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几种常见的酸和碱 练习 九年级化学仁爱版下册(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2几种常见的酸和碱 练习 九年级化学仁爱版下册(含答案)

资源简介

7.2几种常见的酸和碱 练习 九年级化学仁爱版下册
一、单选题
1.按如图所示装置,玻璃棒末端固定一团喷有酚酞溶液的脱脂棉Y。先加入物质X,再塞上带玻璃棒的橡胶塞。片刻后,能观察到喷有酚酞溶液的脱脂棉Y变红,则物质X可能是
A.浓盐酸 B.浓氨水
C.浓醋酸 D.浓氢氧化钠溶液
2.有关中和反应的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
A.反应物均须溶于水
B.有沉淀生成
C.有气体生成
D.有盐生成
3.氢氧化钠溶液和氨水都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其原因是二者的溶液中均含有一种相同的粒子是
A.H+ B.OH- C.H2O D.H
4.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培养实验能力的基本要求。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试剂 B.称量氢氧化钠
C.读液体体积 D.点燃酒精灯
5.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不正确的是
A.熟石灰呈碱性,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B.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吸附性强,可用做冰箱除味剂
C.氮气的化学性质活泼,可用于食品充氮防腐
D.浓硫酸有吸水性,在实验室中常用它做干燥剂
6.要使如图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
①石灰石和稀盐酸;②锌和稀硫酸;③固体氢氧化钠和水;④生石灰和水;⑤硝酸铵和水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
7.下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点燃酒精灯 B.滴加液体
C. 稀释浓硫酸 D. 读出液体的体积
8.化学实验中常会出现一些“出乎意料”的现象或结果,下列各项对相关异常情况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实验 验证氧气的化学性质 除去粗盐中的泥沙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检验实验室制出的二氧化碳
异常情况 未看到火星四射 滤液浑浊 测定结果偏大 澄清石灰水未变浑浊
选项 A.可能是温度未达到铁丝的着火点 B.可能是滤纸破损 C.可能是红磷的量不足 D.可能是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气体
A.A B.B C.C D.D
9.下列关于氢氧化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俗名苛性钠、火碱或烧碱
B.易溶于水,溶于水时吸收大量的热
C.氢氧化钠固体露置在空气中容易变质
D.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于肥皂、纺织、印刷等工业
10.下图是物质X溶于水中发生解离的微观示意图,其中能说明X是一种酸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
11.利用能源、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是我们大家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
(1)下列物质:天然气、氢气、乙醇、汽油、柴油,其中属于最清洁的燃料的___
(2)海底埋藏着大量的“可燃冰”,可成为未来的新能源,其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甲烷的化学式为____.
(3)煤燃烧时会排放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氮能发生反应:SO2+NO2=SO3+X,其中X的化学式为___.三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
(4)生活中,人们常常利用燃料燃烧反应产生的能量来做饭、取暖.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
A.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
B.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
C.在当今社会,人类需要的大部分能量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
12.小青按如图所示操作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回答问题。
(1)图E是稀释浓硫酸的操作示意图,甲烧杯中的物质应是________。
(2)小青观察到图C中溶液由红色变无色,认为氢氧化钠与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楚想用紫色石蕊溶液、氧化铜粉末、碳酸钠溶液、氯化钡溶液进一步确定反应后的无色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其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________________。
三、推断题
13.A~E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A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B是人体呼吸过程中的一种气体;CaO与A发生化合反应生成C;D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A能与B发生化合反应生成E。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___;D___________。
(2)C的溶液常用于检验B,写出该反应的化学表达式___________。
(3)A与B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反应从而维持自然界中氧循环,该反应被称为:___________。
四、实验题
