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9张PPT)大爆炸理论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起源于一个单独的无维度的点,即一个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无尺度但却包含了宇宙全部物质的奇点。至少是在120--150亿年以前,宇宙及空间本身由这个点爆炸形成。【关于宇宙】1人类对宇宙的探索过程模糊到清晰迷信到科学肤浅到精深简单到复杂远古时候,人类只能够仰望夜空,用肉眼来观测冷战时期,苏联成功发射了一颗绕地球飞行的人造卫星,开启了深空探测的大门。到了90年代,哈勃太空望远镜的成功发射把人类的视觉放大了好多倍。宇宙的边疆卡尔·萨根6学习目标1.了解解说词的特点,体会本文准确、严密、生动的语言特色。2.归纳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掌握提取文章信息的方法。3.了解一些和宇宙相关的基础知识,培养科学精神。4.把握文章的解说顺序。7定义: 解说词是对展览、实物、影视、图片、名胜古迹和历史文物进行解释说明的一种文体。它通过对事物的准确描叙,词语的渲染,来感染观众或听众,使其了解事物的来龙去脉和意义,收到很好的宣传效果。分类:根据被解释的对象可分为文学性解说词(导游解说词、风光片解说词,语言绚丽多彩,情感真挚浓郁)和平实性解说词(用于生产成就的参观展览解说词、科普影片新闻纪念片解说词,语言朴实真挚)。本文是1980年大型科学电视片《宇宙》的解说词。【关于本文】8解说词的特点、说明顺序、说明方法特点:1.紧扣实物和形象进行解说。2.语言通俗、平易。3.注重文艺性。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解说词具有一定的视觉性,随着摄影镜头由大尺度空间到小尺度空间,缓缓推进。说明顺序一般是空间顺序。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9卡尔 萨根(Carl Sagan,1934—1996),美国人,曾任美国康奈尔大学行星研究中心主任,被称为“大众天文学家”和“公众科学家”。他主持过电视科学节目,出版了大量科普文章和书籍,其《伊甸园的飞龙》曾获得普里策奖【关于作者】10快速浏览全文,并思考下列问题1、本文主要解说了哪些内容,它们是按什么顺序进行的?2、解说词开篇三段和结尾两段有什么特点?3、作者对宇宙有怎样的认识?对人类有怎样的认识。【课文分析】11一、勾画每个自然关键词,概括每段的主要文章内容关键词句:中心句、过渡句、对象词、特征词、关联词……1.想到宇宙,激动2.探索宇宙,兴奋3.我们探索宇宙的时候需要勇于怀疑,富于想象。4.我们对“大海”的认识才刚刚开始。5.宇宙辽阔无垠,用光年做单位6.宇宙的组成及评价。7.星系。8.星系的组成。129.星系庞大10.本星系群组成11.我们自己的星系12.恒星13.星系、模糊认识产生14.包围恒星的行星系、猜想15.我们的后院:彗核16.我们星系的行星、太阳系17.淡蓝色星球:地球18.地球13本文主要的内容(读文本同时圈点勾画关键词句)第一部分(1-6)介绍宇宙广阔并说明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第二部(7-11) 分介绍星系(星系群、子星系);第三部分(12-14)介绍恒星;第四部分(15-16)介绍慧核、行星和太阳系;第五部分(17-18)介绍到人类的家园地球。【课文分析】14宇宙星系(星系群、子星系)恒星太阳系行星-地球说明顺序:由远到近,空间顺序宇宙星系恒星太阳系地球【课文分析】20其一,符合读者的思维习惯,空间尺度由大到小,让读者从整体上有所了解之后,再深入局部了解细微,这样顺序清楚,层次分明;其二,符合宇宙演化规律的,先有宇宙,次有星系,再有恒星,再有行星,这样介绍便于知识的梳理;其三,这是电视片的解说词,由摄影的角度来看,先整体后局部便于把握,而先局部后整体,表述上容易混乱,视觉画面也不好协调。人类认识宇宙,是从地球开始的,为什么作者的解说,不沿着人类认识发展的轨迹进行呢?【课文分析】21解说词开篇三段和结尾两段有什么特点?这几段文字有强烈的议论和抒彩。不仅让观众了解宇宙的客观构成和相关知识,而且表达了人类对宇宙的主观认识和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更能感染观众,激发观众对宇宙的兴趣,使介绍更具科学意蕴和人文内涵。【课文分析】22本文运用了大量的议论与抒情,有什么作用 本文强烈的议论和抒彩.融说理和抒情为一体,而且和说明性的文字配合自然,传达了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认识。课文中有大段的议论和抒情,是否干扰了对宇宙的说明?作为电视片的解说词,不仅要让观众了解宇宙的客观构成和相关知识,还要表达人类对宇宙的主观认识和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这样才能感染观众,激发他们对宇宙的兴趣。所以,议论和抒情不仅没有干扰介绍,反而使介绍更具科学意蕴和人文内涵。平实说明极具科学的准确性。运用大量的议论和抒情传达作者的态度。行文有很大的跳跃性,又极具层次感。