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生命可以永恒吗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1生命可以永恒吗 教案

资源简介

《生命可以永恒吗》教学方案
一、教材分析
1.课程标准依据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八课第一框。本课所依据的2022年版课程标准具体对应的7-9年级的学段目标是:“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热爱生活,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对应的内容要求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尊重和敬畏生命,热爱生活,追求生命高度,成就幸福人生。”
2.内容解析
本框共安排两目的内容:
第一目“生命有时尽”。引导学生全面理解生命的特性,感悟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从而培养感激生命、热爱生命的情感。本目主要表达了四层意思。其一,生命来之不易。其二,生命是独特的。其三,生命是不可逆的、短暂的。其四,了解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感激生命、热爱生命。
第二目“生命有接续”。通过丰富的活动设计,引领学生寻找个体生命接续的内涵和意义所在。帮助学生认识个体生命与家庭、社会及人类的关系,全面、立体地理解生命的传承和接续。本目主要表达了三层意思。其一,个体生命是人类生命(物质生命或身体生命)的接续。其二,人类生命的接续包括人类精神文明的传承与延续。其三,个体生命在实现人类生命的接续中要担当使命。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死亡是人生不可避免的归宿,懂得生命是来之不易的、短暂的、可贵的;理解个人生命与他人、与社会、与人类的关系,明确自己生命中的使命
能力目标:发展对生命短暂与可贵的感受和体验能力;增强正确认识和面对生命中不可预知的能力,学会选择过充实且有意义的生活;增强通过自己的行动实现生命价值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生命的来之不易、短暂和可贵,培养感激生命、热爱生命的情怀;领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增强生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正确的生命道德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生命有时尽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生命有接续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情境思考 1.游戏:听歌猜剧(播放《西游记》主题曲) 教师提问:在《西游记》中,有很多妖怪都想吃谁的肉?为什么呢?在现实生活中,人真的可以长生不老吗? 学生听歌猜剧,理解内容。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回答问题。整体了解所学内容 从学生喜欢和熟知的场景入手,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生命真的能不能永恒呢?自然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概括明确:生命早晚会结束,人终将面临死亡,生命有时尽。 过渡:人真的可以长生不老吗?大部分同学都持否定态度,如果生命不可以永恒,理由是什么?再大胆假设一下,如果生命可以永恒,我们又能以怎样的方式使生命永恒下去?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一话题,《生命可以永恒吗》。(板书课题)
环节二 展示学习目标 展示学习目标 通过展示,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内容所需要掌握的内容。
环节三 探究新知——生命有时尽 观看视频—“生命的孕育过程” 展示两张孕妇行动艰难的图片。 感受生命的奇迹——“小石榴”的出生故事 —生命来之不易 教师活动: 我们从哪儿来?为什么会从妈妈的肚子里出来呢?我们来看看生命是如何孕育出来的。展示视频—“生命的孕育过程” 教师小结:从一个小小的受精卵到胎儿的形成时间是极其漫长的,更何况妈妈们还需要怀胎十月。“展示两张孕妇行动艰难的图片”为了我们的健康,妈妈不仅要忍受身体的强烈不适,还要注意衣食起居,保护腹中的小婴儿,这个孕育的过程中,漫长而不易! 学生认真思考,以及小石榴出生经历回答问题。 通过“生命的孕育过程”的视频,以及孕妈日常艰辛的图片和小石榴出生的经历,让同学们认识到生命孕育不易的,人生成长经历的不易,对生命来之不易有初步的了解,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的特点,为后续学习奠定情感基础。
教师讲述小石榴”的出生故事并提问:小石榴的出生经历了哪些不易?思考:“小石榴”的出生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板书:来之不易)
概括明确:①生命来之不易。在地球上,千姿百态的生命竞相展现自己的活力,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每个人的生命是在无数的偶然性中产生的,在这一点上我们是幸运的。 过渡:日常生活中,你们都玩过手机,你会给你的手机设置怎样的密码呢?
