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大都市的辐射功能-以我国上海为例课件(54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 大都市的辐射功能-以我国上海为例课件(54张)

资源简介

(共54张PPT)
大都市的辐射功能
----------以我国上海为例
能够通过上海大都市辐射功能案例,了解区域城市体系形成过程的基本理论,说明合理规划城市群体系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意义。
掌握规划区域大都市(城市群)建设的思维方式,能解决现实中的其他同类问题。
通过探究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功能,培养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等核心素养。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以某大城市为例,从区域空间组织的视角出发,说明大都市辐射功能。
理解区域空间发展的“点一轴”理论,归纳总结现代大都市发展不同阶段的特征;
理解和掌握上海大都市的区位优势及其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通过上海大都市辐射功能案例,理解大都市发展的一般过程,学会分析大都市辐射带动区域发展的途径和表现。
课程标准
以某大城市为例,从区域空间组织的视角出发,说明大都市辐射功能。
你想到的大都市有哪些?
大都市的标准是什么?
大都市是怎么形成的?
在产业基础较好、区位条件优越的地方,经济获得较快增长,成为增长极,引导资金、信息、人才集聚,进而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
以增长极为依托,区域发展上升到点轴开发形式。“点”指增长极,“轴”指交通干线,形成区域经济优先发展地带。它会对人口和产业产生吸引力,导致人口与产业沿轴线集聚,形成新的增长带,使集聚与辐射过程在空间上沿着特定方向连续进行。
在经济格局基本形成、点轴系统比较完善的地区,进一步开发就可以构成现代区域的空间开发结构,实行网络开发。网络开发可以提高区域内生产要素交流的深度和广度,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也可以将区域的经济技术优势向四周区域扩散,将更多的生产要素进行合理调整和优化组合。
Reading
阅读
区域空间发展理论
区域点轴空间发展示意
a
A
B
区域点轴空间发展示意
b
A
B
C
D
E
F
G
区域点轴空间发展示意
c
区域点轴空间发展示意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d
区域点轴空间发展示意
区域空间结构:
是指一个地区各种要素的相对位置和空间分布形式。
Reading
阅读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
区域空间结构是由区域核心、网络系统和外围空间共同组成的。
从城乡的角度来看
区域空间结构是由乡村地域和城市地域共同组成的。
区域空间发展理论
一、大都市的集聚与辐射作用
大都市:是规模庞大、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具备强大辐射带动功能的现代化城市区域,是城镇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城市空间组织形式。
都市区:概念起源于美国,城市发展带来空间上的蔓延和郊区化,使得居住和就业发生了空间上的分离,形成了都市区这种空间组织形式。
大都市:是规模庞大、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具备强大辐射带动功能的现代化城市区域,是城镇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城市空间组织形式。
优越的地理区位
庞大的城市规模
雄厚的综合实力
发达的教育科技
深厚的文化底蕴
便捷的交通运输
广阔的经济腹地
上海拥有世界级中心城市(大都市)的必备条件
位置:太平洋西岸,亚洲大陆东缘,我国海岸带与长江的交会处。
面积:土地面积6340平方千米。
人口:2017年2418万。
经济:地区生产总值30633亿元。
地位:我国经济、科技、文化中心,亚太地区重要枢纽和现代服务中心。
目标:建设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
一、大都市的集聚与辐射作用
大都市的集聚作用:产业基础好、区位条件优越的地区,经济获得较快增长后,会引导、吸引(产业)企业、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等集中布局。
多种部门和资源的集聚,必然会导致地区经济核心的形成和发展。
集聚作用衰退:集聚作用是有限度的,当某区域汇集了一定量的某部门或行业的企业之后,会产生排斥其他企业的推力;当企业生产经营超过一定规模后,会导致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逐渐上升,经济利益开始下降。这时,大都市的集聚作用产生衰退,促进集聚的有利条件逐渐消失,难以吸引更多的企业、资金、技术、信息和人才;而阻碍集聚的不利因素会日渐凸显,例如交通阻塞、环境污染、地价上升、生活质量下降等。
(1)城市化标志:
