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Unit 1 Cultural Heritage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Unit 1 Cultural Heritage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教学基本信息
单元名称 Book 2 Unit 1
学科 英语 学段 高中 年级 高一第一学期
相关领域 基于主题意义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主要教材 书名:普通高中教科书·英语必修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年6月
教学设计参与人员
姓名 单位 联系方式
设计者
实施者
指导者
课件制作者
单元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准》(2017版2020修订版)/(解读) ①本课程标准提出,发展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是普通高中英语课程的具体目标,单元是承载主题意义的基本单位,单元教学目标是总体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基于主题意义的英语单元整体设计,旨在推动英语教学中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 ②英语学习活动观指的是学生在主题意义引领下,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体现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等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基于已有的知识,依托不同类型的语篇,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语言知识学习、语言技能发展、文化内涵理解、多元思维发展、价值取向判断和学习策略运用。英语学习活动的设计应以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为目标。 ③教学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促进英语学习,改善英语教学,完善课程设计,监控学业质量。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处理好评价与教和学之间的关系,推动教、学、评一体化实施。课堂评价活动应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为检测教学目标服务,以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并提供及时帮助和反馈,促进学生更有效地开展学习。 二、专家学者的观点 ①单元整体教学是指教师对教材单元中的多模态语篇内容及其主题意义进行整体分析,结合学情分析从主题意义、语言能力、思维品质等角度整合利用具有内在关联性的语篇,确定具有多维度内在关联的学习小单元及其教学实施逻辑,并在此基础上明确具有整体性、递进性和迁移性的单元教学目标,设计具有整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的单元学习活动,以整合性输出活动作为评价学生单元学习效果的有效方式,进而在单元整体教学中以教、学、评一体化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融合发展。(李宝荣,2020) ②突破传统教学与评价二元隔离孤立的局面,通过整合教学与评价,使评价不再凌驾于教学之上或游离于教学之外,而是镶嵌于教学之中,成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使教、学、评在持续的良性互动中最大限度地达成目标,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逐步形成与发展。(王蔷、李亮,2019) ③整合性输出活动是指学生基于单元主题语境,在多种技能的实践过程中,整合多个语篇中所获得的主题词汇、语法、语篇知识、文化知识和主题表达视角,通过具有交际性的对比分析或问题解决等活动表达自己对主题意义的理解与评价的学习活动(李宝荣等,2019)
单元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为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教科书·英语必修第二册(2019 年版)》第1单元,以“文化遗产”(cultural heritage)为主题,涉及《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准》明确的课程内容中人与社会主题语境下从属于历史、社会与文化主题群的内容。具体到“人与社会”这一主题群中“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重要国际组织与社会公益机构”的主题语境内容。 本单元由采访,对话,描述事件发展过程的叙事文本,新闻报道,视频、说明文等多模态语篇(见图 1)构成。每个语篇也有对应的主题意义(图2) 图 1 教学语篇内容 图 2 主题意义 语篇是传递信息的语言单位,是词汇、句子和语法的依托,也是语言与文化的载体;对于学生而言,语篇是对单元主题意义探究的起点,所以在充分研读本单元的所有语篇后,对其进行了三个方面的分析。 [What]这个单元的主题是中外(尤其是中国)的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的概况和相关保护情况,谈论了泰姬陵和明清皇家陵寝以及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和红场及周围建筑的历史与文化,介绍了阿斯旺大坝修建过程中文化遗迹的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同时介绍了中国1987年第一批著名世界遗产泰山、长城、莫高窟的历史文化与现状以及相关的保护方法,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拓展了视野,又促使学生在了解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积极思考如何力所能及地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并诉诸行动。 [Why]学生通过本单元选取的多模态语篇可以感受到世界各国文化遗产的魅力,认识到文化遗产是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载体,了解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问题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认识到文化遗产保护需要世界各国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还要认识到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不仅需要政府的管理和支持,更需要专业人士和普通人的积极参与和实际行动,尤其要意识到数字媒体等新技术的发展,给文化遗产保护带来了的新的生机和可能,同时认识到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一方面我们既要了解本国文化遗产,对本国文化充满自信;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有开放的心态,学习欣赏他国文化遗产以了解他国文化,从而更好地增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理解和合作。 [How]为了更好地表达单元整体的主题意义本单元选取了不同类型的多模态语篇,包括:采访,对话,描述事件发展过程的叙事文本,新闻报道,视频,说明文,其中描述事件发展过程的叙事文本语篇中运用了大量围绕主题意义的定语从句以及相关的词块,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主要信息和篇章结构,引导学生根据文本题材运用阅读策略“制作时间线(make a timeline)”,从而提升思维的辨析力和逻辑性,还可以通过对新闻报道语篇的学习,可以熟悉并掌握新闻报道的常见语篇结构、标题特征和语言特点,学会使用新闻报道中的常见语言结构。 根据以上分析,将单元主题整合为三个子主题,且匹配的课时如下: 子主题 1(小单元1):认识文化遗产及其保护的必要性,初步了解文化遗产的内涵和分类,同时感受世界文化遗产的魅力(中外代表:明清皇家陵寝和泰姬陵),并通过获取梳理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及红场(国外代表)相关的历史文化信息,以及在交际对话中对北京故宫相关知识(中国代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文化遗产是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载体,进一步理解文化遗产内涵。对应第一、二课时(Opening page+ Workbook expanding your world +Listening and Talking)(学习理解)。 子主题 2:(小单元2):描述文化遗产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以及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通过了解阿斯旺大,坝修建过程中遇到的埃及文化遗产(国外代表)保护问题,让学生了解个人或组织是如何保护文化遗产的,以及认识到遗产保护过程中问题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认识到国际合作共同解决问题的意义,同时通过对泰山、长城文化遗产(中国代表)保护的学习,使学生思考文化遗产保护意义以及如何参与保护文化遗产行动,同时要依托阅读文本进行本单元语法结构定语从句的复习,有意识的用定语从句具体地描述人和事物,进一步加深主题理解。对应第三、四、五、六课时 (Reading and Thinking+Discovering Useful Structures+Listening and Speaking +Video Time)(学习理解+应用实践)。 子主题 3:(小单元3)思考个人如何采取实际行动来保护文化遗产并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通过对莫高窟文化遗产保护的学习,思考个人在实际生活中如何参与文化遗产保护,整合型输出一篇新闻报道,并完成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相关的project并对本单元学习进行评价。对应第七、八课时 (Reading for Writing+Assessing your progress+Project)(应用实践+迁移创新) 二、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为州直属高中一年级1班学生,大多数同学具备《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准》在必修阶段所要求的语言技能、文化知识、思维能力、学习策略,同时经过课堂问答、课堂参与度、课堂观察、随堂测验、小组合作态度和能力、作品分析等一系列的路径,学生就本单元的话题及内容在单元学习前、中、后三个阶段的的学习情况如下: 在单元学习前:1. 已有知识和欠缺:知道一些著名的文化遗产的名称及所属国家,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它们的特点和历史文化价值;对于定语从句的形式、意义和功能有一定的理解。能够提出一两种简单的文化遗产保护方法,但总体对于文化遗产保护的问题和解决方案的认知比较混乱,对于国际合作解决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的重要性认识不足。2. 学习需求:运用主题相关的词汇、词块、句型以及定语从句充分理解文化遗产的内涵,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学习写作有关文化遗产保护方法的新闻报道,清楚地描述事件的过程。 在单元学习中:有意注意语篇的关联和主题意义探究并整合主题相关信息;关注对于语言知识的组织及其背后文化认知层面体系结构的建构;运用主题相关的词汇、词块、句型以及定语从句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在单元学习后:可获取文化遗产相关知识,理解文化遗产内涵,并积累相关的英语表达;运用所学语言得体有效的启动对话,谈论中外著名遗产相关信息;运用所学语言知识及文化知识描写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个人或组织;认识到国际合作对全世界文化遗产文化的重要性,理解遗产保护的意义,增强文化自信。
单元教学目标
依据各语篇的内容分析、主题意义的探究以及学情分析,教师确定单元整体学习目标和小单元教学目标及课时目标(见图3): 单元整体学习目标: 经过本单元的学习后,学生能够: 1. 从听说读看文本中归纳、梳理中外重要世界文化遗产的细节信息,以及描述文化遗产历史和文化价值、文化遗产保护意义的主题句。 2. 从Listening and Talking 的对话文本中获取、概述表示启动对话的功能性语句,分析听力文本的内容,在新语境中得体的启动有关文化遗产历史与现状的对话。 3.通过阅读文本和Listening and Speaking文本,归纳文化遗产保护相关的措施,增强国际合作的意识,强化中国文化自信,树立人类命运共体意识。 4.运用定语从句具体地描述人和事物,尤其是描述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专业人士和普通人和组织以及描述文化遗产内涵,文化遗址,文化遗迹(文物)等。 5.结合范文,整合相关信息,撰写身边积极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个人和组织的新闻报道。 6小组合作,客观地描述非物质文化遗产,并评价非遗保护的重要性和保护方法,探讨自己扮演成不同角色时,如何力所能及地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并付诸行动。 图3:小单元教学目标及课时目标
单元教学过程设计
