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 文言文复习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年级上册语文 文言文复习 教案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感受文言文的韵味,明白文言文的大意。
2.归纳、总结所学的文言文,在理解的初上进行背诵、记忆,以提高文言的阅读能力。
3.掌握文言诗词活用的一般规律,引导学生总结提炼出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
4.学会知识迁移,提高技能。
学情分析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和低年级学生相比具有比较强的自行探究的能力,学生在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方面都有了较好的提高,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动手操作的能力。他们喜欢在自己的探索中获取知识,喜欢在玩中学,喜欢在做中学,喜欢在想中学,喜欢在用中学。对周边的事物产生着浓厚的兴趣,有着强烈的学习愿望,但不能自觉地从生活中进行学习,也不能很好地把语文知识用于生活中。在学习的方式上,存在看单一式的学习,缺乏合作学习的习惯,不能做到与人交流,与人对话。喜欢受到表扬或赞美喜欢发表自己的见解,有时是很幼稚的见解。把握课本,扎实文言文基础。平时的文言文学习,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本中所出现的知识点:①字音,包括多音字和异读字。②词义,包括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③文言句式,包括特殊句式和文言复句。
教学重难点
1.能结合注释、插图、板书等方法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2.掌握文言文阅读的规律和辨析的方法
3.学会知识迁移,利用已掌握的方法理解文言文
教学设想
教学借助多媒体,采用展示、讲解、生生互动的形式,尽可能提高教学的有效度。以学生间的合作竞争、互相解答、教师的辅助为主要教学方法,通过复习旧的文言文段中的知识点,以旧带新,总结出文言文学习与记忆的规律,并顺利将知识迁移到对其他文言文的理解上。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教师谈话:有人说掌握了祖国语言就好比得到了一把打开本国文化的钥匙,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我们在这学期正好学习了两篇文言文,分别是什么呢?
学生:《精卫填海》《王戎不取道旁李》
温故知新
教师:《精卫填海》《王戎不取道旁李》分别讲述了什么故事?
请两位学生概括发言。
方法自探
炎帝 之 少女 名曰 女娃 女娃 游 于 东海 溺 而 不返 故 为 精卫 常衔 西山 之 木石
以 堙 于 东海
交流总结
翻译方法
(1)多读:熟悉文本,初步感知
(2)看注释:①文章出处,选自《》
②了解主人公:精卫、王戎
③重点词语。如少女:小儿女
溺:淹没
故:因此
堙:填塞
组词法。如名:名字
游:游玩
返:返回
为:变为
常:经常
木:树枝
石:石子
人名、地名不译。如炎帝、女娃、精卫(鸟)、东西、西山。
常见虚词的常用意思:(口诀法)①之:到我这的不译
②于:在从对向
③而:却来然后又
④以:因为用连词
联想,猜想法
利用工具书,借助插图,了解背景
句子翻译:①字字落实,前后串联
②倒装法
③流畅通顺,适应现代,语言习惯,适当增减
人物形象:从人物的行动,语言,心理来分析
5. 知识迁移
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选自《山海经)
注释:
1.本文选自《山海经·海外北经》。夸父,中国上古时期神话传说人物之一,形体巨大,右手操青蛇,左手操黄蛇,不怕困难、英勇无畏。
2.逐走:赛跑。
3.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4.欲:想
5.河、渭:即黄河,渭水。
6.大泽:大湖。传说纵横千里,在雁门山北。至:到。
7.邓林:地名,今在大别山附近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处。邓林即“桃林”。
(1)下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逐走:赛跑 B.饮:喝 C.足:脚 D.化:变化
(2)画“____”的句子正确的解释是( )
A.他丢下他的拐杖,把它化成一片桃林
B.他丢下他的拐杖,自己化为一片桃林
C.他丢下他的拐杖,进人邓家的桃林
(3)解释划线词语及句子的意思。
①夸父与日逐走(与:和)
联系《王戎不取道旁李》里的“尝与诸小儿游”(夸父和太阳赛跑)
②欲得饮,饮于河、渭(饮,喝)
“于”同《精卫填海》里的,女娃游于东海,在的意思
(想要得到水喝,在黄河、渭河里喝水)
③道渴而死(道,在路上)
“而”同《精卫填海》里的,溺水而亡,的而
(在路上渴死了)
(4)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讲述一下这个故事
讲述故事:夸父与太阳赛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喝水、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夸父就去北方喝大湖的水。还没赶到,就半路上就渴死了。夸父抛弃了他的手杖,手杖化成了一片桃林。
(5)这个故事中,你看到了夸父哪些优秀品质?
答:有明确追求,目标远大。勇敢执着;有理想有决心,意志力强。
6.教师小结
文言文是祖国语言文字中的一颗璀璨的星星,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饱览祖先为我们留下的瑰宝,不断丰富我们的文化底蕴。多读文言文可以提高我们的理解能力和对语言的欣赏能力。正像诗人沙流河所写的“中国人有中国人心态,中国人有中国人的耳朵”。这是人们内心深处极其敏感的一根弦拨动它就很容易激起我们对民族故土的依恋,对祖国语言的热爱。所以,同学们,多读些文言文吧,希望同学们都能喜欢文言文。
7.布置作业
你们还知道哪些使用类似方法的文言文?试着从《山海经》和《世说新语》中找出来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