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6张PPT)文体知识 小说知识点及答题思路(一)结合语境解释词语:1、逐字翻译解释字面含义;2、结合语境解释引申义。(二)概括文中所叙述的事:归纳记叙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结果连成句。(三)概括文章的中心(或主要内容):1、概括文中所叙述的事;2、揭示抒发的感情(或阐明的道理)。答题思路:本文通过叙述------的经历,抒发了------的感情(或阐明了------的道理)(四)、标题的理解:1、理解表层含意:即概括内容;2、理解深层含义:揭示小说的主题。(五)、梳理故事情节:1、围绕线索进行概括;(六)、描写(人物)方法及作用:a\描写(人物)的方法:动作、外貌、语言、神态和心理描写b\作用:形象的写出了人物------的内心活动;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七)、评析(赏析)句子:a\关于人物描写:1、判断描写方法;2、分析人物的内心活动;3、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答题思路:本段文字运用了------的描写方法,形象的写出了人物------的内心活动,体现了他------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b\关于事物的细节描写:1、语言上判断修辞方法;2、分析描写对象的特点;3、内容上体会抒发的感情或阐述的道理。答题思路:本段文字在语言上运用了------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的------特点;内容上抒发了------感情(或阐述了------的道理)记叙的顺序:顺叙、插叙和倒叙插叙的作用:1、交代------的情节;2、避免平铺直叙,使文章结构波澜起伏,为下文写------做铺垫。倒叙的作用:1、设置悬念,吸引读者;2、引出下文,为下文写------作铺垫。顺叙:从前到后,脉络清晰4.线索:时间线索、空间线索、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以一人、一事、一物为线索c\关于环境描写:1、语言上判断修辞方法;2、分析渲染的气氛;3、烘托人物的心情(或性格特征);4、结构上起到了引起下文的作用。答题思路:本段文字在语言上运用了------的修辞方法,描写景物……的特点。渲染了------的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或性格特征);同时在结构上起到了引起下文的作用。(或为下文作好铺垫。(八)、谈谈对句子或文章中心的理解和感悟。1、结合文章中心谈理解(把体现中心的句子用自己的话说出来);2、结合人生谈拥有此种情感(或精神)的意义。答题思路:我的理解是------;我的感悟是------。(十一)、写作手法:对比、烘托。1对比、烘托作用:通过写------的------,反衬出----的------。2、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3、欲扬先抑5、象征6、夸张、想像、联想(十二)、小说的主题思想:1、要从人物、情节、环境的分析中深入理解;2、注意小说的结尾和标题。1 前后呼应作用;前文交代--------------,后文用-------交代,与之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同时表达----------情感。2 欲扬先抑 作用 1写出-------的情感变化过程,突出------(“扬 ”)2使文章波澜起伏,形成鲜明的对比。四、修辞手法:1.比喻:把 比作 生动形象地写出事物……的特点,引起人们的联想。2.拟人:使事物富有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写出事物……的特点。3.排比:句式整齐,增强语言气势富有感染力。4.反问:加强语气,肯定 观点,表达强烈的感情。5.设问:提醒注意,引导思考,突出 内容,加强语气。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感情,加强语气。5.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描写角度: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描写 人物描写: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等环境描写: 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景物描写)6.记叙文的语言特点:准确、生动、形象一、记叙文的文体知识:1.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2.人称:第一人称:①好处:使人感到亲切、自然、真实可信②线索:“我”的见闻和感受第二人称:第三人称:温馨提示: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一般有哪些?一、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或渲染故事的环境气氛 );二、烘托人物的突出特点(或暗示人物的命运 )三、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四、深化小说的主题思想 。——比一比,看谁记得快!四下里一片沉静。广场上一个人也没有。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面对着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就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门口连一个乞丐也没有。一、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或渲染故事的环境气氛 );二、烘托人物的突出特点(或暗示人物的命运 )三、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四、深化小说的主题思想 。 ——不要忘记哦?这段社会环境描写既交代了沙皇俄国专制统治下经济衰败、冷清的时代背景;又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写发生狗咬人这已事件作铺垫。三、文段的作用1.开头:(开篇点题)总领全文,引起下文对……的叙述。2.中间:过渡(承上启下,引起下文对……的记叙。)3.结尾:(1)以抒情、议论结尾的作用①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②总结全文,画龙点睛,深化主题,升华情感,揭示文章中心。(2)以省略号结尾的作用:①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②令人回味,发人深思,给读者想像的空间。4.议论的作用:(总结全文)画龙点睛,深化主题,升华情感,揭示文章中心。5.抒情的作用:抒发对……的赞美(厌恶)之情。说明文的文体知识1.明确说明对象。2.明确说明对象有什么特征。3.常用的说明方法: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列数字、举例子、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 画图表4.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5.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准确、严密说明文知识点及答题思路(一)、概括文章的说明内容:1、确定说明对象;2、给文章分层;3、归纳层意,连成句。(二)、说明对象的特征:要区别于其他事物;(三)、给说明对象下定义:1、确定属性;2、抓住说明对象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征。(四)、说明语言的准确性:1、词语本身所起的作用(表限制、表程度、表推测等);2、运用这一词语后,整个句子所表达的准确意思;3、(或删或换句意有何变化,与事实不符)体现语言准确性。答题思路:这个词语起------作用;是----意思,用在句中说明------的意思,但并非说明------;(删去或换去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体现说明语言的准确性。(五)、说明方法及作用: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画图表。举例子、列数字:运用具体的事例(或数据)具体准确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征。作比较:通过------和------作比较,突出了说明对象------的特征。打比方:生动形象的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征。下定义:具体准确地揭示了说明对象的含义及特征。分类别;(六)、说明顺序: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 逻辑顺序时间顺序:能够使读者更加清楚地了解说明对象的发展历程;逻辑顺序:1、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2、能够使读者更加清楚地了解本文的说明的------等内容。(七)、概括要点:1、审题,找出具体段落;2、寻章摘句筛选关键信息。(八)、句子或段落在结构上的作用:1、总结上文;2、引起下文;3、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承上启下:前半句总结上文的说明内容,后半句引起下文的说明内容。(写一个过渡句)(九)、说明文以记叙开头的作用:1、为了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概括段意(或说明对象的某一特征)3、为引出下文内容的说明。(十)、说明文标题的好处:1、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2、突出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3、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或警醒等)。答题思路:运用------的修辞,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同时又能引起读者的------。1.举例子:晕能预示天气。比如,在新疆地区,出现晕就代表将要下雨。(根据大的范围列举相应的例子)2.列数字:鳕鱼一次产卵竟达千万粒,真正能变成幼鱼的卵可能还不到1%。(列举数字进行说明)3.作比较:春天的雨细腻柔媚,夏天的雨粗犷热烈。4.打比方:天上的星星像一颗颗宝石。5.分类别:通常情况下,我们将云分为预示晴朗的云和预示阴雨的云。(把一个大的范围分为一个个小的范围)6.下定义:大气层中的对流层就是指温度上低下高的紧贴地面因而能形成对流的一层。(定义要求完整,即定义的对象与所下定义的外延要相等,并且要从一个方面完整地揭示概念的全部内涵)7.作诠释:这大概就是‘死海’得名的原因吧。(对事物进行解释)8.引用: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天才等于百分之一的天赋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引用别人的话或资料)9.摹状貌:这些石刻的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通过具体的描写揭示事物的特征,有助于把被说明的对象说得更具体、生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