①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最主要标志)
②城市数量增加。
③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形成城市带;
(2)城市化作用:
①促进城乡交流,缩小城乡差距,提高乡村对外开放程度,带动农村发展; ②提高生产效率,改善区域产业结构,提高区域发展水平。
回顾
城市化进程(郊区城市化 → 城市郊区化 → 再城市化 )
①郊区城市化:郊区形成城市,是人口、产业向城市集聚过程,城市规模膨胀,处在城市化加速阶段。
②逆城市化(城市郊区化):城市化进一步发展, ①人口向郊区、卫星城迁移,城市人口减少,城市中心区萎缩; ②产业向郊区、卫星城迁移,郊区建有大型商场和绿地; ③城区与郊区(卫星城)之间有高速公路连接。
成因: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城市交通、居住、环境条件变差;乡村基础设施完善;交通条件改善。
③再城市化:面对经济结构老化,人口减少,美国东北部一些城市在20世纪80年代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开发市中心衰落区,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吸引专业人员回城居住
④就地城市化:中国城市化新趋势,农村向城镇转化,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化,避免城市过度膨胀带来“城市病”。
辐射带动:是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与经济滞后地区之间产生的产业、科技、人才、资金等要素的流动,以及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传播。
大都市的辐射功能通过交通网、信息网、关系网来完成,其作用与距离和关系紧密相连,距离越近,关系越密切,辐射带动作用就越充分。
世界大都市的发展历程表明,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影响,首先起主导作用的是集聚,然后才是辐射带动作用。先把资源集聚到中心城市,随之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产生辐射带动,加快这些地区的发展;进而,中心城市与周边中小城市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良性互动关系。
上海的发展阶段
活 动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20世纪50年代后期
01
20世纪70年代
02
1979年---2000年
03
2000年---2015年
04
阶段一
阶段二
阶段三
阶段一:1949年---1978年
上海城市化的进程较缓慢,工业化的发展仍然推动了上海的地域发展。
20世纪50年代后期,上海在建成区外开辟了许多工业区,并先后建成闵行、吴泾、嘉定、安亭、松江、青浦、南汇、崇明等卫星城。
70年代,为配合引进大型联合企业,先后开辟了金山卫和吴淞两个卫星城,使上海的城市布局由单核心城市发展成为组合城市。
上海的发展阶段
活 动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20世纪50年代后期
01
20世纪70年代
02
1979年---2000年
03
2000年---2015年
04
阶段一
阶段二
阶段三
阶段二:1979-2000年
上海步入城市地域迅速扩展时期。90年代以后,随着浦东的开发开放,上海确立了建成国际大都市的战略目标,经济发展迈上了新台阶。上海建成区与卫星城连成一片,上海大都市初步形成,城市地域迅速扩大。
上海的发展阶段
活 动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20世纪50年代后期
01
20世纪70年代
02
1979年---2000年
03
2000年---2015年
04
阶段一
阶段二
阶段三
阶段三:2000一2015年
上海逐步形成了与长江三角洲地区联动发展的格局,城市空间发展从黄浦江拓展到长江,多层次的城市空间体系结构基本形成。
卫星城 是指在大城管辖区范围内或与市中心相距不到100km的范围内,在生产、生活等方面与市区有密切联系,人口规模在数万以上的城镇。通常把中心市区称作母城,外围的卫星城称作子城,具有吸收母城的部分人口,接纳母城的扩散企业,分担母城的某些功能等作用。卫星城是位于大城市周围区域的小城市,因这些小城市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与太空中的卫星围绕某个中心点的分布相类似,故名卫星城。在中国,卫星城是指在中心城市或城区附近的城市、城县和城镇。
卫星城是相对概念,不是绝对概念,需要横向比较。例如,杭州是嘉兴的中心城市,同时是上海的卫星城市。在浙江省地区范围内,杭州是中心城市;在长三角地区范围内,杭州是卫星城市。另外,卫星城不是一成不变的,有的可能没落成偏远城镇,有的可能发展成中心城市。
1.想一想,上海在城区周围建设卫星城,对城市发展有哪些积极作用 但卫星城与中心城区融合后,又可能会造成哪些新的问题
建设卫星城的积极作用:
疏散中心城区的产业和人口,
分担中心城区职能,
减轻中心城区环境压力,
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卫星城与中心城区融合的不利影响:
