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七年级地理上册3.0《世界的居民》知识填读清单(湘教版)(原卷版+答案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2-2023学年度七年级地理上册3.0《世界的居民》知识填读清单(湘教版)(原卷版+答案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2023学年度七年级地理上册期末复习学案(答案版)(湘教版)
第三章 世界的居民
3.1世界的人口
一、 世界的人口数量与增长
1、世界人口现状
2022年11月15日,世界人口总数突破80亿。目前,世界人口仍以较快的速度持续增长。
2.世界人口增长特点
世界上每增加10亿人口所需时间越来越短,这说明人口增长速度在加快。
人口自然增长率:主要是由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的相互关系决定的
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4.人口增长的地域差异
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人口自然增长速度慢_;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人口自然增长速度较快。
世界人口的分布规律
分布规律:世界人口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的近海平原地区。
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西部, 北美洲和南美洲东部的沿海和平原地区自然环境优越,人口稠密。
干旱的荒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由于自然环境条件的限制,都不适宜大量人口长期居住。
世界的人口问题
人口问题 主要分布 问题表现 解决措施
人口数量过多、增长过快 亚洲、洲与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发展中国家) 资源问题 耕地减少、自然资源枯竭(紧缺)等 倡导控制生育
环境问题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植被破坏,环境恶化等
粮食不足、住房 紧张、医疗教育水平低等
人口增长过慢 北美洲、欧洲与大洋洲的一些国家 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人口减少、养老负担加重等 鼓励生育、接 纳外来移民
3.2世界的人种
世界人种的分布和特征
肤色 头发 面部 身材 分布
白色人种 白色或浅棕色 波浪状 鼻梁细高、嘴唇较薄 高大 亚洲西部阿拉伯等地、非洲北部、欧洲西部,北美洲中部和南部、大洋洲东部和南部
黄色人种 黄色或黄棕色 黑而直 脸型宽平、鼻梁中等高度 中等 亚洲东部和东南部、北冰洋沿岸、南美洲北部及美国的原住居民印第安人
黑色人种 黑棕色 卷曲 鼻形扁平、嘴唇较厚 四肢较长 非洲的中部和南部、大洋洲西北部、北美洲南部及南美洲东部
3.3世界的语言与宗教
一、世界的语言
1. 特征及分布
(1)特征: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为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是世界上使用人数较多的语言。其中,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流传最广的语言。
分布:汉语主要分布在中国和东南亚地区;英语主要分布在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西兰、印度等国家;阿拉伯语主要分布在西亚、北非地区。
世界的宗教
三大宗教 发源地 主要分布地区 备注
基督教 巴勒斯坦地区 欧洲、美洲、大洋洲 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
伊斯兰教 沙特阿拉伯 亚洲西部和东南部,非洲北部和东部 ——
佛教 古印度 亚洲东部和东南部 ——
3.4世界的聚落
聚落的特征
形态 城市 乡村
概念 人口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居民从事农业生产的聚居地
景观图
特征 相对拥挤,社会经济活动集中 相对分散,聚落外围有大量农田
建筑特点 高大、密集 低矮、分散
存在问题 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环境破坏、供水不足 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差,教育、医疗条件差
2.聚落分布的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 主要条件
纬度 中低纬度地区
地形 海拔较低的临海、沿湖或沿河的平原地带
气候 气温适合、降水适中的地区
交通 沿海、沿江、沿铁路干线、沿高速公路
河流 水运的起点或终点、河流汇合处、河口位置
矿产 矿产资源丰富的地方
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有利条件
水源充足(2)土壤肥沃,适于耕作(3)自然资源丰富(4)交通便利(5)地形平坦
自然环境与聚落形态的关系
自然环境 聚落形态
平原地区 呈团块状
山地、丘陵地区 主要位于山谷地带,呈条带状
河、湖附近 沿河流和湖泊呈条带状或环状分布
沙漠地区 主要分布在绿洲上,呈点状或带状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分布举例 中国有北京长城、故宫、云南丽江古城、 山西平遥古城、西藏布达拉宫等;世界 有意大利水城威尼斯、印度泰姬陵、俄罗斯克里姆林宫和红场等
意义 作为人类宝贵财富的世界文化遗产,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某个国家、民族的文化精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制度、民风民情、宗教习俗、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
措施 (1)控制工业污染对历史建筑物的侵蚀;(2)禁止在著名文化遗产周围修建高大的现代化建筑物;(3)避免过度旅游活动对文化遗产的破坏等。
1.居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自然环境对居民建筑材料的影响
2.自然环境影响居民结构及形态
知识回顾
知识回顾
知识回顾
知识回顾
知识回顾
考点精讲
北极冰屋
气候严寒,就地取材,雪块构筑,低矮,无窗,门小,墙厚,保温性好。
气候干燥,冬冷夏热,黄土直立性强,土层深厚,便于挖凿,冬暖夏凉
黄土高原窑洞