本单元旨在构建对cultural heritage内涵及其保护意义和方法的认知、态度和行为选择,由学生熟悉的长城、泰姬陵和明清皇家陵寝以及克里姆林宫和红场等世界著名遗产导入文化遗产内涵的认知以及文化遗产保护的必要性(小单元1),介绍了世界著名遗产的概况,帮助学生理解文化遗产是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载体;接着从文化遗产内涵的认知拓展到了文化遗产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和保护意义(小单元2),鼓励学生积极面对挑战,善于合作,不断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合理途径和方式,能从多角度思考文化遗产保护的方法及其保护意义;最后引导学生思考个人如何采取实际行动来保护文化遗产并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小单元3),认识到“行动即未来”,最终引导学生探讨如何就身边熟悉的积极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人和组织撰写一篇新闻报道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project(单元整合性输出),帮助学生迁移本单元所积累的主题相关的语言表达(例如文化遗产的分类及相关概念,如cultural sites cultural relics,world cultural heritage site (list),文化遗产历史和文化价值;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文化遗产保护的具体方法:Turn to the UN for help/raise funds/create an app (take pictures + take notes +visit local school +write text)/digital image/work as volunteers)。基于以上的分析,构建了本单元的关联图和整合型输出活动(见图 4和图5) 图 4: “Cultural heritage”单元内容关联图 图 5: “Cultural heritage”小单元输出任务和整合性活动输出 一、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六个层次的活动设计一系列单元活动。如下: 小单元1--- 1.通过quiz形式激活学生对于长城以及文化遗产的认知并通过视频启发学生用英文整合“cultural heritage” 的分类及其与之关联的词块,以思维导图呈现;(学习理解) 2.学生阅读world cultural heritage site,分组讨论泰姬陵和明清皇家陵寝的名称,地点、创建时间、初创者、特色、历史、文化价值等,并最终以导游的形式向全班介绍选取的遗址信息(应用实践) 3.通过提供信息的猜谜游戏激活学生的已知和对新知克里姆林宫和红场的关注并获取新知(学习理解) 4. 通过听力材料获取梳理general and specific information about the Kremlin and Red Square as well as related expressions(学习理解) 5.两个学生一组,扮演游客和导游,游客就在参观过程中想要问导游的问题与之进行对话,需运用获取到的内容和习得的语言表达以及模仿书上对话结构,自编口头对话(应用实践) 小单元2--- 1.活动1读前预测 (学习理解) 2.活动2至活动4是阅读中的信息理解、提取和梳理(学习理解) (活动2渗透寻读阅读策略,让学生快速里浏览搜寻数字、关注年代 、被保护的庙宇数量、筹集资金数目等关键细节信息;活动3梳理语篇结构,并概括出大坝修建的原因、过程、结果等重要信息; 活动4用时间轴帮助学生梳理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事件和过程。) 3.活动5用新闻简讯的形式概括阅读文本大意并初步运用阅读材料学到的新词汇。(应用实践) 4. 活动6是阅读后的批判性思维活动(迁移创新) 5.在观察发现基础上运用表格和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归纳和整理 关注语言形式和语言运用。(学习理解) 6. 小组讨论,运用介词+关系代词的结构,给常见的人和事下定义,并role-play完成游客和导游关于Aswan Dam的对话(应用实践+迁移创新) 7. 用思维导图形式呈现对话内容,概括梳理信息,完成笔记(学习理解) 8. 小组讨论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和普通民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方法(应用实践) 小单元3--- 综合整个单元所学,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写一篇有关身边积极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个人或团体的 2. 综合整个单元项目的推进,小组汇报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相关的项目设计,可用对哈、海报、视频等形式。(迁移创新) 3.想象自己将来担任不同的角色(reporter,volunteer,tourist,engineer,CEO of a company, lawyer, official and teacher...)该如何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并进行口头报告(迁移创新新闻报道(单元整合性输出)(迁移创新) 二、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单元预期学习效果评价(见下图) 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学生作业设计(见下图)。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project writing贯穿整个单元 Set out to do a project (throughout the whole unit )
本单元教学特色分析
1.充分研读了本单元所有相关的多模态语篇和中文相关书籍以及其他相关论文,并观看了相关文化遗产纪录片,并在此基础上对本单元语篇的主题内容进行了对比分析,确定具有多维度内在关联的学习小单元及其教学实施逻辑。 2. 在进行分课时设计时尽量做到主题语言不断循环复现、丰富、拓展并兼顾多轮主题意义理解与表达(知识技能融合). 3. 注重课时内以及课时之间学习活动,特别是输出活动之间的关联,体现了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作业设计考虑到了关联性、递进性和整合性。
板书设计
教学困惑
1.学生文化意识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久久为功,那么单元结束后还有没有更好的方式进一步检测和巩固学生在单元形成的文化意识? 2.想要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首先要让学生具备一定的中外文化知识,在进行本单元设计时,我加入了较多的汉语知识的图片和视频材料,怎样把握好嵌入的度?有没有更好的嵌入方式?比如怎样更好地调动学生参与进来? 3.单元整合性输出活动中非遗保护project的作业贯穿整个单元,怎样在过程中检测完成效果并给出评价,需不需要提前制定评价量化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