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楚雄州中小学2021~2022学年上学期期末教育学业质量监测初中九年级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共四大题,26小题,满分120分,答题时间为15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一、语文知识积累(1~6题,每题2分,第7题8分,共2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勾当(gòu) 校对(jiào) 污秽(huì) 悲天悯人(mǐn)B.黏土(nián) 冠冕(guàn) 推崇(chóng) 戛然而止(gá)C.不逊(xùn) 恪守(kè) 游弋(yì) 屏息敛声(liǎn)D.蛮横(hèng) 翘首(qiáo) 愕然(è) 前仆后继(pū)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狭隘 辐射 络绎不绝 锋芒必露B.儒养 弥漫 以身作则 相形见绌C.贸然 诓骗 分崩离析 郑重其事D.鄙夷 蔓延 轻歌慢舞 形销骨立3.下面文段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遗憾的是,人们________很少从这些书中________有益的见解。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我认为原因在于这些讲解优雅风度的著作有个________,就是很少解释人们为什么需要优雅风度,其必要性究竟何在。有些人有一种错觉,似乎优雅风度就是________,是出于无聊,是附庸风雅,是毫无意义的忸怩作态。A.仍 吸取 缺陷 装腔作势B.却 汲取 缺陷 矫揉造作C.仍 汲取 缺失 装腔作势D.却 吸取 缺失 矫揉造作4.下列属于指代不明语病的一项是A.随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深入,使楚雄州的村庄变得越来越美丽了。B.楚雄地处滇中,气候宜人,彝族文化小镇最具特色,是全国闻名的彝族大观园。C.王维丰富和提高了山水诗的表现技巧,对诗歌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D.摄影家们把自己对山川、草木的感受没有倾注于笔下,而是直接聚焦于镜头。5.将下列句子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当夜色抹去最后一缕残阳,夜幕就像剧场里的绒幕,慢慢落下来,拉开了火把节狂欢的序幕。________据说,抢到火把头的人家,一整年都会红红火火、六畜兴旺。①当大火烧到火把头的时候,男人们就会蜂拥而上,跳起来争抢,无论是谁抢到了火把头,都会眉开眼笑,把火把头高高举着跑回家,插在圈门上。②全村人围在大场上,沸腾的人潮烘托出一张张幸福的笑脸。③然后,随着烈焰熊熊燃起,鞭炮齐鸣,人声沸腾,火光璀璨,彩旗飞舞,好一派“火树银花不夜天”的景象!④村里的大火把被率先点燃了,由上一年抢到火把头的男人用一根长长的麻秆点燃火把的上部。⑤孩子们争抢烧落下来的“火把果”和小彩旗,寓意迎祥纳福。A.③④①⑤② B.④②⑤①③ C.③④⑤②① D.②④③⑤①6.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资治通鉴》是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司马迁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B.《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髫”的“黄发”和“垂髫”分别指老人和小孩。C.“生辰纲”是指编队运送的成套寿礼,其中“纲”是宋代成批运输货物的组织。D.雨果是法国著名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7.根据提示填空。(每空1分,共8分。凡出现加字、漏字、错别字中的任何一种情况,该空不得分)(1)___________________,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2)最爱湖东行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3)___________________,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4)虽有至道,弗学,___________________。