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5.2 南方地区 练习- 浙江省人教版人文地理七年级下册
一、单项选择题
1.珠江三角洲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有利条件( )
①风光独特,旅游资源丰富 ②很多地方是侨乡
③紧邻港澳和东南亚,便于引进资金和技术④矿产资源丰富
A.②③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2.“竹林溪水影成趣,碧绿茶园连成片;层层梯田环山绕, 金秋时节板栗香”,这是小丽对外婆家自然环境的描述,据此可推断外婆家地形是( )
A.平原 B.丘陵 C.盆地 D.高原
3.四川盆地是我国最大的水稻和油菜籽产区。这得益于优越的自然条件,主要包括
①热量充裕 ②日照充足 ③降水丰沛 ④都江堰工程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4.说起棕子,会想到端午。龙舟竞渡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习俗活动。下列属于嘉兴流行这一习俗活动的自然条件是( )
A.水能丰富 B.水产多样 C.河湖众多 D.航运发达
5.关于上海城市的主要职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 ②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
③飞机制造业基地和出口基地 ④亚洲东部地区的金融中心、商业中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9月份以来福建和黑龙江新增多例新冠肺炎本土病例,下列关于两地描述正确的是( )
A.都是温带季风气候 B.都位于第三阶梯
C.都属于南部地区 D.都属于北方地区
7.四川盆地是众多野生动物的家园,下列珍稀野生动物中,生活在四川盆地的有( )
①大熊猫 ②华南虎 ③金丝猴 ④雪豹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8.长江经济带是中国经济版图中的重要轴线,下列关于长江流域的描述正确的是
A.长江横贯东西,连接我国的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
B.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受夏季风影响,对农业生产影响大
C.长江流经我国三级阶梯,江阔水深,全线皆可通航
D.长江流经四川盆地,宁夏平原、太湖流域等稻米产区
9.随着治水工作的持续深入, 目前嘉兴国控断面水质 由十年前的劣五类提升到现在的三类水平。嘉兴实施的千岛湖引水工程,已将千岛湖的优质水源输送至嘉兴。材料表明( )
①嘉兴气候干旱导致水资源短缺②嘉兴市的水环境治理成效显著
③区域调配有利于解决资源问题④节约是缓解资源短缺的治本之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四川省是我国茶叶生产大省之一,可以看春晚喝新茶,而同纬度的浙江省一般要到清明节前后才有新茶,导致两省茶叶上市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气温 B.降水 C.土壤 D.水源
2021年7月,某地举行了“红色印记·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创意剪纸大赛。乌镇的小明同学以反映家乡特色的剪纸作品参加了本次比赛。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小明同学的剪纸作品应是
A.甲 B.乙 C.丙 D.丁
12.形成小明家乡这种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是
A.沟壑纵横、降水集中 B.地势低平、降水丰沛
C.地形封闭、排水不畅 D.山河相间、降水均匀
13.传统民居与当地降水量的多少是有关联的, 下面房屋特征能反映降水影响的是( )
A.北方房屋墙体较厚 B.东北地区的房屋多有双层窗户
C.南方屋顶坡度较大 D.南方房屋高大宽敞, 注重通风透气
14.傣族人聚居在云南南部,喜欢穿短衣长裙。这是为了适应当地
A.湿热的气候 B.炎热的气候 C.崎岖的地表 D.干旱的环境
15.读下图,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甲地气候高寒,牧带营养价值高 B.乙地流行变脸、安塞腰鼓等巴蜀文化
C.丙地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 D.该纬线依次经过西北地区、南方地区
16.长江被称为“黄金水道”的原因是
A.年径流量大 B.水力资源丰富 C.航运价值高 D.流域内多矿产
17.傣族主要分布云南省西部和南部地区。傣族妇女传统服饰为头戴大斗笠,上着各色紧身短上衣,下穿彩色统裙,长及脚面。如下图,这反映了当地( )
A.降水稀少 B.寒冷干燥 C.高温多雨 D.光热不足
二、非选择题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相关链接:竹类大都喜温暖湿润的气候,一般年平均温度为12°C~22C,年降水量1000毫米~2000毫米。竹子对水分的要求,高于对气温和土壤的要求,既要有充足的水分,又要排水良好。
材料二:安吉人在发展经济道路上有属于自己的一套方法:依靠竹子做出了3000多个品种的产业链;依托当地自然环境,开发农家乐特色旅游项目;建设新农村,成为中国美丽乡村发源地。好生态让安吉的竹质量更好,茶滋味更甘,绿色发展带动了安吉新的经济增长。
(1)联系材料一,从自然条件角度分析安吉成为“中国第一竹乡”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谈谈安吉县发展经济的成功经验对其他区域发展的启示。
(3)综合上述两则材料,说说我们可以从哪两方面来认识区域。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四川盆地又称为巴蜀盆地、信封盆地或紫(红)色盆地,是中国四大盆地之一。它由连接的山脉环绕而成,位于中国腹地和大西部东缘中段,囊括四川中东部和重庆大部,总面积约26万平方千米。盆地中的主要城市有成都、重庆、南充和绵阳等,其文化为巴蜀文化。
材料二 四川盆地农业较发达,是中国著名的农业区。良好的自然条件和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是农业发展的基础,四川盆地分布的紫色土面积达14万平方千米。
(1)根据上述材料判断,四川盆地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地中海气候
(2)四川盆地是我国著名的农业区,说说这一地区种植量较多的一些农作物。
(3)说说四川盆地能成为我国著名的农业区的自然原因。
(4)从文化方面列举四川盆地的地区特色。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2.B
3.C
4.C
5.B
6.B
7.B
8.B
9.C
10.A
11.D 12.B
13.C
14.A
15.A
16.C
17.C
18.(1)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热量水分条件充足;
地形:以丘陵为主,适合竹子生长。
(2)自然环境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人文环境),依靠自然条件优势因地制宜地发展经济。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重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3)区域的自然条件;区域的人文特色
19.(1)C
(2)水稻、油菜籽。
(3)地处亚热带,因四周山脉环绕,大大减弱了冬季寒潮和冷空气的入侵程度,也使得夏季热量不易扩散,具有冬暖、春早、夏热的特点;气候温暖、热量充足、降水丰沛、土壤肥沃。
(4)巴蜀文化、川剧、川菜等。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