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 圆的方程与性质 讲义-2023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讲 圆的方程与性质 讲义-2023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2讲 圆的方程与性质(教师)
一、教学目标:
1.能根据给定条件求圆的方程;
2.掌握圆的有关性质;
3.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充分利用圆的几何性质优化解题过程;
4.在学习过程中,体会用代数方法处理几何问题的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
1.给定条件求圆的方程;
2.能解决圆的有关性质.(易错点、难点)
3.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充分利用圆的几何性质优化解题过程;.(重点)
4.掌握用代数方法处理几何问题的思想.(难点)
三、教学方法:一学、二记、三应用。
四、知识梳理:
1.圆的定义和圆的方程
定义 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叫做圆
方程 标准 (x-a)2+(y-b)2=r2(r>0) 圆心C(a,b)
半径为r
一般 x2+y2+Dx+Ey+F=0 D2+E2-4F>0
圆心坐标:
半径r=
以A(为直径的圆的方程是:(x-。
2. 确定圆的方程的方法和步骤:确定圆的方程主要方法是待定系数法,大致步骤为:
(1)根据题意,选择标准方程或一般方程;
(2)根据条件列出关于或的方程组;
(3)解出或代入标准方程或一般方程.
3.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及性质
圆的标准方程()2+()2=r2,点M(x0,y0)
(1)点在圆上:(x0-a)2+(y0-b)2=r2;
(2)点在圆外:(x0-a)2+(y0-b)2>r2;
(3)点在圆内:(x0-a)2+(y0-b)24、求曲线(轨迹)方程的步骤
(1) 设点(曲线上任意一点M(x,y))建系(建适当的坐标系,通常取定直线为坐标轴,定点或定线段的中点为原点,利用对称性可简化方程);
(2)列式:写出适合条件p的点M的集合P={M | p(M)};
(3) 代换:用坐标(x,y)表示条件p(M)列出方程f(x,y)=0;
(4)化简:化方程f(x,y)=0为最简形式;
(5)证明:证明以方程f(x,y)=0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曲线上的点(可以省略).
五、课前测试:
1.已知直线方程为则直线的倾斜角为( )
A. B.
C. D.
【答案】C
2.将直线绕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求所得直线的方程.
【答案】
3. 已知点P(4,a)到直线4x-3y-1=0的距离不大于3,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答案:[0,10]
解析:由题意得,点到直线的距离为=.又≤3,即|15-3a|≤15,解得,0≤a≤10,所以a∈[0,10].
六、典例剖析:
题型一 圆的方程判断
例1 (1)圆(x-1)2+(y+)2=1的圆心坐标是_________
【答案】
(2) 方程表示的曲线是(  )
A. 一条射线 B. 一个圆 C. 两条射线 D. 半个圆
【答案】D【详解】由得,即,∴曲线是半个圆.
(3)如果方程x2+y2+x+y+k=0表示一个圆,则k的取值范围是  .
解析:1+1-4k>0解得
课堂小结: 二元二次方程x2+y2+Dx+Ey+F=0表示圆的充要条件是D2+E2-4F>0,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判别式Δ=b2-4ac相类似,表述的都是一次项的平方和减去二次项与常数项积的4倍,只有把条件理解了、记清楚了,才不会陷入命题人设置的这个“陷阱”.
课堂练习1.已知圆的方程为,则它的圆心坐标为__________.
答案:
2.m是什么实数时,关于x、y的方程(2m2+m-1)x2+(m2-m+2)y2+m+2=0表示一个圆?
解析:形如x2+y2+Dx+Ey+F=0的二元二次方程,判定其是否表示圆时可有两种方法:①由圆的一般方程的定义,若D2+E2-4F>0,则表示圆,否则不表示圆;②将方程配方,根据圆的标准方程的特征求解.应用这两种方法时,要注意所给方程是不是x2+y2+Dx+Ey+F=0这种标准形式.若不是,则要化为这种形式再求解.
答案:由题意,得2m2+m-1=m2-m+2,即m2+2m-3=0,解得m=-3或m=1.
