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末试卷(历社部分)
一、选择题
1.(2020八上·吴兴期末)“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大化改新”“查理曼帝国”等关键词共同探究的主题是( )
A.亚欧早期文明 B.政教合一的体制
C.奴隶制的形成 D.中世纪封建进程
(2020八上·吴兴期末)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探索宇宙苍穹的脚步从未停止。据此回答问题。
2.【浪漫飞天】长沙马王堆古墓(西汉初年)中出土了一幅包含“嫦娥奔月”的帛画(图1),据此可知,在当时( )
A.丝帛是主要的书写材料
B.帛画最早记录了嫦娥奔月的神话
C.绘画创作崇尚风骨精神
D.人们宇宙观受到道教的深刻影响
3.【实干逐梦】14世纪末,明朝陶成道曾命人同时点燃47枚大火箭,企图利用固体燃料爆炸产生的推力将人载到空中去(图2),被称之为“世界航天第一人”。这里的“固体燃料”( )
A.发明于宋金元时期 B.详细记载于《齐民要术》
C.经阿拉伯传入欧洲 D.推动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
4.(2020八上·吴兴期末)作为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典,“颁布后,平民就可以不再依靠贵族的记忆力”,这意在说明( )
A.《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 B.罗马共和制度确立的背景
C.《十二铜表法》的进步性 D.罗马帝国元首制的局限性
5.(2020八上·吴兴期末) 1170年,南宋范成大出使金朝,正值重阳节,他发现女真人在当天举行祭天仪式,还邀请使臣们登高、赏菊。从中可知,此时的女真人( )
A.抛弃游牧生活方式 B.重视本民族的节日
C.推动澶渊之盟签订 D.积极吸收中原文化
6.(2020八上·吴兴期末)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的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正确思想”不包括( )
①“兼爱”“非攻” ②“法与时移” ③“贫贱不能移” ④“仁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2020八上·吴兴期末)《汉书 盖宽饶传》记载:宽饶被擢为司隶,侦查揭发无所回避,公卿贵戚及来到长安的各国诸侯,皆恐惧莫敢犯禁,京师为清。这段记载中涉及到的政治制度或机构有( )
①司隶校尉 ②刺史制度 ③郡国制 ④三省六部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2020八上·吴兴期末)比较法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比较12世纪的巴黎和杭州,两座城市都是( )
①国家政治中心 ②商业活动繁荣 ③市民有自治权 ④坊市界限分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2020八上·吴兴期末)地理环境深刻影响着人类历史进程。下列搭配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有( )
选项 地理环境 历史进程
① 尼罗河河水的定期涨落 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
② 铁农具和牛耕技术出现 春秋战国的社会变革
③ 魏晋江南酷热气候缓解 经济重心完成了南移
④ 11世纪-13世纪寒冷期 蒙古政权大规模扩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10.(2020八上·吴兴期末)写好历史“剧”:在历史书写中加深历史认知,提升历史素养。
(1)下列主题中,与该历史剧最为契合的是( )
A.巩固统一 B.民族团结 C.文明交往 D.开疆拓土
(2)“送别”一幕是否符合历史事实?请从资料A、B中选择相应的史料进行佐证。
(3)对于同一时期的描述,资料B、C之间是否存在矛盾?请结合材料及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11.(2020八上·吴兴期末)厘清楚“制”变:任何一项制度创立,必然有其外在需要和内在用意。
材料一:伯里克利认为人们在政治机会和法律面前是平等的,在他执政期间,将政治生活向全体公民开放......。
——翟月玲
中国古代这项制度是由门第特殊阶级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是一种直接的民权,一种由社会直接参加政府之权。
——钱 穆
材料二: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是以一个否定另一个,螺旋式的发展模式。如夏商西周确立了分封制下的大一统,那么春秋战国诸侯争霸吞并就是对夏商西周体制的否定,而后又是对诸侯纷争的否定,并确立新的体制,从而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的第一个正—反—合阶段。……而唐、宋、元又构成了第三个正—反—合阶段。
——李治安
(1)材料一中的两个“开放”分别依托于哪一制度?
