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书法的结构之美》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书法的结构之美》,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方面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讲述。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本课《书法的结构之美》是七年级下册的第7课,是承接《书法的点画之美》而设计的教学内容;是以“欣赏·评述”为主,并结合“临写”于一体的综合课型,主要学习书法间架结构的法则和特点。教材用行行色色的自然万物和建筑结构等作比喻进行启发,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用生动的形象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书法形态。2.教学目标根据七年级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以及当前美术教学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第1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① 知识目标:欣赏书法间架结构的法则和特点,初步认识书法的结构之美。② 能力目标: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字形结构,并用形象的语言进行描述;适时临写。③ 情感目标:通过赏析“形似物象”的例字结构的巧妙之处,结合临写和交流,让学生感受书法结构的美感,按照所学书法结构知识,养成平时自觉规范书写的良好习惯等。3.教学重点难点① 教学重点:让学生对书法“端正平稳”、“均衡对称”、“疏密匀称”的结构之美各抒己见。②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临写字体的过程中,加强对字形的整体把握,自觉养成规范书写的良好习惯。二、说学情本班学生已经对毛笔书法有过初步的认识,学习,临写。书写的兴趣也比较浓厚,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坚持的不够好,还是没有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尤其对于汉字结构的美感缺乏初步的认识。《书法的结构之美》有助于他们对书法的结构有进一步的认识。三、说教法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教学中教师只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强调师生的互动,在课堂教学中,我以教室为舞台、教师为导演、学生为演员,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让学生欣赏探究创造,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并通过实际的操作,让学生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在整个教学流程中,主要采用的教法是:比较分析法,示范指导法,临写体验法,直观展示法,欣赏评述法。四、说学法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由情景引入学前反馈、导入教学目标,再由“整体感受”,让学生在“米字格”中临写“中、盖、人、台”等例字,较好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求知欲望。在合作探究环节,通过课件展示,加深了学生对“均衡对称之美”和“疏密匀称之美”的认识。在展示交流环节,无论是学生分组临写还是派代表到前黑板临写,都较好地展示了学生的基本功和临写技能。在教学中,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者学生比较棘手的问题,我进行适当的引导,最后让学生一起总结归纳。同时,我还充分强化了自己的角色意识,始终以学生的朋友身份出现,让学生时刻感受到与教师处于平等的地位。五、说过程本节课的基本教学流程如下:一、导入新课二、通过幻灯片欣赏书法的结构之美1.端正平稳之美欣赏山、盖、中、人等字的平稳之美。2.均衡对称之美欣赏帝、奉、无、暴的对称之美。3.疏密匀称之美欣赏登、妙、群、张等字的疏密匀称之美。思考:下面两个字哪个向而相犯了?哪个背而相离了?4.迎让避就之美欣赏欲、额、钟、识的迎让避就之美。尝试分析下列例字左右两部分之间的迎让避就.5.主次分明之美欣赏山、出、言、集的主次分明之美。尝试分析下边例字中的主笔。6.形态变幻之美欣赏欣、陶、然、之的形态变幻之美。三、学生书写,师生评议。四、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