(《虽有嘉肴》)(5)李白《行路难·其一》一诗中,借用典故表明自己虽遭权贵的排挤,但对未来仍有所期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苏轼《水调歌头》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写明月表达了词人对天下人美好的祝愿。二、综合性学习(8~12题,共12分)(一)学习与探究(4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8~9题。材料一近日,2021~202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结果出炉,共183个县(市、区)、乡镇(街道)入选,楚雄州牟定县(彝族左脚舞)在列。“左脚舞”是牟定县世居彝族的代表性舞种,传承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材料二近日,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云南5地入选,其中楚雄彝族自治州彝人古镇上榜。彝人古镇是集彝族文化、建筑文化、旅游文化于一体的大型文化旅游项目,是楚雄州十大文化产业之一,也是云南省30个文化产业建设重点项目之一,更是“中国彝族文化大观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材料三见下图。8.请对材料一、材料二的主要信息进行简要概括。(不超过50字)(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结合材料一、材料二的相关内容,说说材料三这幅漫画的寓意。(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名著阅读(4分)【材料链接】名著中的友情:①惺惺惜惺惺,好汉惜好汉。②单丝不成线,孤掌岂能鸣。③送君千里,终须一别。10.(1)以上语句出自名著《________》,这部著作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歌颂________的长篇小说。(2分)(2)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与学习,谈谈你对“单丝不成线,孤掌岂能鸣”这句话的理解。(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临写与鉴赏(4分)11.请仔细观察下面的字帖,从中挑选出八个不同的汉字,将它们临写在田字格中。(2分)12.下列有关书法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楷书快写加上部分草法就形成了行书的特点。B.柳公权是晚唐著名书法家,以楷书闻名于世,他的楷书与颜真卿的楷书有很大的差别。C.唐朝张旭、怀素两位书家在“今草”的基础上发展为更放纵的“大草”,即“狂草”。D.写字姿势一般有“坐势”“立势”和“蹲势”,巨幅长纸置于地上作书宜用立势。三、阅读(13~25题,共38分)(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3~14题。(4分)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3.请简要赏析“国破山河在”一句中“破”字的妙处。(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诗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18题。(12分)【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乙】丁卯四月,余读书天瓦庵,午后同二三友人绝顶,看落照。一友曰:“少需之,俟月出去。胜期难再得,纵遇虎,亦命也。且虎亦有道,夜则下山觅豚犬食耳,渠①上山亦看月耶?”语亦有道。四人踞坐金简石上。是日,月正望,日没月出,山中草木都发光怪,悄然生恐。月白路明,相与策杖而下。行未数武②,半山嘄③呼,乃余苍头④同山僧七八人,持火燎、勒刀、木棍,疑余辈遇虎失路,缘山叫喊耳。余接声应,奔而上,扶掖下之。次日,山背有人言:“昨晚更定,有火燎数十把,大盗百余人,过张公岭,不知出何地?”吾辈匿笑不之语。谢灵运开山临澥⑤,从者数百人,太守王琇惊駴,谓是山贼,及知为灵运,乃安。吾辈是夜不以山贼缚献太守,亦幸矣。(选自张岱《陶庵梦忆·卷五》)【注释】①渠:它。此处指虎。②武:半步。③嘄(jiào):同“叫”,叫喊。④苍头:奴仆。⑤澥:海。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余拏一小舟 拏:________ (2)及下船 及:________(3)语亦有道 道:________ (4)缘山叫喊耳 缘:________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山中草木都发光怪,悄然生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阅读【甲】【乙】两文,说说作者在两次夜游中的心境有何不同,并说明原因。