非洲草原上的茅草屋
就地取材、通风散热
北极冰屋
傣族竹楼(高脚屋)
云南炎热多雨,竹楼双层设计,楼上住人,便于通风防潮。
新疆平顶屋
新疆干燥、风沙大,降水稀少平顶房屋便于晾晒粮食
西亚碉楼
西亚热带沙漠地区,气温高,房屋墙厚、窗小,可减少白天太阳热量的传入和沙漠吹来的热风
台湾兰屿岛地下屋
当地多台风,地窖式设计便于躲避台风,且冬暖夏凉,排水良好。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2023学年度七年级地理上册期末复习学案(原卷版)(湘教版)
第三章 世界的居民
3.1世界的人口
一、 世界的人口数量与增长
1、世界人口现状
2022年11月15日,世界人口总数突破80亿。目前,世界人口仍以较快的速度持续 。
2.世界人口增长特点
世界上每增加10亿人口所需时间越来越 ,这说明人口增长速度在加快。
人口自然增长率:主要是由人口 和人口 的相互关系决定的
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4.人口增长的地域差异
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人口自然增长速度 _;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人口自然增长速度较 。
世界人口的分布规律
分布规律:世界人口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 、 纬度的近海 地区。
洲东部和南部,欧洲 部, 洲和南美洲东部的 和 地区自然环境优越,人口稠密。
干旱的 、寒冷的 、空气稀薄的高山 、原始的热带 ,由于自然环境条件的限制,都不适宜大量人口长期居住。
世界的人口问题
人口问题 主要分布 问题表现 解决措施
人口数量过多、增长过快 洲、洲与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发展中国家) 资源问题 耕地减少、自然资源枯竭(紧缺)等 倡导控制生育
环境问题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植被破坏,环境恶化等
粮食不足、住房 紧张、医疗教育水平低等
人口增长过慢 洲、 洲与大洋洲的一些国家 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人口减少、养老负担加重等 鼓励生育、接 纳外来移民
3.2世界的人种
世界人种的分布和特征
肤色 头发 面部 身材 分布
白色人种 白色或浅棕色 波浪状 鼻梁细高、嘴唇较薄 高大 洲西部阿拉伯等地、 洲北部、欧洲 部, 洲中部和南部、大洋洲东部和南部
黄色人种 黄色或黄棕色 黑而直 脸型宽平、鼻梁中等高度 中等 亚洲 部和 部、北冰洋沿岸、南美洲北部及美国的原住居民印第安人
黑色人种 黑棕色 卷曲 鼻形扁平、嘴唇较厚 四肢较长 洲的中部和南部、大洋洲西北部、 洲南部及 洲东部
3.3世界的语言与宗教
一、世界的语言
1. 特征及分布
(1)特征: 语、 语、 语、 语、 语、 语为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是世界上使用人数较多的语言。其中, 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语是世界上流传最广的语言。
分布: 语主要分布在中国和东南亚地区;英语主要分布在 、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西兰、印度等国家;阿拉伯语主要分布在 、 地区。
世界的宗教
三大宗教 发源地 主要分布地区 备注
基督教 巴勒斯坦地区 洲、 洲、 洲 世界上信仰人数最 的宗教
伊斯兰教 沙特阿拉伯 亚洲 部和东南部,非洲 部和东部 ——
佛教 古印度 洲东部和东南部 ——
3.4世界的聚落
聚落的特征
形态 城市 乡村
概念 人口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居民从事农业生产的聚居地
景观图
特征 相对拥挤,社会经济活动集中 相对分散,聚落外围有大量农田
建筑特点 高大、密集 低矮、分散
存在问题 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环境破坏、供水不足 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差,教育、医疗条件差
2.聚落分布的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 主要条件
纬度 纬度地区
地形 海拔较 的 、沿湖或沿河的 地带
气候 气温适合、降水适中的地区
交通 沿海、沿江、沿铁路干线、沿高速公路
河流 水运的起点或终点、河流汇合处、河口位置
矿产 矿产资源丰富的地方
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有利条件
充足(2)土壤 ,适于耕作(3)自然资源丰富(4)交通 (5)地形 。
自然环境与聚落形态的关系
自然环境 聚落形态
平原地区 呈 状
山地、丘陵地区 主要位于山谷地带,呈 状
河、湖附近 沿河流和湖泊呈条带状或环状分布
沙漠地区 主要分布在绿洲上,呈 状或 状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分布举例 中国有北京长城、故宫、云南丽江古城、 山西平遥古城、西藏布达拉宫等;世界 有意大利水城威尼斯、印度泰姬陵、俄罗斯克里姆林宫和红场等
意义 作为人类宝贵财富的世界文化遗产,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某个国家、民族的文化精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制度、民风民情、宗教习俗、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
措施 (1)控制工业污染对历史建筑物的侵蚀;(2)禁止在著名文化遗产周围修建高大的现代化建筑物;(3)避免过度旅游活动对文化遗产的破坏等。
1.居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自然环境对居民建筑材料的影响
2.自然环境影响居民结构及形态
知识回顾
知识回顾
知识回顾
知识回顾
知识回顾
考点精讲
北极冰屋
气候严寒,就地取材,雪块构筑,低矮,无窗,门小,墙厚,保温性好。
气候干燥,冬冷夏热,黄土直立性强,土层深厚,便于挖凿,冬暖夏凉
黄土高原窑洞
非洲草原上的茅草屋
就地取材、通风散热
北极冰屋
傣族竹楼(高脚屋)
云南炎热多雨,竹楼双层设计,楼上住人,便于通风防潮。
新疆平顶屋
新疆干燥、风沙大,降水稀少平顶房屋便于晾晒粮食
台湾兰屿岛地下屋
当地多台风,地窖式设计便于躲避台风,且冬暖夏凉,排水良好。
西亚碉楼
西亚热带沙漠地区,气温高,房屋墙厚、窗小,可减少白天太阳热量的传入和沙漠吹来的热风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