进一步增加中心城区人口、交通、环境压力,人地矛盾加剧。
2.从21世纪开始,上海的城市空间发展从黄浦江拓展到长江,这对长江三角洲地区乃至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哪些影响
更好地借助长江“黄金水道”的优势,辐射带动长三角地区及长江经济带的发展。
辐射带动是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与经济发展滞后的地区之间产生的产业、科技、人才、资金等要素的流动,以及思想观念、生产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传播。大都市以高水平的现代服务业如金融、物流、商务以及高科技为主,将原有的部分工业转移到周边地区,以带动周边地区发展各具特色的产业,从而形成梯度分工合理、各展所长、紧密合作的区域经济格局。大都市的辐射功能通过交通网、信息网、关系网来完成,其作用与距离和关系紧密相连,距离越近,关系越密切,辐射带动作用就越充分。
辐射作用
位置:太平洋西岸,亚洲大陆东缘,我国海岸带与长江的交会处。
面积:土地面积6340平方千米。
人口:2017年2418万。
经济:地区生产总值30633亿元。
地位:我国经济、科技、文化中心,亚太地区重要枢纽和现代服务中心。
目标:建设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
上海
二、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功能
科技研发创新功能
金融服务功能
交通运输枢纽功能
都市核心功能
产业带动功能
上海的辐射带动能力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工业城市,是长江三角洲乃至周边地区先进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的龙头。
进人21世纪以来,上海全面推进产业升级,原有的低端产业逐步退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高端装备、新医药等产业显著加强,金融、证券、国际商贸等领域得以全面提升。
以上海为核心,形成了汽车、造船、航空航天、电子、医药等庞大产业集群,不仅生产规模庞大,而且表现出强劲的市场竞争力。
产业带动功能
我国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重要引擎
强力拉动了长江三角洲的发展
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山东半岛和福建沿海有明显辐射带动作用
我国对外开放的新型窗口
上海设立领事馆国家达60多个
2018年11月上海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都市核心功能
长江流域门户
拥有高效率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中心城区已建成立体交通网络
拥有虹桥、浦东两大国际机场
拥有外高桥、吴淞、洋山等深水港区
上海港是我国主要的外贸港之一
交通运输枢纽功能
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占地26平方千米,距离市中心12千米。该枢纽具有高速铁路、城际铁路、高速公路客运、城市轨道交通、民用航空等枢纽换乘功能,集散客流量平均为48万人次/日,能够吸引大量商务和旅游客流,形成都市交通枢纽。
上海虹桥枢纽中心
上海港扼长江入海口,港区位于黄浦江两岸、长江入海口南岸和杭州湾口,年外贸吞吐量约占全国的1/5。
上海港经济腹地广阔,除长江三角洲外,还包括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重庆等地。
上海港为综合性、多功能的世界级大港。
Reading
阅读
上海港
新建成的洋山深水港区位于浙江嵊泗列岛的崎岖列岛,由大、小洋山等数十个岛屿组成,是我国首个在海岛上建设的特大型智能化港口,通过东海大桥与上海连接,已发展成具有全球意义的集装箱港区。
上海洋山深水港区
上海拥有大量的金融机构,比如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金融交易所、黄金交易所、钻石交易所、外汇交易中心等。
上海是我国两大股票交易中心之一。
中国(上海)自由贸试验区是我国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
黄浦区、陆家嘴一带金融中介机构云集,许多世界级大银行在此设立了区域性总部或分程机构。
金融服务功能
上海拥有众多大学和科研所,科研实力雄厚,是我国重要的高科技研发中心。
上海作为全国技术创新的排头兵,与发达国家和国内研发中心保持频繁的交流。
上海建有众多的高科技园区和孵化器,对长江三角洲地区乃至国内广大地区都具有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
科技研发创新功能
