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七年级地理上册4.0《世界的气候》知识填读清单(湘教版)(原卷版+答案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2-2023学年度七年级地理上册4.0《世界的气候》知识填读清单(湘教版)(原卷版+答案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2023学年度七年级地理上册期末复习学案(答案版)(湘教版)
世界的气候
4.1天气和气候
一、天气和气候
天气 气候
概念 某地区距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段内的具体状态 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特征 短时间的;时刻变化的 长时间的;具有相对稳定性
描述语言 风和日丽、暴风骤雨、大雪纷飞等 四季如春、夏季气温偏高、全年温和湿润等
二、卫星云图: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云色越白,云层越厚,降水概率越高。
三、常见天气符号
四、空气质量及改善措施
1.空气质量:用空气污染指数来表示,指数越大,空气污染越严重,对人体危害越大。
2.改善空气质量的措施:绿色出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能源浪费,使用清洁能源;提倡共享生活方式;工业废气达标处理;禁止焚烧秸秆等。
4.2气温和降水
气温
1.气温的变化
半球 北半球 南半球
海陆 陆地 海洋 陆地 海洋
平均气温最高月 7月 8月 1月 2月
平均气温最低月 1月 2月 7月 8月
2.气温的测量
气温的观测一般是在百叶箱中进行,测量工具主要是温度计。
(1)温度计的放置:将温度计放在离地面约1.5米的阴影处或百叶箱中来测量气温。
(2)观测时间:对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4次,一般是在北京时间2时、8时、14时、20时进行。
二、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
7月世界气温分布图
(1)北半球等温线数值由南向北递减;
(2)南半球等温线数值由北向南递减;
(3)气温大致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递减)
三、主要降水类型
1.降水的概念
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降水类型
世界降水的分布
气候资料的表示方法
(一)气温曲线图的绘制及判读
1.绘制方法:画坐标系(横轴表示月份,纵轴表示气温,根据气温最值确定最高值和最低值)→描点。(将各月气温数值绘制在图中)→连接(用平滑的曲线连接)。
2.判读方法
(1)读数值判半球:判读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出现的月份,7月气温最高为北半球,7月气温最低为南半球。
(2)判读温差:气温曲线越弯曲,年温差越大;曲线越平直,年温差越小。
(二)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与判读
1.绘制方法:画坐标系(横轴表示月份,纵轴表示降水量,根据降水量最值确定纵轴的最高值和最低值)→画出每月降水柱顶端→描绘柱状图。
2.判读方法
(1)看总量,说多少。
(2)看极值,识月份:判断降水的季节分配是否均匀,若分配均匀则判断其为全年多雨型、全年少雨型、常年湿润型;若分配不均匀,则判断其为冬雨型或夏雨型。
(3)算差值,说变化:计算降水量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描述该地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大小。
4.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一、地球形状对气候的影响(纬度因素)
太阳高度从低纬向高纬递减,使太阳辐射强度也从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递减,从而导致气温从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
二、地球运动与气候(纬度因素)
1.地球自转对气候的影响
2.地球公转对气候的影响(以北半球为例)
3.一年四季的划分(北半球)
4.二分二至日昼夜长短变化
节气 时间 太阳直射点 昼夜长短 极昼、极夜现象
春分 3月21日前后 赤道 全球昼夜平分 无
夏至 6月22日前后 北回归线 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越向北昼越长) 北极圈内为极昼,南极圈内为极夜
秋分 9月23日前后 赤道 全球昼夜平分 无
冬至 12月22日前后 南回归线 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越向北昼越短) 北极圈内为极夜,南极圈内为极昼
5.地球上的五带划分
由于不同纬度接受的太阳光热不同,地球表面被划分为五带。
三、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
1.分布::北半球中纬度地区表现最为明显。
2.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
四、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
1.分布:在高山、高原地区表现最为明显。