当m=1时,原方程化为2x2+2y2+3=0.不合题意舍去;
当m=-3时,原方程化为14x2+14y2-1=0,即x2+y2=,表示以原点为圆心,
以为半径的圆.
题型二 点与圆位置关系
例2.(1)已知点P(3,2)和圆的方程(x-2)2+(y-3)2=4,则它们的位置关系为(  )
A. 在圆心 B. 在圆上 C. 在圆内 D. 在圆外
【答案】C【解析】将 代入圆方程得 ,因此点在圆内,故选C.
(2)若点(2a,a-1)在圆x2+(y+1)2=5的内部,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答案】【详解】由题意,解得.
(3)已知圆的方程为x2+y2+ax+2y+a2=0,一定点为A(1,2),要使过定点A的圆的切线有两条,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
解析:将圆的方程配方得2+(y+1)2=,则4-3a2>0,即- ,化简得a2+a+9>0,a∈R,故a的取值范围是.答案:
课堂练习2:1.已知点A(1,2)不在圆C:(x-a)2+(y+a)2=2a2的内部,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______
【答案】【详解】由题意,解得,又,
∴.
2.设圆的方程是x2+y2+2ax+2y+(a-1)2=0,若0<a<1,则原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是 (  )
A.原点在圆上 B.原点在圆外 C.原点在圆内 D.不确定
【答案】 B【解析】 将圆的一般方程化成标准方程为(x+a)2+(y+1)2=2a,因为0<a<1,
所以(0+a)2+(0+1)2-2a=(a-1)2>0,即>,所以原点在圆外.
题型三 求圆的方程
例3 (1).已知圆C经过A(5,1).B(1,3)两点,圆心在x轴上,则C的方程为______
【答案】【解析】设所求圆C的方程为(x-a)2+y2=r2,把所给两点坐标代入方程得,
解得,所以所求圆C的方程为(x-2)2+y2=10.
(2). △ABC的三个顶点分别为A(0,5),B(1,-2),C(-3,-4),则△ABC外接圆的标准方程为______
【答案】【详解】设圆方程为,则
,解得,
∴圆方程为,标准方程为.
(3).求过两点、且圆心在直线上的圆的标准方程并判断点与圆的关系.
分析:欲求圆的标准方程,需求出圆心坐标的圆的半径的大小,而要判断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只须看点与圆心的距离和圆的半径的大小关系,若距离大于半径,则点在圆外;若距离等于半径,则点在圆上;若距离小于半径,则点在圆内.
解法一:(待定系数法)设圆的标准方程为.∵圆心在上,故.
∴圆的方程为.又∵该圆过、两点.
∴解之得:,.所以所求圆的方程为.
解法二:(直接求出圆心坐标和半径)
因为圆过、两点,所以圆心必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又因为,故的斜率为1,又的中点为,故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为:即.
又知圆心在直线上,故圆心坐标为∴半径.
故所求圆的方程为.又点到圆心的距离为
.∴点在圆外.
课堂小结:求圆的方程的2种方法
方 法 解读 适合题型
几 何 法 通过研究圆的性质、直线和圆及圆和圆的位置关系,进而求得圆的基本量(圆心、半径)和方程,常用的几何性质如下: (1)圆心在过切点且与切线垂直的直线上; (2)圆心在任一弦的中垂线上; (3)两圆内切或外切时,切点与两圆圆心三点共线 题设条件中有明显的几何特征
待 定 系 数 法 (1)根据条件设出圆的方程,一般地,若题目中有与圆心和半径有关的信息,选择标准方程(x-a)2+(y-b)2=r2,若已知圆上三点坐标(或三点坐标易求),选择一般方程x2+y2+Dx+Ey+F=0; (2)由题目给出的条件,列出关于a,b,r或D,E,F的方程组;(3)解出a,b,r或D,E,F,代入标准方程或一般方程 题设条件中有明显的代数特征
课堂练习3:1.以点(2,-1)为圆心且与直线x+y=6相切的圆的方程是_______
【答案】【解析】:由题意,所以圆的方程为.
