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节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1)自主探究一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根据教材P35-36内容及图2-2-2填写:1、低层大气的组成及作用:组成 主 要 作 用干洁空气 氮 地球生物体内蛋白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氧 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二氧化碳 ①绿色植物进行 的基本原料;②对地面起到 作用。臭 氧 能吸收 ,被誉为 。水汽和固体杂质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3、大气垂直分布①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 ,空气 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②平流层:大气主要靠 增温,气温随高度增加而 ,大气以 运动为主。天气晴朗,对高空飞行有利。③高层大气:其中的 层能反射无线电波。自学效果检测11、读“大气的垂直分层图”,回答下列问题。(1) A层是 层,B层是 层,C层是 。(2) A层气温随高度 ,B层气温随高度 。(3)多云雨现象的是 层,有利于飞机飞行的是 层,对无线电短波通讯有影响的是 层。(4)A层天气现象最复杂,原因是 。自主探究二二、大气的受热过程(一)太阳辐射光谱说明:太阳源源不断的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辐射能量,称为太阳辐射。其中22亿分之一的能量到达地球,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的电磁波种类很多,能量主要集中在可见光部分,被称为短波辐射。物体温度高低与其辐射电磁波波长关系: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的电磁波波长越短,能量越向短波集中,反之越长。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温度高,其能量主要集中在可见光部分,波长短);地面辐射与大气辐射都是长波辐射。(地面和大气温度比太阳低的多,其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长的红外线部分)。(二)大气的热力作用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太阳源源不断地向宇宙空间释放能量,其中一部分到达地面前首先穿过大气层。穿过大气层时被大气通过反射、散射、吸收等作用削弱,其中反射作用最为强烈。削弱方式 特点 过程 影响吸收 有选择性 和氧原子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短的紫外线,水汽和 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长的红外线,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 可见光 被吸收的很少,透过大气可到达地面。 强烈吸收太阳辐射的紫外线,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反射 无选择性 大气中的云层和尘埃等物质,能把投射到其上的太阳辐射强烈反射回宇宙空间中去,大大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云层愈厚,云量愈多,反射愈强。 夏季白天有云,地面气温不会升的太高。散射 有选择性 太阳辐射的可见光中,波长较短的蓝光、紫光最容易被空气分子和微小颗粒所散射,成球状发散开来,一部分返回宇宙。 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说明:一般情况下,同纬度地区不考虑天气状况,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太阳光线穿过的大气距离越短,受到大气的削弱作用越小,地面获得的光照越多。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图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根据教材P35-36内容及图2-2-4填写:A.太阳辐射 B.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C.大气反射 D.地面反射 E.大气吸收 F.大气散射 G.大气逆辐射 H.大气辐射(射向宇宙空间) I.地面辐射 J.大气吸收地面辐射 K.地面辐射(射向宇宙空间)(1)地面辐射: 地面吸收 而增温,同时向外辐射热量(红外线)。地面辐射75%~95%被对流层大气中的 吸收,使大气增温。所以 是低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2)对流层大气吸收地面辐射而增温,也向外放出红外辐射,大气辐射的一小部分向上射向宇宙空间外,大部分向下射向地面,其方向与地面辐射正好相反,故称为 。(3) 把能量返还地面,在一定程度上补偿地面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 。冬季,有云的夜晚一般比晴天气温高,阴天的时候夜间温度不会降的太低,主要是因为云层能增强大气逆辐射强的缘故。霜冻一般出现在冬季晴朗的夜晚,因为晴天大气逆辐射较弱,对地面的保温效应较差。高一年级地理学科堂清作业组题人:马继强1.如图1,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 )读图2“地球表面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2~3题。2. 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的箭头主要是 ( )A.① B.② C.③ D.④3. 利用人造烟雾可以防御霜冻,因为人造烟雾能使大气逆辐射 ( )A.①减弱 B.②增强 C.③增强 D.④减弱图3中各箭头表示不同的辐射形式。如果②地云量增多(其它条件相同),读图完成4~5题。4.①②两地热力状况比较可知 ( )A.A1>A2 B.B1>B2 C.C1<C2 D.D1>D25.②地云量增多前后A2与D2的变化状况表现为 ( )A.两者均增大 B.两者均减小C.前者减小,后者增大 D.前者增大,后者减小姓名:班级:高一( )班陆 地陆 地海 洋海 洋昼昼昼昼夜夜夜夜ABCD图1图2图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