(2)依据材料二,你是如何理解“第一个正—反—合阶段”中的“合”?
(3)如何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中国古代政治的重要内容之一。结合所学,为“第三个正—反—合阶段”搭建史实证据链。
12.(2020八上·吴兴期末)做好“水”文章:中华文明从大河走来,数千年里,中华民族与大河相守相望。
【地以水兴】
【水以证地】
(1)据所学知识判断,上图应为 (填“春秋”或“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分布图。“注1”描述的是图中的工程 (填数字),“注2”中扬州的兴盛得益于 工程(填名称),该工程的重要河段 (填名称)就是在图中工程 (填数字)的基础上进一步疏通、扩建而成。
(2)根据链接1,推测《水经》创作于哪一时期?
(3)依据链接2、3,试从政治角度分析《水经注》“南方诸水多纰缪”的客观限制和“以西汉版图为基础”的主观愿望。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西欧封建国家与基督教文明;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本题以 “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大化改新”“查理曼帝国” 等为依托,考查中世纪各文明的封建进程。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综上,答案为D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答案】2.A
3.C
【知识点】昌盛的秦汉文化;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
【解析】【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根据材料中包含的 “嫦娥奔月”的帛画可知,该内容是画在丝帛上的。
A.可考证的最早的纸是西汉时期出现的,在纸之前人们主要把信息记录在丝帛、竹木简上。故A正确;
B.无法体现最早记录嫦娥奔月的神话。故B错误;
C.无法体现绘画创作崇尚风骨精神。故C错误;
D.无法体现人们宇宙观受到道教的深刻影响。故D项错误。
综上,BCD项错误,正确答案为A项。
3.根据材料包含的“14世纪末,明朝陶成道曾命人同时点燃47枚大火箭,企图利用固体燃料爆炸产生的推力将人载到空中去“可知,材料描述的是火药,火药经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故正确答案为C项。
4.【答案】C
【知识点】罗马帝国及基督教的产生
【解析】【分析】公元前世纪中期,在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中,罗马制定了《十二铜表法》,《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典。故正确答案为C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5.【答案】D
【知识点】南宋与金的和战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可知,女真族建立金朝后,在重阳节举行”登高“、”赏菊“等活动,这反映出女真族吸收了中原的文化。故正确答案为D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答案】A
【知识点】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可知, “孟子的一个正确思想” 是仁政。故①②③为非孟子思想。故正确答案为A项。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回顾孟子思想的内容。
7.【答案】B
【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宽饶被擢为司隶,侦查揭发无所回避,公卿贵戚及来到长安的各国诸侯,皆恐惧莫敢犯禁,京师为清。“可知,汉朝实行的是郡国制,而且司隶校尉是一个职务名称。故正确答案为B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答案】A
【知识点】探究北宋都市生活
【解析】【分析】12世纪东方处于宋代。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前代,在重要河流沿岸兴起了很多商业诚实。城市中的商铺不断增加,街道以及住宅之间到处可以开设店铺。由此可以推断②正确;④错误。故可以排除CD项。市民有自治权在中国古代是错误的。故正确答案为A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答案】B
【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三国魏晋南北朝文化;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大河文明---古代埃及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
尼罗河水定期涨落,使世界上发明了最早的太阳历。故①项正确;铁农具与牛耕技术出现,不属于地理环境,故②项错误;魏晋南北朝经济重心开始南移,而不是完成。故③项错误; 11世纪-13世纪寒冷期 导致蒙古政权大规模扩张。故④项正确。