2.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约6℃;表现:某些高山“一山有四季”、顶积雪终年不化等。
人类活动与气候
1.如人工造林、修建水库和灌溉工程,可以使局部地区气候有所改善。
2.在人口密度大、工业集中的城市,气温比郊区高。
4.4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1.气候类型的划分:科学家依据各地气温和降水组合形成的气候特征。
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分布规律 典型地区 气候示意图
热带雨林气候 终年高温多雨 赤道附近 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马来群岛
热带草原气候 终年高温,降水分干、湿两季 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 非洲中南部、巴西高原
热带季风气候 终年高温,一年分旱、雨两季 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 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
热带沙漠气候 终年炎热干燥 南北回归线经过的内陆地区及西岸地区 撒哈拉沙漠地区、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中西部
亚热带季风和亚热带湿润气候 最冷月气温在0°C以上,四季分明,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亚热带的大陆东岸地区 中国东南部,美国东南部,澳大利亚等的东部沿海地区
地中海气候 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 地中海周边地区
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亚欧大陆温带地区的东部,大致以0°C等高线为界,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中国的东北、华北地区,俄罗斯东南部、朝鲜半岛大部分和附近的岛屿
温带海洋气候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年内降水均匀 中纬度的大陆西岸 欧洲西部
温带大陆性气候 冬冷夏热,降水少集中在夏季 中纬度的大陆内部 亚欧大陆和北美洲
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分布地区 自然景观
苔原气候 长冬无夏,只有短暂的暖季,降水少 亚欧大陆和北美洲北冰洋沿岸 苔藓和地衣,间或有一些低矮耐寒的灌木丛
冰原气候 终年寒冷,降水稀少 格陵兰岛和北极地区的其他一些岛屿,南极洲 几乎没有什么植物
高山高原气候 随着高度的增加,气候要素垂直变化明显 中低纬度地区的山地高原 植被垂直变化明显
2.以温定带,以水定型
(1)“以温定带”→根据气温特点,确定所属气候带
①最低温>15°→热带;②最低月>0°C,最高月>20°C →亚热带;③最低月<0°C,最高月>20°C→温带季风气候;④最低月>0°C,最高温<20°C→温带海洋气候;⑤最高温<10°C→寒带。
(2)描述气温特点的词语
①热带→终年高温(炎热)②夏季,气温>20°C→炎热;气温<20°C→凉爽③冬季,气温>0°C→温和(温暖);气温<0°C→寒冷。
(3)“以水定型”→根据降水的时间分配确定气候类型
①全年多雨→热带雨林气候;②分干、湿季(降水较少)→热带草原气候;③分旱、雨季(降水较多)→热带季风气候;④全年少雨→热带沙漠气候;⑤夏季多雨→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湿润气候(25°C35°C的大陆东岸);⑥冬季多雨→地中海气候(30°C~40°C的大陆西岸);⑦夏季多雨,冬季干燥→温带季风气候(亚欧大陆东岸);⑧降水少,集中在夏季→温带大陆性气候(内陆地区);⑨一年内降水各月较均匀→温带海洋气候。
(4)如下图:甲乙两地位于南半球,甲地的气候类型是地中海气候,甲地分布在山脉的迎风坡,乙地位于背风坡。
5.0世界的发展差异
5.1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
一、地域发展差异
大洲差异 欧洲的平均发展水平最高,非洲的平均发展水平最低
国家差异 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大体把国家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地区差异 每个国家或地区内部,甚至在各城市之中,发展水平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
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主要国家 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等 中国、印度、巴西、南非等
分布地区 大部分位于北半球中纬度、欧洲、北美洲等 分布在北半球低纬度地区和南半球,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产业结构 以第三产业为主 以第一、二产业为主
农业 以大规模机械化生产为主 为半机械化或手工生产
工业 以工业制成品、高新技术产品为主 工业发展迅速,以初级产品为主
贸易 出口工业制成品、高科技产品及深加工的农产品等,价格昂贵 出口初级产品,价格低廉、进口机械等工业制成品
三、南北关系
南北差距→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差异