(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甲】文文末写舟子的“喃喃”自语,除了点明了舟子对作者及“金陵人”雪夜出游这一行为的评价外,还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9~21题。(9分)一个少年的小镇时光王国梁①小镇其实位于三个村庄的交界之处,因为地理位置特殊,逐渐发展成几个乡村的经济中心,也是周边最繁华的地带。当然,小镇的繁华与城市无法相比,与县城都无法相比。小镇说白了就是周围村庄农产品的集散地,后来发展壮大起来,人们在小镇做起了各种小生意。随后小镇上出现了很多家店铺,包括服装店、食品店和小饭馆之类的。②在一个少年的概念里,小镇代表着外面的世界。上五年级的时候,我从父母那里获得了单独骑自行车去小镇的权利。这对我来说,很有仪式感。仿佛是父母给了我一双可以飞翔的翅膀,使我能够自由地飞到更远的地方。那时候我尚且不懂得欣赏小镇的市井之美和俗世欢喜,只是觉得这个离家远的地方,有小村庄没有的繁华和热闹,也有很多小村庄看不到的稀罕玩意。小镇上人来人往,每天都像是乡村的集市。我降落到小镇,像天外来客一样欣喜。我的小镇时光,就这样开启了。③小镇对我来说最具诱惑力的是一家书店,我记不清是如何发现这家书店的,只是模糊记得,我踏入书店门的那一刻,就感觉书店的氛围那么熟悉和亲切,就像八百年前曾经来过一样。店主是个腿有点跛的大叔,戴着眼镜。他没事的时候也会捧着一本书看,看到有人进门,便会抬起头,从眼镜片的上方看人。那个年代买书的少,蹭书看的人多。大叔好像从来也不恼,我甚至怀疑,只要有人默默陪着他看书,他就是满足的。我记不清我去过书店多少次,但记得我在那里只买过三本书。④有时候,我也与伙伴们一起去小镇闲逛。我们在小镇喝豆浆、吃油条,觉得那是一种有别于乡村的奢侈生活。我们还买了汽水,有人斜靠在电线杆上,有人靠在墙壁上,都举着一瓶汽水,慢慢喝,慢慢品。那时候的时光特别慢,慢得像喝汽水一样需要反复品咂。⑤小镇生活,古朴而富有激情,深沉而富有色彩,对乡村少年来说是新鲜生活的初体验。小镇生活纯朴中带着几分现代气息,乡土中又有几分时髦的色彩。小镇生活是一个引子,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一个少年不安分的心,从此开始生出想去更精彩世界看看的想法。小镇,衔接着故乡和异乡,一个少年从此开始了出走半生的旅程。⑥现在想来,小镇游离在城市和乡村之间,是一半田园一半都市、一半清欢一半烟火的中间地带。所以小镇保留着原汁原味的乡村气息,同时又具备你想要的隐隐约约的现代气息。后来我读到陶渊明的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我总以为陶渊明一定生活在某一个小镇上。在小镇上,依然可以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⑦后来我读到诗人茨维塔耶娃的诗《我想和你一起生活》:“我想和你一起生活,在某个小镇,共享无尽的黄昏,和绵绵不绝的钟声。在这个小镇的旅店里——古老时钟敲出的微弱响声,像时间轻轻滴落……”我的眼泪几乎涌了出来。归来依旧是少年,我多么想再次回到小镇,看花开花谢,云起云落……(选自《思维与智慧》2021年第31期,有删改)19.“我”在小镇的少年生活有哪些不同的感受和体验?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完成下面的梳理。(3分)事件 单独骑自行车去小镇 在小镇的书店读书 在小镇喝豆浆、吃油条、喝汽水感受 ① ② ③20.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第⑥⑦段中引用陶渊明、茨维塔耶娃的诗有何作用。(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文章主要内容在写小镇,第③段花了不少的笔墨描写了书店店主,这部分内容是否多余?说说你的理解。(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2~25题。(13分)从“孔融让梨”到“约翰争苹果”李俊①孔融让梨的故事,我想很多人都不陌生。该故事说,有一天,孔融的父亲带了一盘梨,父亲叫孔融他们七兄弟挑梨,从最小的小弟开始自己挑。小弟首先挑走了一个最大的苹果,而孔融拣了一个最小的梨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梨,剩下的大梨就给哥哥们吧。”