综上,正确答案为B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答案】(1)C
(2)“送别”一幕不符合历史事实。选择资料B,资料B中政府禁约百姓不许出蕃(有僧字玄奘欲入西蕃,所在州县严候逮捕),都说明了玄奘是违反了国家的法律规定,私自出境的。不可能出现皇帝为他送行的一幕。
(3)不矛盾,“疆场未远”“禁约百姓不许出蕃”,是因为唐朝初期,西北边疆地区受到突厥的侵扰(边疆地区有战事);
一些少数民族的食品如胡饼,成为唐朝普遍流行的名食(在唐朝京城长安有专门经营胡食的店铺,民间还流行互相馈赠胡饼的习俗)或唐人爱穿少数民族的服饰,连妇女也常穿胡服,并以穿戎装为时尚或(唐代流行的打马球的游戏,是从波斯经丝绸之路传入的),可以证明初唐的中国人“最愿意接受不同的新鲜事物”“非常愿意向世界敞开自己,希望得到其他国家优秀的东西。”
【知识点】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唐代的科技文化与时代风尚
【解析】【分析】(1)材料中出现了”天竺“,故可以知道是对外交流方面的内容。故正确答案为C项。
(2)根据材料可知, 政府禁约百姓不许出蕃(有僧字玄奘欲入西蕃,所在州县严候逮捕) ,说明玄奘是私自出境, 不可能出现皇帝为他送行的一幕。
(3)本题考查唐朝对外交流的相关内容。根据所学可知并不矛盾, “疆场未远”“禁约百姓不许出蕃”,是因为唐朝初期,西北边疆地区受到突厥的侵扰(边疆地区有战事);一些少数民族的食品如胡饼,成为唐朝普遍流行的名食(在唐朝京城长安有专门经营胡食的店铺,民间还流行互相馈赠胡饼的习俗)或唐人爱穿少数民族的服饰,连妇女也常穿胡服,并以穿戎装为时尚或(唐代流行的打马球的游戏,是从波斯经丝绸之路传入的),可以证明初唐的中国人“最愿意接受不同的新鲜事物”“非常愿意向世界敞开自己,希望得到其他国家优秀的东西。”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1.【答案】(1)雅典(城邦)民主制度;科举制度;
(2)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秦朝统一全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建立起一套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在全国统一推行郡县制)。
(3)唐(正):在地方设立节度使(武将掌握地方政治);
宋(反):①解除石守信等统军大将的兵权,并从各地挑选强壮士兵,编入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禁军要轮流驻防京师;②陆续解除地方节度使的权力,唐朝时把持一方的节度使成为毫无实权的虚衔,;③北宋政府还派官员到地方管理财政;
元(合):元朝建立行省制度
【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科举制的创立;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古希腊古罗马文化
【解析】【分析】(1)材料一中“伯里克利认为人们在政治机会和法律面前是平等的,在他执政期间,将政治生活向全体公民开放”的 “开放”依托于雅典民主政治制度。材料一中“中国古代这项制度是由门第特殊阶级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是一种直接的民权,一种由社会直接参加政府之权” 的 “开放”依托于科举制度。
(2)根据材料二中的“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是以一个否定另一个,螺旋式的发展模式。如夏商西周确立了分封制下的大一统,那么春秋战国诸侯争霸吞并就是对夏商西周体制的否定,而后又是对诸侯纷争的否定,并确立新的体制,从而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的第一个正—反—合阶段”,联系所学,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秦朝通过在中央实行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在地方实行郡县制,从而建立起一整套的中央集权制度。
(3)根据材料二“……而唐、宋、元又构成了第三个正—反—合阶段”,联系所学,唐朝后期节度使权力扩大,形成藩镇割据。宋太祖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陆续解除地方节度使的权力;选拔文官担任地方官吏。为了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设立行省制度。
故答案为:(1)雅典(城邦)民主制度;科举制度。
(2)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秦朝统一全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建立起一套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在全国统一推行郡县制)。
