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单元综合练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隐(yǐn)蔽 暮( mù )色 抛( pāo )弃B.洞穴 (xuè ) 搜( sōu)索 骤( jù )雨C.叶柄(bǐng) 骚(sāo )人 住宅(zhái)D.扒(bā )土 倾(qīng)斜 逊( xùn)色2.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爬山虎的叶儿,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B.青草从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C.他躲藏在大树后面,大家找了很久才发现。D.现在的教室比以前宽阔多了。3.回忆一下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下面的动词顺序正确的是( )A.触——贴——巴——贴 B.触——巴——拉——贴C.贴——触——拉——巴 D.触——贴——巴——拉4.下面作者和作品对应错误的一组是( )A.叶圣陶——《稻草人》 B.王尔德——《卖火柴的小女孩》C.格林兄弟——《灰姑娘》 D.安徒生——《海的女儿》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B.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C.猫是不是在焦急地等待窝里的小燕子出世呢?D.洞已经挖了有两寸深,够宽容的了。二、填空题6.看拼音,写词语。nèn lǜ jūn yún kòng xì láo gù( ) ( ) ( ) ( )shèn zhòng xuǎn zé zhuān jiā wèi shēng( ) ( ) ( ) ( )7.填空。(1)如果你不认识“缘”字,应按________查字法,先查________,再查________。(2)如果你不会写“隙xì”的“xì”字,应按______查字法查字典,先查______,再查______。(3)“临”字在词典中的解释有:①靠近;对着。②来到;到达。③临近;临到(某一行为发生的时间),含有将要、快要的意思。④照着字画模仿。“欢迎光临”中的“临”应选第________种意思。“临街旺铺”中的“临”应选第________种意思。“假期来临”中的“临”应选第________种意思。三、语言表达8.按要求写句子。1.学校操场北边墙上满是爬山虎。(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2.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扩句)___________________9.小明最近眼睛布满血丝、视力模糊、干涩发痒,甚至还有刺痛感,原来一直不注意保护眼睛,还有一些不良习惯,他想早日恢复视力,该怎么办呢?请你先来帮他选择正确的方法,再和他说几句鼓励的话吧!1.读书写字时,眼睛和书本的适宜距离是( )A.5——10厘米 B.30——35厘米 C.50——60厘米2.操作电脑的房间的光线应( )A.弱些 B.强些 C.适中 D.以上均可3.近视眼预防控制措施包括( )(多选)A.创建良好的视觉环境 B.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C.坚持做眼保健操 D.充足睡眠4.我想对小明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现代文阅读阅读《蟋蟀的住宅》片段,完成下面练习①在儿童时代,我到草地上去捉蟋蟀,把它们养在笼子里,用菜叶喂它们。现在为了研究蟋蟀,我又搜索起它们的巢穴来。②在朝着阳光的提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蟋蟀出来吃周围的嫩草,决不去碰这一丛草。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③屋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但是墙壁很光滑。主人有的是时间,把粗糙的地方修理平整。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10.填空:这篇课文的作者是法国昆虫学家( )。第二自然段主要写( ),第三自然段主要写( )。11.认真阅读节选部分,说说作者是怎样观察蟋蟀的?把作者写蟋蟀住宅外部特点的词语写下来。________12.蟋蟀的住宅内部有哪些特点?请把关键词语写下来。_______13.我知道作者把蟋蟀( )来写的,反映了作者对蟋蟀的( )。这的词语有:______这样的句子有:______14.从这几段话中我学习到哪些观察方法?______课内阅读。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15.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重叠(zhòng chóng) 空隙(kòng kōng)16.第1自然段中表示颜色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爬山虎的脚长在________。茎上长________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________________,这些细丝很像________________。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________________的。18.爬山虎的叶子有两个特点: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19.