14.请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写出标有序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②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若要收集干燥的氧气,应选用装置______(填“A”、“B”或“C”)。
(3)装置D可以用来测量生成CO2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______。
(4)收集CO2时,用燃着的木条来验满,是利用CO2______的化学性质。
(5)NH3是一种碱性气体,干燥时不能选用______作干燥剂(填“浓硫酸”或“生石灰”)。
五、综合应用题
15.“氧泡泡”系列产品去污能力强、绿色环保,已成为中国氧系清洁品类领导品牌,其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2Na2CO3·3H2O2)。某化学活动小组对过碳酸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决定对其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
Ⅰ.过碳酸钠在水中易离解成Na2CO3和H2O2,其水溶液具有Na2CO3和H2O2的双重性质;
Ⅱ.过碳酸钠能与盐酸反应:2(2Na2CO3·3H2O2)+8HCl=8NaCl+4CO2↑+3O2↑+10H2O;
Ⅲ.过碳酸钠的去污能力主要与其在反应中释放出的“活性氧”有关,“活性氧”含量越高,去污能力越强。
(1)20℃时,测得1%过碳酸钠水溶液的pH为10.5,说明其溶液呈______(选填”酸性”、“中性”或“碱性’" )。
(2)向过碳酸钠水溶液中加入少量MnO2时产生大量气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
(3)过碳酸钠样品中“活性氧”含量可按如下公式计算:
为测定某过碳酸钠样品中“活性氧”含量,取20.0g样品按下图实验装置与足量盐酸反应。(已知样品中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酸反应,装置气密性良好)
① 将盐酸慢慢滴入A中,反应一段时间,观察到_______,停止滴加盐酸。
② 装置B可吸收生成的C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③ 甲同学认为若要得出生成氧气的质量,除要记录量筒内液体的读数外,还需要知道的数据是该实验条件下的__________。
④ 将反应后A中所得溶液过滤、蒸发、结晶、烘干,称得固体质量为11.7g,乙同学据此计算出该过碳酸钠样品的“活性氧”含量为_____。
⑤ 完成上述探究后,丙同学提出:称量反应前后装置B的质量,其质量差就是反应生成CO2的质量,据此可计算出样品中“活性氧”含量。但丁同学认为该方案不合理,丁同学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一条即可)。
六、科学探究题
16.葡萄糖是生命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
【提出问题】 葡萄糖的燃烧产物是CO2和H2O,由此能否证明葡萄糖是只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有机物?
【实验设计】 为了确定葡萄糖的元素组成,某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其中浓硫酸、无水CaCl2均为常用干燥剂,部分固定装置省略)。
(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B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C处氧化铜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评价】
(1)用充有空气的储气球代替装置A,是否更有利于实验的进行?______(填“是”或“否”),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C处葡萄糖燃烧的设计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1条)。
【数据处理】下表是同学们填写的实验报告,请你帮助完成。
实验事实 数据分析及结论
1.8g葡萄糖完全燃烧,得到2.64g CO2和1.08g H2O 数据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葡萄糖含有C、H、O三种元素
【讨论交流】为了尽量减少误差:
(1)该实验在进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条)
(2)从定量实验的角度看,该实验是否可进一步改进?请简要写出一个改进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D
3.B
4.D
5.C
6.A
7.D
8.C
9.B
10.C
11. 氢气 CH4 NO SO3+2NaOH=Na2SO4+H2O C
12. 浓硫酸 H2SO4+2NaOH=== Na2SO4+2H2O 氯化钡
13. H2O CaCO3 Ca(OH)2 + CO2→CaCO3 + H2O 光合作用
14.(1) 集气瓶 量筒
(2) A
(3)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且与水反应
(4)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5)浓硫酸
15. 碱性 2H2O22H2O+O2↑ 无气泡产生 CO2+2NaOH=Na2CO3+H2O 氧气密度 12% 盐酸挥发出的HCl进入B中(或生成的CO2没有完全被NaOH溶液吸收)
16. 2H2O22H2O+O2↑ 吸收从A中溢出的水蒸气 将葡萄糖不完全燃烧产生的少量CO氧化成CO2,保证葡萄糖中的碳都转化为CO2 否 空气中的CO2会干扰实验结果的测定 在密闭体系里燃烧(或反应物均为纯净物或用酒精灯隔着玻璃管加热,达到着火点等) 若葡萄糖中只含有C、H两种元素,则需O2:2.64g+1.08g-1.8g=1.92g,而2.64g CO2中氧的质量为2.64g×32÷44 = 1.92g,1.08g H2O中氧的质量为1.08g×16÷18 = 0.96g,因为产物中共有氧1.92g + 0.96g = 2.88g>1.92g,所以,葡萄糖含有C、H、O三种元素 先通氧气再加热(或通过B中气泡的多少来O2控制产生的速度,防止气流过快,冲走葡萄糖和氧化铜,堵塞导气管或控制反应物的量,防止反应过快热量来不及散发而引起试管炸裂或氧气足量防止燃烧不充分或反应结束,待冷却后再称量D、E的质量等) 将F换成装有NaOH的干燥管,同时吸收空气中的CO2和H2O,减少实验误差(或A、B间加一个空集气瓶,用导气管连接等)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