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五上科学知识点梳理、重点实验、典型练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科版(2017秋)五上科学知识点梳理、重点实验、典型练习

资源简介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光》主要内容
第1课《有关光的思考》
(1)通常把那些自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2)太阳是最重要的光源。月亮不是光源。
(3)太阳、激光笔等光源发出的光非常强烈,它们会对我们的眼睛造成伤害。
第2课《光是怎样传播的》
(1)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2)声音可以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但是光沿直线传播,不能绕过障碍物。
第3课《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
(1)光能穿过透明的物体,部分穿过半透明物体。
(2)日食和月食的形成与光的直线传播有关。
第4课《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
(1)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遇到不同的物质时会在界面处发生改变。光线可以在空气和水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
(2)海市蜃楼是一种光学现象。
第5课《认识棱镜》
(1)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的路线发生的变化,叫做光的折射现象。
(2)棱镜可以利用光的折射定律控制改变光的传播线路。
(3)太阳光看起来几乎是白色的,其实由 红、橙、黄、绿、蓝、靛、紫 等各种颜色组成。
第6课《光的反射现象》
(1)光碰到镜面会改变传播方向,形成反射现象。反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2)我们能够看到物体就是因为它们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第7课《制作一个潜望镜》
(1)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成,在科学研究和国防建设上有很多用途。
(2)制作简单的潜望镜至少需要两块平面镜,让光发生两次反射传到眼睛。
(3)潜望镜里面的平面镜应该以45度角放置。
备注:参考爱牛科教相关资料。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光》重点实验
实验名称:制作一个潜望镜
实验器材:牙膏盒、小平面镜、铅笔、尺子、剪刀、双面胶等。
实验方法:
1. 2. 3.
5.
实验现象:利用潜望镜,光经过两次反射后进入人的眼睛。
反射用途:被广泛用于军事和科学研究中。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光》典型练习
一名四年级的同学向小明请教潜望镜的做法,小明耐心地向他解释。
1.潜望镜两块镜片的镜面应该( )放置。
A.相对、平行 B.相背、平行 C.随便
2.为了使看到的视野范围最大,两块镜片应与镜筒呈( )放置。
A. 30度角 B.45度角 C.60度角
3.潜望镜是利用了光碰到镜面会( )的原理。
4.下面是小明的设计图,请在图中画出两面镜子(用表示),并用带箭头的直线画出光的传播路线。
5.小明告诉他,生活中以下( )现象也和潜望镜的原理相同。
A.排队时小明只能看到前面同学的后脑勺,就说明队伍排直了。
B.城市中高楼大厦的玻璃幕墙产生的“光污染”。
C.我们能在岸上看到水中的鱼。
参考答案:
1.A 2.B 3.反射
4. 5.B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主要内容
第1课 《地球的表面》
(1)地球表面地形地貌是复杂多样的,也是在不断变化的。
(2)我国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逐级下降。常见的地形有:高原、山地、盆地、平原、丘陵等。
第2课《地球的结构》