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用了________修辞手法,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20.爬山虎的脚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在选文中用“ ”画出来。五、书面表达21.习作。最近你留心观察了什么?从中你又发现了什么?以《我的发现》为题完成习作。要求把发现的过程写清楚。字数不少于400字。参考答案:1.B【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B项:洞穴dòng xué,骤雨zhòu yǔ。2.D【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D项:“现在的教室比以前宽阔多了。”搭配不当,把“宽阔”改为“宽敞”。3.B【详解】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理解。《爬山虎的脚》作者叶圣陶。本文章介绍了爬山虎是如何爬墙的。结合文章内容“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可知爬山虎向上爬的过程是触——巴——拉——贴。4.B【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识记和积累。注意平时对相关文学常识的识记。本题中对应错误的是C项,《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丹麦童话故事作家安徒生的一篇的童话故事。5.D【详解】本题考查词语应用。牢固:牢靠坚固。随遇而安:随:顺应。遇:境遇。安:安然,满足。不论处于什么环境,都能安然自得,感到满足。也作“随寓而安”。焦急:非常着急。宽容:对人宽大,不计较或不追究。结合语境,选项D词语搭配不正确,不应该运用“宽容”,应该改为“宽敞”更恰当。“宽敞”房屋或场地等宽大开阔。6. 嫩绿 均匀 空隙 牢固 慎重 选择 专家 卫生【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嫩、均匀、隙”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7. 部首 纟 9画 音序 X xì ② ① ③【详解】本题考查查字典。(1)对不认识的字用部首查字法,用部首查字法要先知道这个字的部首,然后知道除部首外还有多少画。“缘”是左右结构,部首是“纟”,一共有12画,除去部首还有9画。(2)对不会写的字用音序查字法,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这个字的音节的第一个字母的大写,再查音节。“隙”的读音是xì,先查X,再查xì。(3)欢迎光临:礼貌用语,欢迎客人的到来,适用于多种场所。临:来到。临街:对着街道;靠着街道。临:靠近;对着。来临:将要来到;到来。临:临近;临到。8. 墙上是爬山虎。 爬山虎如蛟龙爪子一样的脚长在茎上。【详解】1本题主要考查缩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主要意思,分清哪些词语是句子的“主干”,哪些词语是句子的“枝叶”;缩句时保留“主干”,删去“枝叶”。也就是说要找出句子的主谓宾。有的句子没有宾语,但必须有主语和谓语。这里主语是墙上,谓语是是,宾语为爬山虎。句子中的“学校操场北边”是用来修饰限制“墙上”的,“满”是程度副词,都属于句子的“枝叶”,所以可以去掉,而不改变句子原意。2本题主要考察扩句。扩句,就是通过添加词语把简单的句子,扩充为具体、生动、形象的句子。我们知道,一般句子会包括主要成分,即:谁(或什么) 、干什么(或怎么样或是什么)。如果在主要成分上添加附加成分,对原来 的句子加以修饰、限制或补充,就是在进行扩句。答案用“如蛟龙爪子一样”修饰了“脚”,还可以添加词语修饰“爬山虎”等。9. B C ABCD 小明,只要你注意用眼卫生,改掉用眼的不良习惯,你的视力很快就会恢复的,努力吧【详解】本题考查了口语交际的能力。口语交际是听话、说话能力在实际交往中的应用。本题口语交际考查的是围绕既定的主题进行的说话训练,注意结合题干的要求“帮助小明保护如何眼睛”这一主题来说话。小明眼睛出现布满血丝视力模糊、干涩发痒,甚至还有刺痛感的症状,说明小明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没有注意保护眼睛。要想保护眼睛需要明白保护眼睛的一些常识和改掉一些不良的习惯。(1)看书学习每隔50分钟休息片刻。(2)不要在光线过强或过暗的地方看书写字。(3)眼睛和书本的距离保持在30——35厘米的距离,身体与课桌保持一拳的距离;书本与课桌的角度要保持在30度——45度。(4)创建良好的视觉环境 ;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坚持做眼保健操;要有充足睡眠。根据护眼常识,告诉小明如何改掉用眼不良的习惯,最后给他鼓励。10. 法布尔 住宅外部特点 住宅内部特点 11.九寸深、一指宽、一丛草半掩着、微斜的门口等词语 12.墙壁很光滑、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 13. 人 喜爱之情 一座门 耙扫 收拾等 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14.(1)长时间过程 (2)按一定顺序观察 (3)认真观察10.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短文内容的概括。本文段选自课文《蟋蟀的住宅》,作者是法国的昆虫学家法布尔。通过读第二自然段可知,本段写了住宅的外部特点;结合第三段的“屋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可知,本段写了住宅的内部特点。