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期末复习】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高频考点测试卷(B)一、选择题(共10分)1.四季的形成与( )无关。A.地轴的倾斜 B.地球的公转 C.太阳与地球的距离2.地球内部由里到外的结构分别是( )。A.地壳→地核→地幔 B.地核→地幔→地壳 C.地幔→地核→地壳3.古人用圭表观察的是( )。A.一天中,物体影长的变化规律B.正午时分,物体影长的变化规律C.一天中,物体影子方向的变化规律D.正午时分,物体影子方向的变化规律。4.狗在晚春初夏时会褪去身上的细毛,冬季前褪去了粗毛长更多的细毛。这说明_______。A.四季变化影响着狗的身体 B.狗换毛决定了季节变化C.狗随昼夜变化改变自己5.在划分住宅楼群时,为了使底层住户全年正午能见到阳光,楼间距应该根据( )时楼影的长度进行计算。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6.下列关于昼夜的描述,错误的是( )。A.一昼一夜为一日B.日出为昼,月出为夜C.地球上,一半为昼,一半为夜D.日出为昼,日落为夜7.一年四季中日影的长度是如何变化的?某小组的同学对该问题进行了探究。他们组装圭表,测量日影。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A.选取同一地点 B.早晚测量 C.靠窗放置圭表 D.用尺量出日影长度8.下列3个节日中,白昼最短的是( )。A.劳动节 B.教师节 C.国庆节9.地球仪上指示南北和东西的线分别是( )。A.经线和纬线 B.晨线和昏线 C.南回归线和北回归线10.如图,北京在我国的东部,乌鲁木齐在我国的西部,兰州位于这两个城市之间,先看到日出的城市是( )。A.北京 B.兰州 C.乌鲁木齐 D.同时看到日出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1.古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在南极大陆,会出现长达半年的黑夜,这种现象叫_______,出现这种现象主要与_______有关。13.江山在杭州的西侧,_______先迎来黎明。14.地球上有________大洲, ________大洋等,在地球仪上用不同的________、________表示,使人们能更好地了解地球。15.帆船从远处驶来,我们先看见________,(A.船尾B.船身C.船帆D.船桨) 再看见________。 (A.船尾B.船身C.船帆D.船桨)16.白天,郁金香随着____________东起而开放,晚上郁金香会收拢花瓣。像郁金香这样,会随着____________交替而变化的植物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17.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约为_______天,地球绕轴自转一周约为_______小时,昼夜交替一次也约为_______小时。昼夜交替现象是由于_______引起的。18.坐在前进的汽车上观察窗外的树木,树木向____________运动。坐在逆时针转动的转椅上观察,周围的景物在____________运动。三、判断题(共10分)19.2021年3月5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位于美国纽约的华人通过电视直播观看到开幕式也是在当天的上午。( )20.当北半球是夏季时,南半球的季节也是夏季。( )21.在“冬至→春分→夏至”这个过程中,正午时分同一物体在同一地点的影长逐渐变长。( )22.在模拟帆船在球体和平面上航行实验时,“开船者”要快速的使船航行。( )23.在生活中我们知道离火炉近点,温度高点,离火炉远点,温度低点。所以我们可以得出夏天地球离太阳近点,冬天离太阳远点。( )24.地球的结构从内到外依次为地壳、地幔、地核。( )25.地球上同一纬线的人们在同一时间迎接日出。( )26.用橡皮泥制作地球模型来研究地球现象的实验方法称为模拟实验。( )27.地球是由地核、地幔和地壳组成的。( )28.先看到日出的地方就会后看到日落。( )四、实验题(共18分)(本题8分)下图是地球公转示意图,请结合实验经历,回答问题。29.(2分)图中用一支蜡烛模拟___________,用个小地球仪绕蜡烛___________转(填“顺时针”或“逆时针”),展示地球在公转。30.(2分)当地球转到①位置时,我们北半球是___________季;当地球转到③位置时,我们北半球是___________季。31.(2分)根据这个实验得知,由于地球的公转从而形成了___________。32.(2分)我们在研究地球运动时,常常采用___________实验的方法。A.对比 B.析因 C.模拟33.(本题10分)实验名称:昼夜交替的模拟试验实验材料:地球仪、手电筒、大头针。实验过程:用手电筒的光代表太阳光把地球仪照亮。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实验现象:(1)地球仪上分成了明暗两部分,向着“太阳”的那面是_____________,背着“太阳”的那面是_____________。(2)地球自西向东转动,同一个地方出现了昼夜交替现象。当这个地方转到刚被光照射到是____________,正对“太阳”是_____________,转到刚被光照不到时是_____________。实验结论: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_____________,向着太阳的面是_____________,背着太阳的那面是_____________。地球不停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就会出现。五、连线题(共8分)34.(本题4分)将下列科学家与其贡献用线连起来。哥白尼 发现细胞托勒密 “地心说”莱昂 傅科 “日心说”罗伯特 胡克 证实了地球的自转35.(本题4分)连线题将地球分成南北两半的圆周线 纬线与赤道平行的圆周线 南回归线北半球的一条纬线 赤道南半球的一条纬线 北回归线六、简答题(共12分)36.举例说明昼夜交替对生物有哪些影响?