(3)唐(正):在地方设立节度使(武将掌握地方政治);宋(反):①解除石守信等统军大将的兵权,并从各地挑选强壮士兵,编入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禁军要轮流驻防京师;②陆续解除地方节度使的权力,唐朝时把持一方的节度使成为毫无实权的虚衔;③北宋政府还派官员到地方管理财政;元(合):元朝建立行省制度。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考查我国的政治制度,要求学生结合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演变的趋势及特征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演变的特征及影响因素,学生要有较强的整合所学知识综合理解材料的能力。
12.【答案】(1)战国;①;隋朝大运河;邗沟;④
(2)三国时期
(3)北魏的郦道元生活在南北朝时期,中国陷入长期分裂割据状态,这一政治局势客观上限制了他无法到更南的地区进行实地考察;以西汉版图为基础寄托了他希望实现国家的大一统的主观愿望。
【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三国魏晋南北朝文化;隋的兴亡
【解析】【分析】(1)根据图中的“赵”“韩”“楚”等信息可知应为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分布图。注1中“此后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描述的是都江堰,位于四川,即图中的①。注2中的“扬州,在唐代便‘当南北大冲’而‘百货所集’” 得益于隋朝大运河。隋朝时期,隋炀帝全线开凿大运河,以扬州作为中心城市之一,在邗沟(即图中工程④)的基础上扩修并贯通至都城洛阳。
(2)根据链接1“《四库全书》 对《水经》的成书年代考证如下:文中称广汉(地名)为广魏(地名),则决非汉时;晋宁(地名,280 年设立)仍曰魏宁(地名),则未及晋代”中的“广魏”“魏宁”等信息可推测《水经》创作于三国时期。
(3)根据链接2“绝妙古今,北方诸水,毫发不失,而江、淮、汉之间便多纰缪(即错误),郦北人,南方诸水,非其目及也。”可知,北魏的郦道元生活在南北朝时期,中国陷入长期分裂割据状态,这一政治局势客观上限制了他无法到更南的地区进行实地考察。根据链接3“郦道元以西汉版图为基础写作此书,倾注了他的丰富感情和美好愿景于此书之中”可知,“以西汉版图为基础”的主观愿望是以西汉版图为基础寄托了他希望实现国家的大一统的主观愿望。
故答案为:(1)战国;①;隋朝大运河;邗沟;④。
(2)三国时期。
(3)北魏的郦道元生活在南北朝时期,中国陷入长期分裂割据状态,这一政治局势客观上限制了他无法到更南的地区进行实地考察;以西汉版图为基础寄托了他希望实现国家的大一统的主观愿望。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考查都江堰,隋朝大运河,郦道元《水经注》的相关知识及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和识图能力。题目设计既注重基础性,又注重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对学生答题能力要求较高。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末试卷(历社部分)
一、选择题
1.(2020八上·吴兴期末)“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大化改新”“查理曼帝国”等关键词共同探究的主题是( )
A.亚欧早期文明 B.政教合一的体制
C.奴隶制的形成 D.中世纪封建进程
【答案】D
【知识点】西欧封建国家与基督教文明;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本题以 “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大化改新”“查理曼帝国” 等为依托,考查中世纪各文明的封建进程。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综上,答案为D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0八上·吴兴期末)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探索宇宙苍穹的脚步从未停止。据此回答问题。
2.【浪漫飞天】长沙马王堆古墓(西汉初年)中出土了一幅包含“嫦娥奔月”的帛画(图1),据此可知,在当时( )
A.丝帛是主要的书写材料
B.帛画最早记录了嫦娥奔月的神话
C.绘画创作崇尚风骨精神
D.人们宇宙观受到道教的深刻影响
3.【实干逐梦】14世纪末,明朝陶成道曾命人同时点燃47枚大火箭,企图利用固体燃料爆炸产生的推力将人载到空中去(图2),被称之为“世界航天第一人”。这里的“固体燃料”( )
A.发明于宋金元时期 B.详细记载于《齐民要术》
C.经阿拉伯传入欧洲 D.推动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
【答案】2.A
3.C
【知识点】昌盛的秦汉文化;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
【解析】【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根据材料中包含的 “嫦娥奔月”的帛画可知,该内容是画在丝帛上的。
A.可考证的最早的纸是西汉时期出现的,在纸之前人们主要把信息记录在丝帛、竹木简上。故A正确;
B.无法体现最早记录嫦娥奔月的神话。故B错误;
C.无法体现绘画创作崇尚风骨精神。故C错误;
D.无法体现人们宇宙观受到道教的深刻影响。故D项错误。