南北关系“南北合作_”→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关于经济、政治等方面问题的商谈。
“南南合作”→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
5.2国际经济合作
一、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1)有利于资源等生产要素在全球的合理配置;
(2)有利于资本和产品的全球性流动;有利于促进不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
(3)实现国际合作共赢的局面。
二、重要的国际组织
世界上几个重要的国际组织:联合国(UN)、世界贸易组织(WTO)、亚太经合组织(APEC)、欧洲联盟(EU)等。
知识回顾
雾霾
霜冻
沙尘暴
暴雨
多云
知识回顾
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左右
该地位于北半球
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
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
世界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
北半球,1月海洋上等温线向北(高纬)凸,陆地上向南(低纬)凸,说明同纬度气温海洋高于陆地
北半球,7月海洋上等温线向南(低纬)凸,陆地上向北(高纬)凸,说明同纬度气温海洋低于陆地
湿润空气受热膨胀上升
对流雨
湿润空气水平运动时,遇到山地活沿山坡“爬升”温度下降,在迎风坡形成降水
降水类型
地形雨
当冷空气与暖空气相遇时,相对较轻的暖空气被迫“抬升”,在锋面形成降水
锋面雨
中纬度地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海陆因素)
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纬度因素)
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海陆因素)
考点精讲
知识回顾
知识回顾
考点精讲
地球自转
早晨、晚上冷,中午热
一天中太阳辐射强度不断变化
一个地方一天中太阳高度不断变化
昼夜更替
夏季
夏至日前后,正午太阳高度角大,白昼时间长,接受太阳光热多
正午太阳高度不同
春、秋季
春分日和秋分日前后,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比夏季少,比冬季多
太阳照射情况不同
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
冬至日前后,正午太阳高度角小白昼时间短,接受太阳光热少
昼夜长短状况不同
冬季
节气:冬至
日期:12月22日前后
直射点位置:南回归线
昼夜长短:北半球昼短夜长,越往北,昼越短。
节气:春分
日期:3月21日前后
直射点位置:赤道
昼夜长短:全球昼夜等长
节气:夏至
日期:6月22日前后
直射点位置:北回归线
昼夜长短:北半球昼长夜短,越往北,昼越长
节气:秋分
日期:9月23日前后
直射点位置:赤道
昼夜长短:全球昼夜等长。
地球公转示意
南寒带
南温带
热带
北温带
北寒带
知识回顾
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气温
原因
陆地吸热、散热比海洋快
气温
冬季:陆地气温低于海洋气温

海陆分布影响
近海迎风地区多雨
原因
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带有丰富水汽,易形成降水
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区少雨
降水
近海无海风地区少雨
同纬度地区,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气温
山地阳坡气温高,阴坡气温低
地形、地势影响
降水: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考点精讲
甲地
乙地
知识回顾
知识回顾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2023学年度七年级地理上册期末复习学案(答案版)(湘教版)
世界的气候
4.1天气和气候
一、天气和气候
天气 气候
概念 某地区距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 时段内的具体状态 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特征 时间的;时刻变化的 时间的;具有相对 性
描述语言 风和日丽、暴风骤雨、大雪纷飞等 四季如春、夏季气温偏高、全年温和湿润等
二、卫星云图:绿色表示 ;蓝色表示 ;白色表示云区,云色越白,云层越厚,降水概率越高。
三、常见天气符号
四、空气质量及改善措施
1.空气质量:用空气污染指数来表示,指数越 ,空气污染越 ,对人体危害越 。
2.改善空气质量的措施:绿色出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能源浪费,使用清洁能源;提倡共享生活方式;工业废气达标处理;禁止焚烧秸秆等。
4.2气温和降水
气温
1.气温的变化
半球 北半球 南半球
海陆 陆地 海洋 陆地 海洋
平均气温最高月 7月 月 月 2月
平均气温最低月 月 2月 7月 月
2.气温的测量
气温的观测一般是在 中进行,测量工具主要是 。
(1)温度计的放置:将温度计放在离地面约 米的阴影处或百叶箱中来测量气温。