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又问:“那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说:“因为我是哥哥,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应该让着他。”②孔融让梨的故事,一直流传下来,成为很多父母教育子女的例子。很多人都对孔融让梨的行为给予高度评价,从而排斥不让梨行为。③其实,一个人可以选择让梨,也可以拒绝让梨,这都是个人自由。问题就在于,一旦这种让梨行为被认可,不让梨的行为往往会受到排斥。很多时候,有一些人竟打着让梨的旗帜去侵犯个人财产权利。④事实上,有的人完全是被迫让梨的,而不是个人的自由选择。市场经济是以自由为基础的,讲究契约精神。简单来说,我把最大的梨让给你,那么你也要给我什么样的补偿。倡导让梨过于强调无私奉献,却忽略让梨者的利益。放弃大的梨,选择小的梨,这里等于放弃一部分的利益。本来,这一部分利益属于自己,但是现在放弃了,那么对方应该用什么样的条件来补偿?⑤有人专门种梨树,大量的梨都提供给别人享用。他把自己的梨让别人享用,并不是无偿,而是人家用钞票和他交易。他之所以能够给别人提供大量的梨,那是因为别人用货币来补偿他放弃吃梨的机会。⑥既然有这么多梨可以挑选,挑选最大的是一种正当行为。孔融的父亲就是按照年龄从小到大这样的排序让孩子们挑选梨,所以孔融就比哥哥们拥有优先选择的机会。如果采取市场经济方式,那么就是通过竞争的方式挑选梨。⑦与此相对应的是“约翰争苹果”的故事。一个叫约翰的人说:“小时候,有一天妈妈拿来几个大小不同的苹果,我和弟弟们都抢着要大的。妈妈把那个最红最大的苹果举在手中,对我们说:‘孩子们,这个苹果最红最大最好吃,你们都有权利得到它,但大苹果只有一个,怎么办呢?现在咱们做个比赛,我把门前的草坪分成三块,你们三人一人一块把它修剪好,谁干得最快最好,谁就有权利得到它。’结果我干得最好,就赢得了最大的苹果。”⑧“孔融让梨”和“约翰争苹果”,本质上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理念。⑨如果家长在教育中引导不当,孩子们之间就会出现表面让梨而暗中争梨的现象。我们经常看到一些现象,有的人假装挑选最小的那个梨,结果得到家长表扬,最终还是得到最大的那个。⑩一个社会的契约精神并不是建立在“让梨”的基础上,而是通过大家不断去“争梨”,从而形成一种约定的规则。“暗争”只能形成潜规则,“明争”才能造就社会契约,最终促成法治社会的完善。(选自《杂文选刊》2021年第11期,有删改)22.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4分)(1)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作者写“孔融让梨”和“约翰争苹果”的故事,其最终写作目的是什么?(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联系上下文,说说“孔融让梨”的弊病主要在体现哪几个方面。(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结合文章内容,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暗争”只能形成潜规则,“明争”才能造就社会契约。“暗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根据文中第④段中画线句子的内容,联系现实生活,列举一种你所知道的“完全是被迫让梨的”社会现象,并就此提出改变这一现状的策略。(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作文(50分)26.请从下面的文题中任选一题完成作文。(50分)(1)请以“带上你的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说真事,抒真情,忌抄袭;④书写规范,字迹工整,不少于600字;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2)请以“逆风”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说真事,抒真情,忌抄袭;③书写规范、字迹工整,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楚雄州中小学2021~2022学年上学期期末教育学业质量监测初中九年级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一、语文知识积累(1~6题,每题2分,第7题8分,共20分)1.B(“冠”应读guān;“戛”应读jiá)2.C(A.“锋芒必露”应为“锋芒毕露”;B.“儒养”应为“濡养”;D.“轻歌慢舞”应为“轻歌曼舞”)3.B4.B(A.成分残缺;C.搭配不当;D.语序不当)5.D6.A(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7.