通过对“地球的运动”单元的学习,请你简要说说地球在怎样运动,并描述如何能证明你说的地球运动。38.四季是怎样产生的?七、综合题(共22分)(本题10分)北京时间2022年9月17日17时47分,在神舟十四号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密切协同下,完成全部既定任务,航天员陈冬、蔡旭哲安全返回问天实验舱,第二次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39.(2分)通过现在的航天技术我们可以观察到地球的自转,但是在历史上人类对地球运动及解释证夜交替的探索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以下三种关于地球运动和太阳运动的猜想中,不可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是( )。A.太阳绕地球转动 B.地球不动,太阳自转 C.地球自转40.(2分)下图中地球公转的方向是 __________(填“自西向东”或“自东向西”)。41.(2分)两位航天员出舱时,地球大致运行到上图中的位置( )。(填空)42.(2分)当地球运行到A位置时正午时分物体的影子最 ________(填“长”或“短”);当地球运行到C位置时,正午时分物体的影子最________(填“长”或“短”)。43.(2分)下表是三位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家乡城市的日出时间分析,你知道哪个城市的地理位置在最东边?( )。A.河南郑州:6时09分B.河南林州:6时08分C.河北深州:6时01分(本题12分)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会对动物、植物和人类生产生活产生影响。44.(2分)下列方法中,( )不能收集到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对生物影响的信息。A.上网查阅资料 B.翻阅相关书籍 C.凭空猜想45.(2分)18世纪,瑞典植物学家林奈通过长期观察和研究创造了“花钟”,组成花钟的花每天开花时间各不相同,主要受_______(填“光照”或“水分”)的影响。46.(2分)下列动物中,( )适应弱光,主要在夜间活动。A.燕子 B.牛 C.蝙蝠47.(2分)“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 )对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A.昼夜交替 B.四季变化 C.地球自转48.(2分)关于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春天桃树会开花 B.动物都会冬眠 C.不同季节有些动物会换毛49.(2分)除了以上现象,你还知道哪些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对生物产生的影响?请举例说明。①_______;②_______。(…………○…………内…………○…………装…………○…………订…………○…………线…………○…………)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外…………○…………装…………○…………订…………○…………线…………○…………)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试卷第1页,共3页试卷第1页,共3页参考答案:1.C 四季形成的原因是: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并且地轴是倾斜的,方向和角度也不变,导致阳光有规律地直射或斜射某一地区,因此气温也有规律地变化,形成四季。四季的形成与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无关。2.B 地球圈层结构分为地球外部圈层和地球内部圈层两大部分。地球外部圈层可划分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三个基本圈层;地球内圈可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基本圈层。从内到外依次是地核、地幔、地壳。3.B 圭表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天文仪器之一,是用来判定季节的。圭表分为“圭”和“表”两部分,圭置于南北方向,表垂直立于圭的南端,用来度量正午的日影长度。4.A 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能影响环境。狗的毛分为绒毛和粗毛,绒毛的作用是保温,粗毛的作用是散热,由于狗属于恒温动物,所以在每年的春末和秋末各换一次毛,春末由于气温变热,所以粗毛多,绒毛少,而秋末由于气温变冷,所以是粗毛少,绒毛多。狗随季节的变换更换体毛,这体现狗能适应环境。5.D 一年中物体影子的长短变化是由于太阳公转导致正午太阳高度角不同,夏季时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影子短,而在冬季时正午太阳高度角小,影子长。所以要使底层住户的窗台全年都有阳光照射到,则两幢居民楼之间的距离应依据冬至日的楼影来计算,此时楼房影子最长。6.B 月出时间和日落时间并不相同。以东八区为例,一个月中,每天的月出时间都在变化。初一新月的月出时间为早上6:00,初七、初八的月出时间在中午12:00,十五的月出时间在晚上18:00.而日落时间往往在晚上18:00左右。所以日出为昼,月出为夜是错误的,应该是日出为昼,日落为夜。7.B 国古代使用名叫圭表的天文仪器观察日影长度,圭表由圭和表组成,圭是有刻度的平面,表是立在圭上面的一根柱子。正午时,表会在圭上投影出暗影,影子长度在四季呈现规律变化。测量日影时,应该选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来进行测量。