(2)观测时间:对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4次,一般是在北京时间2时、8时、14时、20时进行。
二、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
7月世界气温分布图
(1)北半球等温线数值由南向北 ;
(2)南半球等温线数值由 向 递减;
(3)气温大致由低纬向高纬逐渐 (递减)
三、主要降水类型
1.降水的概念
从大气中降落的 、 、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降水类型
世界降水的分布
五、气候资料的表示方法
(一)气温曲线图的绘制及判读
1.绘制方法:画坐标系(横轴表示月份,纵轴表示气温,根据气温最值确定最高值和最低值)→描点。(将各月气温数值绘制在图中)→连接(用平滑的曲线连接)。
2.判读方法
(1)读数值判半球:判读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出现的月份,7月气温最高为 半球,7月气温最低为 半球。
(2)判读温差:气温曲线越弯曲,年温差越 ;曲线越平直,年温差越 。
(二)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与判读
1.绘制方法:画坐标系(横轴表示月份,纵轴表示降水量,根据降水量最值确定纵轴的最高值和最低值)→画出每月降水柱顶端→描绘柱状图。
2.判读方法
(1)看总量,说多少。
(2)看极值,识月份:判断降水的季节分配是否均匀,若分配均匀则判断其为全年多雨型、全年少雨型、常年湿润型;若分配不均匀,则判断其为冬雨型或夏雨型。
(3)算差值,说变化:计算降水量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描述该地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大小。
4.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一、地球形状对气候的影响(纬度因素)
太阳高度从低纬向高纬递 ,使太阳辐射强度也从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递 ,从而导致气温从赤道向两极逐渐 。
二、地球运动与气候(纬度因素)
1.地球自转对气候的影响
2.地球公转对气候的影响(以北半球为例)
3.一年四季的划分(北半球)
4.二分二至日昼夜长短变化
节气 时间 太阳直射点 昼夜长短 极昼、极夜现象
春分 3月21日前后 。 全球昼夜平分 无
夏至 6月22日前后 北回归线 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越向北昼越长) 北极圈内为 ,南极圈内为 。
秋分 9月23日前后 赤道 全球昼夜平分 无
冬至 12月22日前后 南回归线 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越向北昼越短) 北极圈内为 ,南极圈内为 。
5.地球上的五带划分
由于不同纬度接受的太阳光热不同,地球表面被划分为五带。
三、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
1.分布::北半球中纬度地区表现最为明显。
2.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
四、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
1.分布:在高山、高原地区表现最为明显。
2.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约 ℃;表现:某些高山“一山有四季”、顶积雪终年不化等。
人类活动与气候
1.如人工造林、修建水库和灌溉工程,可以使局部地区气候有所改善。
2.在人口密度大、工业集中的城市,气温比郊区高。
4.4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1.气候类型的划分:科学家依据各地气温和降水组合形成的气候特征。
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分布规律 典型地区 气候示意图
热带雨林气候 赤道原、 盆地、马来群岛
热带草原气候 终年 ,降水分 两季 热带雨林气候的 两侧 非洲中南部、 高原
热带季风气候 终年高温,一年分 两季 热带雨林气候的 两侧 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
热带沙漠气候 终年 南北回归线经过的内陆地区及 地区 撒哈拉沙漠地区、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中西部
亚热带季风和亚热带湿润气候 最冷月气温在 C以上,四季分明,夏季 (雨热同期) 亚热带的大陆 地区 中国东南部,美国东南部,澳大利亚等的东部沿海地区
地中海气候 冬季 ,夏季 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 周边地区
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暖热多雨,冬季 亚欧大陆温带地区的东部,大致以 C等高线为界,以北为 季风气候,以南为 季风气候 中国的东北、华北地区,俄罗斯东南部、朝鲜半岛大部分和附近的岛屿
温带海洋气候 , ,一年内降水 中纬度的大陆西岸 欧洲 部
温带大陆性气候 冬 夏 ,降水少集中在 季 中纬度的大陆内部 亚欧大陆和北美洲
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分布地区 自然景观
苔原气候 长 无 ,只有短暂的 季,降水少 亚欧大陆和北美洲北冰洋沿岸 苔藓和地衣,间或有一些低矮耐寒的灌木丛
