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3届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限时练习价值的创造和实现一、选择题1、2021年2月25日上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的重要讲话指出,35年坚守太行山的“新愚公”李保国,献身教育扶贫、点燃大山女孩希望的张桂梅,用实干兑现“水过不去、拿命来铺”誓言的黄大发,回乡奉献、谱写新时代青春之歌的黄文秀,扎根脱贫一线、鞠躬尽瘁的黄诗燕等同志是脱贫攻坚战的杰出代表。他们的先进事迹诠释了( )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②要在为国家和人民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价值③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④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2、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村委会主任毛相林,43年坚守偏远山村,坚持苦干实干,带领村民用最原始的方式在悬崖峭壁上凿石修道,历时7年铺就一条8公里的“绝壁天路”。毛相林打通绝壁、誓拔穷根的事迹传遍了全国各地,赢得了人们广泛赞誉,他也陆续获得“时代楷模”“最美奋斗者”等荣誉称号。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要把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②只有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才能实现人生价值③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④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②④3、中国的复兴和发展是一个历史车轮,是一个时代潮流,滚滚向前,浩浩荡荡。我们要做一个坚定者、做一个奋进者、做一个拼搏者,与祖国在一起、与祖国共成长、与祖国共奋进,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当中迎来自己的成功,以自己的成功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自我价值的满足与实现 ②必须把个人奋斗目标同国家、民族的命运结合起来 ③只有为国家作出卓越贡献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 ④脱离社会的“个人奋斗”和“自我实现”是不存在的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4、野生水稻长在水里,产量并不高。但是,我们的祖先发现,如果在水稻快成熟时突然把水放掉,水稻为了传种接代,会拼命长种子(稻谷),而且一株水稻会长出好几支稻穗。通过这种技术种植水稻,产量会提高,水稻因此成为人类的重要农作物。从水稻的这种生长特点,我们可以领悟出的人生道理有( )①压力是产生动力的根源和条件②压力往往是人生成长的重要动力③挫折能成为人生成长的重要财富④人生价值是在应对挫折中实现的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5、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强调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的哲学依据是( )①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 ②劳动观是人生走向光明的向导 ③劳动是衡量人生价值的主要标准 ④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6、获得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的郝吉明院士,30多年前毅然放弃国外工作机会,回国专注于大气污染防治研究,为我国酸雨控制区面积大幅下降作出了杰出贡献。他说,“为打赢蓝天保卫战贡献力量,是我的专业,也是我的责任”。这启示我们( )①要把握人生机遇才能实现自我价值②要把自我价值的实现与社会责任相统一③要把投身科技工作作为创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径④要把献身国家和人民事业作为人生的最高价值追求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7、“鲲能化羽垂天,抟风九万;龙可振鳞横海,击水三千。”中国自主研制的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实现水上首飞。“鲲龙”的研制成功离不开背后那些默默付出的科研人员和工作人员,他们选择了奉献祖国,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断拼搏进取直至成功。材料启示我们( )①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②只要社会提供良好的客观条件,就能实现自我价值 ③要有不服输的精神,没有条件也要追求成功 ④要爱祖国、爱事业,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人生价值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8、劳动模范是中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杰出代表,他们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突出贡献,以自己的实际行动铸就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伟大劳模精神。从个人价值实现的角度看,这表明( )①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创造和实现自己的价值 ②一个人在劳动中创造的财富越多,他自身的价值就越大 ③劳动是创造美好生活、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④当代中国,美好生活必须通过全体人民共同奋斗才能得到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②④9、漫画《种树》,有讽刺,更有赞扬。此漫画赞扬的是 ( )种 树①时刻用正确的价值观指导自己的想法 ②始终给自己设计科学先进的人生道路 ③脚踏实地,在劳动中创造社会价值 ④埋头苦干,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10、汉代的匡衡少年时没钱买蜡烛,就凿壁偷光,勤奋苦读。有一户人家有很多书,匡衡在这户人家当雇工却不要报酬,只是请求主人把所有的书都让自己读一遍。主人深受感动,就把书都借给他。后来,匡衡成了大学问家。这表明( )①社会和他人提供的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②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决定性因素 ③人生价值能否实现取决于能否用正确的价值观来引导 ④人生价值总是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的A.①③ B.②③C.①④ D.②④11、习近平总书记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寄语新时代青年: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练就过硬本领,投身强国伟业,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前进姿态,同亿万人民一道,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奋勇搏击。这告诉我们( )①只有在个人与社会统一中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②广大青少年要在砥砺自我中长本领干事业 ③社会的肯定是当代青年不懈奋斗的前提条件 ④发扬奋斗精神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12、做一个匠人,在坚守中修一颗匠心,怀揣一个梦想,在平凡中抒写峥嵘,是“中国梦 大国工匠”公益大讲堂巡讲活动中工匠们的共同的特点。这种共同特点给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启示是( )①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正确价值导向 ②做到持之以恒,在拼搏中走向成功 ③立足基层实践,只论奉献不求回报 ④利用社会条件,全面提高自身才能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13、当今中国最鲜明的时代主题,就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当代青年要勇于担当这个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励志勤学、刻苦磨炼,在激情奋斗中绽放青春光芒、健康成长进步。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人生价值的实现取决于正确价值观的引导 ②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③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④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A.