节气
立春 雨水 惊蛰 春分 清明 谷雨
立夏 小满 芒种 夏至 小暑 大暑
立秋 处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立冬 小雪 大雪 冬至 小寒 大寒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活动:探究你感兴趣的节气
活动要求:
1、以小组为单位。
2、选出一个你们最喜欢的节气,说出你喜欢的理由(气候、人文、谚语等方面)
3、把手中的学习单填写完整。
立春
大暑
秋分
冬至
雨水:每年的2月19日或20日,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
惊蛰:每年的3月5日或6日,指的是冬天蛰伏土中的冬眠生物开始活动。惊蛰前后乍寒乍暖,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
春分: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将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清明:每年的4月4日或5日,气温回升,天气逐渐转暖。
谷雨:每年的4月20日或21日,雨水增多,利于谷类生长。
立夏:每年的5月5日或6日,万物生长,欣欣向荣。
小满:每年的5月21日或22日,麦类等夏熟作物此时颗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
芒种:每年的6月5日或6日,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可以收藏种子。
夏至: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日光直射北回归线,出现“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小暑:每年的7月7日或8日,入暑,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
立秋:每年的8月7日或8日,草木开始结果,到了收获季节。
处暑:?每年的8月23日或24日,“处”为结束的意思,至暑气即将结束,天气将变得凉爽了。由于正值秋收之际,降水十分宝贵。
白露:每年的9月7日或8日,各地气温下降很快,天气凉爽,晚上贴近地面的水气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寒露:每年的10月8日或9日。此时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南移动,北半球气温继续下降,天气更冷,露水有森森寒意,故名为“寒露风”。
霜降:每年的10月23日或24日,黄河流域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与“霜降”节令相吻合,霜对生长中的农作物危害很大。
立冬: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冬季开始
小雪:每年的11月22日或23日,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强,气温迅速下降,降水出现雪花,但此时为初雪阶段,雪量小,次数不多,黄河流域多在“小雪”节气后降雪。
大雪:每年的12月7日或8日。此时太阳直射点快接近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
小寒:每年的1月5日或6日,此时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每年的1月20日或21日,数九严寒,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
游戏环节
找朋友

游戏要求:拿到节气卡片的同学用一句话描述这个节气的特点。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小结:
小结:
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会更加的喜欢和热爱传统文化,把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继续传承下去,并且发扬光大!
谢谢观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