11.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结合“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可知,作者观察得很仔细;住宅的外部特点的词语有:九寸深、一指宽、一丛草半掩着等。12.本题考查提炼关键信息。结合“但是墙壁很光滑”“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可知,住宅的内部特点是:光滑、简朴、清洁、干燥、卫生。13.本题考查对描写的赏析。结合“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可知,作者把蟋蟀当成人来写,反映了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之情。这样的词语有:耙扫、收拾、弹琴、挖掘等。句子就是: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14.本题考查短文的主旨的归纳。通过读短文,可知,作者不是一天、两天就能了解到蟋蟀的住宅的特点的,而是经过长时间、按照一定的顺序,经过认真仔细地观察才能写具体的。15.chóng kòng 16. 嫩红 嫩绿 绿 17. 茎上 叶柄 六七根细丝 蜗牛的触角 嫩红 18. 绿得新鲜 铺得均匀 19. 比喻 叶子 波纹 20.爬山虎的脚步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15.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要注意区分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还要注意多音字在不同词组中的不同读音。平时要多读、多练。重:[zhòng]重量;分量。[chóng]使重叠在一起,重叠。空:[kōng]不包含什么;里面没有东西或没有内容;不切实际的。[kòng] 腾出空隙或空间,空隙,16.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找到语文阅读理解上要求的关键字、词或句子所在段落,要求学生在阅读文字材料时有重点地圈下来,然后再来重点理解与分析。第1自然段中表示颜色的词语有:嫩红、嫩绿、绿。17.本题考查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根据第二段的句子“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完成填空。18.本题考查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根据第一段的句子“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可知爬山虎的叶子的两个特点是:绿得新鲜、铺得均匀。19.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的解析和运用。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叶子”比作“波纹”。20.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找到语文阅读理解上要求的关键字、词或句子所在段落,要求学生在阅读文字材料时有重点地圈下来,然后再来重点理解与分析。从短文第三的句子“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可知答案在本句前面,即: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21.范文: 我的发现 有一句谚语说的好:“欲要看究竟,处处细留心。”若在生活中留心观察,你就会发现很多在书本学不到的知识。 记得我五岁的时候,有一天中午我正津津有味的吃妈妈专门给我炒的豆芽菜,我看着这美味可口的豆芽,思考一个问题,这么好吃的豆芽是如何生长出来的呢?我想弄清楚这个问题,于是我就向妈妈求教。妈妈说:“豆芽是豆子经过温室培育而成的,要不我们也来做个试验。”我很爽快的答应了。 妈妈拿出一个碗,然后又拿了一些豆子,往碗里放了一些水,然后她用毛巾把碗盖上,再把毛巾打湿,过了一上午,妈妈再次把毛巾拿开时,一个个胖嘟嘟的大豆引入我的眼帘。等到第二天上午,我迫不及待的来到客厅,发现豆子比昨天大了三倍,但是还未发芽,妈妈说:“要发芽还要经过一段时间”。于是妈妈把水倒掉,再次用湿布蒙上,我奇怪的问妈妈:“为什么把水倒掉,并且蒙上湿布是干什么用的呀!”妈妈说:“豆芽不能一直浸泡在水里,不然会腐烂的,但豆芽的生长还需要一定的湿度……” 又过了一段时间,我再次去看那些豆子,豆子变得多了,并且我惊讶的发现豆子上有尖尖的小丫,我多么期待我的小豆芽能快快的长出来啊!又过了几天,我发现黄豆又变多了,个个长成了短短的豆芽,它们长度不一,弯弯曲曲,我挑了一个最长的,看了看,妈妈说想吃这些豆芽还需要一段时间,看着这些豆芽,我发现与黄豆相连的部分芽根最细绿色的,尖部的芽最粗是白色的,豆芽的芽上还长出了“胡须”,有的嘴唇还会裂开了,好像在对我笑呢。我为我的发现高兴不已,更为豆芽的生长点赞,如果不细心观察是不是只能做个简单的吃货,哈哈!【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命题作文,根据题干的要求进行描写。首先明确自己最近的发现和观察到了什么,然后进行描写。注意语言完整流畅,不要写错别字。开头:可以运用好词好句,或者谚语俗语等进行开头,引出后文的内容。过程:具体写出观察的过程,加入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结尾:点明文章的主旨,升华文章的主题。从观察这件事中收获到了什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