8.C 昼夜长短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当太阳直射点照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正好是冬至,这一天北半球的白昼时间最短,夜晚时间最长。冬至日通常是12月22日左右。劳动节是5月1日,教师节是9月10日,国庆节是10月1日,国庆节距冬至日最近,白昼时间最短。9.A 在地球仪上,沿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一圈的线叫纬线,最长的纬线是赤道;连接南北两极,并且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经线。地球仪上指示南北的线是经线,指示东西的线是纬线。10.A 因为地球自转运动方向是自西向东,太阳东升西落,东边地点最先见到日出,西边地点后见到日出。因此,同一天中,在北京、兰州、乌鲁木齐三座城市中,与西边的兰州、乌鲁木齐相比,东边的北京首先迎来黎明。11.人类的活动受到太阳的影响根据地球的自转是自西向东的,可以得出太阳是东升西落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说明太阳影响了人们的活动。12.极夜 地轴倾斜在南极大陆,会出现长达半年的黑夜,这种现象叫极夜现象。出现这种现象主要与地轴倾斜有关。北半球夏季时,太阳长挂在北极天空就是不会下落,北极中心的白天甚至长达半年时间;而到了冬季,就几个月见不到太阳,北极点附近有半年的时间都处在黑夜之中,人们把这样的现象叫极昼和极夜。13.杭州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经度数越大,日出时间越早,西经度数越小,日出时间越早,越是东边的时区,越先迎来黎明。江山在杭州的西侧,所以东边的杭州会先迎来黎明。14.七 八 颜色 形状地球仪是为了便于认识地球,人们仿造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的地球模型。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和名称等。全世界共有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分别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地球有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其中太平洋面积最大,北冰洋面积最小。15.C B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通过应用遥感技术,能够精确的计算出地球形状的各种数据,证明地球是一个略扁的球体。由于地球是球面,且桅杆高出船身一定的距离,先看到桅顶,逐步显示船帆,最后看到船体。16.太阳 昼夜 昙花 夜来香昼夜的交替变化会对植物产生影响,所以不同的植物开花的时间是不同的,有的白天开花,有的夜间开花。白天,郁金香随着太阳东起而开放,晚上郁金香会收拢花瓣。像郁金香这样,会随着昼夜交替而变化的植物还有昙花、夜来香等。17.365 24 24 地球自转我们的地球在不停地运动着。地球除了围着太阳公转,还在不停围绕地轴自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是一天(24小时),公转一周是一年(365天)。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会出现不同的现象,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产生四季变化。18.后 顺时针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没发生改变,则此物体是静止的。坐在前进的汽车上观察窗外的树木,以树木为参照物,树木向后运动;坐在逆时针转动的转椅上观察,以转椅为参照物,周围的景物在顺时针运动。19.× 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24 个时区。不同地区所处的经度差决定了地区之间的时差。我国的首都北京位于东八区,我国就以东八区的时间作为标准时间,美国纽约处于西五区,相差13个小时,北京是白天时,纽约是黑夜。20.× 由于地球的公转以及地轴的倾斜,导致地球上出现四季交替的现象,南北半球季节始终相反。地球绕着太阳不停的解析公转运动,地球公转产生了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当北半球是夏季时,南半球的季节是冬季。21.× 同一地点,一年四季正午时分太阳的位置都是不同的。从夏至到冬至,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影子逐渐变长;从冬至到夏至,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影子逐渐变短。22.× 在模拟帆船在球体和平面上航行实验时,“开船者”要缓慢的进行航向,缓慢行驶可以控制帆船行驶的状态,便于观察。23.× 地球在太空中的运动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绕着自己的地轴旋转,叫做自转;另一种在沿着椭圆形轨道绕着太阳旋转,叫做公转。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365.25天,方向是自西向东逆时针。公转引起四季变化。地球距离太阳的远近在一年中变化不大,这点距离的变化不会对季节产生根本性影响。决定地球季节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太阳直射的角度。24.× 地球内部结构是指地球内部的分层结构,地球内部从外到内可以划分为三层,分别是地壳、地幔、地核。地球的内部结构就好像是一只煮熟的鸡蛋,蛋壳相当于地球的地壳,蛋白相当于地幔,蛋黄相当于地核。25.× 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了昼夜交替的现象。地球上不同地区,每天迎来黎明的时间也是不同的。如北京和乌鲁木齐,北京比乌鲁木齐的纬度靠东面一点,由于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所以北京先看到日出。