行文特点本文语言活泼,简单易懂,不但向观众解释复 杂的科学概念,而且成功地讲明了科学给人类带来的智慧和愉悦以及那些令人惊奇的发现。在说明的同时运用了大量的议论与抒情。我们一起品味本文的语言特色吧!举例说明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下定义:“星系是由气体、尘埃和恒星群(上千亿个恒星)组成的,每个恒星对某人来说都可能是一个 太阳。”下定义是概括出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说明方法,作者用下定义的方法解释星系的组成,让读者很清楚地了解星系的形成。列数字:“一束光在 一年之内约穿过10万亿公里(相当于6万亿英里)的空间,这个长度单位——光在 一年里所通过的距离称为1光年。”句子说明了1光年的距离。打比方·作比较:“我们印象最深刻的是,恒星即使在两个旋臂之间,也像流水一样漂浮在我们的四周——气势磅礴的自身发光的星球,有些虽然像肥皂泡一样脆弱, 却又大得容得下1万个太阳或1万亿个地球;有些小如一座城池,但密度却比铅大100万亿倍。”运用了打比方、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为了说明恒星的特点用流水表现其旋臂的位置;为了说明恒星的大小用“肥皂泡”“城池”来形容,与铅的密度比较,形象地说明它们的密度特点。说明方法列数字下定义打比方作比较议论和抒情:传达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认识,恰当的议论和抒情能更好地说明事物。全文通过对众多宇宙画面的说明,向我们展示了宇宙空间的奥秘及天体的物理特征和遨游太空的收获,引发世人对宇宙探索的兴趣,激发献身宇宙科学、造福人类的勇气和斗志。主旨感悟现在关于宇宙的智能生命的文学作品日益增多,越来越多专家致力于这项研究课题,寻找外星际文明成了一个国际课题。课外拓展刘慈欣《三体》获雨果奖为亚洲首次获奖电影《星际传奇》课外拓展电影《流浪地球》现在关于宇宙的智能生命的文学作品日益增多,越来越多专家致力于这项研究课题,寻找外星际文明成了一个国际课题。阅读提升一、阅读课文1--6段回答问题。1.“我们的小小行星只不过是无限永恒的时空中的一个有限世界”“近来,我们已经开始向大海涉足,当然,海水才刚刚没及我们的脚趾,充其量也只不过溅湿我们的踝脚”两句中“我们的小小行星”与“大海”分别指什么?答:分别指:地球、宇宙2.“因为宇宙中的大部分是空的,唯一典型的地方在广袤、寒冷的宇宙真空之中,在星际空间永恒的黑夜里”这句话应如何理解?答:由于宇宙的广袤无垠,大多数空间是空的,所以相对而言存在的星体也显得稀有了。行星的存在是特例,而宇宙的空荡才是典型。3.在说明“宇宙辽阔无垠”时,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35答:主要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采用了空间说明顺序,由近及远,由内到外。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一想起宇宙,我们就会有一种如同回忆起许久以前的一次悬崖失足那样的令人眩晕颤栗的感觉,是因为我们在过去探索宇宙的历程中遭遇过令人刻骨铭心的失败与挫折。B.就一般人而言,宇宙的大小和年龄是难以理解的,我们所居住的地球仅仅是无限永恒的时空中的一个有限的世界。C.相对于浩瀚的宇宙而言,人类是一种太过渺小的生物,所以我们的命运取决于我们对这个宇宙的了解程度。D.我们所熟悉的适用用于地球的度量单位---米、英里等对广袤的宇宙空间而言是没有意义的,所以我们用光速来量度距离。A36常见说明方法及作用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②、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③、作比较:把__________和__________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④、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⑤、打比方:将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⑥、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⑦、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⑧、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⑨、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⑩、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37学习科学精神,探索宇宙未来宇宙的边疆(电视片《宇宙》的解说词)清晰的顺序优美的语言由远到近空间顺序清晰明了便于把握善用比喻巧用拟人笔带激情语含哲理存在否?随人类认识而不断扩大板书:作业布置:完成步步高的相应练习39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