(1)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2)组成地壳的岩石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第3课 《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1)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
(2)地震时,会使地面断裂、隆起,引起山体滑坡、泥石流、阻塞河道形成堰塞湖,引起海啸……
(3)当前的科技水平尚无法预测地震的到来。
第4课 《火山喷发的成因和作用》
(1)炽热的岩浆沿着地壳的裂缝或地壳薄弱的地方喷出地表,就是火山喷发。
(2) 地壳运动是火山喷发的原因。
(3)火山喷发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对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
第5课 《风的作用》
(1)风的作用会磨蚀岩石并且搬运岩石破碎物,对地形变化起到重要作用,而且这种作用和变化是缓慢进行的。
(2)敦煌地区雅丹地貌主要是风的作用形成的。
第6课 《水的作用》
(1)降雨的侵蚀作用会改变地表的形态。
(2)河流对土地有侵蚀作用,坡度大的河段河水流速大, 土地被侵蚀程度大。
(3)河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地形地貌。
第7课 《总结我们的认识》
(1)地面的岩石、沙土在水、风、重力等作用下,被破坏和侵蚀。。
(2)岩石被破坏和侵蚀的现象叫做风化。
备注:参考科学鱼公众号相关资料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重点实验
实验名称 火山喷发的成因
实验材料 土豆泥、番茄酱、罐头盒(或不锈钢小盆)、铁架台、酒精灯、护目镜、学生活动手册
实验步骤 1.模拟实验前,要在罐头盒内放入一些土豆泥,堆成小山的形状,并在山的顶部向下挖一个小洞。 2.向小洞内倒入一定量的番茄酱(适当稀释),然后用一层薄薄的土豆泥封住洞口。 3.将罐头盒放在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火山"喷发现象。
实验现象 加热一段时间后,原本平整的“岩层”有轻微的振动并在小洞位置出现裂缝;“岩浆”冒着气泡从“火山口” 溢出或喷涌出来;能听到气泡破裂的声音;从“火山口”向外冒热气。
实验结论 原来看似平整的地壳,其下方的岩层厚度是不同的,有的地方薄,有的地方厚。地壳下的岩浆在高温高压的作用下,冲破地壳薄弱的部分喷涌而出。“火山”内部的“岩浆”不断上涌,最后冒着热气,并伴随着大量气泡从薄弱的火山口喷涌而出。火山喷发就这样形成了。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典型练习
1.地球表面的地形种类很多,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是( ),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是( )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是( )四周地势高,中间低平是( )宽广平坦,起伏很小,海拔较低是( )。
A.平原 B.高原 C.丘陵 D.山地 E.盆地
2.火山喷发时会喷出岩浆,岩浆冷却后形成的岩石叫( )。假如这些岩石经过高温高压作用,本身的性质发生变化,形成 ( )。
A.变质岩 B.沉积岩 C.岩浆岩 D.火成岩
3.在地震模拟实验中,泥土用来代表( )。
A.土壤 B.地幔 C.岩浆 D.岩层
4.火山喷发实验中,番茄酱模拟( ),土豆泥模拟( )。
A.土壤 B.火山 C.岩浆 D.地幔
5.我国有很多千奇百态的岩石,右图所示是敦煌雅丹的一处地质奇观“金狮迎宾”,它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风力侵蚀 B.风力堆积
C.流水侵蚀 D.流水沉积
6. 河流中的泥沙在入海口一般会形成( )。
A.高原 B.平原 C.山地 D.盆地
7.地球的表面地形变化有时候很快,比如( )和( )引起的地形变化。有时候又很缓慢,比如( )和( )引起的地形变化。
A.地震 B.火山 C.侵蚀 D.沉积
参考答案:
1.BCDEA 2.CA 3.D 4.CB 5.A 6.B 7.AB CD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计量时间》主要内容
第1课《时间在流逝》
(1)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昼夜交替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