浦东新区位于上海市黄浦江东岸,长江三角洲东缘,土地面积1210平方千米,2017年常住人口550万,是上海市第二大行政区。1990年,国家做出开发浦东的决策。1993年1月浦东新区正式成立。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浦东面貌日新月异,一个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新城区基本形成,成为我国新兴的国际化经济枢纽区域,被誉为“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浦东率先建立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上海浦东机场成为主要的国际航空港,有磁浮列车与城区对接。外高桥港和洋山港成为特大型集装箱港。陆家嘴成为上海市新兴的中心商务区。张江高科技园是高水平的信息技术和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浦东现已成为我国乃至远东、亚太地区举足轻重的金融中心。浦东拟建设成科学发展先行区,金融、航运、贸易核心功能区,综合改革试验区和开放和谐生态区。
上海浦东新区
Reading
阅读
陆家嘴位于浦东新区黄浦江畔,与外滩隔江相望。这里银行证券机构集聚,是我国极具影响力的金融中心之一。1990年,国家决定在此设立全国首个国家级金融开发区。如今陆家嘴巨厦如林,充分彰显出现代都市的魅力,著名超高层建筑主要有环球金融中心(492米)、金茂大厦(421米)、上海中心大厦(632米)、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468米)
东方明珠
金茂大厦
环球金融中心
上海中心大厦
三、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城市圈
发展带
上海
杭州
合肥
南京
上海市
沿












沿




沿





























西




徐州
宿迁
淮北
宿州
毫州
阜阳
蚌埠
淮南
淮安
连云港
盐城
滁州
六安
安庆
池州
铜陵
宣城
扬州
镇江
泰州
常州
无锡
苏州
湖州
嘉兴
舟山
宁波
台州
丽水
温州
金华
衢州
绍兴
芜湖
马鞍山
南通
合肥城市圈
南京城市圈
杭州城市圈
宁波城市圈
苏锡常城市圈














上海
宁波城市圈
杭州城市圈
合肥城市圈
苏锡常城市圈
沿江发展带
沪宁合杭甬发展带
沪杭金发展带
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
通过
南京城市圈
拉动
沿海发展带
强化
“一核五圈四带”网络化空间格局
形成
形成
上海对周边辐射带动显著,周边形成上海龙头坚实支撑。
向江苏伸展,形成了以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京为支撑的沪宁产业带;
向浙江方向延伸,形成了以嘉兴、杭州、湖州、绍兴、宁波为支撑的沪杭产业带;
沿着长江延伸,则形成了以南通、镇江、扬州、南京、马鞍山、芜湖、铜陵、安庆为支撑的长江下游产业带。
苏州又称姑苏,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以苏州园林为代表的众多风景名胜。苏州又是我国重要的现代工业基地,工业以电子信息、家用电器、食品医药、装备制造、纺织服装为大宗。全市现有8个国家级开发区,以及苏州、昆山两个高新区,张家港、昆山两个保税区。苏州港由张家港港、常熟港和太仓港组成。如今,苏州的地区生产总值位居江苏之首,2018年苏州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86万亿元。在2018年我国县域经济百强排行中,苏州所辖的昆山、张家港、常熟、太仓四市都位居前列。这与上海的辐射带动作用是分不开的。苏州东邻上海,借助上海科技、教育、金融、外贸等方面的支持,城市经济与上海一体化发展,旅游服务业也与上海相得益彰。
苏州---新型工业强市
Reading
阅读
莫斯科
法兰克福
马德里
布鲁塞尔
圣保罗
多伦多
悉尼
墨尔本
雅加达
吉隆坡
曼谷
泰州
扬州
南通
镇江
常州
无锡
嘉兴
湖州
绍兴
舟山
合肥
安庆
芜湖
宁波
杭州
苏州
南京
巴黎
伦敦
纽约
东京
新加坡
香港
全球主要城市
区域一般城市
辐射区域腹地
上海作为中心城市
连接全球网络
上海大都市“两个扇面”对外影响示意
全球核心城市
区域主要城市
上海
上海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交通、科技、工业、金融、会展和航运中心,对内主要影响长江下游地区以及周边地域,对外则与亚太和欧洲的大城市保持商贸文化联系。上海与江苏、浙江、安徽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现已成为世界级超大城市群。
上海位于我国海岸线的中点和长江入海口处,可谓全国的门户;上海背靠富庶的苏南地区和杭嘉湖平原,可谓长江三角洲的龙头;上海北依长江,东滨东海,有黄浦江穿越其境,可谓得天独厚的水陆枢纽。上海优越的经济地理区位,是其成长为国际化大都市的必备条件;同时,也为其辐射带动功能的发挥提供了理想的平台。
探 究
探 究
1.分析上海能够发展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优势条件。
2.议一议,上海大都市经济辐射的主要区域可能包括哪些地区
上海位于我国海岸线的中点和长江人海口,地理位置优越,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水、陆、空交通运输发达,是我国重要交通枢纽;拥有广阔的经济腹地;国家政策支持力度大。
上海大都市经济辐射的主要区域包括与上海邻近的江苏、浙江、安徽等周边省区以及其他长江下游地区。
经济腹地:是一个与经济中心或中心城市相对应的概念。其内涵是经济中心的吸收和辐射能力能够达到并能促进其经济发展的地域范围。