地球上同一纬线的人们并不是在同一时间迎接日出。26.√ 用橡皮泥制作地球模型来研究地球现象的实验方法称为模拟实验,称为模拟实验。模拟实验主要应用于难以直接用研究对象做实验时,通过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的实验。27.√ 科学家把地球内部分成了不同的圈层,把地球表面薄薄的一层叫做地壳,它主要由各种岩石组成;把地球的中心部分叫做地核;把地壳和地核之间的部分叫做地幔。地球是由地核、地幔和地壳组成的。28.× 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24个时区,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定为0度经线。从0 度经线向东180 度属东经,向西180 度属西经。经线每隔15 度为一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就相差1小时。越是在东边的时区,越早迎来黎明,越是在东边的时区,越早看到日落。29.太阳 逆时针30.夏 冬当地球转到①位置时,我们北半球是夏季;当地球转到③位置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北半球是冬季,北半球昼短夜长。四季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并且地轴是倾斜的,方向和角度也不变,导致阳光有规律地直射或斜射某一地区,因此气温也有规律地变化,形成四季。32.C 模拟实验是在人为控制研究对象的条件下进行观察,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的实验。模拟实验是科学实验的一种基本类型。我们在研究地球运动时,常常采用模拟实验的方法。33.白天 黑夜 早晨 正午 黑夜 一半 白天 黑夜 自转 昼夜交替(1)地球仪上分成了明暗两部分,向着“太阳”的那面是白天,背着“太阳”的那面是黑夜。(2)地球仪自西向东转动:同一个地方出现了昼夜交替现象。当这个地方转 到刚被光照射到时是早晨,正对着“太阳”时是正午,转到刚被光照不到时是黑夜。实验结论: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地球自转时,向着太阳的那面是白天,背着太阳的那面是黑夜。地球上就产生了昼夜交替,地球不停的自转,昼夜现象就会交替出现。34.35.36.公鸡白天活动,夜晚休息;牵牛花在清晨太阳出来时开放,夜晚闭合;猫头鹰白天睡觉,夜晚出来捕食;向日葵的花盘白天朝向太阳,傍晚低垂下来。有的动物适应较强的光照,主要在白天活动,比如蝴蝶、喜鹊……有的动物适应弱光,主要在夜间活动,比如猫头鹰、蝙蝠……白天,郁金香随着太阳升起而开放,晚上郁金香会收拢花瓣。37.地球绕太阳自西向东公转,且地轴始终倾斜。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地球上出现四季变化,太阳东升西落。38.四季的变化与太阳的直射和斜射有关,由于地球永不停歇地倾斜着身子围绕太阳公转,这种冷暖不停地交替着,从而形成寒来暑往的四季。39.B 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昼夜交替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以下三种关于地球运动和太阳运动的猜想,其中不可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是地球不动,太阳自转,这样地球面向太阳的一面永远是白昼,另一面照不到太阳的永远是黑夜。40.自西向东41.B 北京时间2022年9月17日两位航天员出舱时,北半球进入了秋季,地球大致运行到图中的B位置,太阳直射点从北半球南移到赤道附近。42.短 长当地球运行到A位置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是夏季,正午时分物体的影子最短,当地球运行到C位置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是冬季,正午时分物体的影子最长。43.C 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三位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家乡城市的日出时间分析,河北深州6时01分日出时间最早,它的地理位置在最东边。44.C 昼夜变化让动物产生了昼伏夜出或夜伏昼出的生物钟规律,昼夜变化对植物生长产生影响,主要是日照长短、温度变化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使植物的生长呈现有规律性的生长。获得这些知识我们可以翻阅相关书籍或上网查阅资料,凭空猜想是不能收集到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对生物影响的信息。45.光照46.C 蝙蝠是唯一能够真正飞翔的哺乳动物。蝙蝠与其能够飞行并进行夜间生活相适应,通常蝙蝠的视觉较差,适应弱光环境,而听觉异常发达。燕子和牛则主要在白天活动。47.B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意思是:春天萌生,夏天滋长,秋天收获,冬天储藏。指农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主要是四季的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48.B 大多数生物的身体特征和生活习性都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当环境发生变化时,许多生物的身体特征或行为也会发生相应变化。动物可以通过身体结构和习性来适应环境,还可以通过冬眠、迁徙、换毛等方法来适应气候的变化。并不是所有的动物都会迁徙或者冬眠。49.清晨公鸡打鸣 刺猬冬眠答案第1页,共2页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