2.过三点,,的圆交y轴于M,N两点,则( )
A.2 B.8 C.4 D.10
【答案】C
3.圆关于原点对称的圆的方程为_______
【答案】【解析】:圆的圆心关于的对称点为,圆的半径为,所以圆的方程为
题型四  与圆有关的距离问题
例4(1)已知圆C:(x-3)2+(y-4)2=1,点A(0,-1),B(0,1),设P是圆C上的动点,令d=|PA|2+|PB|2,求d的最大值及最小值.
【答案】最小值为34,最大值为74【详解】设P(x,y),则d=|PA|2+|PB|2=2(x2+y2)+2.
∵|CO|2=32+42=25,∴(5-1)2≤x2+y2≤(5+1)2.
即16≤x2+y2≤36.∴d的最小值为2×16+2=34,最大值为2×36+2=74.
【点睛】表示点与点间的距离,因此在涉及到这种形式的最值问题时,可利用其几何意义即距离求解,这样代数问题可转化为几何问题,易于求解.
(2)已知点P(x,y)在圆x2+y2=1上,则的最大值为______
【答案】【详解】圆的圆心为,半径为1,
圆心到点距离为,∴所求最大值为.
课堂练习4.1.(2018·大连模拟)点P(1,2)和圆C:x2+y2+2kx+2y+k2=0上的点的距离的最小值是________.
解析:圆的方程化为标准式为(x+k)2+(y+1)2=1.
∴圆心C(-k,-1),半径r=1.易知点P(1,2)在圆外.∴点P到圆心C的距离为:
|PC|==≥3.∴|PC|min=3.
∴点P和圆C上点的最小距离dmin=|PC|min-r=3-1=2.答案:2
2.已知点,,点是圆: 上的动点,则面积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为___________.
【答案】
3.已知圆和两点,若圆上存在点,使得,则的最小值为(   )
A.    B.    C.    D.
【答案】D【解析】由题意得的圆心为,半径为.因为圆心到原点的距离为,所以圆上的点到原点的距离的最大值为,又由,可得以为直径的圆与圆有交点,所以,故选D.
七、课堂巩固
1.方程x2+y2+2x-4y-6=0表示的图形是(  )
A.以(1,-2)为圆心,为半径的圆 B.以(1,2)为圆心,为半径的圆
C.以(-1,-2)为圆心,为半径的圆 D.以(-1,2)为圆心,为半径的圆
解析:由x2+y2+2x-4y-6=0得(x+1)2+(y-2)2=11,故圆心为(-1,2),半径为.答案:D
2.已知点A(1,-1),B(-1,1),则以线段AB为直径的圆的方程是(  ).
A.x2+y2=2 B.x2+y2=
C.x2+y2=1 D.x2+y2=4
解析 AB的中点坐标为:(0,0),|AB|==2,∴圆的方程为:x2+y2=2. 答案 A
3.若圆C与圆(x+2)2+(y-1)2=1关于原点对称,则圆C的方程是(  ).
A.(x-2)2+(y+1)2=1 B.(x-2)2+(y-1)2=1
C.(x-1)2+(y+2)2=1 D.(x+1)2+(y-2)2=1
解析 由圆C与已知圆关于原点对称可知,圆C的圆心与已知圆的圆心关于原点对称,半径不变,而点(-2,1)关于原点对称点为(2,-1),又半径为1,故
4.圆(x+1)2+y2=2的圆心到直线y=x+3的距离为( )
(A)1 (B)2 (C) (D)2
【答案】C
5.点P(m2,5)与圆x2+y2=24的位置关系是(  ).
A.在圆外 B.在圆上
C.在圆内 D.不确定
解析 因为x+y=m4+25>24,所以点P在圆外.答案 A
6.已知半径为5的圆的圆心在轴上,圆心的横坐标是整数,且圆与直线相切,设直线与圆相交于两点.