综上,BCD项错误,正确答案为A项。
3.根据材料包含的“14世纪末,明朝陶成道曾命人同时点燃47枚大火箭,企图利用固体燃料爆炸产生的推力将人载到空中去“可知,材料描述的是火药,火药经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故正确答案为C项。
4.(2020八上·吴兴期末)作为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典,“颁布后,平民就可以不再依靠贵族的记忆力”,这意在说明( )
A.《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 B.罗马共和制度确立的背景
C.《十二铜表法》的进步性 D.罗马帝国元首制的局限性
【答案】C
【知识点】罗马帝国及基督教的产生
【解析】【分析】公元前世纪中期,在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中,罗马制定了《十二铜表法》,《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典。故正确答案为C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5.(2020八上·吴兴期末) 1170年,南宋范成大出使金朝,正值重阳节,他发现女真人在当天举行祭天仪式,还邀请使臣们登高、赏菊。从中可知,此时的女真人( )
A.抛弃游牧生活方式 B.重视本民族的节日
C.推动澶渊之盟签订 D.积极吸收中原文化
【答案】D
【知识点】南宋与金的和战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可知,女真族建立金朝后,在重阳节举行”登高“、”赏菊“等活动,这反映出女真族吸收了中原的文化。故正确答案为D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2020八上·吴兴期末)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的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正确思想”不包括( )
①“兼爱”“非攻” ②“法与时移” ③“贫贱不能移” ④“仁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知识点】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可知, “孟子的一个正确思想” 是仁政。故①②③为非孟子思想。故正确答案为A项。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回顾孟子思想的内容。
7.(2020八上·吴兴期末)《汉书 盖宽饶传》记载:宽饶被擢为司隶,侦查揭发无所回避,公卿贵戚及来到长安的各国诸侯,皆恐惧莫敢犯禁,京师为清。这段记载中涉及到的政治制度或机构有( )
①司隶校尉 ②刺史制度 ③郡国制 ④三省六部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宽饶被擢为司隶,侦查揭发无所回避,公卿贵戚及来到长安的各国诸侯,皆恐惧莫敢犯禁,京师为清。“可知,汉朝实行的是郡国制,而且司隶校尉是一个职务名称。故正确答案为B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2020八上·吴兴期末)比较法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比较12世纪的巴黎和杭州,两座城市都是( )
①国家政治中心 ②商业活动繁荣 ③市民有自治权 ④坊市界限分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知识点】探究北宋都市生活
【解析】【分析】12世纪东方处于宋代。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前代,在重要河流沿岸兴起了很多商业诚实。城市中的商铺不断增加,街道以及住宅之间到处可以开设店铺。由此可以推断②正确;④错误。故可以排除CD项。市民有自治权在中国古代是错误的。故正确答案为A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2020八上·吴兴期末)地理环境深刻影响着人类历史进程。下列搭配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有( )
选项 地理环境 历史进程
① 尼罗河河水的定期涨落 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
② 铁农具和牛耕技术出现 春秋战国的社会变革
③ 魏晋江南酷热气候缓解 经济重心完成了南移
④ 11世纪-13世纪寒冷期 蒙古政权大规模扩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三国魏晋南北朝文化;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大河文明---古代埃及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
尼罗河水定期涨落,使世界上发明了最早的太阳历。故①项正确;铁农具与牛耕技术出现,不属于地理环境,故②项错误;魏晋南北朝经济重心开始南移,而不是完成。故③项错误; 11世纪-13世纪寒冷期 导致蒙古政权大规模扩张。故④项正确。