3活动二:图片展示——生命是独特的 4拓展:指纹的相关介绍 教师提问: 手机密码都有哪些种类?哪种手机密码最安全?为什么? 教师展示材料: ①四种手机密码:数字,图形,指纹,面容,②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世界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莱布尼茨 展示指纹,面容,基因图片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面容、指纹、基因。莱布尼茨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世界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有的同学说双胞胎,即使是双胞胎,他们的指纹或者性格特征等方面也是不同的。 拓展:指纹的相关介绍 活动: 教师总结:所以,每个生命都是独特的!我们应该学会去欣赏他人。而指纹则是一种有力的唯一性个体识别证据。(板书:独特) 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问题,畅所欲言回答问题。 学生积极归纳总结。 通过对手机密码的设置,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生命的独一无二,使枯燥的知识变得鲜活有趣,通俗易懂,易于被接纳,便于学生发现自己生命的独特性。
概括明确:②生命是独特的。每个人有不同的人生道路,每个人的生命都不可替代。 过渡:那么我们能否将生命量化呢,我们来算一算时间的账,首先我们来看看一位爷爷的计算。
3.活动三:欣赏音乐《时间都去哪了》 ——生命是短暂 教师展示材料并播放视频: 欣赏音乐《时间都去哪了》 教师提问: 谁能说说你有什么感触? 教师总结: 正如歌词所说:时间都去哪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人类的生命是短暂的,如白驹过隙。所以我们更要珍惜这短暂的生命。(板书:短暂) 学生认真倾听音乐,畅谈感受。 通过欣赏音乐《时间都去哪了》感受时间的珍贵,我们不要让自己存有遗憾,体会时间是可贵,生命是短暂的,培养学生珍惜生命,珍惜宝贵的生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概括明确:③生命是短暂的。在时间的长河中,个人的生命很短暂。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过渡:金庸曾说过这样一段话“那时上学条件很艰苦,读书使我有苦中作乐的感觉。中学阶段度过的岁月是我一生中最难忘也最快乐无忧的岁月。”
4.活动四:金庸的一段话思考 教师展示 金庸曾说过这样一段话“那时上学条件很艰苦,读书使我有苦中作乐的感觉。中学阶段度过的岁月是我一生中最难忘也最快乐无忧的岁月。” 教师提问:你们有没有想回到过去的某段时光?金庸老先生也想回到过去,我们看看他说的话。假如给你一辆时光机,你最想回到那段时光?能否如愿回到过去?为什么? 教师总结:生命是不可逆的。罗曼罗兰说过:人生不售来回票,一旦动身,绝不能复返。所以我们更要充实自己的每一天,减少遗憾。(板书:不可逆) 学生积极讨论,认真思考,积极发言。 ,通过体味金庸先生的一段话,及自己对过去的美好回忆来感受时间的珍贵,我们不要让自己存有遗憾,体会时间是不可逆的,生命是不可逆的,培养学生珍惜生命,珍惜身边人的意识。
概括明确:④生命是不可逆的。“人生不售来回票,一旦动身,绝不能复返。”从婴孩成长为儿童,又从儿童成长为少年,生命的时光一去不复返。 过渡:一路向前的生命之舟的终点是到哪里呢?死亡是我们每个人都将到达的终点
5、视频展示央视追忆林俊德院士被确诊癌症后坚持工作,临终前仍在整理资料的视频。 6、探究活动四:小组讨论:1、每个人的最终结局都是死亡,那我们为什么还要活着。 2、青少年如何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热爱生命 视频展示央视追忆林俊德院士被确诊癌症后坚持工作,临终前仍在整理资料的视频 教师继续提问: (1)如果你只剩下10年的生命,你会怎样渡过呢? (2)每个人的最终结局都是死亡,那为什么我们还要活着? 教师总结并进行知识小结:同学们,死亡是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是人生不可避免的归宿。死亡,其实是一种提醒,提醒我们生命是有限的,提醒我们要珍惜当下,珍惜身边的人。热爱生命,热爱生活,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奋斗和奉献之中。孔子说过:“未知生,焉知死?”意思是活着的事情都没有弄清楚,哪有时间去想死的事情。可见,孔子关注的问题是如何活得有价值。 2、青少年如何创造有意义的人生?(个人、家庭、学校、社会) 学生讨论结束后派一个小组代表来表达你们组的看法。 通过问题的逐一深化,让学生开始深入思考,直面死亡,感受死亡是人生不可避免的归宿。培养学生从容面对生命的不可预知,更加热爱生命,热爱生活,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奋斗和奉献之中。
概括明确:⑤无法抗拒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死亡是人生不可避免的归宿,它让我们感激生命的获得。我们要从容面对生命的不可预知,更加热爱生命,热爱生活,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奋斗和奉献之中。 过渡:生命虽然有时尽,但是生命也是有接续的。
