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学案-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学案-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二课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课时1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学习目标】
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总任务与历史意义;
2.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3.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重大意义。
【学习重点】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总任务与历史意义;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重大意义。
【学习难点】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
1.过渡时期
(1)时间段: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________________基本完成。
(2)总路线和总任务: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________________,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________________。这一内容概括说来,就是“____________”。
(3)历史必然性
①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________因素。
②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____________的经验,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
③________________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
④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
2.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时间 1956年
标志 ________________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意义 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
1、【材料一】中国与美国、印度钢和电产量的比较(人均)
中国(1952年产量) 美国(1950年产量) 印度(1950年产量)
钢产量 2.37公斤 538.3公斤 4公斤
发电量 2.76千瓦/时 2949千瓦/时 10.9千瓦/时
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探究1:据材料分析,从材料一中能得出什么结论?为改变这种现象党中央作出怎样的决定?
2.【材料二】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是通过合作化运动实现的,它仅用四五年的时间,基本完成了5亿农民从个体小农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转变。原本人为分割开的土地又都连成了一片,极大地提高了土地的使用效率。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坚持自愿互利的原则,走合作化的道路,最后发展到社会主义性质的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利用、限制、改造、公私合营的政策,逐步把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所有制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的公有制。
探究2:据材料二分析,国家为什么要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如何改造的?
3、【材料三】 1956年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成分的比较
项目 社会主义公有经济 私有制经济
国民收入 92.9% 7.1%
工业总产值 100% -
商品零售额 95.8% 4.2%
【材料四】1950~1956年我国工业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情况(以工业总产值为100,不包括手工业)
探究3:据材料三、四分析,三大改造的结果如何?有何历史意义?
【课堂练习】
1.下面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三个内容的逻辑关系,推导正确的是(  )
A.总任务→基本国情→主要矛盾
B.基本国情→总任务→主要矛盾
C.主要矛盾→基本国情→总任务
D.基本国情→主要矛盾→总任务
2.右图为农民踊跃报名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场景。可以判断这一场景(  )
①标志着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  ②发生于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③在土地革命时期比较常见  ④适应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要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下面是“1956年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成分比较表”,它反映了当时中国(  )
项目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私有制经济
国民收入 92.9% 7.1%
工业总产值 100% —
商品零售额 95.8% 4.2%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推进
D.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课堂小结】
答案
【自主学习】
(1)社会主义改造 (2)社会主义工业化 社会主义改造 一化三改 (3)主导性 私营工商业 个体农业经济
生产资料私有制 社会变革
【合作探究】
探究1:提示:中国与美国、印度钢和电产量的比较差距非常大,中国的工业化几乎是一穷二白。党中央确定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探究2: ②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是通过合作化运动实现的;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坚持自愿互利的原则,走合作化的道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利用、限制、改造、公私合营的政策,逐步把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所有制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的公有制。
探究3:提示:①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占绝对优势,社会主义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社会的经济基础,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②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课堂练习】
1.解析:基本国情决定主要矛盾,主要矛盾决定总任务,应选D。
答案:D
2.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①错误。农业生产合作社属于集体经济,农民踊跃报名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发生于社会主义改造时期,这一现象适应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要求,②④正确。农民踊跃报名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发生于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土地革命时期一般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③错误。
答案:C
3.解析: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因此,本题选择B。
答案:B
课时2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学习目标】
1.中共八大关于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论述;
2.我国在建国初期取得的巨大成就;
3.怎样看待在艰辛探索中出现的失误和挫折。
【学习重点】
中共八大关于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论述
【学习难点】
毛泽东思想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
1.探索的主题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如何在中国________________、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是崭新的历史课题,没有现成的答案可以遵循。
2.探索的遵循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以苏联____________为鉴戒,结合中国____________,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3.探索的成果——党的八大的贡献
最重要贡献 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作出了规定,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主要矛盾 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________的要求同落后的________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____________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主要任务 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________变为先进的________
4.探索的意义
(1)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雄辩地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________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________的伟大飞跃。
(3)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____________、理论准备、____________。
5.毛泽东思想
(1)在革命斗争中,以 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 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对经过艰苦探索、付出巨大牺牲积累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开辟了 的正确革命道路,创立了 ,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
(2)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 进行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新的实际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提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
(3)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 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历史性飞跃。
【合作探究】
1、【材料一】
1956年2月24日, 赫鲁晓夫上台后召开了苏共的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会议期间,赫鲁晓夫作了反斯大林的秘密报告。秘密报告摧毁了苏共意识形态的核心与支柱,破坏了苏联社会高度统一的以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为主导的价值观,成为后来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照抄是很危险的,成功的经验,在这个国家是成功的,但在另一个国家如果不同本国的情况相结合而一模一样地照搬就会导向失败。照抄别国的经验是要吃亏的,照抄是一定会上当的。这是一条重要的国际经验。” ——毛泽东
探究1:结合材料思考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
2.【材料二】
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现在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完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
——刘少奇《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
中共八大报告所阐述的一些经济建设的重要方针,因为有“一五”计划的经验与教训作借鉴,所以比较适合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经济工作的实际。
探究2:依据材料二概括八大路线形成的重要背景。
探究3:党的八大对当时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作出怎样的论断?你对这些论断是怎样认识的?
【课堂练习】
1.标志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大事件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国民经济恢复任务的完成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2.我国在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所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
①经历了严重的曲折
②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
③积累起了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
④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党的八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们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最重要的贡献是( )
①对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了规定
②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③确定以毛泽东思想作为全党一切工作的指针
④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课堂小结】
答案
【自主学习】
1.建设社会主义
2.经验教训 具体实际
3.主要矛盾 根本任务 工业国 农业国 经济文化 农业国 工业国
4.(1)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2)社会主义建设 站起来 (3)宝贵经验 物质基础
5.(1)毛泽东同志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毛泽东思想
(2)中国具体实际 “第二次结合”
(3)革命和建设 第一次
【合作探究】
探究一: 提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是崭新的课题,没有现成的答案可以遵循。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以苏联经验教训为鉴戒,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探究二:提示: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实施“一五”计划,积累了一些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探究三:提示:①党的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因此,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②党的八大的方针政策对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分析是正确的,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课堂练习】
C B 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