活 动
1.从现代制造业的发展特点,分析上海对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的辐射带动作用。
现代制造业产品技术的开发或应用能够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产业链延伸较长。上海拥有庞大的现代制造业体系,其高新技术、先进制造业在我国占据重要地位。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拥有良好的加工工业基础及相对较为低廉的生产成本,利用与上海毗邻的区位优势,抓住上海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机会,积极承接上海现代制造业的辐射转移,充分利用当地的生产基础,降低生产成本,促使生产要素的流动,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和资源配置,促进长三角地区内部的区域分工与合作,加深区域经济的一体化。
活 动
2.国家正在推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强调“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作为长江经济带的龙头,上海如何加强与长江中游城市群(以武汉、长沙、南昌为核心)和长江上游城市群(以重庆、成都为核心)的发展联系,促进沿江产业转型提升,又切实保护好长江的生态环境
上海在长江经济带中应发挥其服务引领作用,成为共抓生态保护的示范者、创新驱动发展的先行者、协调区域发展的领头羊、对内对外开放的动力源、引领制度创新的排头兵;建设长江经济带绿色生态廊道重要节点、打造要素配置与服务重要枢纽,带动长江经济带产业特色转型发展。在长江经济带环境治理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发挥引领作用;推动对长江经济带沿省市的对口支援和产业转移;依靠科技创新资源优势,提升长江经济带发展水平;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依靠创新合作带动长江经济带产业绿色转型发展。
活 动
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伦敦都市圈的雏形来源于“巴罗委员会”(英国指导城市和区域规划的机构)规划的同心圈设计。随着城市集群化的不断推进,以伦敦为圆心,辐射带动周边城市及小城镇的发展,使得伦敦都市圈成为世界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同时也作为高新科技中心、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和国际信息传播中心。现代交通网络化、多种交通一体化,是伦敦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为了解决伦敦人口过于密集的问题,20世纪五六十年代,政府在离伦敦市中心50千米的半径内建立了8座新城(卫星城),而后以伦敦为核心,沿主要交通干线向外扩展,在都市区范围内构建“反磁力吸引”体系,引进中心区的工业企业,配套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并为迁入居民提供各种工作岗位,既有效疏解大城市核心区过于密集的人口和产业,又在各自的区位条件和产业基础上发展成为区域性中心城市。
活 动
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随着大伦敦建设的不断深入,城市经济结构逐渐完善,以发达的交通运输网络为依托,构建起各区域之间密切的联系,形成了多中心网络型空间格局。大都市周边城市职能各异,特色鲜明,分工合理,有利于大都市空间结构的优化、产业布局的协同和整体功能的提升。
(1)说明伦敦大都市空间布局优化的基本思路。
根据城市不同阶段的特点、问题和需求,制定相应的规划:在初期的同心圈规基础上,逐渐规划发展形成以伦敦为核心,通过放射状的现代交通网络与周边职能各异的卫星城连接起来,构成分工明确的城市群体系。
活 动
(2)结合材料,分析伦敦对周边卫星城的辐射功能是如何体现的。
(3)议一议,伦敦都市圈对伦敦自身发展有哪些意义
疏散伦敦中心区过于密集的人口和产业,缓解了人地矛盾,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中心城区通过产业的不断优化调整提升了城市竞争力,为周边中小城市的产业升级起到了示范作用、从而引领伦敦都市圈的整体协调发展。
伦敦通过多种现代交通与卫星城连接起来,同时将部分人口、工业企业转移到卫星城,卫星城配套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并提供就业岗位;卫星城依托各自的区位优势和产业,发展成为区域中心城市。
浦东开发多年来,成为我国新兴的国际化经济枢纽区域,被誉为“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3题。
2.上海浦东新区 ( )
A.位于上海黄浦江西岸 B.拓宽了上海的发展空间
C.与上海老城区联系不便 D.以农业为经济支柱
3.上海建设浦东新区主要是为了( )
A.解决上海人口老龄化问题 B.分散大量的外来人口
C.解决上海城市用地紧张问题 D.扩大经济和人口规模的需要
B
C
小 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