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广西) 小学中年级 第三单元 厨房显身手 第13课 包饺子 课件(13ppt+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湘教版(广西) 小学中年级 第三单元 厨房显身手 第13课 包饺子 课件(13ppt+视频)

资源简介

(共13张PPT)
包饺子
-湘教版劳动课
猜谜语
岸边一群小白鹅
扑腾扑腾跳下河
春潮涨落三遍后
白鹅一起上山坡
饺子的来源
饺子是一种古老的美食,但那时不叫饺子。古时有“牢丸”、“扁食”、“饺饵”、“粉角”等名称。历史书上三国魏人张揖著的《广雅》记载,那时已有形如月牙、成为“馄饨”的食品,南北朝时,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可见那时,类似饺子的食品已成民间美食。
现在我们通称的饺子,起源于东汉时期,传说为医圣张仲景所创。由馄饨演变而来。在我们二十四节气民谚里,在我国的广大地区,有“冬至到,吃水饺”的民谚。这是怎么来的?冬至日吃水饺的习俗,传说来自东汉的医圣张仲景,与张仲景治病救人有关。
张仲景大约生活在150到219年之间,生卒年月不是很具体。那时都是民间看病,社会地位不高,关于王侯将相的史书,很难记载详细,要不是他救人众多,民间相传,还有著名的《伤寒杂病论》传世,估计很难为人所知了。
张仲景,名机,子仲景,东汉南郡人,地点在现在的河南邓州。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医学家,有“医圣”之誉。张仲景自幼笃实好学,博览群书,后来投身医学,艺术精湛,妙手回春,编著了在我国医学史有着最后影响的《伤寒杂病论》。
饺子的来源
现在冬天在北方,反而是一件很舒服的事情,因为有暖气。我以前在家乡手足耳朵,冬天冻裂,很是常见,非常难受。中原以南地区,湿气偏大,冬天湿冷,冻疮经常发生。张仲景那个时代,冬天也许比现在还要寒冷得多。所以每到冬天,乡亲们不是缺粮,就是缺衣,总是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被冻烂了。
张仲景看到这样的场景很难过,于是叫弟子们在城门口,搭起大棚子,支起一口大锅,在冬至日这一天,煮“祛寒娇耳汤”施舍给大家。张仲景把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的药材放在大锅中熬煮,之后捞起羊肉和药物切碎,用面皮包成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众人食用。“娇”一般指幼儿,“娇耳”就是小孩子耳朵模样。
老百姓吃了“娇耳”,喝了羊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也好了。就像现在北方,进入冬季,火锅盛行,品尝美食,祛除寒气,进行养生。张仲景的这个做法,后来在民间沿传下来,有“冬至到,吃水饺”的习俗。到冬至时,人们便按照“娇耳”的样子,做出类似的食物,并把它叫作“饺子”或“扁食”。一直流传至今。时至今日,一直还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谚。
饺子的寓意
饺子在日常生活中是很常见的一种美食,如今很多人在节日期间总是会吃饺子,尤其是北方地区直接把饺子当成了主食,那么吃饺子的寓意和象征是什么呢?首先吃饺子代表喜庆和团圆的意思,象征着新的一年内可以获得好运。其次由于饺子跟元宝很相似,因此人们希望吃完饺子后可以招财进宝。然后饺子内有馅,于是大家会把喜气和吉祥包在饺子馅里面,寄托大家对新的一年的期盼,吃完饺子象征着生活富裕。总体来说吃饺子是很不错的选择,尤其是在过年的时候吃饺子,被认为是大吉大利的事情。
饺子的类别
01
蔬菜饺子
02
海鲜饺子
03
番茄鸡蛋饺子
04
鲜肉饺子
05
三鲜饺子
06
你知道还有什么饺子吗........
01
和饺子面
02
备饺子馅
03
擀饺子皮
04
包饺子
包饺子步骤
和饺子面
将面粉和清水混合,揉成面团后盖湿毛巾或湿屉布,静置一小时左右。
备饺子馅
猪肉馅加适量清水,顺时针搅拌,肉馅搅入水分,适当上劲。白菜和芹菜分别焯水后,攥干,切碎剁成馅。猪肉馅、蔬菜馅和其他调味料充分混合,成为饺子馅。
擀饺子皮
把面团揉光滑,搓成长条,放少许面粉,刀切或手揪成剂子。加面粉揉圆再逐一按扁。
取一个剂子,用擀面杖擀成饺子皮。
饺子皮中间稍厚,四周较薄。
包饺子
周末小练习:为家人包一次饺子
你学会了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