综上,正确答案为B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非选择题
10.(2020八上·吴兴期末)写好历史“剧”:在历史书写中加深历史认知,提升历史素养。
(1)下列主题中,与该历史剧最为契合的是( )
A.巩固统一 B.民族团结 C.文明交往 D.开疆拓土
(2)“送别”一幕是否符合历史事实?请从资料A、B中选择相应的史料进行佐证。
(3)对于同一时期的描述,资料B、C之间是否存在矛盾?请结合材料及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答案】(1)C
(2)“送别”一幕不符合历史事实。选择资料B,资料B中政府禁约百姓不许出蕃(有僧字玄奘欲入西蕃,所在州县严候逮捕),都说明了玄奘是违反了国家的法律规定,私自出境的。不可能出现皇帝为他送行的一幕。
(3)不矛盾,“疆场未远”“禁约百姓不许出蕃”,是因为唐朝初期,西北边疆地区受到突厥的侵扰(边疆地区有战事);
一些少数民族的食品如胡饼,成为唐朝普遍流行的名食(在唐朝京城长安有专门经营胡食的店铺,民间还流行互相馈赠胡饼的习俗)或唐人爱穿少数民族的服饰,连妇女也常穿胡服,并以穿戎装为时尚或(唐代流行的打马球的游戏,是从波斯经丝绸之路传入的),可以证明初唐的中国人“最愿意接受不同的新鲜事物”“非常愿意向世界敞开自己,希望得到其他国家优秀的东西。”
【知识点】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唐代的科技文化与时代风尚
【解析】【分析】(1)材料中出现了”天竺“,故可以知道是对外交流方面的内容。故正确答案为C项。
(2)根据材料可知, 政府禁约百姓不许出蕃(有僧字玄奘欲入西蕃,所在州县严候逮捕) ,说明玄奘是私自出境, 不可能出现皇帝为他送行的一幕。
(3)本题考查唐朝对外交流的相关内容。根据所学可知并不矛盾, “疆场未远”“禁约百姓不许出蕃”,是因为唐朝初期,西北边疆地区受到突厥的侵扰(边疆地区有战事);一些少数民族的食品如胡饼,成为唐朝普遍流行的名食(在唐朝京城长安有专门经营胡食的店铺,民间还流行互相馈赠胡饼的习俗)或唐人爱穿少数民族的服饰,连妇女也常穿胡服,并以穿戎装为时尚或(唐代流行的打马球的游戏,是从波斯经丝绸之路传入的),可以证明初唐的中国人“最愿意接受不同的新鲜事物”“非常愿意向世界敞开自己,希望得到其他国家优秀的东西。”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1.(2020八上·吴兴期末)厘清楚“制”变:任何一项制度创立,必然有其外在需要和内在用意。
材料一:伯里克利认为人们在政治机会和法律面前是平等的,在他执政期间,将政治生活向全体公民开放......。
——翟月玲
中国古代这项制度是由门第特殊阶级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是一种直接的民权,一种由社会直接参加政府之权。
——钱 穆
材料二: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是以一个否定另一个,螺旋式的发展模式。如夏商西周确立了分封制下的大一统,那么春秋战国诸侯争霸吞并就是对夏商西周体制的否定,而后又是对诸侯纷争的否定,并确立新的体制,从而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的第一个正—反—合阶段。……而唐、宋、元又构成了第三个正—反—合阶段。
——李治安
(1)材料一中的两个“开放”分别依托于哪一制度?
(2)依据材料二,你是如何理解“第一个正—反—合阶段”中的“合”?
(3)如何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中国古代政治的重要内容之一。结合所学,为“第三个正—反—合阶段”搭建史实证据链。
【答案】(1)雅典(城邦)民主制度;科举制度;
(2)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秦朝统一全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建立起一套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在全国统一推行郡县制)。
(3)唐(正):在地方设立节度使(武将掌握地方政治);
宋(反):①解除石守信等统军大将的兵权,并从各地挑选强壮士兵,编入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禁军要轮流驻防京师;②陆续解除地方节度使的权力,唐朝时把持一方的节度使成为毫无实权的虚衔,;③北宋政府还派官员到地方管理财政;
元(合):元朝建立行省制度
【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科举制的创立;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古希腊古罗马文化
【解析】【分析】(1)材料一中“伯里克利认为人们在政治机会和法律面前是平等的,在他执政期间,将政治生活向全体公民开放”的 “开放”依托于雅典民主政治制度。材料一中“中国古代这项制度是由门第特殊阶级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是一种直接的民权,一种由社会直接参加政府之权” 的 “开放”依托于科举制度。