冰原气候 终年 ,降水 格陵兰岛和北极地区的其他一些岛屿,南极洲 几乎没有什么之植物
高山高原气候 随着高度的增加,气候要素垂直变化明显 中低纬度地区的山地高原 植被垂直变化明显
1.以温定带,以水定型
(1)“以温定带”→根据气温特点,确定所属气候带
①最低温>15°→ 带;②最低月>0°C,最高月>20°C → 带;③最低月<0°C,最高月>20°C→ 季风气候;④最低月>0°C,最高温<20°C→ 气候;
⑤最高温<10°C→ 带。
(2)描述气温特点的词语
①热带→终年高温(炎热)②夏季,气温>20°C→炎热;气温<20°C→凉爽③冬季,气温>0°C→温和(温暖);气温<0°C→寒冷。
(3)“以水定型”→根据降水的时间分配确定气候类型
①全年多雨→热带 气候;②分干、湿季(降水较少)→热带 气候;③分旱、雨季(降水较多)→热带 气候;④全年少雨→热带 气候;⑤夏季多雨→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湿润气候(25°C35°C的大陆东岸);⑥冬季多雨→ 气候(30°C~40°C的大陆西岸);⑦夏季多雨,冬季干燥→温带 气候(亚欧大陆东岸);⑧降水少,集中在夏季→温带 气候(内陆地区);⑨一年内降水各月较均匀→温带 气候。
(4)如下图:甲乙两地位于 球,甲地的气候类型是 气候,甲地分布在山脉的 风坡,乙地位于 风坡。
5.0世界的发展差异
5.1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
一、地域发展差异
大洲差异 洲的平均发展水平最高, 洲的平均发展水平最低
国家差异 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大体把国家分为 国家和 国家
地区差异 每个国家或地区内部,甚至在各城市之中,发展水平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
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主要国家 、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等 、印度、巴西、南非等
分布地区 大部分位于北半球中纬度、 洲、 洲等 分布在北半球低纬度地区和南半球,亚洲、 洲、 洲
产业结构 以第三产业为主 以第一、二产业为主
农业 以大规模机械化生产为主 为半机械化或手工生产
工业 以工业制成品、高新技术产品为主 工业发展迅速,以初级产品为主
贸易 出口工业制成品、高科技产品及深加工的农产品等,价格昂贵 出口初级产品,价格 、进口机械等工业制成品
三、南北关系
南北差距→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差异
南北关系“ _”→ 国家和 国家之间关于经济、政治等方面问题的商谈。“ ”→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
5.2国际经济合作
一、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1)有利于资源等生产要素在全球的合理配置;
(2)有利于资本和产品的全球性流动;有利于促进不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
(3)实现国际合作共赢的局面。
二、重要的国际组织
世界上几个重要的国际组织:联合国( )、世界贸易组织( )、亚太经合组织(APEC)、欧洲联盟(EU)等。
知识回顾
雾霾
霜冻
沙尘暴
暴雨
多云
知识回顾
最高气温出现在 时左右
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最高气温出现在 月
最低气温出现在 月
该地位于北半球
世界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
北半球,1月海洋上等温线向北(高纬)凸,陆地上向南(低纬)凸,说明同纬度气温 高于 。
北半球,7月海洋上等温线向南(低纬)凸,陆地上向北(高纬)凸,说明同纬度气温 低于 。
当 空气与 空气相遇时,相对较轻的暖空气被迫“抬升”,在锋面形成降水
降水类型
对流雨
湿润空气受热膨胀上升
地形雨
锋面雨
湿润空气水平运动时,遇到山地活沿山坡“爬升”温度下降,在 坡形成降水
赤道附近降水 ,两极地区降水 ( 因素)
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 岸降水多, 岸降水少( 因素)
中纬度地带,沿海地区降水 ,内陆地区降
水 ( 因素)
考点精讲
知识回顾
知识回顾
节气:春分
日期:3月21日前后
直射点位置: 。
昼夜长短:全球昼夜等长
节气:夏至
日期:6月22日前后
直射点位置: 。
昼夜长短:北半球昼长夜短,越往北,昼越长
节气:冬至
日期:12月22日前后
直射点位置: 。
昼夜长短:北半球昼短夜长,越往北,昼越短。
节气:秋分
日期:9月23日前后
直射点位置: 。
昼夜长短:全球昼夜等长。
地球公转示意





知识回顾
夏季:陆地气温 海洋气温
原因
陆地吸热、散热比海 。
气温
冬季:陆地气温 海洋气温

海陆分布影响
近海迎风地区 。
原因
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带有丰富水汽,易形成降水
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区 。
降水
近海无海风地区少雨
同纬度地区,地势越 ,气温越 。
气温
山地阳坡气温 ,阴坡气温 。
地形、地势影响
降水:山地迎风坡降水 ,背风坡降水 。
知识回顾
考点精讲
甲地
乙地
知识回顾
知识回顾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