(1)求圆的标准方程;
(2)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3)是否存在实数,使得先的垂直平分线过点?
解析:(1)设圆心为().
由于圆与直线相切,且半径为,所以,,
即.因为为整数,故.
故所求的圆的方程是.
(2)直线即.代入圆的方程,消去整理,得
.由于直线交圆于两点,
故,即,解得 ,或.
所以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3)设符合条件的实数存在,由(2)得,则直线的斜率为,
的方程为,即.
由于垂直平分弦,故圆心必在上.
所以,解得.由于,
所以存在实数,使得过点的直线垂直平分弦.第2讲 圆的方程与性质
一、教学目标:
1.能根据给定条件求圆的方程;
2.掌握圆的有关性质;
3.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充分利用圆的几何性质优化解题过程;
4.在学习过程中,体会用代数方法处理几何问题的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
1.给定条件求圆的方程;
2.能解决圆的有关性质.(易错点、难点)
3.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充分利用圆的几何性质优化解题过程;.(重点)
4.掌握用代数方法处理几何问题的思想.(难点)
三、教学方法:一学、二记、三应用。
四、知识梳理:
1.圆的定义和圆的方程
定义 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叫做圆
方程 标准 (x-a)2+(y-b)2=r2(r>0) 圆心C(a,b)
半径为r
一般 x2+y2+Dx+Ey+F=0 D2+E2-4F>0
圆心坐标:
半径r=
以A(为直径的圆的方程是:(x-。
2. 确定圆的方程的方法和步骤:确定圆的方程主要方法是待定系数法,大致步骤为:
(1)根据题意,选择标准方程或一般方程;
(2)根据条件列出关于或的方程组;
(3)解出或代入标准方程或一般方程.
3.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及性质
圆的标准方程()2+()2=r2,点M(x0,y0)
(1)点在圆上:(x0-a)2+(y0-b)2=r2;
(2)点在圆外:(x0-a)2+(y0-b)2>r2;
(3)点在圆内:(x0-a)2+(y0-b)24、求曲线(轨迹)方程的步骤
(1) 设点(曲线上任意一点M(x,y))建系(建适当的坐标系,通常取定直线为坐标轴,定点或定线段的中点为原点,利用对称性可简化方程);
(2)列式:写出适合条件p的点M的集合P={M | p(M)};
(3) 代换:用坐标(x,y)表示条件p(M)列出方程f(x,y)=0;
(4)化简:化方程f(x,y)=0为最简形式;
(5)证明:证明以方程f(x,y)=0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曲线上的点(可以省略).
五、课前测试:
1.已知直线方程为则直线的倾斜角为( )
A. B.
C. D.
2.将直线绕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求所得直线的方程.
3. 已知点P(4,a)到直线4x-3y-1=0的距离不大于3,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六、典例剖析:
题型一 圆的方程判断
例1 .(1)圆(x-1)2+(y+)2=1的圆心坐标是_________
(2) 方程表示的曲线是(  )
A. 一条射线 B. 一个圆 C. 两条射线 D. 半个圆
(3)如果方程x2+y2+x+y+k=0表示一个圆,则k的取值范围是  .
课堂小结: 二元二次方程x2+y2+Dx+Ey+F=0表示圆的充要条件是D2+E2-4F>0,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判别式Δ=b2-4ac相类似,表述的都是一次项的平方和减去二次项与常数项积的4倍,只有把条件理解了、记清楚了,才不会陷入命题人设置的这个“陷阱”.
课堂练习1.已知圆的方程为,则它的圆心坐标为__________.
2.m是什么实数时,关于x、y的方程(2m2+m-1)x2+(m2-m+2)y2+m+2=0表示一个圆?