(2)根据材料二中的“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是以一个否定另一个,螺旋式的发展模式。如夏商西周确立了分封制下的大一统,那么春秋战国诸侯争霸吞并就是对夏商西周体制的否定,而后又是对诸侯纷争的否定,并确立新的体制,从而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的第一个正—反—合阶段”,联系所学,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秦朝通过在中央实行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在地方实行郡县制,从而建立起一整套的中央集权制度。
(3)根据材料二“……而唐、宋、元又构成了第三个正—反—合阶段”,联系所学,唐朝后期节度使权力扩大,形成藩镇割据。宋太祖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陆续解除地方节度使的权力;选拔文官担任地方官吏。为了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设立行省制度。
故答案为:(1)雅典(城邦)民主制度;科举制度。
(2)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秦朝统一全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建立起一套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在全国统一推行郡县制)。
(3)唐(正):在地方设立节度使(武将掌握地方政治);宋(反):①解除石守信等统军大将的兵权,并从各地挑选强壮士兵,编入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禁军要轮流驻防京师;②陆续解除地方节度使的权力,唐朝时把持一方的节度使成为毫无实权的虚衔;③北宋政府还派官员到地方管理财政;元(合):元朝建立行省制度。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考查我国的政治制度,要求学生结合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演变的趋势及特征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演变的特征及影响因素,学生要有较强的整合所学知识综合理解材料的能力。
12.(2020八上·吴兴期末)做好“水”文章:中华文明从大河走来,数千年里,中华民族与大河相守相望。
【地以水兴】
【水以证地】
(1)据所学知识判断,上图应为 (填“春秋”或“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分布图。“注1”描述的是图中的工程 (填数字),“注2”中扬州的兴盛得益于 工程(填名称),该工程的重要河段 (填名称)就是在图中工程 (填数字)的基础上进一步疏通、扩建而成。
(2)根据链接1,推测《水经》创作于哪一时期?
(3)依据链接2、3,试从政治角度分析《水经注》“南方诸水多纰缪”的客观限制和“以西汉版图为基础”的主观愿望。
【答案】(1)战国;①;隋朝大运河;邗沟;④
(2)三国时期
(3)北魏的郦道元生活在南北朝时期,中国陷入长期分裂割据状态,这一政治局势客观上限制了他无法到更南的地区进行实地考察;以西汉版图为基础寄托了他希望实现国家的大一统的主观愿望。
【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三国魏晋南北朝文化;隋的兴亡
【解析】【分析】(1)根据图中的“赵”“韩”“楚”等信息可知应为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分布图。注1中“此后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描述的是都江堰,位于四川,即图中的①。注2中的“扬州,在唐代便‘当南北大冲’而‘百货所集’” 得益于隋朝大运河。隋朝时期,隋炀帝全线开凿大运河,以扬州作为中心城市之一,在邗沟(即图中工程④)的基础上扩修并贯通至都城洛阳。
(2)根据链接1“《四库全书》 对《水经》的成书年代考证如下:文中称广汉(地名)为广魏(地名),则决非汉时;晋宁(地名,280 年设立)仍曰魏宁(地名),则未及晋代”中的“广魏”“魏宁”等信息可推测《水经》创作于三国时期。
(3)根据链接2“绝妙古今,北方诸水,毫发不失,而江、淮、汉之间便多纰缪(即错误),郦北人,南方诸水,非其目及也。”可知,北魏的郦道元生活在南北朝时期,中国陷入长期分裂割据状态,这一政治局势客观上限制了他无法到更南的地区进行实地考察。根据链接3“郦道元以西汉版图为基础写作此书,倾注了他的丰富感情和美好愿景于此书之中”可知,“以西汉版图为基础”的主观愿望是以西汉版图为基础寄托了他希望实现国家的大一统的主观愿望。
故答案为:(1)战国;①;隋朝大运河;邗沟;④。
(2)三国时期。
(3)北魏的郦道元生活在南北朝时期,中国陷入长期分裂割据状态,这一政治局势客观上限制了他无法到更南的地区进行实地考察;以西汉版图为基础寄托了他希望实现国家的大一统的主观愿望。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考查都江堰,隋朝大运河,郦道元《水经注》的相关知识及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和识图能力。题目设计既注重基础性,又注重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对学生答题能力要求较高。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