环节四 探究新知——生命有接续 1探究活动:绘制“三代家族生命图”---个体生命实现了人类生命的接续 2探究活动 ①钟南山家族三代图片 ②视频:《钟南山院士谈父亲对自己的影响》 -----生命的延续,更是精神的延续。 3器官捐赠 ①中共二十大代表张定宇的采访 ②16岁少年身故器官全部捐献的故事. 3抗疫英雄图片 ——生命传承的伟大,生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师提问:请在纸上绘制出你的家族三代的生命图。并且讲述在家族中你最欣赏的一个人或者对你影响最深刻的那个人,谈谈他的故事。 教师小结:其实,这正是优良家风的传承。我们看到亲人虽然会离开,但是我们家族生命会延续。所以,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不仅仅是“我”的生命,更是我们的生命。 教师展示探究活动:钟氏家族的传承 展示:钟南山家族三代图片 教师提问:家风不仅影响到个人,更影响到国家和社会。我们来看个例子。钟南山家族三代的相似点是什么?除了长相还有职业。 教师播放视频:《视频:钟南山故事》 教师提问: 我们继续通过视频了解钟南山家族传承的精神实质是什么?执着的追求和严谨实在。这种精神对他有什么影响?对社会和国家有什么影响?他们是怎样接续生命的? 教师小结:我们个体生命有时尽,但家族生命会延续,所以人类生命也会延续。这种延续不仅仅是生命的延续,更是精神的延续。 ①展示:中共二十大代表张定宇的采访“我自己是个渐冻症患者,万一我身后有什么事情的话,实际上我的肾脏可能是好的,我的肝脏可能是好的,我的心脏可能会是好的,那个是可以用的。希望我们中国人,我们的人民,能够积极地投身到这块工作中。因为我们每年都会有大量的病人、上万的病人在等待器官移植。如果我们能做这个事情,那就是非常有意义的。”——中共二十大代表张定宇 教师提问:从张定宇的话语中感悟到什么? 教师播放视频 ②16岁少年身故器官全部捐献的故事 教师提问: 为什么小陈的父母要捐献儿子的全部器官? 展示抗疫英雄图片并讲解:抗击疫情的战斗中,不仅有钟老这样的30后,还有80后,90后甚至是00后。生命虽短暂,但是一代又一代的个体生命实现了人类生命的延续。而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代人都能为自己的生命找到一个位置,担当使命。 学生积极思考,认真回答问题 学生观看视频,探究问题。 学生观看材料并认真听讲。 用探究活动,通过绘制“家族树”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梳理本家世代,感受到生命的传承是一代又一代个体生命的接续。同时让学生感受到自己也是“家族树”中的一部分,应承担相应的责任,传承好家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通过“钟氏家族”的传承,认识到在钟南山的家族中,包含着子孙代代相传的社会关系中的生命接续,也包含着对于治病救人、实事求是精神上的生命接续。 引导学生真切感受到生命传承的伟大,树立正确的生命道德观念,增强生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引导学生感受到正是一代又一代的生命个体实现了生命的延续,生命虽然有限,但我们可以通过努力延伸自己的价值,让中国精神代代相传,从而树立正确价值观,增强生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概括明确:在生命的接续中,人类生命不断发展,人类的精神文明也不断积累和丰富。因此,生命对于我们而言,不仅仅是身体的生命,还包括社会关系中的生命、精神信念上的生命;我们每个人都不仅仅是在身体上接续祖先的生命,也在精神上不断继承和创造人类的文明成果。
4..教师总结 教师提问:1、你现在能回答课题“生命可以永恒吗?”追问从什么角度而言?我说生命不能永恒可以吗?又是为什么呢?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收获到了什么? 课堂练习 教师总结升华:我们不仅要爱自己的亲人、朋友,更要伸出援手帮助更多的人,让我们的生命得以延续,为伟大的生命海洋注入源源不断的生命活力! 希望同学们珍惜时间、珍惜生命、创造未来。 学生结合自己的知识储备,思考,回答问题。 完成作业 学生认真听讲。 升华总结本课。 1、一代又一代的个体生命是人类生命的接续 2、个体生命的接续包括人类文明的继承和创造 3、个体生命在实现人类生命的接续中要担当使命
课后延伸 将自己最精彩的“人生片段”写下来,可以是一次比赛、一次旅游、一次助人经历、第一次学会某件事情等等,之后在课堂上与同学分享。
五、课堂练习
1.现在我国公民办理身份证时要求录入指纹信息,每个人的指纹都是独一无二的。这说明了( C )
A.所有人都有指纹 B.指纹包含人的全部信息
C.生命是独特的 D.每个人的特征不同
2.黄篪是南宋末年的一位福建籍进士,28岁就任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统理岭南诸郡军民;然而,他到海南3年后就英年早逝,留下一个襁褓中的儿子。如今,他的后裔已传至38代,黄篪后裔传承先祖“勤勉、厚德、重教”的家风,以德传家、令人称道。以上材料说明( D )
A.生命是短暂的
B.生命来之不易
C.生命是独特的
D.人不但在身体上接续祖先的生命,也在精神上继承先辈的遗志
3.珍惜生命的每一寸时光,让每天都过得充实,不错过美好的青春年华。下列做法属于珍惜生命时光的有( A )
①小明争分夺秒,善于利用零星时间学习
②华力做事拖沓,总是把今天的事情往后拖
③小华做事有计划,把自己的时间安排得井井有条
④丽丽认为青春苦短,要及时享乐
A.①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 / 6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