①② B.②④C.①③ D.③④14、“一群人,一辈子,一件事”,专题片《榜样》的讲述者面孔在变,故事在变,不变的始终是使命和担当。榜样们与人民同在,将自己的事业深深扎根到为人民服务的土壤中,久久为功。从榜样的身上我们能够感受到( )①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决定了人生价值的实现 ②砥砺自我和不断艰苦奋斗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③人的贡献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 ④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15、人无德不立,品德是为人之本。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需要锤炼品德修为,不断打牢道德根基。只有这样,才能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正、走得更远。锤炼品德修为,打牢道德根基,需要( )①将个人阶段性理想与国家民族大业相联系 ②从自身道德感悟中自发提升道德修为 ③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汲取道德滋养 ④从英雄人物和时代楷模的身上感受道德风范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16、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党中央、国务院授予于敏等100名同志改革先锋称号,这是第一次以改革开放为主题的国家级表彰。受表彰人员都是在改革开放大潮中涌现出的佼佼者、弄潮儿,是40年来奋斗在各条战线、各个领域的优秀代表,为改革开放伟大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这启示我们要( )①以抓住发展机遇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②以正确的价值观为导向,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③站在时代潮头,奋斗实干,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④利用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以实现个人价值为中心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二、非选择题17、“劳动的快乐说不尽,劳动的创造最光荣”曾是孩童都会唱的歌谣。随着学业负担加重,劳动教育一度淡出人们的视野,学生劳动意识日益淡薄。对此,有人认为劳动教育可以树德、增智、健体、润美,需吹响回归的号角;但也有人认为只要得高分进名校,劳动教育无所谓。劳动教育改革不仅要提出“理念”,还应有明晰的操作路径,打通了场地、课程、评价机制等劳动教育链条上的关键环节;不仅要传承“耕读传家久”的传统,还要有新时代的朝气和特色;不只是培养劳动技能,更要有马克思主义“教劳结合”思想的引领,引导学生树立劳动精神,培养有责任担当的接班人。所以,一定要上好劳动教育这门人生必修课。(1)运用人生价值观知识,对材料中的两种观点进行评析。(2)结合生活实践,阐述青少年如何上好劳动教育这门人生必修课。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只有进行了激情奋斗的青春,只有进行了顽强拼搏的青春,只有为人民作出了奉献的青春,才会留下充实、温暖、持久、无悔的青春回忆。”结合材料,从实现人生的价值角度,说明我们怎样才能拥有一个无悔的青春。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汉景帝之子刘德非常喜好儒学,但当时儒学还未成为正统,经过秦末的战争,典籍留存很少,读书人也是凤毛麟角,想恢复儒学谈何容易 刘德应时而起,将其毕生精力投入对中国文化古籍的收集与整理之中。他不畏劳苦,身体力行,足迹遍布洛阳、山东、河北等地,从民间所得之书有《诗》《左传》《周官》《礼记》等,多达几十种。他亲自参与了古籍的整理工作,重用名儒,广招学士,对所得之书进行研究、整理。刘德整理古籍的态度极为严谨,对残缺不全、字异文非和不同版本的古籍,必组织群儒进行研讨辨析、勘误订正、精心校对后,才整理成册。经过艰苦的校勘工作,刘德整理出诸如《诗》《书》等大批正本古籍,对后来西汉治国理政主导思想的确立产生重大影响。结合材料,运用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的知识,说明刘德收集整理古籍对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启示。20、阅读材料,完成要求。中国地质大学教授选择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部分高校,就“社会变迁过程中青少年价值观的发展”现状开展调研。调查1:对于人生价值取向,大多数大学生坚持“国为大民为先”。对于“位卑未敢忘忧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类观点,1 430人非常赞同,占总人数的17.8%;4 408人赞同,占54.8%,1 646人一般赞同,占20.4%,三者合计超过九成。调查2:在问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趋势的看法”时,七成大学生表示对“如期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充满信心,仍有三成信心不足。调查3:对于人生价值目标,选择“诚信友善”占14.8%,“爱国敬业”占12.2%,“奉献社会”占8.4%;但也有5.8%选择“成名成家”,3.8%选择“家财万贯”。调查4:对于影响个人成功的因素,“善抓机遇”被大学生排在第一位,被选率达42.3%;“刻苦勤奋”排在第二位,被选率为39.3%,超过80%的大学生愿意发挥自身实力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成功;而“贵人帮扶”“家庭背景”等因素的被选率分别占7.8%、4.7%。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当前我国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状况,并运用价值观知识就青年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提出合理化建议。答案与解析1、C解析:①不符合题意,材料中都是甘于奉献的人物,没有体现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④不符合题意,材料说明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没有体现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2、A解析:③错误,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④不符合题意,材料并未强调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3、C解析: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社会价值,即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而不是自我价值的满足与实现,①不选;“与祖国在一起、与祖国共成长、与祖国共奋进,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当中迎来自己的成功,以自己的成功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说明必须把个人奋斗目标同国家、民族的命运结合起来,脱离社会的“个人奋斗”和“自我实现”是不存在的,②④正确;只要在劳动和奉献中,通过劳动创造价值,对社会作出贡献,人生就是幸福的,③不选。4、C解析:内因起决定作用,外因不起决定作用,压力是产生动力的条件,但不是根源,①说法错误。人生价值是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的,应对挫折不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要条件,④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5、B解析:材料强调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是因为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①④符合题意;劳动观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正确的劳动观是人生走向光明的向导,错误的劳动观则会把人引向歧途,②说法错误;劳动存在为谁劳动的问题,为社会贡献是衡量人生价值的主要标准,③说法错误。6、C解析:把握人生机遇有利于实现自我价值,①说法太绝对,不选。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创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径,故③不选。故本题选C。7、B解析: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客观条件,实现人生价值还需要主观条件,需要立足社会实践等,②错误;人生价值的实现会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没有条件也要追求成功”的说法错误,③错误。