题型二 点与圆位置关系
例2.(1)已知点P(3,2)和圆的方程(x-2)2+(y-3)2=4,则它们的位置关系为(  )
A. 在圆心 B. 在圆上 C. 在圆内 D. 在圆外
(2)若点(2a,a-1)在圆x2+(y+1)2=5的内部,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3)已知圆的方程为x2+y2+ax+2y+a2=0,一定点为A(1,2),要使过定点A的圆的切线有两条,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
课堂练习2:1.已知点A(1,2)不在圆C:(x-a)2+(y+a)2=2a2的内部,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______
2.设圆的方程是x2+y2+2ax+2y+(a-1)2=0,若0<a<1,则原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是 (  )
A.原点在圆上 B.原点在圆外 C.原点在圆内 D.不确定
题型三 求圆的方程
例3 (1).已知圆C经过A(5,1).B(1,3)两点,圆心在x轴上,则C的方程为______
(2). △ABC的三个顶点分别为A(0,5),B(1,-2),C(-3,-4),则△ABC外接圆的标准方程为______
(3).求过两点、且圆心在直线上的圆的标准方程并判断点与圆的关系.
课堂小结:求圆的方程的2种方法
方 法 解读 适合题型
几 何 法 通过研究圆的性质、直线和圆及圆和圆的位置关系,进而求得圆的基本量(圆心、半径)和方程,常用的几何性质如下: (1)圆心在过切点且与切线垂直的直线上; (2)圆心在任一弦的中垂线上; (3)两圆内切或外切时,切点与两圆圆心三点共线 题设条件中有明显的几何特征
待 定 系 数 法 (1)根据条件设出圆的方程,一般地,若题目中有与圆心和半径有关的信息,选择标准方程(x-a)2+(y-b)2=r2,若已知圆上三点坐标(或三点坐标易求),选择一般方程x2+y2+Dx+Ey+F=0; (2)由题目给出的条件,列出关于a,b,r或D,E,F的方程组;(3)解出a,b,r或D,E,F,代入标准方程或一般方程 题设条件中有明显的代数特征
课堂练习3:1.以点(2,-1)为圆心且与直线x+y=6相切的圆的方程是_______
2.过三点,,的圆交y轴于M,N两点,则( )
A.2 B.8 C.4 D.10
3.圆关于原点对称的圆的方程为_______
题型四  与圆有关的距离问题
例4(1)已知圆C:(x-3)2+(y-4)2=1,点A(0,-1),B(0,1),设P是圆C上的动点,令d=|PA|2+|PB|2,求d的最大值及最小值.
(2)已知点P(x,y)在圆x2+y2=1上,则的最大值为______
课堂练习4.1.点P(1,2)和圆C:x2+y2+2kx+2y+k2=0上的点的距离的最小值是________.
2.已知点,,点是圆: 上的动点,则面积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为___________.
3.已知圆和两点,若圆上存在点,使得,则的最小值为(   )
A.    B.    C.    D.
七、自我测评:
1.方程x2+y2+2x-4y-6=0表示的图形是(  )
A.以(1,-2)为圆心,为半径的圆 B.以(1,2)为圆心,为半径的圆
C.以(-1,-2)为圆心,为半径的圆 D.以(-1,2)为圆心,为半径的圆
2.已知点A(1,-1),B(-1,1),则以线段AB为直径的圆的方程是(  ).
A.x2+y2=2 B.x2+y2=
C.x2+y2=1 D.x2+y2=4
3.若圆C与圆(x+2)2+(y-1)2=1关于原点对称,则圆C的方程是(  ).
A.(x-2)2+(y+1)2=1 B.(x-2)2+(y-1)2=1
C.(x-1)2+(y+2)2=1 D.(x+1)2+(y-2)2=1
4.圆(x+1)2+y2=2的圆心到直线y=x+3的距离为( )
(A)1 (B)2 (C) (D)2
5.点P(m2,5)与圆x2+y2=24的位置关系是(  ).
A.在圆外 B.在圆上
C.在圆内 D.不确定
6、方.程为圆的方程,则的范围为________
8.已知半径为5的圆的圆心在轴上,圆心的横坐标是整数,且圆与直线相切,设直线与圆相交于两点.
(1)求圆的标准方程;
(2)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3)是否存在实数,使得先的垂直平分线过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