(2)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方位变化的规律发明的仪器——日晷;利用日影长度变化发明的仪器——圭表。
(3)在一定条件下,燃香变短的速度基本是均匀的,可以用来计时。
第2课《用水流计量时间》
(1)水钟又叫滴漏、刻漏,是古代的一 种计时工具,优点是在晚上和阴天可以计时。
(2)水钟的等时性:同一容器内水流完的时间基本相同。
(3)水位高度和流水孔径是影响水流出速度的两个重要因素。
第3课《我们的水钟》
(1)水位高度的变化使得水滴漏的速度不均匀。水位高,水滴漏的速度快;水位低,水滴漏的速度慢。
(2)我们可以控制水流的速度,从而使水钟计时更加准确。
第4课《机械摆钟》
(1)在细线下面栓一个重物,且细线的质量和重物相比可以忽略,就可以看作一个单摆。
(2)同一个单摆在相同时间内摆动次数相同,这就是单摆的等时性。
第5课《摆的快慢》
(1)改变摆锤质量和摆幅大小不能改变摆动快慢。
(2)摆绳长短影响摆的快慢:摆绳越短,摆动速度越快;摆绳越长,摆动速度越慢。
第6课《制作钟摆》
(1)机械摆钟的摆一分钟摆60次。
(2)一分钟摆60次,摆绳长约25厘米。
第7课《计量时间和我们的生活》
(1)计时工具的设计运用了物体运动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2)人们对时间的计量经过了自身感觉、太阳钟、水钟、摆钟、原子钟的变化,对时间的计量越来越准确。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计量时间》重点实验
1.水流速度的变化
实验名称 测量水流速度的变化
实验材料 塑料瓶,量筒,铁架台(含铁圈),秒表,图钉等
实验步骤 (1)将塑料瓶去掉底部,在瓶盖上扎一个小孔。 (2)手堵住孔,在塑料瓶中装200毫升水,放在铁架台上,并用量筒接住漏出的水,计量量筒内水积聚到50毫升的时间。 (3)重新装200毫升水,重复上述操作2次。 (4)在塑料瓶中装200毫升水,计量量筒内水积聚到50毫升、100毫升、150毫升时,分别需要的时间。
实验现象 水流速度越来越慢
实验结论 水位越高,流速越快,水位越低,流速越慢
2.研究摆的快慢与摆锤、摆绳长短的关系
实验名称 研究摆的快慢与摆锤、摆绳长短的关系
实验材料 铁架台、竹签、棉绳、螺帽、秒表等
实验步骤 (1)制作摆。 (2)测试30秒摆的摆动次数。 (3)只改变摆锤重量,测试3次,并记录次数。 (4)只改变摆绳长短,测试3次,并记录次数。
实验现象 (1)只改变摆锤重量,30秒摆的摆动次数没有改变; (2)只改变摆绳长短,30秒摆的摆动次数发生改变。
实验结论 (1)摆的快慢与摆锤质量无关; (2)摆绳越短,摆动速度越快;摆绳越长,摆动速度越慢。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计量时间》典型练习
1.小明同学在探究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时,作了如下记录。
30秒内摆动次数的观察记录
实验组号 摆绳长度 摆幅大小 摆锤质量 三次实验平均次数
① 45厘米 40度 50克 17
② 45厘米 70度 50克 17
③ 45厘米 40度 100克 17
④ 30厘米 70度 50克 28
(1) 实验①和实验②研究的是________对摆快慢的影响,在这两组实验中,改变的因素是_____ ___,不改变的因素有____ __ __、____ ____等。这种类型的实验叫做________实验。
(2)实验①和实验③研究的是__ ______对摆快慢的影响,通过这两组实验我们发现: 。
(3)实验 和实验___研究的是“摆绳长度”对摆快慢的影响,通过这两组实验我们发现:摆绳越长,摆动越______,摆绳越短,摆动越_____。
(4)如果要将实验④的摆调整成每分钟摆动60次,较合理的是把摆长( )。
A.减少到14厘米 B.减少到25厘米 C.增加到32厘米
2.如图所示,小林将塑料瓶的底部剪去,在瓶盖上打孔,使水往下流,在盛接水的塑料瓶上标出刻度,这样就做成了一个简单的水钟。
(1)上图的装置中,水的流速________(填“先快后慢”或“先慢后快”)。因此,装置中,饮料瓶上的刻度是________(填“均匀”或“不均匀”)的。这里影响水的流速的主要因素是______ __。
(2)上图的水钟是________(填“受水型”或“泄水型”)水钟。
(3)下列不会影响水钟计时准确度的是( )。
A.水滴滴速不匀 B.刻度不准 C.容器颜色太鲜艳
参考答案:
1.(1)摆幅大小;摆幅;摆长、摆锤重量;对比。
(2)摆锤重量;摆锤重量不影响摆的快慢。
(3)②、③;慢;快。
(4) B