8、C解析:劳动模范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突出贡献,实现人生价值,表明了劳动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一个人通过劳动创造的财富越多,他为满足社会和他人的需要所作的贡献就越大,他自身的价值就越大,②③符合题意。①④不符合题意。9、D解析:注意题干的指向性为赞扬的方面。漫画中,“一万个零不抵一个一”说明价值的创造离不开脚踏实地和埋头苦干,故③④正确;①②不符合漫画主旨,排除。10、C解析:材料强调他人提供的有利条件对匡衡成长的积极影响,①④符合题意。②片面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观点错误。人生价值能否实现,取决于个人在实践和劳动中能否对社会有所贡献,③观点错误。11、A解析:“站稳人民立场,练就过硬本领,投身强国伟业,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前进姿态,同亿万人民一道,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奋勇搏击”体现了只有在个人与社会统一中才能实现人生价值,启示广大青少年要在砥砺自我中长本领干事业,①②符合题意;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③排除;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④错误。12、A解析: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只论奉献不求回报”的观点错误,③观点错误;材料强调了实现人生价值要具备的主观条件,没有体现要利用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④不符合题意,排除;①②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入选。13、B解析:人生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价值)、社会对个人的承认与满足(自我价值),而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当代青年要勇于担当这个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励志勤学、刻苦磨炼,在激情奋斗中绽放青春光芒、健康成长进步。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②④适合题意;价值观起导向作用,但不起决定作用,①错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③错误。14、D解析:“‘一群人,一辈子,一件事’,专题片《榜样》的讲述者面孔在变,故事在变,不变的始终是使命和担当”,这说明人的贡献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③符合题意;“榜样们与人民同在,将自己的事业深深扎根到为人民服务的土壤中,久久为功”,这说明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④符合题意;砥砺自我和不断艰苦奋斗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②错误;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不能决定人生价值的实现,只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并且材料没有体现要利用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来实现人生价值,①不选。15、D解析: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需要锤炼品德修为,不断打牢道德根基。要善于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汲取道德滋养,从英雄人物和时代楷模的身上感受道德风范,从自身内省中提升道德修为,③④正确。①与题意不符。自发提升道德修为的说法错误,排除②。16、C解析: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①错误;题干材料启示我们既要以正确的价值观为导向,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又要站在时代潮头,奋斗实干,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②③符合题意;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不能以实现个人价值为中心,④错误。17、答案:(1)①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是人生的重要向导。对劳动教育认识与评价的不同都是在一定的价值观的指导下进行的。②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面对劳动教育是否应该回归这一问题,人们的不同表现体现出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差异。③在劳动中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劳动是创造美好生活、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2)①青少年要积极接受劳动教育。②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在劳动实践中勇于创新。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未来做一名爱岗敬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18、答案:①在正确价值观的指导下,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和生活方式。②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和实现价值,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③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创造和实现价值,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有利条件,把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相结合。④在砥砺自我中创造和实现价值,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有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努力增长自己的才干,全面提高个人素质,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锻炼品德修为,打牢道德根基。19、答案:①刘德亲自参与收集整理古籍,启示我们要在劳动和奉献中不断实现人生价值。②刘德依托民间资源和名儒学士支持整编古籍,启示我们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③刘德坚定理想信念,克服困难,用毕生精力严谨整理古籍,启示我们要在砥砺自我中实现人生价值。20、答案:状况:当前,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呈现多元化,但主流向好,普遍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少部分大学生存在价值观扭曲问题,理想信念不坚定。建议:①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作出正确的价判断和价值选择。②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价值,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③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中实现,要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④要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有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要努力增长才干,全面提高个人素质;要锤炼品德修为,不断打牢道德根基。解析:从调查1中可以看到,不同态度的情况都有但是非常赞同1 430人,占总人数的17.8%,赞同4408人,占54.8%,已经占到人数的绝大部分,说明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呈现多元化,但主流向好;从调查2和3中可以看到,普遍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少部分大学生存在价值观扭曲问题,理想信念不坚定。合理化的建议:结合材料内容,学生可以从价值观的指导作用,实现人生价值的三个途径上分别回答,要注意和材料内容相结合。具体包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在劳动和奉献中、在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中、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实现人生价值。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