(1)水何澹澹(2)绿杨阴里白沙堤(3)晓镜但愁云鬓改(4)不知其善也(5)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6)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每空1分。有错、漏、添字中的任何一种情况,该空不得分)二、综合性学习(8~12题,共12分)(一)(4分)8.示例:今年以来,楚雄彝族传统文化及文化旅游方面成果频频上榜,取得了卓越的成绩。(2分)9.寓意示例:我们要加大对传统文化的宣传,让传统文化得到更自由、更广阔的发展天地。(2分)(二)(4分)10.(1)水浒传 农民起义(2分,每空1分)(2)示例:生活当中,一个人的力量往往比较单薄,要想做成一件事往往需要志同道合的朋友的相助。因而,我们不但要多交朋友,而且要交与自己志趣相近的朋友,与朋友一道,做事更有力量,更有智慧与热情,也就更能成就自我。(2分,言之成理即可)(三)(4分)11.略。(2分)12.D(巨幅长纸置于地上作书宜用蹲势)(2分)三、阅读(13~25题,共38分)(一)(4分)13.一个“破”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景象,使人触目惊心。(2分,意思对即可)14.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2分,意思对即可)(二)(12分)15.(1)撑(船)(2)等到(3)道理(4)沿着(2分,每小题0.5分)16.(1)在湖上哪能还有(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2分)(2)山中的草木都发出怪异的光,不觉让人害怕。(2分)17.【甲】文中作者的心境是轻松闲适的。因为雪夜游湖是早有准备的,而且在游湖过程中不仅欣赏了雪夜西湖的独特景致,还在湖心亭偶遇知音(2分);【乙】文中作者的心境是紧张、害怕和刺激的。因为夜晚下山只是临时起意,况且山路难行,山中草木让人生恐,还有遭遇老虎的危险(2分)。(意思对即可)18.借舟子之口表现了作者天涯遇知音的愉悦(1分);同时舟子的“不解”,也反衬出作者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趣(1分)。(意思对即可)【乙】文参考译文:丁卯年四月,我在天瓦庵读书,午后和两三个友人登上(香炉峰)绝顶,看夕阳西照。一个朋友说:“(我们)稍停片刻,等到月亮出来再回去。这美景难再看到,就算遇到老虎,也是天命。况且老虎也有生活规律,夜里下山找猪、狗来吃,它怎会上山也来看月亮?”(他)说得也有道理。(于是)四人坐在金简石上。这天,正是农历十五,太阳下山月亮就出来了,山中的草木都发出怪异的光,不觉让人害怕。月色很亮、道路清晰,(大家)互相扶持着柱杖下山。没走多远,半山有人叫喊,竟然是我的奴仆和七八个山僧,(他们)手持火把、靿刀、木棍,以为我们遇到老虎而迷失了道路,(便)沿着山路叫喊。我回应,(他们)跑上来,扶着我们下了山。第二天,山那边有人传言:“昨晚更定时分,有几十个火把,一百多个大盗,经过张公岭,不知是从哪里来的?”我们暗笑没有回答。(从前)谢灵运进山临海游玩,跟随的人有数百个,太守王琇大惊,以为是山贼,后来知道是谢灵运,才放心。我们那天晚上没有被当作山贼绑起来送到太守那里,也算是幸运了。(三)(9分)19.①有仪式感、欣喜 ②最具诱惑力 ③奢侈、享受(3分,每空1分)20.①引用陶渊明的诗突出了小镇生活“游离在城市和乡村之间”的特点;引用茨维塔耶娃的诗句表达了“我”对小镇生活的深切怀念(2分);②诗句的引用增添了小镇诗情画意的美,表达了作者对小镇生活的无限热爱与眷恋(1分)。(意思对即可)21.不多余。店主是小镇中的人,是小镇的一部分,作者通过对店主的描写,突出了店主的和善、亲切,突出了小镇的书香味浓及人情的美好。(3分,意思对即可)(四)(13分)22.(1)举例论证、对比论证。(2分)(2)作者的写作目的是鼓励大家不断去“争梨”,形成良好的契约精神,促成法治社会的完善。(2分)23.①有人会打着让梨的旗帜去侵犯个人财产权利,破坏契约精神。②如果在教育中引导不当,就会出现表面让梨而暗中争梨的现象,从而形成不良的“暗争”潜规则。(4分,每点2分)24.“暗争”:指的是不讲规则,通过其他不公平手段,甚至侵犯他人利益的方式来获取自己的利益(1分)。“明争”:指用公开约定的方式,通过公平竞争去获取自己的利益(1分)。(意思,对即可)25.现象示例:公交车上老人强行让年轻人让座(1分)。策略示例:完善相应的制度规定,如先上车的乘客有权不让座等;同时加大对社会契约精神的宣传,为“道德绑架”松绑(2分)。(现象合乎主题,改善策略言之有理即可)四、作文(50分)26.略。(50分,参照2021年云南中考语文作文评分标准评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