2.(1)先快后慢;不均匀;水位高低。
(2)受水型。
(3) C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健康生活》主要内容
第1课《我们的身体》
(1)健康包含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良好状态。
(2)影响青少年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有遗传因素、睡眠时间、饮食习惯、体育锻炼、生存环境等。良好的生活环境有益于健康。
第2课《身体的运动》
(1)骨、关节和肌肉组成了人体的运动系统,它们相互配合,使身体进行各种运动。
(2)人体内共有200多块骨头,它们相互连接构成了人体的支架——骨骼。
(3)骨与骨之间可以活动的连接叫关节。不同地方的关节,活动的方式不同。如肘关节和肩关节。
(4)制作的运动模型中,筷子(或短木棍)模拟骨;橡皮筋模拟肌肉;线绳用于固定“肌肉”和“骨”,使“肌肉”附着在“骨”上。线绳连接的部分相当于关节。
(5)青少年时期是骨骼、肌肉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为保护骨骼和肌肉,促进它们健康生长,我们应该养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等良好的生活习惯。
第3课《心脏和血液》
(1)心脏是重要的人体器官。心跳是心脏工作的外在表现。
(2)食物中的营养和我们吸入的氧气,进入血液会通过心脏、血管运输到身体的各个部分,维持人们的各项活动。
(3)合理的休息和良好的睡眠会让心脏更好地工作,有利于我们的健康。
第4课《身体的“总指挥”》
(1)脑包括大脑、小脑、脑干等部分。
(2)大脑是人体的控制中心,包括左右两个半球,脑的不同区域控制着我们身体的各个部分。
第5课《身体的“联络员”》
(1)人体感受外部环境刺激并做出反应,是神经系统协助完成的。
(2)人体收到环境刺激,到做出反应的过程:感受刺激——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做出反应。
(3)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第6课《学会管理和控制自己》
(1)长期的精神压力会影响人的身心健康。良好的沟通方式可以避免冲突。
(2)体育锻炼有助于减缓精神压力。
第7课《制定健康生活计划》
(1)良好的生活习惯有益于身心健康。
(2)科学合理的计划有助于形成健康生活的习惯。
备注:参考科学鱼相关资料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健康生活》重点实验
实验名称 模拟心脏跳动
实验材料 吸耳球、塑料管、水等
实验步骤 (1)将吸耳球连接塑料管, 将塑料管另一头放入水中。 (2)用手用力挤压吸耳球。 (3)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 捏紧吸耳球时水会从吸耳球中喷出,松开吸耳球时水会从水槽中把水吸起。
实验结论 (1)模拟实验中,塑料管模拟血管、吸耳球模拟心脏、水模拟血。通过挤压吸耳球的动作,捏紧吸耳球和松开吸耳球分别模拟了心脏的跳动。 (2)坚持快速挤压吸耳球一分钟,一分钟的挤压,学生会感觉到手很吃力。说明我们心脏的工作量也是很大的。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健康生活》典型练习
1.选择题
(1)( )主要功能是维持个体生命,包括呼吸、心跳、消化、体温、睡眠等重要的生理功能。
A.小脑 B. 脑干 C. 大脑 D.手
(2)体育锻炼可以减轻肌肉紧张,帮助我们拥有更好的睡眠。这说明体育锻炼( )。
A.会增加压力 B.可以缓解压力 C.不影响压力
D.有时增加压力,有时缓解压力
(3)吸入的氧气进入血液后,通过( )运输到身体的各个部分来维持身体的生命活动。
A.胃和肠 B.心脏和血管 C.肺和气管 D.肌肉和骨骼
(4)我们的脑柔软而又脆弱,所以需要( )来保护。
A. 颅骨 B.头发 C.皮肤 D.手
(5)下列行为习惯中,属于健康的有( ),属于不健康的有( )。
A.每天早睡、早起 B.吃饭前吃些零食,就不用吃饭了
C.多喝开水,少喝或不喝饮料 D.常跟父母到户外活动
E.定期整理自己的房间 F.星期六熬夜玩游戏
G.放学后,先完成作业再玩耍 H.一点小事就爱生气
I.不喜欢上体育课就不上 J.每顿饭都吃得十分饱
2.填空题
参考答案:
1.选择题
(1)C (2)B (3)B (4)A (5)ACDEG BFHIJ
2.填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